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978043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环境科学二班团队组长:张佳华演讲员:徐莎莎讨论成员:李云平 刘青 张佳华 张艳艳 赵丰组员:李云平 刘青 马兵江 齐海鹏 苏文海 王冉 徐莎莎张佳华 张丽 张骞 张艳艳 张宇 赵丰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一、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土壤学家 W.Albreche 于1970 年提出,他认为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指 导和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和建设,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的结合,把 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及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为一体的,具 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

2、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1981年英国的M.K.Wouthington等 提出“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环境 或伦理方面以及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以及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我国所倡导并实施的生态农业的内涵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下,总结吸收各种 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 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发 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技技术,通过人工 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

3、成生态和经 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效益的提高和产 出结构的优化,体现的是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重,同时吸取一切可利用资源进行循环使用, 使生物和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2、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整体性、综合性、 协调性的统一;3、生态农业强调开放性与稳定性有机统一。它要求打破传统封闭式的生 产模式,建立开放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资源的连续利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摘自王冉同学论文)二、生态农业的必要性1. 巨大的人口压力需要生态农业发展人口自然增长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始终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 问题。我国

4、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 2006 年底,全国总人 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 0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528%。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 求。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种发展思路既加速了农业的经济效 益的提高,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 有限的自然资源要求发展生态农业 良好的自然对农业的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使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 的资源可利用。2005 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 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进一步减

5、少到 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更 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每年因为缺水,约有6.70X106hm2可灌溉面 积得不到灌溉,而且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为08kg/m3, 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均矿产资源及能源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限的自然资源基 础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正适应了这一国 情特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3 生态环境保护呼唤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出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不仅自然资源生态性能得不到 恢复和提高,反而由于要保持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稳定增产不得不增加化肥

6、、农药等 投入,致使农业内生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生产、生活消费 废弃物不断增加,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明显,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立体污染 并存。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农业污染防治为基础,以食 品安全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动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已 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据统计,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t, 位居世界第2位。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

7、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 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 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 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 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且更直观地涉及农业生态安全、 农业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 (摘自刘青同学论文)三、我国目前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设生态农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许 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总体上,我国的生态农业还是小规模、

8、低技术、低效益、低循环的农业生产,与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尚有差距,表现在:1、有关生态农业的理论有待创新和完善。其一,许多生态学理论都是新提出的,还 没来得及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没得到广泛的推广,这使得这些原理过于抽象,难于 为大多数人特别是广大农民所掌握,从而使生态农业很难在实际生产中普及。其二,现 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远不能满足所要求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在生态农业试行中出现的种 种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运用现有理论得到解决。总体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存在矛盾, 理论的创新完善迫在眉睫。2、保障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没严格地实施。长期以来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太 过分割,各为各自利益,各部门之间缺

9、乏相互磨合的配套保障机制。原有的政府业绩考 核制度仅限于任期内取得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因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引 起的社会影响,因而生态农业得不到积极的重视,发展步伐很慢。3、技术管理系统不够硬。生态农业强调对现有技术的优化组合,但过多的利用现有 的技术往往让人觉得生态农业同其他农业形式没什么区别,同时,由于技术管理系统不 过硬,组合中受现实生产环境的影响,可能出现一种技术跟另一种技术在这个环境可组 合,换了另一环境则出现排斥甚至负效应,产生新的治理难题。4、农民传统生产观念太牢固,生态农业模式得不到积极支持。从效益上看,生态农 业追求的是整体效益,而农民由于受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

10、想约束,已经摆脱或即 将摆脱贫困的农民在迫切致富意识的驱动下要做到既考虑本身既得利益,又考虑社会和 生态效益是比较困难的。生态农业长远性经济优势对于文化知识有限的农民来说是很难 理解和接受的,许多人对新技术是持怀疑态度的。5、现今广大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治 理存在相当大难度。建国以来,全国人工草场生产力下降了 60%70%,水土流失面积发 展到367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面积达 262.2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流失泥沙50亿吨, 损失的肥力相当于 4500 万吨化肥。同时,全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 0.1 亿公顷,年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农药、化肥的过多施用造成农产品安全性下降,

11、 严重危及人体健康。森林过度采伐以开垦农田,致使森林覆盖率锐减,由此引发的干旱、 洪涝、冰雹等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0亿元。如此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生态农 业前进的瓶颈。(摘自王冉同学论文)四、河南生态农业的发展与问题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近 7 000 万人的发展中大省,要建设惠及全 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相对城市来说,农业内在素质和 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 突出等问题是困扰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快农村生 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生态产业的战略性发展。1、河南生态农

12、业发展成效 开展农业环境质量调査和农业环境科学研究。河南已在南阳、信阳、周口、郑 州、新乡等 13个市进行了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调查。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 合下,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资料收集、座谈讨论、取样监测、组织编写报告书等项工 作,基本查清了河南农业环境质量现状,找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限 制因素。在完成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省农村能源环保站积极组织全省 17 个市,对河南主要农蓄产品质量进行普查,对信阳、南阳、周口、驻马店、郑州、许昌、 安阳等市取样监测,基本查清了小麦、玉米、烟草、苹果、鸡、鸭、牛奶等22 种主要农 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找出了制约农业发

13、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控制农业环境污染,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以点带面,推广典型,推动生态农业发展。1986年以来,河南环保,农牧部门 在开封,内乡,兰考,罗山等县安排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各市按照要求,多 方筹资资金,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和示范工作,涌现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有利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内乡县从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着手,立足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先后经历了生态认识,生态试点,百村开发,示范区建设 四个阶段,投资两亿

14、多元,进行了灭荒造林,小流域治理,农村能源开发,园林网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形成了“中山陡坡林草化,低山缓坡梯田化,沟坝 阳湾果园化,沿河川滩园林化,农业成产生态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工业生产清洁化, 废物处理资源化”的雏形,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生产与认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完成了大白山羊,朝天椒等三个 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制定了大白山羊种植系列标准,朝天椒种植系列标准。 油桃和朝天椒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通过农业标准化工作改造了传统农业,提高了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品质,逐步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品牌。 强化农业环境法制管理,为生态农业建设健康发展保驾护航。19

15、87年7月河南 省人大颁布实施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办法, 1993年7月省环保局与有关局委 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意见,各市依据环保法,结合本地 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经多次讨论修改,兰考县农业环境管理暂行规定于1991年4月颁布实施。这是 河南第一部县级农业环境管理地方行政规章。继兰考县之后,现已有社旗、温县、平舆 上蔡、西平等六县相继出台了农业环境管理地方行政规章。 . 生态农业建设逐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农业、 环保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生态农业的通知以及党和国家有

16、关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方针、 政策,大力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开展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研究和推广工作, 用典型启发教育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逐渐重视和支持农 业环境保护。兰考县人大通过了兰考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商丘市为抓好生态村建设, 主管环保的副市长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2、当前河南省生态农业发现存在的问题 . 生态农业建设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还没 有真正把生态农业建设列入各级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上。环保部门工作的重点仍处于抓 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政治

17、上,对大环境保护缺乏足够认识;农牧部门较重视 推广某一单项技术措施,而忽视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轻 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忽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生态农业仍处于 小规模试点上,推广的面积、范围不大,形不成规模效益。这种现状与国家要求相差较 远,同社会发展极不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较差。相应的生态农业组织机构多数规格较低,专 业工程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熟悉生态农业工作的人员更为缺乏。农业环保事业起步较 晚,多数市、县农业环保和农村能源部门一起包办,一套人员,专职人员较少。乡县农 技站长期以来从事的是常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

18、业环境保护和生态理论掌握了解较 少,组织开展生态农业难度较大。 . 生态农业建设所需经费得不到落实,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缺乏基本保障。国家有关部门曾发文强调:“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基础薄弱,各级农牧渔业部门应 根据实际需要,保证基建投资、事业经费和科学研究费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 今农业环境保护所需的专项事业费还没有得到解决。当前,农业环保部门处于“有钱养 兵,无钱打仗”的被动局面。农业环境管理、监测、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环境科学研究 等项工作无力开展,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农业生产中违反生态经济规律。河南各地农村广大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有不少 地方的做法违背了生态经济规律,使生态环境遭到

19、破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 有:滥施农药化肥,造成农田和水体的严重污染;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是水位急剧 下降;对乡镇企业发展缺乏正确引导,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滥伐森林,单一种植, 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摘自张佳华同学论文)五、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阻力主要在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农民单纯依靠粮食、畜禽、 果蔬等初级农产品实现增收致富的效益并不明显。当前河南省农民增收更多地依赖于闲 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劳动力输出地农 村长期的投资缺位、产业缺位和技术性人才缺位仍在制约着农村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

20、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 ,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 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产业7。 通过对农村进行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以增强农 村投资效应、吸收技术性人才回归,对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农村生态 产业发展主要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等 4 个方面来进行。1、培育和壮大农村生态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生态工业的核心任务是以农产品资源开发为基础 ,以大企业产业转移扩张 为契机,以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互通,增强农村产业发展抵御 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主要途径包括: . 充分利用粮食、畜禽、果蔬等农产品资源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

21、步形成完整的 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发展,引导 中小企业融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 ,利用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市 场份额及技术支持,增强其发展能力; .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乡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 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引导各类企业 和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实现农村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2、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保障粮食安全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战 略任务,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河南省生 态

22、农业发展的重心主要在于: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等技术,开发 生物质能源,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节约型农业,推广节地、 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型农业和集约化生态养殖业,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坚持 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在豫西山区应侧重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 庭院工程建设,实施无害化环保战略,重视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精加工 ;在干旱 缺水地区,应重点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城市郊区可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许 昌、平顶山、信阳等地可以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 济作物,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

23、叶、中药材、食用菌和桑蚕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建设名特优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实行品牌联动战略,加快推进河南省优势农业产业 如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豫北蛋 肉鸡和豫南水禽等优势区域开发等。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 施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倡导有机肥的使用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的应用等 ,使农村 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以确保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增强区域性林业生态服务功能 河南地势处于全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南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 其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km2、平原盆地面积9. 3万km2

24、,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 3%、 55.7%, 尤其是低山丘陵区生态退化非常严重。 2007 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2008-2012)中提出了“两区”(山地丘陵生态区、平原农业生态区)、“两点”(城市、 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的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因此, 结合这一规划实施生态 林业建设,构筑山地丘陵和平原农业、城市和村镇以及生态廊道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 林业生态体系, 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作用就是增强了区域性林业生态服务 功能, 这对于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产业投资环境以及促进农村生态林产业的 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河南省应结合森林资源结构和林业产

25、业结构的调整, 在充分 利用现有宜林地的基础上, 积极拓展可利用空间, 加快山区生态体系建设, 尽快恢复和扩 大森林资源, 有效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 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在农村生态脆弱区 和退化区, 应积极实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防风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4、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特色生态旅游业 农村生态旅游是以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旅游资源为 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对于农村农业、经济、文化、 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 旅游业,

26、是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重点实施特 色项目开发。包括:特色休闲农业开发。河南省农村存在着多种特色农业,比如焦作 的怀山药、开封的西瓜、中牟大蒜等。当前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这些特色农业优势,有针对 性地进行农业产业开发, 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此 思路指导下,河南省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资源优势,以特色经济为主导,把特色休闲农 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休闲农业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它的发展 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理念和 新的经营方式,为解放农民思想、开阔农民视野起

27、到了极大的激发和促进作用。特色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河南省农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一方面以自然风 景区、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以农家乐、家庭式旅游为主的景区与农户联动发展的战略; 另一方面, 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开封县朱仙镇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宝丰县马街 书会等)等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开展农业文化之路。(摘自马兵江同学论文)六、加快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方法1. 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兴农,是加速我省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完善 一下 12项技术:大田及园艺作物多熟种植技术,农林间混作和立体农业技术,稻田的生 物共生技术,变温动物及水产养殖技术,饲料再生技

28、术,再生能源技术,生物养地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物剂应用技术,保土耕作及秸秆复合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区域环 境综合治理技术,温室与庭院利用技术。要加速全省农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追踪世 界科技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加强对农业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适应我省生态农业发 展的需要。2. 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 在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生态农业模式时,不仅涉及到人的观念的转变,更关系到知识技术的更新,资金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农业建 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资源管理政策,产业 政策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政策法规,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

29、关政策。3. 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推进绿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更加关注,绿色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 的新趋势,这些都预示着新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河南近几十年来农业发展为追求高 产量,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化学农药,使农产品受到污染,给食品业带来的问题越来越 大。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农业调整结构,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无 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是,小生产方式不利于先进 技术的利用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推进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应是生态农业不断巩 固和进一步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保证河南安全食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增强农产品国

30、际竞 争力的重要条件。4. 加强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是包含内容复杂的大农业生产系统,从产业发展来考虑,生态农业的发展 首先要以绿色产业为建设目标,以适应 21世纪“绿色时代”的国际内需求发展的大趋势。 再次,应着重考虑产业网络链接关系及其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把生态农业建 成稳定,持续,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产业。5. 加强农村教育,培养技术人才除了要有技术人才外,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掌握是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最基 本条件。建立布局合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网络体系是今后的重 要工作,也是巩固生态农业成果,是河南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前提条件。(摘自张骞同学论

31、文)七、具体的经济模式1、传统模式河南省94个平原、半平原县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大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和 加工业为辅,因地制宜采用间作、套作、轮作等种植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主 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一元产业生态农业模式、二元产业生态农业模式、多元产业生态 农业模式、克服逆境生态农业模式等一元产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结合各种生物生育期和气候节律,考虑作物群体在田问的水平排列和垂直分 布,安排农作物间作、套作、轮作的时间结构,严格执行作物种植密度、行数、株距等 根据土壤地形地貌选择作物品种,设计空间结构,最大效率利用土地资源和能量粮食 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食用菌间作套种和轮种

32、,可以选择冬小麦、春玉米、夏玉 米、豆类带状间作套种,冬小麦、花生条播间作套种,大麦、芝麻、夏玉米条播间作套 种,冬小麦、油菜、棉花条播间作套种,麦田套种西瓜等模式通过植树种草、改善农 田生态环境的农林复合系 统,如枣粮、果粮、粮粮、粮菜、粮油、粮棉等,林粮棉油瓜菜菌共生互利种植,如林 下种植耐阴药材或食用菌、玉米套种平菇、棉蒜间作等河南省农枣间作形式集中分布 在新郑、内黄等县,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枣树生长,通过采用农枣间作的形式,经 济效益提高很快. 二元产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主要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通过内部组合、结构 调整而形成的二元结合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农

33、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养殖) 业和农产品加工结合等生态农业模式平原地区的二元产业生态农业模式多以种植业为 主农桐间作是河南省豫东北平原地区农林间作的重要形式,并且正逐步向豫西黄土丘 陵区进行推广目前,农桐间作形式已发展成为农田、农林复合、立体种植、稳定的人 工生态系统,并正在向着最优化模式演进农条间作也是豫东平原地区具有的立体种植 模式,白蜡条对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农业生产有明显作用,也是良好的编 织用材、优良的工具把柄和体育用品材料及良好的饲料,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 作用农田林网立体型分布在河南省豫东北平原区,包括商丘的宁陵、永城、民权等县 周口的西华、商水、扶沟等

34、县,许昌的禹州、开封的尉氏,新乡的原阳、封丘等县,采 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对路渠普遍绿化,林木复盖率高,乔木一般采用杨树,灌 木为紫穗槐、白蜡条等,草本多为沙打旺等据原阳县农田林网观察试验,在林网保护 下,农田大风日数有所减少,风力减弱 30-40,在干热风季节,风速降低,相对湿 度提高3. 9%,温度下降1。3C,高温持续时间减少3-6h,区内粮食产量平均增加左 右 多元产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根据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原理、产业生态学原 理和循环经济学原理,将3 个或3 个以上的部门产业链结、整合为结构与功能多元化模 式,包括农林牧复合型、农林渔复合型、农牧

35、渔复合型、林牧渔复合型、种一养一腐生 食物链复合型、种(养)加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等,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克服逆境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河南的黄淮海平原黄河故道沙土平原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可以通 i 铲上农下渔、 渔农结合”等模式进行盐碱涝洼地的开发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系 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系统生产力限于自然地理条件和耕作制度,该种模式在 全省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中所占比例较小,其林网网格大小不一,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和 自然地理条件,在此基础上,向多树种模式方向发展片林除村庄绿化外,主要是连片 果园

36、和成片造林2、现代农业多元复合模式物质多层利用一产业链延伸型多元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生态食物链和加工链的合理配置,使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传递、多层次循环利用, 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以工补农 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 可分为以种,养业为主型、以加工业为主型、种养加全面发展型、种养加沼四结合型等 不同模式类型农、林、牧结合模式既可进行农作物、药材复合经营,也可林、灌、草 牛、羊、兔复合经营;种、养、加系列生产模式和种、养、销售综合经营模式可以进行 冬小麦、玉米、林草、鸡、猪、牛、羊及相应的加工业综

37、合经营该模式在河南省平原 区域以种养加结合模式为主,实行立体种植,间作套种,作物布局合理,复种指数高, 热量资源利用充分,以种植业为主结合发展农区养殖业(养猪、鸡、奶牛、肉牛等),提 倡秸秆“过腹还田”,形成以农作物养畜禽、以畜禽粪肥农田的良性循环,并利用农畜产 品发展挂面加工厂、粉条加工厂、肉鸡加工厂、乳品加工厂、果汁加工厂等加工业,实 现种、养、加一条龙其次是绿色食品 生态工程模式,此模式适合城郊及城市附近、交通便利并菜、蛋、奶等副食品需求量大 的地区(如郑州的毛庄蔬菜基地、黄河滩地奶牛肉牛养殖基地等),以设施栽培蔬菜为 主,提倡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大规模开发无公害绿色

38、食品食品, 建立奶畜、肉畜、禽蛋、水产养殖等生产基地.生物共生互惠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遵循生态经济原则,调整土地利用和生产结构,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扩 大生物生长空间,延续生物生长时间,更多地转化利用太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 率使农林牧副渔业有机结合,综合发展,利用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在空间上合理搭 配,时间上巧妙安排,使其共生互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时间 空间内生物产品的产出,增加经济效益 .资源综合利用一物质优化配套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按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配比组分结构,使一个生产环节的 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各种废弃物资源得到多层次

39、循环利用,从而防止环境污 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各种废弃物转化形成更多的经济产品种植业和养殖业产生的 废弃物被转化成满足种植业、畜牧业使用的肥料、饲料,或转化成为各种能源、再生产 品重新网到农业生态或社会经济系统中,既有运用残核、腐生食物链开发利用农业废弃 物的模式(如饲料喂鸡、鸡加工后喂猪、猪粪养蚯蚓等)、也有沼气发酵为纽带种养结合、 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模式(如“猪沼果 模式等)合理利用各类作物秸秆资源,将秸 秆加工成饲料或高质、环保型麦秸板,合成开发废弃资源,如平菇菌糠、啤酒糟、味精 渣和鲜鸡粪等,生产优质酵母蛋白饲料,并综合利用这些副产品资源,减少资源和能量 投入,间接提高单位水士资源

40、利用效率,达到经济一生态一社会效益的统一利用沼气 池,对有机废弃物(粪便、秸秆、树叶等)通过强化生态系统还原者的还原作用,生产农 村能源、饲料和肥料,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利用风障畦、风障小拱 棚、山谷阳坡、塑料大棚、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乡镇企业淀粉厂、酒厂、饮料厂 等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料,回收利用进行深层加工,生产生物制品、药品、工业原料、 饮料和肥料等. . 庭院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以农户庭院为基地,充分利用庭院周围空地,使用各种实用技术与 高新技术,开展家庭种植、养殖、加工以及种养加相结合等的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循环 经济模式,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其

41、中庭院种植型模式是在庭院空间及空 地生产各种林木、药材、果树、蔬菜产品庭院养殖型模式是在庭院的猪棚上盖鸡舍, 鸡舍上搭鸽舍等;庭院加工型模式是利用庭院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加工面粉、小磨油、 石制品、玉制品等)、编织、刺绣等,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庭院种养结合型是在庭 院地下层挖坑作塘养鱼,塘四周地表种植蔬菜、花卉、中药等,地上层种植葡萄、丝瓜 等各种经济作物,空中养鸽等庭院种养加复合型利用庭院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生产, 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在空间及时问上的高效利用庭院资源,形成种、养、加、 贸相结合的产业系列开发模式同其他庭院模式包括在庭院内修建大棚以充分利用庭院 小气候和太阳光能,一

42、年可种植二、三茬蔬菜;早春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瓜菜;在庭院挖 土窑、室内窑等贮存果品和蔬菜;在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兴办修理业、饮食业、商业等 服务性行业河南省庭院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传统技术和名特优 产品优势,但是由于养殖、种植、加工、沼气技术方面的不足,该模式的发展受到限制 其发展应该在经营组织上由分散性生产走向集团性、组织性生产,通过这种组织形式,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摘自赵丰同学论文)八、典型的生态农业成功案例1、国外成功案例一菲律宾玛雅农场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经过10 年建设, 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

43、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 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蓄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 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他们又找到一块 24公顷的 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到了 1981 年,农场已拥有 36公顷的稻田 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 每天生产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 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 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

44、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 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像这样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 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农业原 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利用。1980 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 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了高度评价。(摘自李云平同学论文)2、国内水源地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豫西南伏牛山区(以下简称为“水源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 长 江支流汉江干流上的丹江口水库上游,涵盖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渐川、西峡、内乡三个国 家级贫困县的大部分地区,控制了水库库区总面积1050平

45、方公里的52 肩负着打造清水 走廊,保护水质安全的重任,因而发展水保型生态农业,协调清水走廊建设与本地农村 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是水源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1)水源地生态农业系统的运行环境环境是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及其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资源条件、生态环 境、农业发展水平、市场条件、法律制度等。从总体上看,水源地生态农业系统的良性 运行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和外部条件 水源地的农业资源优势是系统良性运行的基础。水源地位于伏牛山南麓,海拔高 度在2002800米之间,地处亚热带气候向北温带气候的过渡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 育着丰富的名优特稀物种资源,占河南省植物总数的73和重点保护

46、植物的88 ,素有“物种宝库”、“天然药库”、“中药王国”之称。仅地道名优药材就有30余种,而且 多为无污染的有机药材,中药材总储量上亿公斤,全国屈指可数。另外。水源地山川绿 水别具风采,兼容南北风格的自然景观,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多处,及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近30处,生态旅游和地学研究的综合优势和潜在价值十分诱人。 . 水源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为系统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水源地通过大力 调整农业结构,其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配置已日趋合理,以小辣椒、中药 材、食用菌、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小辣椒种植面积1466万亩, 总产量26万吨,

47、产值近15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3,辣椒干出口占全国总出I: 21量的40%以上。以山茱萸、辛夷花、天麻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30万亩,其中山茱萸、辛夷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和60。木耳、花菇等各种 袋栽食用菌15亿袋,干鲜品总产量已接近8万吨,稳定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 基地。作为全国最佳适生区,猕猴桃发展到75万亩以上。 . 水源地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为系统运行提供了持续拉动力。宛西制药、淅川制药、 西峡神菇集团、春都西峡猕猴桃饮料公司、健民药业批发等龙头企业已经在国内创出知 名度较高的品牌,其中宛西制药人选国家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仅宛西制药的主导产品 “仲景牌”浓缩六

48、味地黄丸(主要以地产山茱萸为原料)一项,就直接带动20余万山区农 户转变为中药材种植户。水源地拥有香花牌小辣椒、宛绿牌蔬菜、银鹏牌棉花等20多个 国家级农业品牌。黄牛、柞蚕及制品、山茱萸、等获得了国家原产地认证保护。水源地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辐 射力。淅川县香花辣椒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6亿元,被命名为“中国第一辣椒城”。西 峡县双龙香菇市场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香菇专业市场,国内外常驻客商600家,年交易额 7亿元。西峡米坪、内乡马山的中药材批发市场远近闻名,其中米坪市场年交易量达1400 吨,交易额达13亿元。南水北调为生态农业系统运行注入了活力。在1989年,水源地即被列入国家“

49、长 防林”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区域,已累计完成长防林工程421万亩,退耕还林140万亩,境 内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28。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后,国家必然要注入更多资金,启 动一批生态建设项目。生态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改善水源地生态条件,为本地农产品的质 量安全奠定环境基础,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还能够推动水源地特色农业 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民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推动水源地生态农业 发展。(摘自齐海鹏同学论文)参考文献:1 齐保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农业系统运行研究2闫增强,刘小芳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对策3黄斌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4赵国杰,王莉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6刘思华7尹昌斌,周颖绿色经济论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8李哲敏,刘明君9王恩同10李翠竹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从术语角度看“农村旅游”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