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三讲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962722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笫三讲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笫三讲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笫三讲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笫三讲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笫三讲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笫三讲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 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 2.2.3 光纤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是要求同学了解的2.1.1 通信系统模型图2.1 通信系统的模型一般点到点的通信系统都可由图2.1加以概括2.1.

2、1 通信系统模型(介绍)n发送端发送端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可能信息转换成原始电的作用是把各种可能信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信号 n变换器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n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体及有关的设备如中继器等是信号的传输媒体及有关的设备如中继器等 n通过信道传输到远地的电信号先由接收端的通过信道传输到远地的电信号先由接收端的反变换器转换复原成原始的信号,再送给接收者转换复原成原始的信号,再送给接收者信宿,而,而后由信宿将其转换成各种信息后由信宿将其转换成各种信息 n噪声源,是信道中噪声源,是信道中噪声(noise),即对信号的干扰,即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它

3、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它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 2.1.1 通信系统模型(续)u单工(simplex)通信通信 一端只发送,而另一端只接收一端只发送,而另一端只接收 图图2.1中给出的是一个单向通信系统的模型中给出的是一个单向通信系统的模型 u双工(duplex)通信通信 此时信源与信宿合为一体,变换器与反变换此时信源与信宿合为一体,变换器与反变换器也合为一体器也合为一体 分为:分为:全双工(full duplex)和和半双工(half duplex)2.1.1 通信系统模型(续)u模拟信号 例如电话线(信道)上传送的按照话音强弱幅度连例如电话线(信道)上传送的按照话音强弱幅度

4、连续变化的电波就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续变化的电波就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u数字信号 计算机产生的电信号则是电脉冲序列串,每一瞬间计算机产生的电信号则是电脉冲序列串,每一瞬间的电压取值只可能是离散的有限个,比如说是的电压取值只可能是离散的有限个,比如说是+3v或或0v两种不同的值两种不同的值 u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以相应地把信道分为两类:可以相应地把信道分为两类:模拟信道模拟信道数字信道数字信道 2.1.1 通信系统模型(续)信源信源和信宿信宿都是计算机或其它数字终端装置,即ITU所称的数据终端设备DTE。DTE产生的是数字信号,

5、接收的也是数字信号 图2.2 通过模拟信道进行数据通信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 2.2.3 光纤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是要求同学了解的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若将数字信号不经调制直接放到模拟信道上进若将数字信号不经调制直接放到模拟信道上进行传输

6、,会引起信号的行传输,会引起信号的失真(distortion,又,又译为译为畸变)任何实际的模拟信道所能传输的信号的频率都任何实际的模拟信道所能传输的信号的频率都有一定的范围,称之为该信道通频带的宽度或有一定的范围,称之为该信道通频带的宽度或称为称为带宽(bandwidth)信道的带宽是由传输媒体和有关的附加设备信道的带宽是由传输媒体和有关的附加设备与电路的频率特性综合决定的与电路的频率特性综合决定的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一个低通信道,若对于从一个低通信道,若对于从0到某个截止频率到某个截止频率fc的信号通过时振幅不会衰减或衰减很小,而超的信号通过时振幅不会衰减或衰减很小,而超过

7、此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时就会大大衰减,则过此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时就会大大衰减,则此信道的带宽为此信道的带宽为fc Hz。一个具有有限持续时间的数字信号,可以看作一个具有有限持续时间的数字信号,可以看作为一个以此有限持续时间为一个以此有限持续时间T为周期的周期阶梯为周期的周期阶梯函数函数 f(t)。此函数可展开成傅里叶(。此函数可展开成傅里叶(Fourier)级数。级数。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2cos()2sin(21)(1nftbnftactfnnn这里,f=1/T,是基波频率。0)(2dttfTC是直流分量。TndtnfttfTa0)2sin()(2TndtnfttfTb0)2c

8、os()(2分别是n次谐波的正弦和余弦振幅值。谐波次数越高,则其频率也越高。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图2.3 信道带宽和数字信号失真的关系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图2.3(a)左边是八位二进制数位编码01100010的数字信号波形,图2.3(a)右边是该波形函数按傅里叶级数展开后各次谐波的均方根振幅。由图可见,信道的带宽越宽,则它传输数字信号时失真越小。反之,若信道的带宽是固定的,则用它来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数据速率越高则失真越大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n假若信道的带宽为假若信道的带宽为3 k Hz,用它来直接传输数,用它来直接传输数据速率为据速率为9600 b/

9、s的数字信号时,发送的数字信号时,发送8比特比特的数据所需的时间为的数据所需的时间为0.83ms,即,即T=0.83ms。其基波频率其基波频率f=1/T=1200 Hz,即,即1.2 k Hz。3 k Hz带宽的信道仅能通过带宽的信道仅能通过2次谐波,如图次谐波,如图2.3中(中(c)所示,有较大的失真。但是若用来)所示,有较大的失真。但是若用来直接传输数据速率为直接传输数据速率为2400 b/s的数字信号,的数字信号,此时此时T=3.33 ms,f=300 Hz。3 k Hz带宽带宽的信道就能通过的信道就能通过10次谐波,比图次谐波,比图2.3(e)所)所示的情况还要好,即失真较小。示的情况

10、还要好,即失真较小。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 2.2.3 光纤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是要求同学了解的.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u奈奎斯特公式和和香农公式 奈奎斯特公式给出了无热噪声(热噪声是指由给出了无热噪声(热噪声是指由于信道中分子热运动引

11、起的噪声,这里假定没于信道中分子热运动引起的噪声,这里假定没有热噪声)时信道带宽对最大数据速率的限制,有热噪声)时信道带宽对最大数据速率的限制,具体为具体为)/(log22sbLHC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续)H是信道的带宽(以是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而为单位),而L表示任表示任何给定时刻数字信号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何给定时刻数字信号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C则是该信道最大的数据速率。例如,若某信则是该信道最大的数据速率。例如,若某信道带宽为道带宽为4 k Hz,任何时刻数字信号可取,任何时刻数字信号可取0、1、2和和3四种电平之一(即四种电平之一(即L4),则最大数),则最大

12、数据速率为据速率为)/(164log422sbkkC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续)香农则进一步研究了受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干扰的香农则进一步研究了受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干扰的信道的情况,给出了香农公式:信道的情况,给出了香农公式:这里,这里,S表示表示信号功率,N为为噪声功率,S/N则为则为信噪比。由于实际使用的信道,信噪比都要足够大,常用。由于实际使用的信道,信噪比都要足够大,常用10log10(S/N)以及)以及分贝(Decibel,记为,记为dB)为)为单位来计量,在使用上述公式时要特别注意。例如,单位来计量,在使用上述公式时要特别注意。例如,信噪比为信噪比为30 dB、带宽为、带

13、宽为4000 Hz的信道最大的数据的信道最大的数据速率为速率为)(1(log2bpsNSHC)/(400001001log4000)101(log4000210302sbC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续)码元速率指的是每秒信号状态变化的次数,以指的是每秒信号状态变化的次数,以波特(Baud)作为单位。码元速率)作为单位。码元速率B和数据速率和数据速率C在在数值上是不一定相等的,有如下关系:数值上是不一定相等的,有如下关系:例如,若例如,若B=600波特,波特,L 4,则数据速率为,则数据速率为C 1200 b/s。由于在许多场合下,通常信号只能取两种。由于在许多场合下,通常信号只能取两种不

14、同的状态(即不同的状态(即L2),此时码元速率),此时码元速率B和数据速率和数据速率C数值就相等了。在这种情况下,波特和比特数值就相等了。在这种情况下,波特和比特/秒这两个秒这两个单位也就可以混用了。码元速率有时又称为单位也就可以混用了。码元速率有时又称为调制速率 LBC2log本讲内容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

15、 2.2.3 光纤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是要求同学了解的2.2 物理传输媒体 u物理传输媒体 medium,在这里指的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物,在这里指的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物理载体,早期有的书中也译为理载体,早期有的书中也译为介质 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物理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物理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guided)和非导向和非导向(unguided)两大类,俗称有线两大类,俗称有线和无线和无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是常用的三种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是常用的三种导向媒体 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通信、激光通信

16、以及卫星传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通信、激光通信以及卫星传送信息的载体都是属于送信息的载体都是属于非导向媒体(无形的,不占用空(无形的,不占用空间间,统称为,统称为space free的媒体的媒体)2.2.1 双绞线u双绞线(twisted pair)特点:特点:最经常使用的物理媒体最经常使用的物理媒体 相对于其它有线物理媒体(同轴电缆和光纤)来说,相对于其它有线物理媒体(同轴电缆和光纤)来说,价格便宜也易于安装与使用价格便宜也易于安装与使用 其性能一般也较差其性能一般也较差(指它的传输距离、抗干扰性能(指它的传输距离、抗干扰性能和带宽或数据速率而言和带宽或数据速率而言)图2.4 双绞线2.

17、2.1 双绞线(续)图2.5 大对数电缆(粗的电缆)2.2.1 双绞线(续)双绞线分类:双绞线分类:n非屏蔽非屏蔽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n普通电话线普通电话线 nUTP易受外部的干扰,包括来自环境噪声和附近其易受外部的干扰,包括来自环境噪声和附近其它双绞线的干扰。它双绞线的干扰。n屏蔽屏蔽 STP(Shielded Twisted Pair)n抗干扰性能更好,但比抗干扰性能更好,但比UTP昂贵,而且要保证全程昂贵,而且要保证全程屏蔽并且金属包层良好地接地,安装也困难屏蔽并且金属包层良好地接地,安装也困难 2.2.1 双绞线(续)双绞线实际上是分类双绞线实际上是

18、分类(category)的。类越高则性能也越好,也的。类越高则性能也越好,也就是说在一定距离内可传输更高数据速率的信号,但价格也越贵。就是说在一定距离内可传输更高数据速率的信号,但价格也越贵。下面是常用的几类双绞线的性能和主要用途:下面是常用的几类双绞线的性能和主要用途:Category 3:支持数据速率可达:支持数据速率可达10Mbps,常用于传输话音,常用于传输话音和普通以太网(和普通以太网(Ethernet)Category 5(100 MHz):支持数据速率可达:支持数据速率可达100Mbps,常,常用于快速以太网用于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Category 5e(35

19、0 MHz):数据速率可达:数据速率可达1000Mbps,常用,常用于千兆以太网于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上面上面的的Category 5e就是通常说的超就是通常说的超5类线,所有支持的数据类线,所有支持的数据速率都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如不超过速率都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如不超过80米。现在已有更高米。现在已有更高性能的性能的6类非屏蔽双绞线类非屏蔽双绞线(UTP6),可用来支持千兆以太网,可用来支持千兆以太网2.2.1 双绞线(续)n双绞线的连接器也已标双绞线的连接器也已标准化,最常用的是准化,最常用的是RJ(Registered Jack)11(3 pairs)和和RJ

20、45(4 pairs),如图,如图2.6所示所示 图2.6 RJ 45和RJ 11本讲内容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这些内容在本电子教案中并未讲解而是要求同学自己是要求同学了解的,这些内容在本电子教案

21、中并未讲解而是要求同学自己阅读教材。阅读教材。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也像双绞线)也像双绞线那样由一对导体组成,那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但它们是按“同轴同轴”的形式构成线对的形式构成线对 分类:分类:基带(基带(baseband)同轴电缆(阻抗同轴电缆(阻抗50)宽带(宽带(broadband)同轴电缆(阻抗为同轴电缆(阻抗为75)图2.9 同轴电缆2.2.2 同轴电缆(续)同轴电缆与双绞线比较,价格贵,但带同轴电缆与双绞线比较,价格贵,但带宽、数据速率高、传输距离长和抗干扰宽、数据速率高、传输距离长和抗干扰能力强能力强 连接器连接器图2.10 同轴电缆

22、连接器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是要求同学了解的2.2.3 光纤 光纤是一根很细的可传导光线的纤维媒体,其半径仅是一根很细的可传导光线的纤维媒体,其半径仅几微米至一、二百微米。制造光纤的材料可以是超

23、纯几微米至一、二百微米。制造光纤的材料可以是超纯硅、合成玻璃或塑料硅、合成玻璃或塑料 用超纯硅制成的光纤损耗最小,但制作工艺很难用超纯硅制成的光纤损耗最小,但制作工艺很难 合成玻璃制成的光纤虽然损耗相对较大,但更为经合成玻璃制成的光纤虽然损耗相对较大,但更为经济,性能也不错济,性能也不错 塑料光纤更便宜,可用于短距离、较大损耗也可接塑料光纤更便宜,可用于短距离、较大损耗也可接受的场合受的场合 每根光纤都有自己的包层,而后一根或多根光纤再由每根光纤都有自己的包层,而后一根或多根光纤再由外皮包裹构成外皮包裹构成光缆 图2.11 光缆2.2.3 光纤(续)2.12 光纤传送电信号的过程2.2.3 光

24、纤(续)光纤相对于如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等这类金属传光纤相对于如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等这类金属传导媒体的导媒体的优点:轻便轻便 低衰减和大容量低衰减和大容量 电磁隔离电磁隔离 光纤本身化学性质稳定光纤本身化学性质稳定 很有发展前途。在许多场合,特别是远距离的通信很有发展前途。在许多场合,特别是远距离的通信中,光纤已逐步称为一种主要的有线物理媒体。中,光纤已逐步称为一种主要的有线物理媒体。但是光纤之间的连接不易,抽头分支困难,对于距但是光纤之间的连接不易,抽头分支困难,对于距离不太大、配置又经常变动的局域网来说光纤还不离不太大、配置又经常变动的局域网来说光纤还不会完全取代金属传导媒体会完全取代金属传导媒

25、体 2.2.3 光纤(续)在光纤中光线从光源进入硅或塑料光导体后有两种不在光纤中光线从光源进入硅或塑料光导体后有两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同的传输方式多模(multimode)光纤:光线沿着光纤以多种角:光线沿着光纤以多种角度不断被包层反射而向前传播度不断被包层反射而向前传播 单模(single mode)光纤:光线主要沿着光纤的轴:光线主要沿着光纤的轴心向前传播心向前传播 单模光纤中由于减少了反射过程中光能量被包层材料的吸单模光纤中由于减少了反射过程中光能量被包层材料的吸收,损耗小,通常能传输更长的距离和达到更高的数据速收,损耗小,通常能传输更长的距离和达到更高的数据速率率 单模光纤较多模光纤更细单

26、模光纤较多模光纤更细 从双绞线开始,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多模从双绞线开始,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多模光纤直至单模光纤,性能是光纤直至单模光纤,性能是由低至高、价格也、价格也从廉到贵 第二章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 2.2.3 光纤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媒体*2.2.5 卫星通

27、信*是要求同学了解的是要求同学了解的2.2.5 卫星通信卫星(satellite)通)通信:信:一种特殊的微波通信一种特殊的微波通信与一般地面微波通信与一般地面微波通信的不同在于使用地球的不同在于使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站同步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微波信号来转发微波信号图2.14 卫星通信2.2.5 卫星通信(续)国际上卫星可使用的频段:国际上卫星可使用的频段:C波段波段使用使用3.74.2 GHz的频段作为上行信道,的频段作为上行信道,5.9256.425 GHz的频段作为下行信道的频段作为下行信道 Ku波段波段使用使用11.712.2 GHz作为上行信道,作为上行信道,1414.5 GHz作

28、为下行信道作为下行信道 Ka波段波段 使用使用17.721.7 GHz作为上行信道作为上行信道,27.530.5 GHz作为下行信道作为下行信道 2.2.5 卫星通信(续)几个波段的特点:几个波段的特点:C波段最早被用于商用通信卫星,目前已相波段最早被用于商用通信卫星,目前已相当拥挤当拥挤 Ku波段相对来说还不太拥挤,但这个波段波段相对来说还不太拥挤,但这个波段的微波易被雨水吸收的微波易被雨水吸收Ka波段也有类似波段也有类似Ku波段问题,且设备造价波段问题,且设备造价昂贵,政府和军用的通信卫星一般使用这个昂贵,政府和军用的通信卫星一般使用这个波段波段 2.2.5 卫星通信(续)卫星通信特点:卫

29、星通信特点:缺点是传播延迟时间长缺点是传播延迟时间长 卫星通信的传播延迟时间(卫星通信的传播延迟时间(270 ms)是和)是和端地面站间的距离无关的,因而特别适合于端地面站间的距离无关的,因而特别适合于远距离的通信远距离的通信 2.2.5 卫星通信(续)卫星通信的新发卫星通信的新发展展:低成本的微型地低成本的微型地面站的出现,又面站的出现,又称甚小口径终端称甚小口径终端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系统)系统 图2.15 使用中心站的VSAT2.2.5 卫星通信(续)卫星通信的新发展卫星通信的新发展:采用低轨道卫星的铱(采用低轨道卫星的铱(Iridium)

30、计划)计划 采用发射数十颗低轨道卫星的办法,当某一颗卫星采用发射数十颗低轨道卫星的办法,当某一颗卫星移动超出地面某一固定点的视野时,保证有另一颗移动超出地面某一固定点的视野时,保证有另一颗卫星进入来代替它卫星进入来代替它 7766利用了蜂窝式无线网利用了蜂窝式无线网 与蜂窝式的相同与不同与蜂窝式的相同与不同练习题2.6 对于带宽为对于带宽为4k Hz的信道,若有的信道,若有8种不同的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噪比为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噪比为30 dB。问问:按按奈奎斯特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奈奎斯特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按香农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按香农定理最大限

31、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少?2.9 2.9 若要在一条若要在一条5050k Hzk Hz的信道上传输的信道上传输1.5441.544M bpsM bps的的T1T1载波,信噪比至少要多大?载波,信噪比至少要多大?2.14 2.14 若在相隔若在相隔10001000公里的两地间要传送公里的两地间要传送3 3K K位的位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面电缆以数据。可以通过地面电缆以4.84.8K bpsK bps的数据速的数据速率传送或通过卫星信道以率传送或通过卫星信道以5050K bpsK bps的数据速率的数据速率传送。问用哪种方式传送,从开始发送到接收传送。问用哪种方式传送,从开始发送到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为止的时间较短?方收到全部数据为止的时间较短?精品资料网(http:/)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提供60万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详情查看:http:/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