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农学概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978693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农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农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农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精品)农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农学概论(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 现代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调节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二 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三 农学的性质:1 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 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3 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四 作物生产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 2 技术的实用性 3 生产的连续性 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5 明显的季节性 6

2、严格的地域性五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 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4 农业的基础产业 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六 单产提高的决定因素:1 品种改良 2 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3 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喷灌、滴灌) 4 设施栽培(塑料薄膜、地膜覆盖) 5 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6 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七 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1 生产率目标 2 可持续性目标 3 营养安全目标 4 经济高效目标八 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 建设高产农田 2 改革种植制度 3 普及优良品种 4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作物信息技术、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可持续生产技术)九 农学的研究对象

3、是作物,水稻、玉米、棉花为一年生,冬小麦、油菜为两年生。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是水稻、小麦,其次是玉米和油料作物,单产和总产最高的作物依次是水稻、玉米、小麦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一 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 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 2 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到达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3 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二 四大类农耕文化:1 中东地区兴起的地中海农耕文化 2 非洲兴起的农耕文化 3 东南亚、马来半岛兴起的农耕文化 4 南美洲为中心的新大陆农耕文化三 栽培稻、大豆起源于中国,小麦起源于近东,玉米、甘

4、薯起源于美洲,花生、马铃薯起源于南美。四 狭义的作物主要指大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五 1植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学名的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名,第三个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 2 按生物学特性分类(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为喜温作物(水稻、玉米、高粱、甘薯、棉花、烟草、甘蔗、花生、栗)和耐寒作物(小麦、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二)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为长日照作物(麦类、油菜)、短日照作物(水稻、大豆、甘薯、棉花、烟草)、中日照作物(荞麦、豌豆)、定日照作物(有一定时间的日长)(三)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为 C3作物(水稻、麦类、大豆、棉花),C4作物(玉

5、米、高粱、甘蔗),CAM(景天酸代谢)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四)按作物用途: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及绿肥作物、药用作物六 作物的分布:作物通过扩散,并在不同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的空间配置情况。生活型:不同作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生态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如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七 世界三大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中国各大作物种植面积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烟草、甘蔗、甜菜和麻类。中国北方主要种植粳稻,南方主要种植籼稻。

6、八 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一 作物的生长:植物细胞的增大与增多,是植物体或某一器官体积或重量增加的量变过程。二 作物的发育:作物从营养器官阶段转到生殖生长的质变过程。三 作物的生育期: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以天数表示。四 作物的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地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五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典型两大类:

7、以小麦为代表的低温长日型和以水稻为代表的高温短日型。根据小麦对低温反应的强弱,可以分为冬性,弱(半)冬性和春性。长日照作物的小麦北种南移,由于不能很好满足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会延迟成熟,生育期变长;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水稻不论是籼、粳稻或者是早、中晚稻都喜高温,晚稻对高温的反应比早稻更敏感。六 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 1 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在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最高峰以后,开始逐渐缓慢,以致生长完全停止,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作物生长的这种规律叫做生长大周期,呈S 形曲线。作物在生长季节中,生长活跃的器官一般是白天生长慢,夜间生长快,有一定的节奏,这种现象

8、称为生长的昼夜周期。 2 作物生长的极性现象:作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这种现象叫做极性。 3 作物的再生现象:当作物体失去某一部分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现象。七 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1 生产中用根冠比表示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之间的关系。 2 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3 作物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两者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4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八 种子的由来:由胚珠发育而来、由子房发育而来、无性繁殖材料。 种子休眠:

9、有些作物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正常萌发的现象。原因:种皮厚,透气差胚未发育完全后熟作用未完成抑制物质的存在(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措施:机械摩擦,加温或强酸处理层积法、变温处理和激素处理晒种或化学药剂处理用水浸泡、冲洗、高低温和生长调节剂处理。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氧气,低温是影响春播种子正常萌发的主要因素。含蛋白质多的种子亲水性较大。作物播前的整地、松土等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膨胀(物理过程)萌动发芽九 根的功能:吸收、输导、支持、合成和贮藏。直根系: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根瘤:作物地下部分的瘤状突起,是具有

10、固氮能力的根瘤菌聚集在根毛周围形成的。菌根:作物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根的变态:贮藏根:肉质直根(胡萝卜、萝卜、甜菜、人参)和块根(甘薯)气生根:支持根(玉米、高粱)攀援根(常春藤、凌霄花)呼吸根(水松、红松)寄生根(大豆菟丝子)十 茎的主要功能:支持和运输,贮藏和繁殖。茎上着生叶和芽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为节间,禾谷类作物基部茎节的节间极短,密集于近地表处,称为分蘖节。油菜基部茎节也紧缩在一起,称为缩茎段。顶芽生于主干或侧枝的顶端,腋芽生于叶腋处也称侧芽,顶芽和腋芽称为定芽,生长在茎的节间、根或叶上没有固定位置的芽称为不定芽。丝瓜、葡萄、豌豆为攀缘茎,牵牛、紫藤为缠绕茎,草莓、甘

11、薯为匍匐茎。和谷类作物茎的生长除了顶端生长以外,每个节间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也进行分蘖和伸长。双子叶植物叶腋的腋芽产生分枝,单子叶植物上部茎节很少产生分枝,集中在近地面几个节和节间密集在一起的分蘖节上,分蘖节里面贮有丰富的有机养料,能在此产生腋芽和不定根,有腋芽形成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和产量有直接关系,分蘖过少产量低,过多则为无效分蘖,分蘖的多少与施肥有关,在栽培作物时适当施肥,争取植株初期生长快,分蘖多,对于增产有重大意义。茎的变态:地上茎:叶状枝(芦笋的拟叶)茎卷须(黄瓜、南瓜、葡萄)枝刺(皂荚、山楂)肉质茎(莴苣)地上茎:根状茎(芦苇、苎麻)块茎(马铃薯、菊芋)球茎(荸荠、芋)鳞茎(洋

12、葱、水仙、百合、大蒜)十一 叶的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繁殖作用。叶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具有三部分的为完全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为单叶。叶的变态:苞片和总苞片(生于花下的变态叶)叶刺(仙人掌)叶卷须(豌豆)叶状柄(相思树)鳞叶(藕、荸荠)十二 作物器官的分化顺序是由外向内分化,直至性细胞成熟。双子叶植物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被、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成熟的胚囊中有八个核:一个卵细胞,一个助细胞,一个中央细胞(含两个极核)三个反足细胞。双受精:花粉粒中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胚,另一个精细胞与极核结合形成胚乳,从而完成有性过程。受精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

13、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胚乳位于种皮和胚之间,是贮藏的场所,所贮藏的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时利用。种子类型:有胚乳(多数单子叶作物和少数双子叶作物蓖麻、荞麦、黄麻、烟草、小麦、水稻)无胚乳(胚乳养料转到子叶中,花生、蚕豆、棉花、油菜、大豆、芝麻、甜菜、大麻)十三 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干物质全量。 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一般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薯类、烟草)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禾谷类、豆类、油菜籽)经济系数较低。作物产量:单位

14、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要素: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制约关系(由光合产物的分配和竞争引起的)补偿关系(禾谷类的分蘖习性能调节群体和穗数,每穗籽粒数可以调节和补偿穗数的不足,若每穗粒数减少则粒重增加)生物产量=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消耗(呼吸、脱落等)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十四 同一作物组成的群体叫做单一群体,不同种组成的叫做复合群体(间作、套作、混作的群体)十五 “源”:光合产物供给源或代谢源,是制造和提供养料的器官。 “库”:光合产物贮藏库或代谢库,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及其接纳养料的能力。 “流”: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与作物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

15、及其运转速率有关。 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的大小与产量密切相关。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十六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选育高光合效率的品种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主要是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叶面积持续时间(LAD)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复种与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株型改善水肥条件增加田间二氧化碳浓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十七 作物的品质: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评价指标:形态指标(根据外观形态)和理化指标(根据产品生理生化分析结果)。品质类型:食用品质(蒸煮、口感和食味的特性)、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

16、)、工艺品质(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加工品质(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常规育种与作物品质的改良利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品质品质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2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大气污染土壤3栽培技术种植密度和播种期施肥灌溉生长调节剂收获4病虫害。糖类、蛋白质、脂类、纤维素的形成与积累见P57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一 光的直接作用:对作物形态器官建成(促进需光种子萌发、影响腋芽与花芽的分化) 光的间接作用:作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光对作物的影响:1光照强度影响形态器官建成

17、和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强度2日照长度3光谱成分(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紫外光对果实成熟和含糖量有良好作用但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光补偿点: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趋于稳定时的光照强度。二 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各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一般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低于营养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营养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低于生殖器官的温度三基点,根系生长的温度比地上部分生长的要低,作物在开花期对温度最为敏感。低温对作物的危害:1霜冻害(0以下低温情况)2冷害(0以上低温)高温对作物的危害:使呼吸作

18、用加强,物质合成与消耗失调,蒸腾作用加强,破坏体内水分平衡,植株萎蔫,作物生长发育受阻,局部灼伤,作物在开花结实期最易受高温伤害。 积温: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生长发育阶段的积温。 有效积温: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 活动积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温周期: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同步现象。三 水是作物的主要成分也是多种物质的溶剂,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可稳定保持土层的温度,缓和作物体内细胞原生质的温度变化,水在吸收、输导和蒸腾过程中把土壤、作物

19、、大气联系在一起。 根是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散失到体外的现象。被动吸水过程为主。 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资3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资的介质。4水分使作物保持固有的姿态5生态作用(通过蒸腾散热、调节体温、改善田间小气候) 干旱对作物的影响: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涝害:水分过剩,土壤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水污染对作物的影响:1城市生活废水2工矿废水3农药化肥施用不当引起的水体污染。这些有机物和无机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或直接毒害植物,间接影响人类健康。我国水资

20、源特征:1在水资源组成中,以地表水为主2水资源总量不少,平均占有量不足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差别悬殊4地下水开采过量,水质污染加剧四 氧气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氮气影响根瘤作物的根瘤固氮,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1温室效应使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变大,降雨量分布发生变化,对作物生产不利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作物和野草产量都会增加,杂草防治更加艰巨影响作物病虫害2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3臭氧(臭氧浓度增加与作物减产率呈正相关)4酸雨(PH5.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酸雨区)五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由固体

21、、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整个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即土壤的砂黏性。砂土类对块根类作物有利,黏土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枇杷。壤土类适宜各种作物生长2土壤孔隙3土壤结构是指土壤固相颗粒的排列形式、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多少及其稳定度。类型:块状、片状、柱状、团粒结构(最理想的)。4土壤水分5土壤空气6土壤热量土壤的化学性质:1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中小于0.002mm的土粒具有胶体的性质。2土壤酸碱性(调节土壤酸碱度常用石灰,碱性土可用硫磺、石膏来改良)3土壤的缓冲性土壤的生物学特性:1

22、土壤微生物2土壤酶3矿化作用4腐殖化作用5菌根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1难溶态养分转化为溶解态养分的速度2土壤溶液中养分的强度因素和数量因素3土壤养分与作物根表的接触。中国土壤资源特点:1土壤类型多,资源丰富2山地土壤资源多3耕地面积小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1生态治理控制水土流失2改造中低产耕地,提高土壤生产能力3制定合理使用和正确管理土壤资源的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或人类干预,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系统的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六 绿色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称为营养。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为营养元素。 必需营养

23、元素的判断标准:1由于该元素的缺乏作物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16种必需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 Fe Mn Zn Cu B Mo Cl 前九种为大量元素,后七种为微量元素。肥料三要素:N P K 必需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功能: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2作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各营养元素的功能及缺乏时的表现症状见P97。第五章 作物种植制度一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总称。 种植制度的功能:1技术功

24、能 2 宏观布局功能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减少片面性有利于协调利用各种资源和投入有利于统筹安排国家、地方、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调整城乡与工农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二 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 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农业资源分为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社会资源(劳蓄力、农机具、农用物资、资金、交通、电力和技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适当延长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选育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复种、合理的水肥管理)扩大光叶面积指数(合理间、套种植,合理密植)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减少光合产物的无效消耗(适期播种,防止病、虫、草、鼠害)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

25、提高收获指数。 2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用地: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生产农产品的过程。养地:培养地力,不断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实行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因地种植,合理作物布局保护耕地,维持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3协调社会需要,提高经济效益三 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包括种类、品种、面积与比例)与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块上的分布)的总称。 作物布局的地位:1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2农业区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3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作物布局的作用: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解决各类作物争地、争光温水肥

26、、争季节和劳蓄力及机械的矛盾3有利于复种、间套作和轮连作的合理安排4有利于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益5有利于恢复、保持、提高地力,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作物生产向持续高产、优质和高效发展6有利于促进林、牧、渔、副业及其他生产部门的发展。 作物布局的原则:1作物生态适应性2社会需求3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 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步骤: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调查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热量、水分、光照、地貌、土地条件、土壤条件、植被、灾害)生产条件(肥料、能源、机械、作物)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现有种植制度和人口劳力、畜牧业种类和数量、收入状况、市场、价格、政策、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3作物生态

27、适应性的确定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宜地的选择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6作物组成的确定7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8可行性鉴定四 复种:同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或收获两茬或两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一年种植两茬作物称为一年两熟,如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三熟如绿肥(小麦或油菜)-早稻-晚稻;两年内种植三季作物称为两年三熟如春玉米-冬小麦-夏甘薯(棉花)。 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套作是复种的一种方式,计入复种指数,间作、混作不计。 复种的意义1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年产量2调节土壤肥力3保持水土4缓解作物争地、争时、争肥矛盾5有利于稳产。 影响复种的自然

28、条件是热量和降水量,生产条件主要是劳蓄力、机械、水利设施、肥料。 复种技术:1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2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改直播为育苗移栽,缩短本田期套作技术的应用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作物晚播技术地膜覆盖技术五 间作: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相同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与间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混作在田间分布不规则,不便于分别管理) 套作: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间作与套作都有共生期,但套作共生期短,每种作物的共生期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间、混、套作的意义:1增产2增效3稳产

29、保收4协调作物争地矛盾。 间、混、套作效益原理:1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使光能得以充分利用)2充分发挥边行优势3充分用地4充分利用生长季节5稳产保收6发挥作物分泌物的互利作用。 间、混、套作的技术: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形态的作物搭配(高低搭配,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尖圆互补,根系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长短前后交错)生态适应性选择分泌物互利作物搭配(洋葱与食用甜菜,油菜与大蒜,甜菜与小麦,荞麦与小麦,马铃薯与玉米)2确定合理的田间结构(密度,行数、行株距、幅宽,间距,带宽,高度差,行向)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适时播种保证全苗,加强水肥管理,应用化学调控技术,综合防治病虫

30、害,早熟早收)六 轮作: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意义:1提高作物产量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3减少病虫害4清除土壤有毒物质5减少田间杂草。 连作: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辣椒,葫芦科的西瓜、亚麻、甜菜,禾本科的陆稻,豆科的大豆、蚕豆、菜豆,麻类的黄麻、大麻,菊科的向日葵对连作反应敏感。耐连作的作物:水稻、甘蔗、玉米、麦类、棉花。马铃薯最忌连作,是许多作物良好前作。 作物茬口:连续种植作物过程中,前后作物的相互衔接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六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一 种子产业:种子从品种选育到种

31、子扩繁、加工、推广、售后服务等形成的一体化产业。 种子在植物学上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作物生产上指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种类:1真种子即胚珠发育而成2果实3营养器官(甘薯和山药的块根,马铃薯和菊芋的块茎,芋和慈姑的球茎,葱、蒜、洋葱的鳞茎,甘蔗和木薯的地上茎)4人工种子二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特征:1稳定性2地区性3品质特性的一致性4品种利用的时间性 良种: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作用:1

32、提高产量2改进品质3增强抗逆性4适应性广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三 引种:将异地的优良品种、品质或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类群引入本地作为育种素材或直接推广利用的育种措施。 引种方法:1查明品种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和品种形成特性2注意加强检疫和隔离栽培3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四 系统育种:采用单株选择法优中选优。特点:1简单易行,见效快,时间短2连续选优,品种不断提高。 变异的原因:1内因主要是生物内部遗传物质的变化(自然杂交引起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上发生变异)2外因主要是环境条件。 远缘杂交:不同亚种、种、属、科的植物之间的杂交。杂种优势: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交第

33、一代,其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都比双亲优越的现象。自交不亲和性: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分为1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禾本科)2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十字花科)。杂种优势利用途径:1人工去雄法2三系法3化学杀雄法4自交不亲和性的利用5隐性核不育性的利用6两系法五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诱导作物的种子、植株和其他器官,引起遗传变异,然后通过人工选择,从中挑选有利变异类型,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的方法。特点:1提高变异率,扩大变异范围2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良单一性状3改变作物孕性。缺点1难以确定变异的方向和性质

34、2不利变异居多3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六 生物技术育种: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重组DNA技术。可遗传的变异为无性系变异。不加任何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变异个体为变异体。经过施加压力所选出的无性系变异称为突变体。 原生质体:用特殊方法脱去细胞壁的、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七 原原种:育种者种子,是由育种单位提供的、纯度最高、最原始的种子。 原种:由原原种直接繁殖出来的种子。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与其他作物发生天然杂交引起混杂退化)3不良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4选择作用5遗传基因的继续分离和基因突变。 措施:1把好“四关”防治机械混杂,即种子处

35、理关、布局播种关、收脱晒藏关、去杂去劣关2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3严格去杂去劣,加强选择4采取良好的农业技术八 种子检验:应用科学、先进、标准的方法对种子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质量的优劣,品定其种用价值的一门科学技术。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真、纯)和播种质量(净、壮、饱、健、干、强) 种子经营:引导种子商品从供种者到最终种子用户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活动过程。特点:1种子供销的时效性2合同的远期性3种子市场需求的稳定性4产品技术标准的严格性5品种利用年限性。基本原则:1以市场为导向2以信息为依据3以优质服务为手段4以新优种子为优势5以效益为目的种子市场:种子供应者、种子用户、种

36、子市场的交换对象构成。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一 高产土壤具备的基本特征:土地平整,排水灌溉条件良好,适合机械化作业,良好的土体结构上虚下实,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土壤水分特性好,渗水快,保水能力强,土性温暖,稳温性强,土壤微生物多,活性大,适耕期长,耕性好。土壤培肥的途径:1增厚活土层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3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改良盐碱土的措施:1明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2灌水洗盐3放淤改碱4种稻改碱5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6植树造林,建立护田林带7用石膏或其他化学改良试剂8秸杆还田红壤(各种红色、黄色酸性土壤的统称)改良措施:1搞好水土保持2增施有机肥3施用石灰4水旱轮作二 基本耕作:耕作深度是

37、整个土壤耕层,能改变整个耕层的性质。包括:翻耕,旋耕,圆盘耙犁地,深松土 表土耕作: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对土壤表明进行较浅作业的措施。包括:耙地,耢地,镇压,作畦,起垄三 种子播种前的清理:1清选2晒种3种子消毒(石灰水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4硫酸脱绒5种子包衣6浸种催芽 一般种子较大、子叶不出土、土壤质地较轻、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宜深播。烟草种子要浅播。 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播,精细播种。四 合理密植增产原因1使产量构成要素协调2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3保证适宜叶面积。 合理密植原则:1作物种类2气候条件3肥水条件及栽培水平4种植形式及收获目的5地势6病虫害。实现合理密植方法:1精确播种量2均

38、匀播种3定苗五 养分的协同作用:两种肥料同时施用对作物的效应大于每种肥料单独施用时对作物的效应总和。拮抗作用。肥料种类见P192 基肥: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用的肥料。种肥:作物播种或移栽时施用的肥料。追肥: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磷、钾必须施用在近根部,氮肥施在较远的地方。 叶面施肥:根外施肥,把化学肥料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借助于喷洒器械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六 作物灌溉制度:保证作物适时播种、移栽和正常生长发育,实现高产和节约用水而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包括: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方法:1地面灌溉.设备少,投资省,技术简单(畦灌法,沟灌法,淹灌法)2喷灌。优

39、点:省水、省工,节省沟渠占地,不破坏土壤结构,调节田间小气候。缺点:需要一定量的压力管道和动力机械设备,能源消耗、投资费用高,受风的影响大,直接蒸发损失大,容易出现田间灌水不均匀。3微灌。使灌溉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蒸发减少到最低限度,省水、省工、省地,可水肥同步施用。投资较大灌水器孔径小容易被水中杂质堵塞,只湿润部分土壤,不利于根系深扎。4地下灌溉。灌溉后不破坏土壤结构,不产生土壤表面板结,减少地表蒸发,节地,节能。但表土湿润差,不利于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投资高,管理困难,易产生深层渗漏。七 地膜覆盖技术:利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覆盖在农田上,配合其他栽培措施,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40、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 作用:1大幅度提高单产,增加收入2有利于扩大作物的适种区和提高复种指数3有利于增强抗灾能力4节约灌溉用水5有利于提高作物产品品质地膜覆盖栽培基本技术:1地膜的选择(主要是聚乙烯)2整地作畦(起垄)3施足基肥4播种与覆膜5田间管理(检查覆膜质量及时放苗出膜、疏苗定苗灌水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6地膜回收八 人工控旺技术:1深中耕2镇压3晒田4打叶5打顶6整枝7提蔓与压蔓 化学调控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主要是:1生长素类:促进细胞增大伸长,促进植物的生长2赤霉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刺激植物生长,打破休眠,促进萌发,促进坐果,诱导无籽果实

41、,促进开花3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减缓叶绿素的分解,抑制衰老,保鲜,诱导花芽分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4脱落酸:抑制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抑制植物生长,促进离层的形成,引起器官脱落,促进衰老和成熟,促进气孔关闭,提高植物的抗旱性。5乙烯类: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生长,矮化植株,促进衰老与脱落。九 收获物的粗加工:1脱粒2干燥3去杂4分级、包装 贮藏窑的基本要求:保温,通风换气性能好,结构坚实,不塌不漏,干燥不渗水,便于管理和检查。花生一般以荚果贮藏,晒干后装袋入仓。油菜种子吸湿性强,通气性差,容易发热,含油分多,易酸败,应严格控制入库水分和种温。大豆种子吸湿性强,导热性差,高温高

42、湿下易丧失生活力,蛋白质易变性,应晾晒充分干燥后低温密闭贮藏。第八章 植物保护一 作物虫害及其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改变害虫生态环境)3化学防治(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忌避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生长调节剂)4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激素治虫)5物理机械防治(捕杀,诱杀,阻杀,高温杀虫)二 作物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3生物防治(拮抗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捕食作用,交互保护作用)4物理防治(汰除法,热力处理,地面覆盖,高脂

43、膜防病)5化学防治(杀菌剂)三 作物草害及其防治方法:1农业防除2植物检疫3生物防除(利用动物,昆虫,病菌等)4化学防除(除草剂)第九章 作物生产现代化一 作物生产现代化:传统作物生产转变为现代作物生产的过程.包括1生产手段2生产技术3生产管理.中国现代化作物生产的特点:1多目标2产业化3标准化4安全化5生产者素质现代化6与城镇化相互促进7重视可持续发展二 作物生产机械化: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发达国家的现状和趋势:1大型化2运用范围广3全程联合作业,机械化程度高4研制新型机械5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我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缺乏强有力的法规和经济政策调节措施2某些关键环节发展滞后3农业机械利用率不高三 作物生产设施化:借助一定的硬件设施通过对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或部分阶段所需环境条件进行调节,以使其尽可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四 作物生产智能化:将信息技术,数据库,机器人,计算机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五 作物生产标准化发展趋势:1种子质量标准化2产品品质标准化3农业服务标准化4农业制度标准化5生产过程和栽培技术标准化六 作物生产安全化发展趋势:1水资源优化利用2农药、化肥的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3农业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4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利用5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