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8969223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关键词】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术引流术并发症心包积液如进展快、积液量多,可造成心包压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治疗心 包积液的方法有心包穿刺术、经皮球囊心包扩开术、心包穿刺置管术、剑下心包开 窗术、经胸腔心包开窗术和心包部分切除术等1。对于危重患者倾向于首选心 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既往心包穿刺置管是一项危险的操作技术,随着二维B超在积 液定位及引导穿刺中的应用,已使此技术明显安全可靠2。近年来心包穿刺置 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报道增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也得到更充分的肯定。但治疗 中难免遇到复杂和意外的问题发生,仍有不少并发症甚至死亡病例的报道3。 因此对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中

2、的“难点”问题,颇受临床医生关注和重视,现就文 献资料综述如下:1心包置管引流的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经二维B超证实右室前壁和心尖部壁层和脏层 有明显液性暗区,伴有心包填塞症均为适应证。操作医生穿刺前应亲自观察液性暗 区的分布。检查和穿刺时患者体位尽可能完全一致,体位的变化可导致液体宽度与 深度发生改变而影响穿刺置管引流的安全性。当二维B超心脏舒张末期液性暗区 10ml时,置管引流要慎重,因为此时穿刺成功率较低,且易造成穿刺针尖划伤心 外膜心肌4。心包液性暗区在510ml时,风险明显增大,但患者心包填塞症 较重时,谨慎穿刺置管引流,最好直接在超声介导或导管室X线介导下进行。积液 若主要

3、集中于心室下后壁或局限性。或舒张末期心包积液量10ml不宜进行心包穿 刺时,一般采用心包开窗5。心包积液同时存在大量胸腔积液者,应首先行心 包置管引流,再行胸腔引流。因为如心包大量积液未引流,而先行胸腔引流,此时 胸腔压力急骤减低,造成心包与胸腔压力差加大,可能使心包压塞症状加重而导致 危险6。宋玉娥等7报道3例心包积液同时伴有房颤或房扑患者,经用抗心 律失常药及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均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均未能成功地控制心室率,先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2穿刺引流点的选择剑突下穿刺点,在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心尖部穿刺点,左第5肋间 心浊音界内12cm处

4、;穿刺引流点的选择目前仍未能统一标准,主张首先选剑突 下,其次为心尖部。也有采用胸骨左缘第3、4肋间距胸骨左缘2cm处为穿刺置管 引流点8,9。穿刺点的选择必须经二维B超检查,观察心包积液范围、宽度、 是否包裹、内有否分隔,并根据心包积液的分布和液性暗区距体表距离为重要依 据。剑突下穿刺,其优点是不经过胸膜腔,不易导致气胸。积液相对较少时穿刺置 管引流也容易成功。缺点是,肥胖患者,穿刺路径长,对于肝瘀血明显肿大时,易 损伤肝脏;心尖部穿刺其优点是,深度浅,操作简单,在一般成年患者,此处皮肤 至心包腔的距离不超过常规肌肉注射针头的长度,穿刺的成功率高,缺点是损伤肺 叶易导致气胸10。田洪森等】9

5、报道胸骨左缘第3、4肋间距胸骨左缘2cm穿 刺点优于剑突下和心尖部途径,该部位穿刺时进针深度最浅,使心脏和肺损伤的概 率明显减少,穿刺置导管后复查心脏超声提示95%在此部位穿刺时,留置的导管滞 留在心包最低处,从而能最大限度引流心包积液。而剑突下和心尖部穿刺置管成功 后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很难保证引流导管位于心包腔最低处。这是由于不同穿刺部位 置入导管达一定深度导管头不同走向所致。但该穿刺点置管引流报道的例数不多, 其结论有等进一步更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3引流导管的选择导管选择最好有良好的性能,如柔软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形状回忆能 力,保证能充分引流,不容易堵塞导管。目前较常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

6、包括不带 侧孔和带多个侧孔中心静脉导管,其优点为导管柔软并有很强的形状回忆能力和较 好生物相容性,对心包、心肌的损伤小,导管径较小,置管后引起渗液概率低,但 容易发生导管堵塞;带侧孔的猪尾导管和右心导管,这两种导管的优点是外径较 粗,引流充分,堵塞导管概率低,但管壁较硬,外径较粗,引流过程中随积液量减 少,导管触及心包脏层时易诱发心律失常或胸痛,且导管较长(110cm),体外固 定困难;心包穿刺留置硅胶软管,因其质地较软,支撑力弱,引流过程易发生堵 塞,临床应用有一定限制】9;静脉套管针,因套管较硬,对心脏刺激大,安全 性差,不易固定,医生已很少使用。4介导穿刺置管方法的选择4.1 X线介导下

7、穿刺置管11以心尖穿刺点为例,患者取半卧位(呈45 ),增强仪呈正位加足45 的状态下透视,明确心包影,以左胸前45肋间的心包影内侧12cm为穿刺点。 用套有等比稀释造影剂注射器的深静脉穿刺针,在负压和X线透视下逐层缓慢进 针,进针的过程中可随时试推少量造影剂以证实进针部位和是否达到心包腔内。当 有积液涌入注射器,并经造影剂证实为在心包内后,引入丁型导丝,并在X线透视 下,将导丝绕过左心耳送达心脏后底部,退出穿刺针扩张管沿导丝扩张皮下置心 包,退出扩张管,顺应导丝送入导管于心脏后底部,接三通接头进行引流。在穿刺 时,可通过三通连接测压管和换能器,测定心包内压力,使操作更安全。国外大部 分患者的

8、心包穿刺术是由心脏专科医生在心导管室】12,在X线透视指引和血流 动力学与心电监测下,采用剑突下穿刺点进行的。4.2 超声定位穿刺置管4.2.1方法在导管室X线介导下穿刺置管操作较繁琐,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国 内学者用这种穿刺置管方法不多。多采用超声定位后穿刺置管。以剑突下为例:在 二维B超指引下进行穿刺定位。患者取半卧位,选剑突穿刺点进针,穿刺针与胸壁 成角1530。,采用Seldinger导管法,按二维B超定位方向保持负压缓慢进 针,待有突破感和抽出液体后停止进针。若为血性液体,先验证是否确系心包积 液。将其滴在干净纱布上,若中心为深红色沉积物,周围为蟹足样淡红色渗液,则 证实为心包积

9、液。送入导丝,沿导丝导入扩张管扩张胸壁皮肤及皮下组织,送入中 心静脉导管至心包腔后进行引流】13。4.2.2优点近年部分学者14在超声室采用二维B超直接介导下穿刺置管。即B超 探头上安置穿刺针或采用B超穿刺探头介入下穿刺置管引流,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 穿刺术,抽液过程是“可视”的,超声可连续监测心内外结构的实时运动状态。能 动态观察针头和引流导管的方向和位置,并能及时调整引流管处于最佳的引流位置 以利于心包积液充分引流,使穿刺置管引流更准确和安全。4.2.3床边超声定位下穿刺置管但以上方法在穿刺前或后需反复移送患者,无疑增加了移送危重患者途中 的风险,手续也繁琐。可使用便携式二维B超病床边超声定

10、位及引导下置入深静脉 导管间断引流心包积液,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安全、可靠,避免术前后反复移 动患者带来的不便及风险。超声床边定位引导后即进行穿刺,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 15。4.3 CT介导下穿刺置管对心包积液主要集中于心室下后壁或局限性的患者,不宜在超声引导下进 行心包穿刺时,有报道认为这部分患者,可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16。国 内报道用16排螺旋CT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17:患者取仰卧位,在胸前壁心脏 所在区域贴上定位标尺,扫描心脏,层厚7mm,软组织窗宽、窗位,观察CT图 像。在胸前壁选择穿刺点,要求穿刺点下方的心包积液具有一定的厚度且没有胸 骨、肋骨或肺组织遮挡。将CT床移动至穿

11、刺点层面,结合体表定位标尺和CT光标 线,用标记笔将穿刺点在患者体表标记出来。快速扫描,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穿 刺角度尽可能与穿刺点的切面垂直,采用Seldinger导管法,1523 min完成穿 刺引流。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引导介入,目前穿刺置管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置入 导管,其安全性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王毅等】18报道用改良Seldinger 导管法,心包穿刺送入导丝后,可不需用刀片切开皮肤,而直接用扩张管沿导丝扩 宽入路后,再沿导丝直接将引流管送入心包腔,较之采用经导管鞘送入引流管更加 简单,伤口极小,发生皮下血肿、引流孔渗液、皮下和心包腔感染少;而静脉套管 针一次性置管法,

12、因其套管较硬,对心脏刺激大,安全性差,不易固定,已很少使 用。5导管置入深度关于置管进入心包的最理想深度,目前文献没有相关的专题研究,多数学者置 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20cm。最理想方法是在B超或X线介导下,将导管尽量 放于心脏最低易于充分引流的位置。导管置入V5cm,容易脱位,导管支撑力增 大,可塑性和柔软程度降低;尖端易直对心外膜,损伤心肌,引起胸痛及心律失 常。25cm则导管引流方向易不确切,串向上端不利于引流,导管与心包心肌接 触面增大,易引起心律失常。6引流方法的选择、引流量及速度心包置管引流方法:置管后间断引流、置管后持续引流。间断引流是心包置管 后,首次放液,以后每天间断引流放

13、液。持续引流以缓慢持续不间断引流放液,至 无液滴出。目前对这两种引流方法评价不一,对于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缺乏统一的标 准,但均主张从小量、低速度开始。以防止肺水肿发生,王津生】19 报道持续引 流法比间断抽液法在防止置管引起相应的感染、渗液、导管堵塞上具有更大的优越 性。但用间断引流首次较快抽液100ml,紧接引流缓慢放液200300ml,以后每天 间断引流400600ml,无一例发生置管引起相应的感染、渗液、导管堵塞现象, 也无肺水肿发生15。7导管留置时间对于心包引流导管留置时间目前仍无统一的标准,留置时间超过1周局部感染 机会明显增加】20,但也有报道恶性心包积液留置时间平均33.4天,并

14、无一例 患者出现心包感染21。引流后及时床边复查二维B超非常必要,留置时间应根 据心包积液病因及引流后心包内的积液量而定。每天引流量50ml,恶性心包积液 30ml,二维B超液性暗区2mm,应拔引流导管。8恶性心包积液的心包内药物注射】22虽然全身化疗对心包积液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时,首选心 包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腔内化疗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越性,认为心 包内药物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例如:放尽心包积液后经引流管以2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顺铂6080mg,或丝裂霉素1020mg,同时心包腔内注入地 塞米松10mg。如积液量100ml,57天后重复治疗,最多重

15、复23次。对于反复 腔内给药3次引流量仍50ml/d者,应考虑放弃该项治疗,选择其他方法。9并发症及防治这是心包置管引流最严重的并发症,引流量过大和速度过快而造成新的严 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回心血量迅速大量增加,致使右心室或左心室负荷过重,引 发急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脏骤停。控制心包积液的引流量和速度是避免发生血流动 力学并发症的关键,对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二维B超检查,了解 右室有否急性扩张,并及时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护,以策安全。9.2神经介导性晕厥3,23某些特异体质的患者,在心包穿刺置管开始或心包积液引流明显减少时发 生,发生率为5%,患者会突然出现心悸、头晕、出汗、面色苍

16、白、血压下降、窦 性心动过缓或伴频发室性早搏。为导管对心包刺激所致。心包反应发生时,应及时 平卧。静注阿托品可减轻临床症状,如临床症状无改善应该及时拔管。在二维B超 指引下,术中将引流管前端置于后心包,既有助于减少心包反应的发生,也利于 心包积液的完全引出。9.3气胸气胸是采用剑突以外途径穿刺时误穿肺组织所致。多为闭合性气胸,能自 行吸收,若肺压缩30%以上时,应胸穿排气。为避免发生,术前应精确定位,保 持正确的穿刺方向,采用剑突下途径可避免上述并发症。9.4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多在心包穿刺置管时穿刺针穿透心肌全层所致,严重时会引起致命性心律 失常和心包出血,甚至导致新的心包填塞,其发生率在1%

17、5%之间24。心包 穿刺引流术引起的意外死亡与此有关。处理方法是再次穿刺引流或胸外科心包开窗 引流。覃数等23报道,3例穿刺相关性心包填塞病人,因心包腔内有引流导 管,临床严密观察保留引流管通畅,数天后出血停止,无一例死亡。为预防心包穿 刺置管所致的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采用的预防措施是:在心包穿刺置管前术者应 亲自观察二维B超,了解心包积液分布,同时测量皮肤到心包壁层的距离。正确选 择穿刺点、掌握好进针方向及深度,心包液性暗区在510ml时,应谨慎穿刺置管 引流,最好直接在超声介导和导管室X线介导下进行;心包液性暗区V5ml,不要 穿刺置管;穿刺时一定带负压极缓慢进针,见液即停,若为血性液体,

18、用纱布法验 证是否确系心包积液才引入引导钢丝。9.5肝脏或腹部脏器损伤主要见于经剑突下途径穿刺时,在肝脏瘀血明显肿大时容易发生,预防办 法是紧贴肋骨后(或胸骨后)进针,并注意进针方向。若在肝脏明显肿大和肥胖的 患者或操作者经验不足时最好改用心尖穿刺点。9.6与导管引流有关的并发症9.6. 1心包渗液多是引流管周渗液,在心包压力较高时或引流导管堵塞时发生。为防止引 流导管渗液,应保持引流导管通畅,扩张皮下组织时不宜过深,扩张管不要送至心 包腔。及时抽液减轻心包腔压力可避免渗液。心包压力一容积曲线很陡直,首次较 快抽液100ml,可使心包填塞时的心包压力直线下降,紧接引流缓慢放液200 300ml

19、,以后每天间断引流400600ml。这样的方法既可快速降低心包内压力,防 止导管周渗液,又可避免第一次抽液及放液过快过多发生肺水肿15。9.6.2心包内继发感染留置导管过长、心包渗液和心包置管后反复抽液及注药,如消毒不严可致 心包感染。预防办法首先要避免心包渗液,留置导管时间不要过长,并严格无菌操 作,定时换药。9.6.3引流导管阻塞因中心静脉导管内径较小,为使引流充分彻底和防止导管阻塞,留置导管 尽量放在心包最低的位置。每次放液后注入肝素盐水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尽 可能用有多个侧孔的中心静脉引流导管。10结语心包置管引流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中等量以上的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措施。虽

20、然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但相关报道仍有不少 并发症甚至有死亡病例】3,寻求一种更安全的心包置管引流方法成为临床医师 的热门话题。近些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器体积趋于小型化与功能上 的智能化,特别是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的问世,使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 检查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和青睐,现已成为心血管急危重症及其相 关突发事件检查诊治的主要手段25。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急诊床旁 心包置管引流,使治疗重度心包压塞而危及生命不便移动的患者更安全有效。如何 配置相应的B超穿刺探头介入心包穿刺置管引流,以及研制更优质的专用穿刺引流 导管应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1、。参考文献1 Vaitkus P, Herrmann H, L eWinter M.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J . JAMA, 1994, 272(2): 59-64.2 Kopecky SL, Callahan JA, Tajik AJ, et al. Perutaneous pericardialcatheter drainage; report of 42 consecutive cases J . Am J Cardiol, 1986, 58 (7): 633.3 李成聂.留置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并发症的探讨J.岭南心血

22、管病杂 志,2003, 9 (3): 200-201.4 彭勤中,冉琳,吴海燕.超声引导下应用BD针穿刺抽吸心包积液】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7 (3): 194.5 田庄,苗齐,朱文玲,等.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 比较J.北京医学,2007,29 (5): 261-264.6 余世庆,黄晓英,李丹奇.改良Seldinger置管法引流恶性心包积液23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 (4): 65.7 宋玉娥,陶敏,王琳.心包填塞所致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经心包置管引流 转复3例报告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 (1): 41-42.8 张丽

23、,刘闻,张金盈,等.心包穿刺引流56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 杂志,2007,36(12):1639-1641.9 田洪森,石建平,杨永忠,等.心包积液持续导管引流穿刺部位的新选择 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 (2): 96.10 谢晓勇,张赋,江毅.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 (5): 800.11 严华,陈丽媛,陈湘桂.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附21例报 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 (1) :101.12 Cherian G, Uthaman B, Habashy AG, et al. Large peri

24、cardial effusi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uberculous from chronic idiopathic effusion J .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03, 51: 880-883.13 黄创.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42例的临床体会J.广西医 学,2008,30(2): 259-260.14 于铭韩,增辉,周晓东.等.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及置管引流的临床 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 (1): 25-26.15 施德毅,陈永东,周鱼.床边超声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包填 塞的临床观察J.

25、内科,2008,3(6):847-848.16 Bruning R, Muehlstaedt M, Becker C,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fluoroscopy guided drainage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J. Investigat Radiol, 2002, 37: 328-332.17 金征宇.CT引导下穿刺引流心包积液】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 17 (6): 421-423.18 王毅,覃乃芳,朱晓宣.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间断引流术的改良 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 21 (8): 499-

26、500.19 王津生.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引流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 志,2007,30(9):52-53.20 陈练,智光.心血管病床旁操作技术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91-218.21 丁寿来,徐琴.深静脉导管长期引流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17例J. 现代医药卫生,2008, 24 (17): 2568-2569.22 侯宪云,李宝琴.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并腔内化疗在癌性心包积液中的 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 34 (8) :638-639.23 覃数,雷寒,马康华.心包腔内置管引流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的安全 性、有效性评价J.重庆医学,2004, 33 (1) :27-28.24 Tsang TS, Enriquez Sarano M, Freeman WK. Consecutive 1127 therapeutic chocardiographically guided pericardio-centeses: clinical profile, practice patterns and outcomes spanning 21 years J. Mayo Clin Proc, 2002, 77(5): 429.25 毕素栋.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我国的应用与评价J.医学研究 杂志,2007,36(3):15-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