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8965189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平安乡村行业宏观环境一、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必要性(一)农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需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在环境问题上更需要把握得当,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短期增速。这就需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目前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增加产量、在林牧地区开垦土地种植作物造成土壤沙化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导致水资源紧张;农民生活方面垃圾处理不当、污染土壤与河流水质、厕所革命开展不彻

2、底等等。(二)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存着严重的不平衡,这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生态、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就生态环境而言,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生态环境明显优于农村,城市的人居环境也明显超越了农村。要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改善不容小觑。生态宜居要求的提出,为农村生态发展提出了新标准。这就需要乡村在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同步实现生态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要弥补我国农村发展这块短板,从而让农民能够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城乡居民对美丽乡村的向往一方面

3、,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更高的期待。农民渴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渴望生活居住环境的绿化,期待拥有美丽乡村。这些都是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于农村发展也有了新的需求。他们渴望农村提供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田园风光,也希望在乡村能够体会到农耕文化和乡愁等精神产品。二、 化解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困境的对策及建议(一)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按照现代农业的需求,实施农户土地入股、公司化运营等新型经营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多种经营模式,把市场需求、现代农业要素及资金投入

4、引入土地承包经营之中,通过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使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更有效地融入市场运行机制,从而解决农业现代化对规模化生产的客观要求。(二)创新乡村振兴的人才聚集机制一是壮大产业人才。大力推进乡土人才倍增工程,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培养振兴乡村产业的实用人才。二是吸引创业人才。吸引具有创业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经验的在外务工者回乡创业,拉动故乡经济发展。三是培育社会治理人才。实施乡村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给予积极的教育和扶持,使其早日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三)创新农村金融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创新政策担保机制,合理分担金

5、融风险,提供乡村振兴所需的金融支持。通过百企带百乡(村),使更多的大中型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行列中来。以企业的金融支持(项目支持)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一是弘扬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振兴中,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弘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相亲互助的传统美德;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年轻农民进行文化普及、

6、法制宣传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五)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一是改变过分依赖农药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引入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物治虫技术,以及抗病、抗虫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二是生活方式的变革。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要从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着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普遍性问题,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具有普适性,但标准应该结合地区禀赋、发展水平有所调整,科学确定本地区目标任务。三是依法治理乡镇工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合理界定污染物排放权和污染责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治理企业对环境造成的侵害和

7、损失。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生活环境的优化。(六)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应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工作效能。二是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中,应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快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的步伐,通过产前订单、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渠道减少供需错位,减少不必要的农业生产损失。三是社会组织层面,针对返乡青年的实际需求,引领各种合法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层面,应由社区居民推选的管理人员负责公共事务,打造风清气正的社区文化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组织基础。三、 乡村振

8、兴战略的意义(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思路新时代所面临的矛盾就是,人们对于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影响着三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城市发展时,乡村为其提供了更多支持,但是,乡村向城市化发展时,却遇到了重重阻碍,例如,现阶段的乡农村老年人与孩子居多,青少年更趋向城市发展;新时代农业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现在讲究规模化、企业化,但是这些要求还没有全面普及到乡村,大部分地区还是沿用以往的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个体承包、并且农产品较为单一;新时代的农民,追求的不止是物质生活的提高,更是需要在精神文明、生态环境上全方面得以提升。以上这些要求也为三农所面临的问题提供

9、根本思路。(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思想的自我完善与补充三农思想是继承和吸收传统、先驱以及历届领导总结而来的。为中国的三农事业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并且还针对新时代到来产生的矛盾,作出了思想补充。完善了以往的生产体系,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代替以往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的思想更加注重农业生产体系,并且更加关注农村的环境,加强的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在农村治理方面也做出了改进,现在实行多样化管理,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从中探索出更完善的治理方法。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就是明确三农的发展。现阶段,面对三农的发展,我国乡村普遍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乡村内部大多都是老人与孩子,缺少青壮年,同

10、时也缺少专业的人才,因为年轻人更加趋向城市的生活,所以导致三农的工作队伍缺少人才,青壮年力量。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中懂农业作为工作团队要求的重点,其次就是爱农村、爱农民,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安心做好三农工作。并且国家目前十分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工作,帮助农业事业发展。以保证我国农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四、 乡村振兴发展态势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我省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看,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将进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作为人口

11、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互联网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乡村发展将进入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些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围绕乡村发展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经验借鉴。从省内看,湖南自然环境优越,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技术经验和农业品种资源丰富,一带一部战略优势愈加明显。在市场力量共同作用下

12、,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主题。同时,还应清醒看到,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质量亟待提高;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村级集体经济整体薄弱,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

13、;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综合判断,我省乡村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抓重点、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五、 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左右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农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

14、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比下降到2671。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光纤通达或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左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乡风更加文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六、 乡村振兴目标任

15、务按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16、;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七、 目前乡村发展现状(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乡村住房建筑虽在整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土木结构的房屋已几乎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

17、房,但在其他生活辅助设施上还略显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路建设养护不到位农村道路目前多铺设柏油水泥道路,道路覆盖率较高,但由于农村农用车及大型货车使用率较高,频繁碾压,对道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路面颠簸不平,更有洼处积水难以及时引流,车辆经过时极易迸溅,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与此同时,80%的道路宽度也稍显不够,给错车带来难度,且未留出足够人行空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如厕设施落后近年,国家加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力度,很多贫困户、一般户享受政策,新建了室内水厕、室外旱厕等新型卫生厕所。但是农村排污系统覆盖率几乎为0%,新厕所建好后的排污又成了一大问题,仅靠几台抽粪车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8、方法。3、文体设施不够精准为响应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少乡村利用小广场增设了一些锻炼器材,但这些锻炼器材的利用率不高,一天的劳作对村民们的体力消耗很大,为此60%以上村民并不热衷此类项目,设施器材成为了空摆设,极大的浪费了资源。(二)产业链条短、产销对接不畅目前农业生产半数以上还沿用传统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产销对接不畅,村民们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盲目生产种植,产成品销路较窄,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三)乡村空心化、人才外流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链条短,导致传统种植的农忙时节过后,70%的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的方式增加收入,儿童和老

19、人留守在村里,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和陪伴,老人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相对落后也使得人才外流,多数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真正回到农村建设家乡的不足10%,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更高的生活质量,乡村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八、 乡村振兴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积极构建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