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严济慈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987304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学家:严济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学家:严济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学家:严济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物理学家:严济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家:严济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成就严济慈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学、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的效应以及应 用光学等方面都取得许多重要成果。1. 精确测定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光双折射的新效应严济慈是我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 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他的导师法布里对这项成果非常满意。严济慈采用单色光干 涉法测量,发现在晶片垂直于电轴的面上加电压,晶片形变量与其厚度无关,而与电压大 小有关。他还观察到在水晶上施加电压而产生的光双折射现象。2. 系统研究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严济慈在钱临照的协助下,研究在沿光轴做成的实心与空心两种水晶圆柱体上旋加扭 力而

2、产生的起电现象及其扭转压电振荡问题,发现水晶扭电定律,共发表12篇论文。严济 慈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压电晶体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3. 深入研究光谱学,为丰富和发展原子、分子光谱学做出贡献对光谱学进行多方面研究,共发表论文23篇。从研究氢、氖原子、分子连续光谱入手, 进而对钠、铯、铷三种碱金属蒸气在电场下的紫外连续光谱做了一系列研究,他关于碱金 属吸收光谱的研究成果,为原子物理学中的斯塔克效应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证明。直到最 近30年间,国外一些原子光谱学的专著有时还引用严济慈在30年代测定的光谱数据和拍 摄的光谱图。4. 精确测定臭氧紫外吸收系数,为大气物理学中臭氧层测试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严济慈在钟

3、盛标的协助下,于1932年采用照相光度术方法,精确测定了臭氧在全部紫 外区域(即215-345纳米)之吸收系数,并发现若干新光带。后来,世界各国气象学家即 利用严济慈的研究成果测定高空臭氧层厚度的变化,长达二三十年之久。50年代以后,大气中臭氧的测量研究成为大气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测量中增加考 虑高空臭氧层温度梯度变化的因素,但其方法还是基于30年代严济慈的研究成果。5. 研究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1931年初严济慈在钱临照的协助下,率先开展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影响的研究, 于1932年发表了这方面的第一篇论文。他是我国科学家在国内的工作在法国科学院周刊 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人。6.

4、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开展应用光学的研究,研制大批军用光学仪器设备,荣获胜利勋 左.早为适应战时需要,严济慈在昆明领导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全力从事军需 用品的研制工作。在黑龙潭龙泉观的破旧古庙和平房里,在条件十分艰苦、设备极端简陋 的情况下,亲自动手研磨镜头,测量焦距,认真装配,仔细检验,先后制造出000多具无 线电发报机稳定波频用的石英振荡器,300多套步兵用的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供我国军队和盟国驻印度英国军队使用,还制造出500台1500倍显微镜,供后方医院和科研 教学的需要。在此期间,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光学工人,为后来新中国第一个光学精密仪 器研究所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所以有人称严济慈

5、为我国光学仪器工业奠基人之一。1946年,严济慈受到政府的崇高奖赏,被授予胜利勋章,我国科学界只有严济慈和协 和医学院的林可胜教授获此殊荣。7. 培养了我国几代科技人才 编著多种教科书他早在20年代就编著了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与李晓舫合译了理论力学 纲要,均由商务印书馆多次再版。初中算术被教育部审定为教科书,流行近20年, 并被东南亚某些国家所采用。40年代后期,他编著了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 初中物理学和初中理化课本。60年代又编著了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和电 磁学等。80年代还出版了几何证题法一书的新版本。 两度执教于大学,培养出许多著名科学家1927-1928年,他在沪宁4所大学同时担

6、任数学、物理学教授,每周往返两座城市, 讲授27课时,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著名科学家,如钱临照、陆学善、 顾功叙、余瑞璜、吴学蔺、霍秉权等。1958年,他参与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时隔30年之后再次登台执教,亲自讲 授普通物理学达6年之久。由于他论述精辟,讲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并曾在大礼堂为 8个系700多学生上课。1978年郭沫若校长逝世后,他接任校长,兼任我国第一所研究生 院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他的许 多学生都成了有名的中青年科学家。 多年主持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负责中美、中英、中法、中比庚款留学物理 考试,选派培

7、养了一批物理学家。30年代他主持物理研究所时,每年接受二三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和他一起工作。对 他们严格训练,放手使用;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当他们所协助的研究工作取得成果, 开始表现出独立工作能力时,严济慈就把他们推荐到英、法、美等国的著名物理实验室去 进修深造,先后有陆学善、钟盛标、钱临照、翁文波、吴学蔺、方声恒、庄鸣山、陈尚义、 李立爱、钱三强等十余人。在他的主持下,物理研究所呈现出浓厚的学术气氛,人才辈出, 成果累累,闻名欧美。 与李政道教授合作组织CUSPEA,培养年轻物理人才1979年起,他与李政道教授合作组织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 (China-U.S.Phy

8、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担任招考委员会主席,在国内 招考与物理有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历经九届,共选拔900多人,分布在 美国72所学府从事研究工作,成绩优异,现在已有一批优秀年轻人才学成回国服务。 发表学术评介和科学政论等文章早在20和30年代,他就在科学杂志,东方杂志和大公报科学副刊上发 表了近20篇学术评介和科学政论等文章,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有重要影响。如“悼居里夫 人”、“论公分公分公分”、”科学是国际的吗? ”以及介绍郎之万、A.迈克尔孙(Michelson)等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严济慈在担任繁重的科学技

9、术组织领导工作和教学之余,继 续关心青年一代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长后写了 “我在你们的眼睛里确实是倒立的”以及居 里和居里夫人等科普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三、趣闻轶事1.为实现“让科学研究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志愿毕生奋斗1933年他在“科学是国际的吗? ”一文中疾呼:“中国尚无现代科学,更无现代的物 质科学。我们黄帝子孙,有悠久的历史、高等的文化,与深邃的潜势力,对于各 种科学,自当有我们特殊的贡献。中华民族,不久当能异军崛起,独树一帜,在各种 科学上,占它应有的地位。青年朋友们,大家努力起来建设中国的科学! ”因此,从1930 年底他第二次从法国回国时起,就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事

10、业。他主持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工作,直到1949年,使这两个研究所成为 人才辈出、成果累累、闻名欧美的学术机构。从1949年起,他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和发展 又倾注了后半生的心血。1979年11月,他发表了题为“三十年来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的长篇文章。他高兴地看到,我国科技事业根深叶茂欣欣向荣,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结 出了丰硕的成果。2.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严济慈青年时代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致力于学术研究。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 发生时,他正在法国访问。日寇的侵略使他无比气愤,他在巴黎国际文化合作会议上发言, 义正词严地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呼吁国际社会阻止日寇妄图轰炸古都北平

11、的暴行。这 时,吴玉章同志从莫斯科到巴黎,严济慈义不容辞地充当他与法国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教 授之间的联络人,在巴黎互助厅等处安排群众集会,由郎之万主持,吴玉章作报告,宣传 中国人民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斗争;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呼吁国 际社会的声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昆明带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 究所全体人员研制出前线急需的器械和设备,把自己的科学才智直接贡献给民族解放事业。1948年9月,他在北平研究院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科学工作者的愤慨” 的讲演,报载时都加了 “分量很重”的按语。其实,早在这年初他就指出,“目前的情形 实在令人惶恐,怕要弄到科学

12、家寸步难行,寝食不安的地步。”9月下旬他在南京召开的 中央研究院院士大会上,发言抨击当前时政,抵制当局威逼利诱科学家迂往台湾的图谋, 毅然南下昆明,绕道回到刚刚解放的北平。从此,投身到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中。3.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人民教育1980年第11期发表了严济慈题为“谈谈读书教书写书做科学研 究”的长篇文章,后来红旗杂志等纷纷转载。这篇文章集中反映了他严谨治学的风范 和勇于创新的风格。他认为,“读书主要靠自己”,“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有一个从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一看(自学)一用(查书)的发展过程”,即“把 书越读越薄的过程。”他认为,“讲课是一种科学演说

13、,教书是一门表演艺术”,要教好书,“一要大胆, 二要少而精,三要善于启发学生,识别人才。”他主张要丢开教本,“进入角色”,“进 行绘声绘色的讲演”,“要做到不需要现准备就能讲的才讲,而需要现准备才能讲的不要 讲”。他认为,写书要“推陈出新,写出自己的风格”、“要尽量用自己的话去论述问题”, 让看书的人“好象听见你在说话一样”。他认为:“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在于探索未知”,因此,“在学术上应有所创见,在 技术上应有所创造,即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应有所创新”。为此,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两个 学术条件,即“能够提出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 创新的过程。他特别欣赏的第一流工作,就是那些“研究题目必须是在茫茫未知的科学领 域里独树一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是自己独出心裁设想出来的,体现这个方法,用来 解决问题的工具必须是自己设计、创造的,而不是用钱能从什么地方现成买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