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964043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3.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 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1(3797字)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情。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_

2、,我认为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_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2)了解作家作品的常识,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疏通文意。3)学习_对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的能力。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2)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三、重难点的确定:_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

3、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写作特色,这应是学习的重点。其次,疏通文意是重点之二。_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作者这种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朋友兴趣。五、教法设想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

4、,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六、学法指导: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特别是文言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关键。2)质疑法和讨论:有疑才会去探索,讨论能明辨是非。3)点拨法:难点的突破还靠教师巧妙的引领和点拨。4)卡片制作:知识复习巩固。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中华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倾心讴歌。唐代诗人王勃即兴写就滕王阁序,使南昌滕王阁顿生光辉;宋代文豪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

5、让滁州醉瓮亭名扬天下;范仲淹的应邀之作岳阳楼记借景抒情,让人心旷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贬居永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去领略永州优美的风景吧。)(设计意图:引用本导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课件出示:图片江雪引出作者,学生参考注释及已有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资料,并在小组交流。交流之后,课件呈现有关资料。)(设计意图:培养形式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_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6、、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范读,给生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句读停顿。)2、学生自读课文(读熟,读流利。)3、抽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读出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朗读为先,诵读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参考资料和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小组讨论,如还不能解决的难句,全班讨论,老师在点拨,同时老师强调重点词句的理解翻译。(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1、解释下列

7、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心乐之( )4)参差披拂( )( )2、一词多义:“以”、“可”、“清”、“许”等3、翻译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遂。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掌控教学效果。教师插漏补缺、强调重点。)(六)、与作者同游: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投影问题,引导思考)1)_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

8、重点品读二自然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探究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仿写:课内如完不成,课外继续完成)1)选一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游览的兴趣。2)请35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导游。(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七)、品味_,与作者对话: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面

9、对如此美景,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哪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结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伤从何而来呢?(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于景。这样来突破难点。)(八)、师生共同总结反思:1、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九)、课外作业: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2、翻译全文。3、收集已学过的写景的古代诗文,并欣赏。4、

10、做知识卡片。附板书设计:发现小潭 闻声 取道 见形 移步换景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游鱼:动静结合小石潭记 浮身:曲折蜿蜒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齐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2(3970字)1、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是古代游记和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

11、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释句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 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_

12、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_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教法设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

13、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_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 ,多媒体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设

14、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 ,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情景。2、 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资料窗中。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

15、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_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3、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自读(扫除文字障碍)听读齐读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

16、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在交由大班讨论。(实物投影)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指导: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词义。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查;,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_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

17、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3)课堂检测 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解释下列家点的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心乐之4、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无从致书以观 以中有足乐者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6、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7、 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差互

18、,不可知其源。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4、研读课文 分析品味过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以,请你说说小石潭的魅力在何处?指导:着重研读课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确地读一读。从内容、感受、写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设计意图:这一段作者采用的是定点特写,是全篇中最为精彩的。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正面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手法,由情及景,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这样的佳段要引导学生品读。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19、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会优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过度:如此优美得景色,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忧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指导学生从景物的特点中寻找信息)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将情和景结合起来,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_的难点。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依据,意在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5、探究作品 创造阅读假如你是一位优秀的导游或园林设计师,请你为小石潭设计景点。指导:仿照曲苑风荷景点的设计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有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红莲、白莲、

20、洒金莲、并蒂莲等,莲叶田田,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设计意图:便于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_语句含义,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阅读。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6、课堂小结说说学习_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正确读原文: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会读_: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文史常识疏通文意:猜、看、查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7、 课外作业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潭之人2、课外阅读始得

21、西山宴游记与_对比,从写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对比。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 。设计第二题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_的写景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3(1125字)一、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课文有的记事,有的是游记,有的状物、有的抒情,学生不但了解了古人的思想、情趣,还可以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物,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继续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

22、意。二、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心情变化的原因。3、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以及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实际,确定如下教法:导入课文时,运用激趣导入法,开始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兴趣,有利于后面的教学。朗读法,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诵读,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内容。合作探究法,新时代教师随时都要有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

23、生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互动学习,使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主阵地。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意境中,且增加了课堂容量。归纳整理法:对基础知识归纳整理,有利于学生记忆,牢固掌握知识。学习主要以圈点勾画法和讨论拼读法为主。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我将教学分为六大板块:(一)激趣导入(二)大声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小组翻译,弄清课文大意。(三)积累文言词语(四)分析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五)背景资料介绍:(六)链接课外阅读:使得西山宴游记在激趣导入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熟悉内容。在第三个环节夯实基础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分析内容师生互动,以问题为

24、主,引导思考探索。为了加深印象,补充使得西山宴游记使课内知识自然而然迁移到课外。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4(3823字)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新教材入选这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二、

25、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_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_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

26、乐与忧是_教学的难点。三、教学方法设计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 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所以我设计让多种艺术形式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了解文风,启迪思维。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力

27、,引导学生将小石潭记改编成一首乐曲、一幅图画、一部风光片以唤起他们对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体验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艺术感知力的目的。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课前资料交流法、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四、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

28、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尝试用其它的艺术形式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4、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工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1、 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2、 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3、 布

29、置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课时借助其他艺术手段解读文学作品。(一)、走进音乐世界,感悟情感基调1、 聆听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2、 找出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30、?3、 为了更好的解读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老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通过想象音乐的曲调,引入对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经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从而解读的感情基调。而资料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4、 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并给予听读要求将小石潭记绘成一幅画。古人云

31、:“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的情感基调。(二)、走进美术世界,感悟情景交融1、 复习课文翻译。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展示中相关的画面,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从而加强学生的艺术直观感受。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相应做出引导总结出言简意丰景中含情的语言特色,比喻拟人方法的运用使更生动。3、 质疑:为改名如何?改称: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如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4、 随笔写作练

32、习: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进行描写。在这个环节中锻炼学生灵活模仿语言特色的写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一教学步骤,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与柳宗元同游1、 请学生在教师展示的图片中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寂静清幽的景色特点。2、 学做摄影师,拍摄“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忠于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镜头?请找出你镜头变

33、化的内容。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明确_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1、 教师总结: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2、 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柳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

34、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过去已读过的古代诗文作品加以总结、梳理,培养学生对内涵的拓展延伸。附板书设计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情景交融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移步换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感情基调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5(2242字)一、 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

35、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课时进行教学。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编入教材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i.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ii.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iii.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iv.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3、教学重点、难点v.重点:a、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b、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vi.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6、的变化。确定依据:根据单元要求及课文内容我确定以上几点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说教法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学生自学较难以理解,且兴趣不浓。为坚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主要运用创设情景、启发点拨的方法。整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启发提问教师点拨讨论探究总结扩展布置作业。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进入课堂,明确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自学课文;通过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37、渔”,“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我设计的导语是:“如果你疲惫,如果你烦闷,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己经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这样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三)整体感知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_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b)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c)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写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确_的主要内

38、容和写作方法,为研读挥衬课文奠基础。(四)研读,探究。1、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赏。这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析美的能力设计的。2、a、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描写事物?这研讨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描写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b、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起点较低”,这几道研讨题,提出并落实到各组讨论,教师还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五)总结、扩展总结和扩展设计为:总结:_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奇

39、特,潭水清冽,景物秀丽,游鱼活泼。扩展:优美的_、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总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展的设计是加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到致用,应用细致观察到到实际的写作中去。(六)布置作业1、一词多义(略)2、翻译句子(略)作业的设计为积累学生的文言词,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翻译。五、说板书:板书设计为顺序 景物 写法 抒情发现小潭: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潭水:清澄(侧面)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游鱼: (动静)溪身:曲折蜿蜒小潭溪流: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

40、齐潭中气氛:幽深冷寞寓情于景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6(3957字)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新教材入选这篇_,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_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41、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_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_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_教学的难点。三、教学方法罗素说过

42、: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四、 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人数均在55人以上,且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

43、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 “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二)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

44、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五、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

45、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工具:多媒体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

46、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三)走入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2)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3)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_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

47、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2)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3、当堂检测发放印好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练习内容有文学常识一题,重点实词、虚词共10个

48、,2个句子翻译),做好之后全班校对。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课堂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获得了信息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四)与柳宗元同游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_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定性评价并板书明确。_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我设计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_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2、学做导游,介绍

49、“小石潭”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2)请45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五)品味_,与柳宗元对话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情怆幽邃”。请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你的理解

50、?(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7(2015字)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课时进行教学。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编入教材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

51、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确定依据:根据单元要求及课文内容我确定以上几点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说教法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学生自学较难以理解,且兴趣不浓。为坚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52、。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主要运用创设情景、启发点拨的方法。整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启发提问教师点拨讨论探究总结扩展布置作业。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进入课堂,明确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我设计的导语是:“如果你疲惫,如果你烦闷,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己经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这样

53、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三、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_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写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确_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为研读挥衬课文奠基础。四、研读,探究、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赏。这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析美的能力设计的。、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描写事物?这研讨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描写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54、。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起点较低”,这几道研讨题,提出并落实到各组讨论,教师还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五、总结、扩展总结和扩展设计为:总结:_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丽,游鱼活泼。扩展:优美的_、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总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展的设计是加强学生注意观察生

55、活的习惯。学到致用,应用细致观察到到实际的写作中去。六、布置作业、一词多义(略)。、翻译句子(略)。作业的设计为积累学生的文言词,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翻译。2023年小石潭记说课稿8(2418字)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_,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_的优美意境,

56、提高审美情趣。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_学习的重点。_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主要采用诵读

57、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在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背景资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课以检查字词句导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2、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朗读 读清_线索;这是对_内容的理解。赏读 描绘一幅美景。要求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3、与柳宗元同游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要是探讨写景的方法)小石潭中有哪些

58、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体会感情,与柳宗元对话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1)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向学生质疑:前文的“乐”,后文的“忧”一乐一忧,为何?)第四段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设计意图: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

59、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_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_的难点。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5、师生共同总结:(谈收获)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上借鉴_描写景物的手法。6、 课外作业:(收集有关山水的名句)1、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六、板书设计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_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