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8962455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心 专心 尽心16、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2、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各不相同。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用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西 譬(p)喻 忌讳(hu) 铁箍(g) 熹(x)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

2、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二、导入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生追求自然美、人性美、文体美、文字美。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并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云南歌会的印象。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

3、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体现天人合一3、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山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第二课时四、探究课文(一)、赏读“山野对歌”,体会“人物美”教师导引: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1、“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2、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

4、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3、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4、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写出了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的性格特征5、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以人衬景,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人美

5、)以人衬景(二)、赏读“山路漫歌”体味“环境美”1、那些赶马女孩,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2、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3、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请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大家赏析一下。(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来赏析好词好句)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4、在这个歌唱场面中

6、,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环境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5、为什么这样写?作者写这篇文章不只为了写歌会,还为了赞美云南是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地方。山野漫歌自由歌唱,发于性情,自然成趣(景美)以景衬人(天人合一)(三)、赏读“村寨传歌”1、“金满斗会”是一个以什

7、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2、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几百人)时间长(唱和相续,一天三天才散场);盛装 (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的清洁索利,头上和手上到处是银光闪闪)总体:场面雄伟,气势壮观3、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村寨传歌 民歌的展览,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美)点面结合 五、总结本文通过对云南歌会中三种不同的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自然、

8、人和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六、布置作业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七、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7端午的鸭蛋汪曾棋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楣(mei2) 苋菜(xian4) 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 二、导人:从潮汕人的端午习俗说起,

9、引入对端午的认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端午风俗 家乡鸭蛋 端午鸭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风俗是家乡独有的?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家乡的端午共有七种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前五种较普遍,后两种较独特。(略写的是前五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除此之外,还写

10、了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儿时玩“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风俗(二)学习第二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1、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

11、,也有淡淡的幽默。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色彩鲜

12、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教师点拨: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质细而油多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 2、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试找出其中的语句体会浓浓的爱乡之情。“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

13、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名声、特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第二课时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

14、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2、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了端午的鸭蛋,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1)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2)“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3)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4)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5)“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

15、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挑装吃玩鸭蛋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五、 品读课文,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汪曾祺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16、,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

17、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绘声绘色,动感十足,取得了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例:“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两句,“文白夹杂”典雅的文言词语、诗句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让人忍俊不禁,暗暗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雅俗共赏。“我

18、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一句话幽默风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六、延伸拓展资料链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

19、胜利而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都被炒得如火如荼,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遭受冷遇,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七、小结本文讲述了作者家乡端午的鸭蛋,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8吆喝萧 乾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

20、: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 铁铉(xuan4) 囿于(you4) 饽饽(bo1) 秫秸(shu2jie1) 吆喝(yao1he) 小钹(bo1) 荸荠(bi2 qi2)2解释下列词语。(其余的参考练习册P55)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二、导人:从旧社会小贩行走于小巷叫卖货物的情景引入。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

21、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2、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找出承接性句子)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介绍,思路十分清晰。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

22、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 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第一层次(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第二层次(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文章这里从两个方面写“吆喝”,作者按时间顺序展开,一天中按

23、从早到晚,一年中按春夏秋冬,条理层次清晰。2、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第二课时3、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

24、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所写叫卖的文化内涵有哪些?试具体说说。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其三,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

25、的紫红色的果子;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四、品味语言 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妤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点拨:从描写中读者聆听到了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

26、声乐艺术”以及体会到浓郁的当地民俗风情。 五、研读课文:你认为作者究竟为什么会怀念过去的吆喝声?(一):童年的记忆: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与自己童年亲身经历的事?A: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1、烤白薯只要一个制钱,便宜能买的起。2、冬天很冷,烤白薯既能暖手又能吃。3、烤白薯味道又香又甜,很诱人。小结: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寒冷的冬天里,也算是一种慰藉。B: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大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追问:这是不好的记忆,作者为什么还要那么详细地去描述它?小时候恐惧,是因为小孩胆小,长大后回忆起来便带有了

27、诗意的浪漫。C:我对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追问:我的想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想法天真,富有童真童趣。(二):人生百态:你觉得哪些吆喝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果子。追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觉得这个小贩在欺骗顾客吗?不会,这是人之常情,这个小贩很幽默、很聪明。B:“喝了蜜的大柿子”追问:妙在哪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柿子大口大口低喝下蜂蜜,肯定很甜,特别有情趣。C:“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追问:这个乞丐怎么样?把词编得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原

28、来乞讨也需要本领。(三):淳朴的民俗:设身处地想想生活有哪些吆喝声,你有何感觉?声音拉得特别长,像唱京剧一样。小结:没错,其实在作者眼里,它便是一种艺术,称它为声乐。其实,这一声声吆喝,也是老北京城特有的民俗。点拨: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小结:原来吆喝声中承载着作者童年的记忆,老北京人的幽默、智慧、情趣的人生百态,还有那淳朴的民俗,难怪作者会怀念。2、这篇文章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除物质的保证之外,文化遗产也是立命的根本,如果这种文化消失,我们就将成为无根的存在,孤悬在没有记忆的现在

29、。课外延伸:中国著名民俗例举:剪纸、贵州侗族大歌、花鼓灯、傣族孔雀舞、鄂尔多斯婚礼小结:由于民俗是依托于人存在的,而大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又后继乏人,“人死艺亡”会造成中华文化遗产无法弥补的损失。 附板书 六、总结 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和怀想,体味到旧北京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城吆喝的喜爱与欣赏、怀念之情。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9春 酒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体会琦君散文结

30、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煨炖(wei1) 两颊(jja2) 家醅(pei1)2解释下列词语。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二、导人 乡愁是一支悠扬的短笛,时常在游子的梦中响起。思乡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它既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眷恋,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伤;既是“乡书何处达

31、,归雁洛阳边”的期盼,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慨叹。乡愁有“毒”,有时一滴家乡的酒就可以使游子“致命”。三、把握主旨,整体感知1、这是什么体裁?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没有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写了几个生活片段,真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学到有关散文写作章法方面的知识。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过春节 喝春酒 喝会酒 酿春酒。 四、学习课文 一壶春酒,珍藏一生。在岁月的轮回里品味其醇香,积淀下来的不仅有淳朴和谐的民风民俗,还有对童年,母亲,家乡浓浓的情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找出体现这种情感的细节描写,细细品味人物,体会情感。我天真活泼可爱“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

32、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说小花猫是酒仙以我当时孩子气的心理去揣摩小花猫,可见我也一样馋得要命,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点拨: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小猪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另外,如“总是”“一马当先”“眼巴巴”等说明我对喝

33、春酒的急切心情。母亲慈爱、淳朴善良、好客、勤劳、无私、做事有分寸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最好喝。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纯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脸红红的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做事有分寸“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点拨:“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把母亲的神态拍成“腼腆”不是更能表现母亲的淳朴吗?“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乡亲热情厚道、淳朴、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最好体现。乡邻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时的融洽的气氛“我呢,就在每个人怀

34、里靠一下才过瘾。”大家如此喜爱这个小姑娘,邻里之间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令人向往。五、拓展训练1、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六、总结:本文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 14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