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979092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1.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论文摘要: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而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 化的重中之重。温室效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人类对温室效应增强的幅度过大将导 致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各国社会经济已经产生并将 继续产生严重的影响。预测表明,未来50至100年全球的气候将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们 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严重的问题。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人类活动影响采取措施一、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的增温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具体的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地球通过 吸收的入射太阳辐射能(短波辐射)与向外辐射红外辐射(长波辐射)之间的精细

2、平衡保持 其平衡温度,一些红外辐射能到达太空。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 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 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 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而 地球的大气层和云层也有类似的保温功能,故俗称温室效应。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 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的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 作用相似。若无“温室效应S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匕,而非现在地球上的各

3、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气候也不例外。我国气候与世界气候一样, 也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特征的变化。我国既受到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海洋及复杂的大陆地形 的影响。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地球上将没有冬天。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 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至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 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 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全球变暖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 在自然过程控制下,大气温度是变化的,有的时间段温度高,有的时间段温度 低。太阳辐射源的变化,地球轨

4、道椭圆度的变化和轨道倾角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 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如火山大爆发时产生的火山灰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遮住太 阳光线而使气温降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广泛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以及动植物的分布,尤 其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途径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排放的温室气 体,其中有些是原来大气中存在的气体成分但含量大量增加了,如CO、CH、N: O 的浓度分别增加了 32%、151%、17%;另一些则是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但具有强 烈的温室效应,如CFCS、HFCS、PFCS、SF等。因此,人

5、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一是增加了原有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二是增加了新的温室气体,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 加剧。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 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大长波辐射量。地面温度增加后,大气中水汽将 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增加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 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即形成的正反馈使全球变暖更加显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 的增加。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 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是太阳辐射到地 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

6、间发散。单位:百血二軾化碳x 1 million tons1,5001r40013001r2001r100/Z1.355(+7.4%)1,3641(261(-0.5%)(-6.0%)冈内对策之1减4效果Reduction measures (8.7%)I壷林吸收对集Forest 引 rkf (3.3%) 京都渥宦书 Kyoto mechanisnr*s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而言,,利弊可能不一,但总体上看,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 大气社会发展更多的是不利影响。由于气温升高,会引起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发生,像风雹、酷热、沙暴、浓雾等,自然灾害加重undethe Kyoto F*om

7、l (2OO8-2Q12)1、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使气温异常。鉴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异常影响,有研究表明非洲、南亚、北美 洲的异常高温的次数大大超过异常低温的次数。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但以可以看到一些初步的结果。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会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 升,并增强社会心理压力。某些媒介疾病的加重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间接的关系,如疟疾是 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变暖地区的蚊子数目增加,从而加重了疟疾的发 生频率。温室效应使降水异常。研究表明,进入80年代以来,异常

8、降雨的频率有所增长,而且 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的次数大致相等。异常多雨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异常少雨则会造成旱灾。 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持续干旱,造成水资源紧张和农作物歉收,而我国长江流域则连年发生 特大洪水,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其中温室效应造成的温度升高是其重要原因之 一,使我们损失严重。温室效应使台风和风暴潮灾害加剧。全球变暖会使热带海洋温度升高,有利于台风的生 成和发展。随着台风发生频率增加,太风暴潮在我国沿岸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会相应增大, 从而更加剧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灾害影响程度。温室效应使洪涝威胁加重。我国海岸带地区地面高程低于5m的脆弱带面积约占沿海11 省市区面积的11.

9、3%,其中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面积广阔,海拔高度一般在15m之间,易 受洪涝灾害的袭击。海平面上升对多年一遇潮位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洪涝灾害的加剧。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无疑将趋于不平衡,由此还会伴发许多灾难性天气。温室效应 的增加将引起地表和海表热对流的增加,因而将会出现更多的台风和龙卷风天气。同时,由 于气候格局的变化,台风的移动路线和登陆地点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2、温室效应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经济部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可能 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使作物的生长季延长,使作

10、物的分布区域向北移动。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在北方生产谷物的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和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使作物生长速率增加,使适合作 物生长的生长季变长,无疑会使作物增产。但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暖湿条件也有不利于作物 生长的方面,温室效应能使病虫害发生、蔓延的区域范围发生改变,如锈病,它目前对农作 物的损失不算太大,但是增暖后锈病造成的损失会显著增加。气候变暖还将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暖,将使我国长江 以北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和高原地区的生长季开始的日期提早、终止的日期延后,潜在的生 长季有所延长;还将使多熟种植的北界向北推移,有利于多熟种植和复种指数的提咼。3、温室效应对我国草

11、原及牧业的影响CO2浓度倍增,气候变暖,使草原区干旱几率加大,持续时间增长;草地土壤侵蚀危 害严重,土地肥力降低;草地在干旱气候、荒漠化和碱化的作用下,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 景观呈现荒漠化趋势。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 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 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会促使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期延长,使冷型温带森林 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取代,但过程是相当缓慢 的。4、温室效应对我国林业的影响温室效应使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提前。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

12、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温室效 应对森林组成、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气候变暖对森林的分布也有重要 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在气候变化后,生长和分布都将受 到严重影响。5、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经济的影响温室效应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增加了风 暴潮和台风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同时,海水入侵及沿海侵蚀,也将引起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 大损失。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主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滩 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咸潮上溯加重,海水倒灌,损坏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及影响 海运,影响海水养殖产业,破坏供

13、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另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 致命病毒可能会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员指明某些病毒可在 逆境生存,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 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变暖,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 活,形成疫症。这些病毒有可能卷土重来。五、怎样减轻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虽有好的一面,不过可谓过大于功,我觉得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决不能置之不 理。对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02。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

14、,加强绿化;停止 滥伐森林。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 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 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 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l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 与森林再生计划,二)学会适应。为解决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如更换一些 新的作物品种,改善水管理和灌溉系统,变换最适宜的播种时间等;对林业的影响,要植树 造林,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保护天然次生林及森林生物多样性,加强经

15、营管理手 段等措施;对海平面的影响,则要加强海平面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制作大比例尺沿岸带地形 图,建筑人工防护设施,控制陆地下降,沿岸带陆地表面的沉降也可导致相对海平面的升高。三)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1、落实清洁生产措施减少排放。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止战略。降低能源消 耗和原材料消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意义重大。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 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 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 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可以降低 二氧化

16、碳的排放量。2、 树立综合环境意识减少排放。应树立综合的环境意识,在控制大气污染、减排 温室气体与保护臭氧层方面寻找结合点,不能在控制大气污染的同时,人为增加温室气 体的排放。比如可以采用氨法脱硫,此法不会排放温室气体CO2,既控制了大气污染 SO2,又减排了温室气体,一举两得的环保措施。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 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3、使用替代能源。能源措施包括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再生能 源技术和高的能量转化率技术等几方面。A)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B)无

17、碳新能源的开发。 开发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水能、地热能等无碳新能源。C)再生能源技术。生物燃 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 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 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 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D)新型能源的使用。包括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 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如 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

18、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 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总结:全球变暖问题无论在科学机理上,还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上,都还有大量的难题 等待科学家去研究和探索。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又棘手的热点问 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如何适应和 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已经相当重要。我们当即采取行动,来减缓温室效应 的产生,为人类的子孙造福。参考文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吕学都主编王文远副主编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吴兑主编防止全球变暖佐和隆光 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郑楚光等编著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究许小峰王守荣任国玉等编著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程东来,钟学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