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使用中药 应对细菌耐药性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998201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使用中药 应对细菌耐药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使用中药 应对细菌耐药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使用中药 应对细菌耐药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科学使用中药 应对细菌耐药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使用中药 应对细菌耐药性(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科学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按照剂量和疗程有针对性用药,不可 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疗程,不能盲目滥用药物,应扩 大处方药范围。另外,加强使用我国传统中药是一个不错 的选择。一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多数品种价格相对低廉我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横跨四个气候带,不同 气候、不同水土条件生长着数千种水本、草本植物、动物 昆虫和丰富的地下矿物,都是中药资源。许多可以就地采 集,甚至不花钱就唾手可得,与购买西药价格相比,用于 防治疾病可以节省资金,降低成本。二中药毒副作用及有害残留少中药属于天然有机物,清热解毒类中药就是天然的广 谱抗生素,已发现有近干种植物、动物和

2、矿物类中药有抗 菌和抑菌作用。纯天然的中药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 状态和生物活性。同时,它们经过人类长期试验筛选证明确实有效才被保留记载下来的,代代相传。又通过各种方 法加工炮制去除有害物质,长期应用很少出现毒副作用, 而且不易在畜禽产品中形成有害残留。三 中药一药多能,一剂治多病中药具有多成分入药的特点,每味中药含有多种活性 成分,按科学的君、臣、佐、使配方优化组合,所含成分 产生协同作用,产生全方位的药理作用,从而达到脏腑阴 阳平衡、扶正祛邪的功能。中药的功能表现有以下几个方 面: 营养作用:许多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糖、淀粉、脂 肪、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人和动物具有一定的 营养作用

3、。 增加免疫功能:中药中所含的多糖类、有机酸类、 生物碱类、糖苷和挥发油类物质均有增加机体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芪多糖、灵芝多糖、人参皂 苷、莨菪碱、淫羊藿黄酮、牛磺酸等。 激素样作用:有些中药本身不含激素,但可起到类 似激素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香附、补骨脂、吴茱萸、 高良姜等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淫羊藿、人参等具有雄性 激素样作用;细辛、附子、吴茱萸、高良姜等具有肾上腺 素样作用;水牛角、秦艽等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 用。中药的多功能性在防治人和动物疾病上显示出多向性 和广泛的适应性。四双向调节,促进健康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主要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 方面是“高者抑之,下者

4、举之”,也就是对于机体功能状态过 于旺盛的使其抑制下去,对机体机能状态过于衰退的使其 兴奋起来,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如黄芪、党参、甘草 等。另一方面是“抑高”、“举下”的作用同时并存。如黄连、 穿心莲、白花蛇草等,在抑制体液免疫的同时还可以提高 细胞免疫水平。又如黄苓、栀子、连翘等清热药物,既有 抑制体液、消除抗原作用,又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的作 用。中草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于防治人和动物病毒性传 染病是极其可贵的,是化学药物无法与之相比的独特优 势。五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性从我国使用中药历史来看,从确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 及清代生产宫廷御药的北京同仁堂设计配方生产的中药制 剂,通过干百年来广泛应用,截止目前尚未有药物发生耐 药性。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治疗禽大肠杆菌使用多种 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使用中药“三黄汤”治疗,收到了良好 效果。目前已有几家兽药生产企业在此处方基础上,生产 出“四黄口服液”或“四黄颗粒冲剂”投放市场,同样受到了用 户的好评。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各有各的优缺点,在防治人和 动物的疫病时应该采用中西药结合,发挥优势互补是比较 理想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