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教学设计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8972669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胆小鬼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胆小鬼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胆小鬼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胆小鬼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小鬼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胆小鬼 教学目的: 一、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并能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验 二、能多角度地理解文章。 三、学习并模仿本文以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来显现抽象的心理感觉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难点:多角度地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课。我们上课的内容是自读课本中的胆小鬼(板书课题)。这个胆小鬼可不是天黑不敢走夜路的胆小鬼,而是三毛专门为幼狮少年的读者写的一篇散文。现在我们一同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看看胆小鬼要说的是什么故事? 二、 整体把握1、快速阅读文章(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而是以行或段为单位,以每分钟500字左右的阅读速度进行,大约一分

2、钟看一页),谈谈自己阅读后的初步了解或体会。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考查学生快速阅读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度,因此学生回答的是否完全正确并不重要。)2、再次阅读文章,给文章理个头绪,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同时用笔画出表现“我”的心理感受的语句。 三、 问题探究:1、文中的“我”偷钱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呢?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若有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然后讲给大家听。 引导:这样的体验,心里好受吗?(同学回答)再结合文章中“我”的心理体验,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示? 归纳:即使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如果是有悖良心的话,终会因良心受到谴责,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就像文中的“我”一样乃至像生

3、病发烧一般。这也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了。2、父母是否知道偷钱的是“我”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如果偷钱的是你,猜想一下你的父母,将会怎样对待你。相比之下,你从文中“我”的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 归纳:文中的父母确如“我”说的明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教育子女的方法问题。 四、 学习以具体的动作神情,充分显现了抽象的心理感觉的写法。 文章写下手偷钱时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看起来,真是轻易到手,得来全不费工夫,文字也很平淡。可是细味之下,却是以具体的动作神情,充分显现了抽象的心理感觉,紧

4、张之态,溢于言表。像这样的文字文章中很多。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曾遇见过,如口技中写听众的反映就用了这样的手法“奋袖出臂,两股战站,几欲先走”就用动作写出了听众的紧张表现。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不自觉地用上这种手法,如:形容一个人兴奋、高兴时,就会用上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之类的词语。 现在我们就模仿文章的这种用动作、神情来表现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可以从老师的提示中选一个来写,也可以自己找一种心理感受来写。 提示:喜悦 忧伤 愤怒 紧张 放松 害怕 不耐烦 写完后,请学生将自己写的念给同学听。 五、 小结: 这样一次童年的回忆,一个许多人共同的出轨经验,在三毛的笔下,如此一幕幕地排演到读者面前

5、,真是栩栩若生,好像看电影一样。没有讲理、没有说教,而寓教化于诙谐之中,耐人寻味。我相信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喜欢看,而且看了后都能有所感触。 六、 作业布置1、模仿本文写一篇“说来平淡”但在当时也“相当辉煌”的成长往事的文章。2、积累课后的词语并将“喃喃自语 魂不守舍 付诸东流”组成一段话 七、 板书设计:“我”偷钱心里不好受 有悖良心的事不可做 不 管 责 零 备 用 钱 父母尊重、理解 明理 教育问题胆小鬼教学设计 殷光萍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呢? 那么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笔下的胆小鬼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胆小鬼 作者简介:(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四川

6、重庆。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倔强,任性而浪漫,酷爱文学。70年代初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开始创作撒哈拉的故事,风靡一时。1991年自杀于台北某医院。48岁。三毛结集出版的散文作品有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倾城等,另外还有译作、剧本多种。)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反省破绽烦躁喃喃自语魂不守舍付诸东流 2 作者笔下的胆小鬼是个生命样的人呢? 三、精读赏析,深入探究 采取聆听作者心灵告白,做作者的知心朋友,与作者对话的方式进行。(找一学生扮成三毛起来读,其余同学交流读书体会)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1童年时的我做了件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事偷钱。其实,在家也不愁衣食,但让我最终决定偷拿母亲放在柜上的

7、5元钱的原因是:(2个)。2 没想到当这5元钱真正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我却没有体会出那份拥有后的富足感、喜悦感,一整天我都是。(用四字词语或成语,越多越好),3 直到我将钱卷成一团,快速丢到柜后,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倒在床上,不由慨叹自己真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你看出我胆小了吗?从哪看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我说自己是胆小鬼的原因吗?4 故事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说它平淡,是因为。5 只是有一点我搞不明白,父母以后怎么就突然给起我们零用钱来了呢?6 长大后跟母亲说起偷钱的事,她笑说不记得了,又反问我怎么后来就没有再偷呢?我说。(用文中的话)。7 一直想将这件往事写成文章,却始终拿不准题目,是用偷钱的故

8、事还是用胆小鬼好呢?8 我将自己的经历说与你听,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轻轻的告诉我吧! 四、品味语言,拓展延伸1、文章几次写到“我”的脸红,找出你欣赏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我”为什么脸红。母亲说不可能的,我接触到父亲的的眼光,一口滚汤咽下去,烫得脸就红了。(自己偷了钱,还装模作样地询问母亲,接触到父亲的眼光,为自己偷了钱说谎而心虚脸红。)母亲不肯让人穿长裤去睡,硬要来拉裤子,当她的手碰到我的长裤口袋时,我呼一下又涨红了脸。(“我”疑心母亲知道“我”偷钱,当她碰到我的口袋时,因为害怕她掏“我”的口袋而脸红。)她疑疑惑惑地问我:“你哪来一块钱?”我又脸红了,说不出话来。(“我”差点儿不打自招,又害怕

9、姐姐再追究下去,因而脸红。)我被拉去洗澡,母亲要脱我的衣服,我不肯,开始小声地哭,脸通红。(“我”害怕母亲脱下“我”的衣服而真相大白,因而脸红。)那时,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了我一眼,我脸红得又像发烧,匆匆地跑出门去,忘了说再见。(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过来,“我”觉得是伎俩被父亲识破了,又不敢说出真相,因为羞愧而脸红。)2、综观全文,你认为“胆小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点。 明确:文中的“胆小鬼”是一个善良、诚实、自尊心很强的女孩。3、课堂小结, (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来总结)这篇课文,作者重点描写了自己偷钱后的心理感受,意在突出自己的忐忑不安,从而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有力的加强。作者

10、描写感受时,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多次描写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感受,显示了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超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 五、课堂练习 片段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描写心理紧张的短文,注意借鉴文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六、 板书设计:“我”偷钱心里不好受 有悖良心的事不可做 不 管 责 零 备 用 钱 父 母尊重、理解 明理 教育问题胆小鬼 烟台十中 初一语文组 葛琳琳 一、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成长,文体多样,感情真挚,意蕴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胆小鬼叙述了“我”小时侯偷父母钱的经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女孩善良、诚实

11、、自尊心强的性格特征,感悟成长的足迹。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创新,从而获得对人生成长的有益启示。基于此,特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更深体会文中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本课教学重点:反复品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本课教学难点: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12、三、 教法与学法 以目标为指引,反复诵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蕴,开启心智。 四、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课堂视听音画效果,提高课堂时效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关于作者三毛的有关生平简介、相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2、 初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都有过愚蠢而又美好的少年回忆。你能敞开心灵,谈一谈童年时做过而现在觉得不应该做的往事吗?当时你的感觉怎样? (

13、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情境、形象及情感。)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她的散文胆小鬼里就记叙了小时偷钱的尴尬经历。其实,偷母亲的钱,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个小小的愿望;但因受良心责备,三毛却终日忐忑不安,乃至像生病发烧一般。作者只是叙述偷钱的经过,但教化之意已在其中,耐人寻味。 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1、 小组内交流搜集的三毛的生平及作品情况 2、 请学生在班上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三毛的情况,明确: 三毛,原名陈平,出生于四川重庆。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倔强,任性而浪漫,酷爱文学。中学未读完即辍学,在家学钢琴与绘画,并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1965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1

14、967年结业后,先到西班牙马德里主修文学,两年后,转入西德歌德学院文学院深造。接着又到美国芝家哥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工作。后来游历了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不久回台,70年代初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开始创作撒哈拉的故事,风靡一时。1991年自杀于台北某医院。三毛结集出版的散文作品有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随想谈心刹那时光我的宝贝闹学假如还有来生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另外还有译作、剧本多种。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教师范读,学生正字正音(配乐朗诵,选取宁静、优雅的钢琴曲为宜) (学生在静听中,结合课文理解并掌

15、握重点生字词语) 重点生字 反省破绽烦躁喃喃自语魂不守舍付诸东流 练习簿一沓急促咽下去掠过记账剥出来 辨析多音字 强咽涨 解释词语 沓: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 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或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破绽:原指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喃喃自语:自己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2、 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偷钱时及偷钱后的心态、情感,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分析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 静静默读,学生思考解决以下问

16、题 (1) 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明确:文章记叙了小时侯偷钱的故事。 (2) 理清篇章结构 (一)(111)介绍偷钱的背景 (二)(1215)描述偷钱的经过 (三)(1636)描写偷钱后的感受 (四)(3743)叙述偷钱事件的尾声 三、质疑问难,探究文意 (1)文章中偷钱的故事耐人寻味,对“我”而言,那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一直使“我”痛苦难熬,但文章开头却写“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后来又写“偷钱的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为什么说它是平淡的呢?你从这个平淡的故事中,悟出些什么? 明确:虽然“我”偷了钱,但因为“我”没敢花,也就没有享受那文章中偷钱那种满足欲望

17、后的快乐;也因为无人追究,而没有受罚。后来,我又把钱悄悄地还回去。整个事情,就好象没有发生一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所以说它很平淡。 即使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如果是有悖良心的话,终会因良心受到谴责,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就像文中的“我”一样,乃至像生病发烧一样。这也许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了。 (2) 为什么不用“偷钱的故事”做题目,而用“胆小鬼”做题目?你喜欢这样的“胆小鬼”吗? 明确:“我”偷了钱又不敢花胆小;知道自己的错误又不敢承认胆小。所以“我”的确是胆小鬼。用“胆小鬼”做题目,更含蓄一些,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对自己偷钱的经历

18、的细致描述,教育孩子们不要做亏心的事情,也告诫天下的父母要多多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正当要求,注意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 四、布置作业(A、B异步作业)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内蕴 ,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心理刻画 A 2、课后“研讨与练习” B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2、品读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胆小鬼是三毛特意为幼狮少年读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她小时侯偷钱的故事。这样一次童年往事的回忆,一个许多人共同的出轨经历,在作者笔下,好象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我们面

19、前,栩栩如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精读赏析,深入理解。 二、 精读赏析,深入探究 (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归纳总结) 全文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偷钱的背景。 1、 文章一开始,巧设悬念,并没有直说偷钱的事情,而是在叙述“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之后,才指出“我要说的是偷钱”。这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先制造悬念,再揭晓意外结果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语气延伸,起到醒目的作用,表示对“偷钱”的强调和突出。 3、 第四自然段交代小伙伴大多有过偷父母钱的经历,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一方面是事实,另

20、一方面说明作者所写的事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更大的关注。 4、 如何看待偷钱出去流浪的孩子和他的父母? 明确:文章的重点不是表现孩子偷钱流浪,而是交代他的父母对他的态度。孩子一时糊涂,犯了错误,情有可原;但他可能是处于害怕,在外流浪两天。他的父母由于过于担心,看到孩子平安回来,大喜过望,以至于不再批评孩子、打骂孩子。作者交代这件事的主要目的是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犯错误应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惊醒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5、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主要叙述“我”偷钱的经过,想一想,“我”偷钱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明确:小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即使做小孩子,在家不

21、愁衣食,走起路来仍期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的”更何况“在我们的童年里,小学生流行的是收集橡皮筋和红楼梦人物画片,还有玻璃纸包彩色糖果用的那种”。 6、 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自己用废旧本子换糖果的事情? 明确:那时的孩子们有一项很特别的爱好,就是收藏包装糖果的彩色玻璃纸。用旧本子换糖果说明孩子手里没有零花钱。用完一个本子需要相当的时间,这时的孩子对糖果的渴望日增,从而为下文偷钱作了充分的铺垫。这样的文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回忆起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第二部分:描述偷钱的经过 1、“走进母亲的睡房,看见五斗柜上躺着一张红票子五块钱。”这真是莫大的诱惑!为什么具有如此诱惑? 明确

22、:它“等于一个多少条橡皮筋,等于多少张人物画片,又等于多少玻璃纸?正如作者写的,它“等于一个孩子全部的心怀意念和快乐”。 2、“面对着那张静静躺着的红票子”,真正下手的情况是怎样的? 明确:“我的呼吸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 3、“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偷钱后怎样的心情? 明确:害怕和紧张的心情,甚至都失去里知觉。 4、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描写紧张的心情?有何作用? 明确:以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充分显现了抽象的心理感觉,

23、紧张之态,呈现于眼前。 5、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偷钱的经过? 明确:怎样偷钱和全文的主题联系并不密切,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作者偷钱以后的紧张和恐慌,以及家长相应的处理手段,为了突出重点,作者对偷钱的经过一笔带过。 第三部分:描写偷钱后的感受 1、 文章中写出里“我”偷钱后有哪些异常的表现?作者详写这些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于是,整个人变了,坐也不是,立也不是,没敢回房间去,没敢去没东西,没敢跟任何人讲话,悄悄地蹲在院子里玩泥巴。吃饭也不香,睡觉也不稳,好象生了病。脸红,烦躁,不肯讲话,吃不下东西,魂不守舍,大约是感冒了。 2、 19自然段“口袋里的五块钱就如汤一面滚烫的小排骨一样,时时刻刻烫着我的腿

24、”。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夸张。更形象的描绘出作者心里的紧张与不安。 3、 父母有没有发现是哪个孩子偷了自己的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最先父母没有发现是谁偷了钱。但后来父母应该是已经能够判断是谁偷了钱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毫不留情地给予揭露,而是等着孩子自己改正错误。当作者接触到父亲的眼光时,脸就红了,这会引起父亲的怀疑;母亲让作者睡觉,来拽她的裤子时,作者涨红了脸,应该会引起母亲的警觉;作者做贼心虚,一再提醒母亲,也会引起父母的警觉;当母亲在“我”的提醒下找到钱时,“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了我一眼,我脸红得又像发烧,、”这些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 第四部分:叙述偷钱事件的尾声

25、 1、 既然父母能够断定是“我”偷了钱,那他们为什么不揭穿“我”呢?他们的做法高明在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怎样看待父母的做法? 明确:父母很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并且在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很与耐心,等着孩子自己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比简单粗暴的说教和训斥要有效得多。钱找到以后,父母意识到孩子们需要零花钱,就每个月一人一块钱的零花钱,而且由自己管理。为了对“我”的知错能改加以鼓励,父亲还给“我”一盒外国进口的糖果。文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像春风中的细雨,没有惊天动地,却一点一滴浸润孩子的心田,这一点很值得做父母的学习借鉴。 (“我”的父母知道“我”偷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 “我”

26、一开始“热情”地询问母亲“是不是你忘了地方,根本没有拿出来”,而后又“发烧生病”,最后又“热情”地发现“你的钱原来掉在夹缝里去了”的过程,父母就可能发现“我”是“小偷”。而最明显的是:事情过后父母突然管起我们的零用钱来,父亲还给了“我”一盒外国进口的糖果,更能看出父母知道是“我”偷了钱。) 三、 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1、 文章多处描写“我”偷钱后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语句,找出这些句子,做简要分析,并品味文章如何表现我的心理。 例: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 (表现了“我”害怕和紧张的心情,甚至都失去了知觉。) 2、文章几次写到“我”

27、的脸红,找出这些句子,并简要分析“我”为什么脸红。 母亲说不可能的,我接触到父亲的的眼光,一口滚汤咽下去,烫得脸就红了。(自己偷了钱,还装模作样地询问母亲,接触到父亲的眼光,为自己偷了钱说谎而心虚脸红。) 母亲不肯让人穿长裤去睡,硬要来拉裤子,当她的手碰到我的长裤口袋时,我呼一下又涨红了脸。(“我”疑心母亲知道“我”偷钱,当她碰到我的口袋时,因为害怕她掏“我”的口袋而脸红 。) 她疑疑惑惑地问我:“你哪来一块钱?”我又脸红了,说不出话来。(“我”差点儿不打自招,又害怕姐姐再追究下去,因而脸红。) 我被拉去洗澡,母亲要脱我的衣服,我不肯,开始小声地哭,脸通红。(“我”害怕母亲脱下“我”的衣服而真

28、相大白,固而脸红。) 那时,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了我一眼,我脸红得又像发烧,匆匆地跑出门去,忘了说再见。(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过来,“我”觉得是伎俩被父亲识破了,又不敢说出真相,因为羞愧而脸红。) 3、综观全文,你认为“胆小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点。 明确:文中的“胆小鬼”是一个善良、诚实、自尊心很强的女孩。 4、果戈理说:“不犯点小过失的人是没有的。”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请结合对胆小鬼一文的学习,谈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拓展思维,自由回答) 四、 课堂小结 三毛以她细腻的心灵、朴实的笔触、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对白和动作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现

29、了一个懵懂少年的年少情怀,她的作品极富电影感,希望同学们能回去找来三毛的作品一读,从中体味她文笔的洗练无华、至情至善。 五、布置作业(A、B异步作业) 1、伴你学 2、 片段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文字,注意借鉴文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B 六、 板书设计:(多媒体出示) 胆小鬼 三毛 (一)(111)介绍偷钱的背景 善良 胆小鬼 (二)(1215)描述偷钱的经过 诚实 (三)(1636)描写偷钱后的感受 自尊心强 (四)(3743)叙述偷钱事件的尾声 (心理、细节) 胆小鬼的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组 葛琳琳 胆小鬼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一篇散文,文章洗近铅华,文笔朴实,感情真挚,深

30、入人心,作者选取了自己小时侯偷钱的经历,详细描写了偷钱后紧张、不安、心虚、焦灼的心理感受,读后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还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经典范文,叙事明白,主题鲜明,不需要煞费脑筋去挖去想,而朴实精彩的细节描写却相当典型,而且有大量片段供给学生训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思考中,获得了细节描写的写作要义,对记叙文及散文中如何运用和分析细节有了更为深入地理解,课后,我们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出了写作训练的片段练习,趁热打铁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李成凤说,精讲多练,学生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李骞说,仿写训练,能改正学生作文中描写干巴的毛病。吕良说,本课重点突破得相当好,学生的片段写得超乎想象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