五省市住院sari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9001638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省市住院sari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五省市住院sari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五省市住院sari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资源描述:

《五省市住院sari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省市住院sari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染病综合管理传染病综合管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雷正龙雷正龙2011年年4月月北京北京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概况甲乙丙类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2010年年2009年年与与2009年比年比 (%)报告病例数报告病例数640996258984158.67 报告发病率报告发病率(1/10万万)480.24444.15 7.66报告死亡数报告死亡数1525715267-0.07 报告死亡率报告死亡率(1/10万万)1.141.15-0.562010年全国报告病例数、死亡数前10位病种发病数发病数死亡数死亡数病名病名报告病例数报告病例数病名病名报告死亡数报告死亡数1手足口病手足口

2、病1774669艾滋病艾滋病77432乙肝乙肝1060582肺结核肺结核30003肺结核肺结核991350狂犬病狂犬病20144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74655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9055梅毒梅毒358534乙肝乙肝6896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298932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147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90767出血热出血热1188痢疾痢疾252248乙脑乙脑929丙肝丙肝153039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8610淋病淋病105544梅毒梅毒692010年全国报告病例数、死亡数前10位病种发病发病死亡死亡病死率病死率(%)(%)位次病种发病数病种死亡数病种病死率

3、1乙肝300953艾滋病2087狂犬病1002肺结核284851肺结核553艾滋病31.85773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19344狂犬病334乙脑26.66674梅毒90211乙肝179新生儿破伤风8.80835手足口病77171甲型H1N1流感67流脑7.92086流行性腮腺炎74071丙肝35钩体病3.70377丙肝43726出血热32出血热1.46528痢疾27081梅毒21疟疾1.37849淋病21693新生儿破伤风17甲型H1N1流感0.721910流行性感冒19067手足口病17麻风病0.529183%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甲乙丙类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20112011

4、年年第一季度第一季度20102010年同期年同期与与20102010年同期比年同期比(%)(%)报告病例数(万)报告病例数(万)113.98113.98106.63106.636.96.9报告死亡数报告死亡数34153415313131319.19.1未发生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资料来源: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上升原因分析-1 86%的病例数增加,归因于 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梅 毒、乙肝及丙肝 除肺结核、梅毒、乙肝及丙肝外,其他法定传染病 累计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0.3%死亡数增加:93%归因于艾滋病上升原因分析-2 病例数较多,且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的病种 猩红

5、热(6917 例、21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090 例、104%)风疹(8289 例、78%)流行性腮腺炎(74071 例、77%)出血热(2184 例、73%)布病(7533 例、46%)近期重点关注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霍乱 手足口病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 猩红热 病毒出血热类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霍霍 乱乱20092009年年:8585例,例,带菌者带菌者4747例例20102010年年:157157例例,带菌者,带菌者4343例例无死亡病例无死亡病例2011:2011:目前无病例报告目前无病例报告霍乱呈现低发态势霍乱呈现低发态势地区分布

6、地区分布病例分布于病例分布于12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例数列前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例数列前5 5位的位的省份依次为安徽(省份依次为安徽(8585例),江苏(例),江苏(3333例),浙江(例),浙江(1212例)、例)、广东(广东(6 6例)、湖南(例)、湖南(6 6例),五省份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例),五省份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0.44%90.44%。20102010年年1010月月2121日至日至 1212月月1919日日,海地报告霍乱病例海地报告霍乱病例231070231070例,住院病例例,住院病例117312117312例,死亡例,死亡45504550人人总体病死率从疫情

7、暴发总体病死率从疫情暴发早期的早期的9 9降至降至2 2。实。实验室确认菌株为产毒素验室确认菌株为产毒素的的O1O1小川型。小川型。海地霍乱海地霍乱跨境传播跨境传播多米尼亚共和国病例和美国确诊病例被证实为多米尼亚共和国病例和美国确诊病例被证实为O1O1小川小川型霍乱,与海地暴发株型霍乱,与海地暴发株pulsed-fieldpulsed-field凝胶电泳相符,凝胶电泳相符,跨境传播。跨境传播。海地霍乱防控措施海地霍乱防控措施中国霍乱防控措施中国霍乱防控措施建立、增加口服和静脉补液的救治网点 传染源管理: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对霍乱中重型病例抗菌治疗病人、带菌者抗菌素治疗增加安全用水点接触者检

8、便-服药-检便处理好粪便,做好污水排放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传染来源建立海地霍乱全国监测系统疫点消毒处理:早小严实对霍乱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快速搜索海地霍乱防控措施中国霍乱防控措施开展霍乱防治管理知识咨询宣传教育开展环境卫生评估,进行社区供水点监测饮用水管理:饮用水消毒、水体安全评估在医院或者诊所开展现场督导,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粪便管理:无害化+防蝇对临床医生和社区卫生工作者开展霍乱防治培训 饮食卫生管理:限制人群大规模聚餐开发霍乱预防控制宣传材料,并发放从业人员带菌者搜索危险食品水产品管理国家级监测点分布:共国家级监测点分布:共3434个监测点个监测点霍乱霍乱监测

9、监测现状现状全国霍乱监测现状全国霍乱监测现状监测内容:监测内容:霍乱病例报告和腹泻病例监测霍乱病例报告和腹泻病例监测 水系监测水系监测 (1 1)海水监测:海南、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天津)海水监测:海南、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天津 (2 2)江河水监测)江河水监测:广西、辽宁、四川、重庆内陆江河广西、辽宁、四川、重庆内陆江河 (3 3)其他水体监测)其他水体监测:霍乱多发地区容易受到污染、霍乱多发地区容易受到污染、或污染或污染后容易造成人群感染的水体区域。后容易造成人群感染的水体区域。水产品监测水产品监测实验室检测:菌株分离分析、耐药监测实验室检测:菌株分离分析、耐药监测 17霍乱防治策

10、略调整采取地区分类指导和管理采取地区分类指导和管理建议各地制定不同主动检索策略建议各地制定不同主动检索策略多发地区:腹泻病例搜索、检测、报告多发地区:腹泻病例搜索、检测、报告 低发地区:疑似病例报告、检测低发地区:疑似病例报告、检测无疫情:疑似病例报告、检测无疫情:疑似病例报告、检测 防控措施:疫点的处理防控措施:疫点的处理2011年调整霍乱监测方案采取疑似病例搜索报告采取疑似病例搜索报告+暴发监测为主的策略暴发监测为主的策略霍乱暴发疫情一旦发生,应进行应急监测霍乱暴发疫情一旦发生,应进行应急监测加强暴发疫情的疫源追踪、切实做好疫点处理工作。加强暴发疫情的疫源追踪、切实做好疫点处理工作。撤销原

11、设环境、食品监测点,仅在重点地区小范围做撤销原设环境、食品监测点,仅在重点地区小范围做专题调查专题调查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 全国累计报告病例全国累计报告病例82228例,较去年同期(例,较去年同期(148328例)下降例)下降45%重症重症1010例,较去年同期(例,较去年同期(1618例)下降例)下降38%死亡死亡19人,较去年同期(人,较去年同期(69例)下降例)下降72%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5913172125293337414549532008年2009年2010年2008年5月2日纳入法定传染病

12、周发病数2011年年20082011年第年第13周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周分布周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周分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 广 西 广东省 云南省 江苏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浙江省 湖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四川省 海南省 上海市 重庆市 河北省 陕西省 贵州省 北京市 山西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天津市 甘肃省 新疆 宁 夏 黑龙江省 青海省 西 藏2011年2010年0510152025303540 海南省 广 西 云南省 上海市 浙江省 福建省 安徽省 湖北省 广东省 江苏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山东省 重庆市 河南省 四川省 北京市

13、 陕西省 贵州省 河北省 天津市 宁 夏 吉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甘肃省 新疆 青海省 西 藏 黑龙江省2011年2010年2010年、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比较2010年、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发病数发病率(/10万)重症病例省份省份重症例数重症例数占本省病例构成占本省病例构成%(n n)占占全国重症构成全国重症构成%河南河南2732736.1 6.1(44594459)27.0 27.0 山东山东2652654.7 4.7(55965596)26.2 26.2 云南云南99991.4 1.4(72817281)9.8 9.8 江西江西69692.7 2.7(26462646

14、)6.8 6.8 江苏江苏63631.0 1.0(60466046)6.2 6.2 5省份报告重症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省份报告重症病例数占全国报告76%050100150200250300 河南省 山东省 云南省 江西省 江苏省 安徽省 湖北省 广 西 广东省 福建省 四川省 上海市 贵州省 河北省 北京市 吉林省 山西省 海南省 陕西省 浙江省 辽宁省 内蒙古 湖南省 重庆市 天津市 黑龙江省 西 藏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疆死亡重症病例数病例数2011年各省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布年各省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布省份省份(n)(n)区县区县死亡数死亡数云南云南(4)(4)红河个旧市红河个旧市1

15、1红河建水县红河建水县1 1西双版纳勐海县西双版纳勐海县1 1保山施甸县保山施甸县1 1浙江浙江(3)(3)宁波市海曙区宁波市海曙区1 1宁波北仑区宁波北仑区1 1宁波鄞州区宁波鄞州区1 1江西江西(3)(3)上饶潘阳县上饶潘阳县1 1吉安青原区吉安青原区1 1宜春万载县宜春万载县1 1湖北湖北(2)(2)襄樊樊城区襄樊樊城区1 1襄樊老河口市襄樊老河口市1 1四川四川(2)(2)成都崇州市成都崇州市1 1广安临水县广安临水县1 1广西广西(2)(2)南宁横县南宁横县1 1来宾兴宾区来宾兴宾区1 1安徽安徽(1)(1)宿州砀山县宿州砀山县1 1河南河南(1)(1)开封尉氏县开封尉氏县1 1广东

16、广东(1)(1)佛山三水区佛山三水区1 119个死亡病例分布于9个省的19个区县实验室检测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重症重症轻症轻症合计合计EV71EV71248248(8383)10811081(4848)13291329(5252)CxoA16CxoA161212(4 4)546546(2424)558558(2222)其他肠道病毒其他肠道病毒3838(1313)615615(2828)653653(2626)合计合计2982982242224225402540注:注:()内数字为构成比()内数字为构成比风险信号 广西、广东、云南病例报告数位于前列广西、广东、云南病例报告数位于前列

17、重症病例比例最高为河南(重症病例比例最高为河南(6%)、山东()、山东(5%)山东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山东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构成构成较高(较高(93%)云南云南死亡数死亡数居全国首位居全国首位 四川四川死亡死亡/重患重患比最高(比最高(11%)气温转暖,病例报告范围有扩大可能气温转暖,病例报告范围有扩大可能 周边国家越南手足口病发病近期上升周边国家越南手足口病发病近期上升2倍。倍。1.各地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和传染源管理各地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和传染源管理2.各地加强聚集性病例监测及重症病例救治各地加强聚集性病例监测及重症病例救治3.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卫生管理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卫生管理4.加

18、强重症病例防治,降低重症发生率,减少病死加强重症病例防治,降低重症发生率,减少病死率率工作重点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 北半球北半球北美洲流感活动继续上升,仍以H3N2为主欧洲流感活动水平仍高,但峰值已过,多以甲型H1N1和B型为主亚洲多数国家流感活动已达峰值或已下降,多以甲型H1N1为主北非和中东流感活动下降,甲型H1N1和B型共同流行 南半球南半球澳大利亚流感活动水平很低 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流感活动处于散发(美洲)或低水平(亚洲)北美和欧洲流行的病毒绝大部分与目前三价疫苗匹配全球流感活动情况2010.5.11-2011.3.31全国甲型全国甲型H1N1流感病例周分布流感病例周分布2011年第一

19、季度年第一季度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866例)、广西(851例)、上海(800例)、湖北(703例)和浙江(700例)9281 181 50倍 7516 23%本季度 上期 与上期比 去年同期 与去年同期比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报告情况,2007-2011南方ILI%北方ILI%ILI 标本检测结果,2009-2011南方南方北方北方34抗原性分析:抗原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3N2流感病毒以及B型流感病毒与目前使用的疫苗组分毒株匹配较好,没有发生明显的抗原性变异;序列分析:序列分析:全基因组序列结果分析未发现新的重配病毒;耐药性分析:耐药性分析:甲型H1N1:均对烷胺类药物耐药,均对神

20、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仅一株耐药)H3N2:均对烷胺类药物耐药,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B型: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11省甲流血清学调查结果(阳性率%)年龄(岁)第一次(2010.1)第二次(2010.4)接种未接种接种未接种0-5 66.325.945.519.56-15 75.634.962.827.716-24 76.231.266.126.025-59 60.513.650.311.960 39.09.138.98.7合计70.0 18.7 57.815.6 门急诊门急诊ILI哨点监测哨点监测 556医院,411网络实验室 监测流感活动强度、病原学变化,推荐疫苗株 ILI/ARI暴

21、发监测暴发监测 事件报告、病原检测、监测活动强度 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系统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系统 季节性流感为丙类,甲流为乙类;多缺乏实验室诊断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SARI:哨点和人群监测我国现有的流感相关监测系统现有监测存在的问题死亡重症住院病例门诊病例未就诊病例隐性感染者人群血清学调查就医行为调查/社区调查门急诊ILI监测住院病例监测死亡监测缺乏流感重症病例的监测体系:流感住院、流感相关死亡缺乏基于人群的病例监测:门诊、住院流感实验室检测:仅为监测用途,临床诊疗指导少季节性流感的影响 美国(annual estimates)2000-4000万人次就诊 33万人住院;

22、4万人死亡 因流感而造成的花费:US$871亿/年 英国(1996-2003,annual estimates)77.9 116万就诊 19,000-31,200 人住院 18,500-24,800 人死亡 全球(annual estimates)25 50万人死亡;(extrapolation from industrialized world in 2002)1Molinari et al.2007;2Pitman et al.2007;3WHO 2005 继续完善门诊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ILI报告,实验室检测)建立扩大哨点医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建立扩大哨点医

23、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SARI)病例)病例监测系统,增加哨点医院数量,稳定提高监测质量监测系统,增加哨点医院数量,稳定提高监测质量 利用死因监测点,常规收集流感和肺炎相关死亡数据,建立利用死因监测点,常规收集流感和肺炎相关死亡数据,建立基线基线构建完善中国流感监测体系住院SARI监测是流感监测的一项核心内容,可作为门诊ILI监测的有效补充;公共卫生系统可集中有限资源,针对容易发生重症的流感高危人群开展监测更全面地描述流感相关疾病谱、明确高危人群大流行后,很多国家开展SARI监测,以更好地监控流感引起的较重疾病开展住院SARI病例监测基于人群肺炎监测的公共卫生意义 近年新发传染病:军

24、团菌肺炎、汉坦病毒肺病综合症、SARS、H5N1 肺炎防治的需要 特定疾病负担的资料有限 缺乏充足的供公共卫生决策所需的信息 肺炎的临床治疗质量需要提高 肺炎的诊断能力有限 确认肺炎暴发的病因并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缺乏充分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资料的整合猩红热猩红热比去年同期显著上升猩红热比去年同期显著上升疾病名称疾病名称20112011年第一季度年第一季度 去年同期例数去年同期例数增长增长(%)(%)乙脑308275猩 红 热6917220021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0902003104风疹8289465578流行性腮腺炎740714190177出 血 热2184126373钩 体 病27

25、1850百 日 咳42528748010002000300040005000123456789101112123月份月份发病数发病数2010年2009年2008年猩红热报告数从猩红热报告数从20102010年年1010月开始超过往年月开始超过往年猩红热发病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猩红热发病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051015200-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及以上年龄段年龄段发病率(十万)病例主要分布在病例主要分布在0-200-20岁岁,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占占绝绝大部分大部分男女比例男女比例1.61.6:

26、1 1猩红热地区分布猩红热地区分布 从从20102010年年9 9月至月至20112011年年3 3月,疫情从东北部向西北月,疫情从东北部向西北和东南部蔓延和东南部蔓延 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发地区(发病率0.55/100.55/10万以上):万以上):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吉林、上海。20102010年年1212月,猩红热地区分布图月,猩红热地区分布图20112011年年1 1月,猩红热地区分布图月,猩红热地区分布图病毒性出血热类疾病我国出血热流行形势我国出血热流行形势0.00 1.00 2.00 3.00 4.0

27、0 5.00 6.00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病死率(%)报告发病数(例)年报告发病数病死率2010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省份省份20092010比较比较(%)陕西陕西140414042408240872 72 黑龙江黑龙江1701170114861486-13-13 山东山东9229229809806 6 吉林吉林91

28、0910765765-16-16 辽宁辽宁7207207537535 5 浙江浙江4314314634637 7 湖南湖南483483440440-9-9 江西江西34134139639616 16 27个省个省9526例例上升上升8.93%;51%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死亡死亡118人人病死率病死率1.24%,2011年前13周全国报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省份编号编号地区名称地区名称2011.1.1-2011.4.3发发病数(例)病数(例)去年同期发病数(例)去年同期发病数(例)与去年同期比(与去年同期比(%)全 国166491382 1陕西省陕西省445824432辽宁省辽宁省159791013

29、 黑龙江省1561439 4湖南省湖南省12080505 吉林省1209921 6江西省江西省10456867山东省山东省9559618 浙江省926444 9湖北省湖北省712716310河北省河北省683111911 广东省615217 12 江苏省454110 13 福建省433813 14 安徽省221369 15 贵州省197171 16 河南省1515-17 四川省84100 18 山西省7475 19 北京市62200 20 天津市42100 21 内蒙古36-50 22 云南省12-50 010020030040050060070014710131619222528313437

30、4043464952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数(例)(例)周周20052008200920102011分析预测分析预测 春季春季病例数可能呈基本持平或小幅升趋势病例数可能呈基本持平或小幅升趋势 部分地区秋峰可能较高部分地区秋峰可能较高 每隔每隔810年可能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年可能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可能为(可能为12年),今年疫情形势可能依然较严峻。年),今年疫情形势可能依然较严峻。部分重点省份的鼠密度和鼠带毒率较高,且个别地区部分重点省份的鼠密度和鼠带毒率较高,且个别地区出现回升态势,人的感染风险也有所提升出现回升态势,人的感染风险也有所提升 疫源地内工程建设,民工疫源地内工程建设,民工分析预测分

31、析预测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扩大免疫,部分地区发病数出现显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扩大免疫,部分地区发病数出现显著下降著下降 无法无法覆盖全部高危人群的覆盖全部高危人群的,部分人群,部分人群易感易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里主要是这里主要是指指是由一种新布尼亚病毒是由一种新布尼亚病毒(BunyaviridaeBunyaviridae)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引起的新发传染病。经经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病毒分离、全病毒分离、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测序、血清学等)、血清学等)研究,研究,证实证实病原体病原体为一种布

32、尼亚病毒科新病毒为一种布尼亚病毒科新病毒。56 布尼亚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属病毒属宿主及疾病宿主及疾病媒介媒介布尼亚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 La Crosse人:发热、脑炎人:发热、脑炎牛牛:流产、先天缺陷流产、先天缺陷内罗病毒属内罗病毒属 新疆出血热、内罗毕羊病人人:出血热出血热羊羊:出血性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流产、流产白蛉病毒属白蛉病毒属 立夫特谷热人人:胃肠炎、出血热胃肠炎、出血热反刍动物反刍动物:坏死性肝炎、坏死性肝炎、出血、流出血、流产产汉坦病毒属汉坦病毒属汉坦病毒、人人: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汉坦病毒肺综合症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蕃茄斑点病毒属蕃茄斑点病毒属

33、Tomato spotted wilt650多种植物多种植物:各种各样的症状各种各样的症状鼠鼠牧草虫牧草虫白蛉白蛉蜱蜱蜱蜱蚊、蚊、蠓蠓临临 床床 特特 点点-1-1该病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该病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 12 2周周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38以上,重者可以上,重者可达达4040以上,部分病例持续高热,热程可长达以上,部分病例持续高热,热程可长达1010天以上。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

34、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压痛及相对缓脉。58临床特点临床特点-2-2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

35、后较差。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效果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良好。59浅表淋巴结肿大部位部位例数例数比例()比例()未提及未提及3 36.526.52腹股沟腹股沟5 510.8710.87颈部、左腋窝及腹股沟颈部、左腋窝及腹股沟1 12.172.17双侧腹股沟双侧腹股沟5 510.8710.87双腋窝及锁骨上双腋窝及锁骨上1 12.172.17右侧腹股沟右侧腹股沟121226.0926.09右颌下淋巴结右颌下淋巴结1 12.172.17左侧腹股沟左侧腹股沟151532.6132.61左颈部左颈部,左腋窝左腋窝1 12.172.17

36、左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左颈部及双侧腹股沟1 12.172.17左腋窝左腋窝1 12.172.17合计合计4646100100单侧单侧腹股沟腹股沟例数例数比例比例例数例数比例比例303065%65%393985%8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 其它省份其它省份?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散发散发 发病季节发病季节应应为为3-11月,高峰主要集中在月,高峰主要集中在4-6月,不同地区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可能略有差异。人群普遍对本病易感人群普遍对本病易感 在丘陵、山

37、地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在丘陵、山地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户外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病例主要为农民病例主要为农民地区分布地区分布RegionSuspectCaseNoPositiveNegativePositiveRateDeathNoFatalityrateTotal224224154154707068.7%68.7%14149.3%9.3%季节分布季节分布0 02020404060608080JanJanFebFebMarMarAprAprMayMayJunJunJulJulAugAugSepSepOctOctNovNovDe

38、cDecHenanHenanLiaoningLiaoningJiangsuJiangsuAnhuiAnhuiHubeiHubeiShandongShandong年龄分布年龄分布湖北湖北河南信阳地区长角血蜱季节消长河南信阳地区长角血蜱季节消长风险评估 截至截至2011年年4月月7日,今年全国尚无发热伴血小板综合日,今年全国尚无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例报告。征病例报告。人群可能对此病普遍易感,有证据提示,蜱可能人群可能对此病普遍易感,有证据提示,蜱可能为传播媒介。为传播媒介。携带病毒携带病毒宿主动物、媒介(宿主动物、媒介(蜱蜱)的分布范围、季的分布范围、季节消长、叮咬人的机会决定该病的感染风险和地节

39、消长、叮咬人的机会决定该病的感染风险和地理、季节分布。理、季节分布。66风险评估 该病可能为地方性流行,呈散发状态,有发病季该病可能为地方性流行,呈散发状态,有发病季节高峰(节高峰(56月)。月)。接触不可避免接触不可避免 自然生境、居民生活、生产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发生根自然生境、居民生活、生产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发生根本改变本改变 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进入疫区外来者:施工、进入疫区外来者:施工、旅游旅游67风险评估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意识和能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意识和能力,可能对降低病死率发挥积极作用,但死亡

40、病力,可能对降低病死率发挥积极作用,但死亡病例的发生难以避免。例的发生难以避免。报告病例数将会增加报告病例数将会增加 分布范围将进一步分布范围将进一步被发现被发现682004-2006年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数周分布2004-2006年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数周分布0204060801001201401601801357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周周发发病病数数200420052006国外输入国外输入局部散发局部散发局部暴发局部暴发尚没有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尚没有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2010年登革热发病地

41、区分布 223例例 本地本地113 输入输入110 输入输入 6起暴发起暴发2010年DF暴发疫情概况发生地发生地波及人口波及人口发病人数发病人数首例病例首例病例发病时间发病时间当前末例当前末例发病时间发病时间东莞市莞城区东莞市莞城区3000300024247 7月月2222日日1010月月2727日日广州景泰街社区广州景泰街社区10000010000016168 8月月2222日日1111月月2323日日中山市中山市区中山市中山市区6 63 39 9月月2929日日1111月月2323日日广州天河区暨南大学华广州天河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文学院287328733 39 9月月2020日日1010

42、月月2525日日深圳福田区某建筑工地深圳福田区某建筑工地3313319 91010月月6 6日日1212月月1010日日广州海珠区广州海珠区300030003 31010月月2323日日1111月月2323日日广东疫情特点010203040506070123456789101112病病例例数数月份月份输入本地暴发与散发并存;输入与本地病例的发病高峰主要在810月份 大疫情统计:大疫情统计:截至截至2011年年4月月7日,今年全国共报告日,今年全国共报告3例登革热病例,例登革热病例,其中福建其中福建2例,北京例,北京1例,均为输入病例。例,均为输入病例。基孔肯雅热概述基孔肯雅热概述 CHIKVC

43、HIKV属于披属于披膜膜病毒(病毒(TogaviridaeTogaviridae)科甲病毒)科甲病毒(AlphavirusAlphavirus)属,)属,是一种是一种RNA RNA 病毒病毒 人和非人灵长类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动物是CHIKVCHIKV的主要的主要宿主宿主 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动物是本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的主要传染源 经埃及伊蚊经埃及伊蚊、白龄伊蚊传播白龄伊蚊传播 人对人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感 一般一般发生在雨季伊蚊孳生的发生在雨季伊蚊孳生的季节季节74疾疾 病病 概概 述述 潜伏期一般

44、为潜伏期一般为2 21212天,通常天,通常3 37 7天天 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病死率低病死率低 患者在发病后患者在发病后2 25 5天内可产生高滴度天内可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传染性较强,可引起媒介病毒血症,传染性较强,可引起媒介伊蚊的感染从而传播该病伊蚊的感染从而传播该病75醉酒貌眼结膜充血皮肤充血性斑丘疹地理分布地理分布 1952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分离到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分离到CHIKCHIK病毒(人、蚊)病毒(人、蚊)1960-19821960-1982年年,非洲和亚洲时有发生本病流行非洲和亚洲时有发生本病流行 19991999年

45、,印尼发生暴发疫情年,印尼发生暴发疫情 20062006年,印度洋岛屿国家马尔代夫、毛里求斯、马达年,印度洋岛屿国家马尔代夫、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法属留尼旺岛、印度沿海地区、马加斯加、塞舌尔和法属留尼旺岛、印度沿海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报道过基孔热暴发。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报道过基孔热暴发。其中,法属留尼旺岛的发病数高达其中,法属留尼旺岛的发病数高达2727万,接近当地人万,接近当地人口的口的4040 http:/www.searo.who.int/en/Section10/Section2246.htm78地地 理理 分分 布布 20062006年,年,印

46、度报告的疑似病例超过印度报告的疑似病例超过138138万,部分万,部分地区的发病率超过地区的发病率超过4545 意大利、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非流行国家不断发现输入法国和美国等非流行国家不断发现输入性病例性病例 20092009年,泰国(年,泰国(4906949069例),印尼(例),印尼(4300043000例),例),马来西亚(马来西亚(44304430例)例)20102010年年,印度印度(1687016870例)、印尼例)、印尼、越南、中国、越南、中国等国家也等国家也出现出现暴发暴发疫情疫情79我国历史数据回顾我国历史数据回顾 据突发事件报告和既往文献检索据突发事件报告和既往文献检索全国

47、自全国自20082008年至年至20102010年年1212月,共有月,共有5 5起事件起事件报告,共涉及报告,共涉及6 6名输入病例,分别在广东名输入病例,分别在广东(3 3起起4 4例)和山东(例)和山东(2 2起起2 2例)。例)。2010广东东莞暴发疫情282例例确诊确诊94+疑似疑似188可追溯的首例发病可追溯的首例发病9月月1日,疫情持续日,疫情持续45天。天。均为轻症病例,无危重均为轻症病例,无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症及死亡病例部分血清标本基因测序部分血清标本基因测序和比对,显示与泰国和比对,显示与泰国2008、2009年同基因型年同基因型毒株同源性达毒株同源性达99%。埃及伊蚊地区分

48、布白岭伊蚊的地区分布84风险预测图伊蚊密度与登革热发病的关系伊蚊密度与登革热发病的关系广州市广州市1.633.06014028042056070013579 11 13579 11 13579 11 13579 11 13579月月发发病病数数0123伊伊蚊蚊密密度度登革热发病登革热发病伊蚊密度伊蚊密度2002年年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2006年年 天气因素与伊蚊密度的关系天气因素与伊蚊密度的关系广州市广州市 2002-2006.80100200300400500135791113579111357911135791113579降雨量(mm)0100200300气温*10降雨量湿

49、度气温伊蚊密度2002年年2003年年2005年年2004年年2006年年风险评估 初步结论:初步结论:登革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输入引发本地暴发的风险较高;基孔肯雅热输入引发本地暴发的风险较高;在北纬在北纬30以南地区,夏、秋季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性以南地区,夏、秋季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性 加强监测与培训后,可能会导致报告病例数增多加强监测与培训后,可能会导致报告病例数增多 一些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较高一些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较高87风险评估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基孔肯雅热监测体系,可能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基孔肯雅热监测体系,可能造成本病的漏报与误报。造成本病的漏报与误报。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50、);未将本病纳入法定报告;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临床诊断经验;缺乏廉价国产的实验室检测快诊试剂;88风险评估一些一些地区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利于蚊媒孳生,个人防护意识地区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利于蚊媒孳生,个人防护意识不不强强等等因因素,可能增加疾病的传播素,可能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风险。地区或环境:伊蚊分布地区,居民周边及室内卫生条件较差,或家中喜好种植花草。人群:滞留家中的老人、散居儿童,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农民工等(难以及时做到防蚊、灭蚊、清除孳生地等活动)雨量雨量丰富的夏、秋季丰富的夏、秋季仍仍可能是可能是该病该病的的发病高峰发病高峰。国际人员、货物交流国际人员、货物交流 8990 新发传染病特点

51、新发传染病特点-1新病原体层出不穷,病毒为多新病原体层出不穷,病毒为多病原体的媒介、宿主种类多样病原体的媒介、宿主种类多样传播途径各异,感染方式复杂传播途径各异,感染方式复杂发生的时间、空间和人间的不确定发生的时间、空间和人间的不确定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能够造成跨区域甚至全球快速播散能够造成跨区域甚至全球快速播散91新发传染病特点新发传染病特点-2不到一定强度不被发现和证实不到一定强度不被发现和证实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大多数病情重、病死率高大多数病情重、病死率高容易引起社会、媒体关注容易引起社会、媒体关注措施不果断有力,可

52、能酿成危机措施不果断有力,可能酿成危机92提高新发传染病防控的综合能力提高新发传染病防控的综合能力 培训各级医院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提高早期识培训各级医院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提高早期识别异常疾病的知识与技能别异常疾病的知识与技能 加大投入,确保开展疾病识别、检测的基本实验加大投入,确保开展疾病识别、检测的基本实验室仪器与设备与试剂室仪器与设备与试剂 制定预案和行动方案,尤其重点地区要建立定期制定预案和行动方案,尤其重点地区要建立定期风险评估的制度风险评估的制度 加强国际间、地区间、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地区间、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1-3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未分级和一般级别事

53、件事件为主;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传染病事件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甲型H1N1流感及风疹为主。学校仍为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且以乡小学为主。传染病事件共报告239起,报告病例5110人,报告死亡1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事件数下降2%,病例数上升17%,死亡数下降80%排序排序病种病种事件数事件数病种病种病例数病例数1 1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5353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120512052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4848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111111113 3水痘水痘4747水痘水痘9539534 4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3333流感样病例暴发流感样病

54、例暴发5625625 5风疹风疹1515其它其它5025026 6麻疹麻疹9 9风疹风疹2682687 7出血热出血热7 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621628 8流感样病例暴发流感样病例暴发7 7麻疹麻疹1421429 9狂犬病狂犬病6 6其它感染性腹泻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病89891010布病布病3 3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84842011年年1-3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数及病例数前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数及病例数前10位的病种位的病种小结 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形势平稳 但局部地区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 四川、陕西和新疆等省份麻疹疫情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 内蒙、吉林、黑龙江、新疆和河南等省

55、份布鲁氏菌病疫情有较大幅度上升 手足口病疫情总体上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但广东、广西、云南及山东等省份手足口病病例数较多且上升趋势明显,云南及山东两省重症病例较多。东北地区、内蒙古及新疆等地应进一步关注猩红热疫情趋势预测春夏是传染病易发季节,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多有发生,并易形成聚集性暴发春夏季生产、生活及旅游等活动增加了与疾病动物、宿主媒介的接触机会,鼠传、蚊传及蜱传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最近刚刚确认的由新的布尼亚病毒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也已进入流行季节干旱及洪涝灾害都将造成饮水、饮食卫生条件的恶化,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暴发谢谢 谢谢高发省份高发省份2010与与2009年发病情况比较年发病情况比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陕西陕西黑龙江黑龙江山东山东吉林吉林辽宁辽宁浙江浙江湖南湖南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数(例)(例)省省2009发病数2010发病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