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8955050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梁英妮)东莞:阵雨转多云17C25C微风 设 为首页加入收藏站点地图繁醴中文23:16:45|网站首页|学校概况|校园快讯|教师频道|家长频道|学 生频道|绿色校园|学校政务|校长信箱|环保论文: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梁英妮)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07更新时间:2007-6-14 8:45:49东莞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心小学梁英妮一、前言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 日俱增。就我镇而言,2004年的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达10.95万吨,是1996年的2倍。然 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却达不到

2、5%。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堆存于城郊,形成围城局面。 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断增长,不仅占用城市大量土地,还带来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周边环境 的污染,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并造成垃圾中大量有用的资源 的浪费。因此,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城市生活垃圾得 到合理管理与综合处置是我们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简单分析了我市城市生活垃 圾的处理方法;针对我市目前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我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出路问题进 行了简浅的探讨和研究。二、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分析1. 我市生活垃圾处置现状概述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基本以无害化处理为第一原则,

3、即以填埋方式处理为 主,占垃圾处理量的95%以上,其次是以垃圾堆肥和焚烧。填埋处理费用省、操作简便,是 目前国内首选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我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我市大部分镇区都采取 了填埋处理。但由于缺乏垃圾回收措施,造成垃圾资源的流失与浪费,且占用的土地较多, 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面貌也有所改变;我市有些镇区采用了垃圾焚烧处理,并建有垃圾焚烧发 电厂,但是在垃圾预处理、二次污染控制和其他问题等方面都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焚烧工 艺由于垃圾发热值低、国产焚烧炉及净化设备对焚烧产生的恶臭和有害有机物的去除技术尚 未解决,需要引进国外设备或生产线,往往又因地方财力的限制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垃 圾减

4、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生态化处理已成为目前我市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难题。国外在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中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把垃圾作为一种可循 环和再生的资源回收利用,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不能利用的最终填埋处置,处 理场或填埋场应进行生态规划,即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原则,使生活垃圾进入 良性生态循环。2. 我市目前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技术介绍2.1填埋技术填埋是最原始最常见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一般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 坑等方式。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浪费了垃圾中宝贵的可回收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 潜在的影响和危害。2.2焚烧技术焚烧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

5、处理方法,是一种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 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 式。从整体上看,我国采用焚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焚烧技术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复杂严格, 一次性投资巨大,而且如果解决不好排烟净化问题,很容易使得垃圾这种固体污染转化成气 体污染。3. 小结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垃圾成分、经济基础、地质 地理条件等。各市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对垃圾处理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技术措施和方法有 所不同。目前,我市垃圾处理技术还有待提高,还要加强。其处理能力还达不到要求,因此, 我们要寻求更好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把垃圾作为一种可循环和再生的

6、资源回收利用,对生活 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不能利用的最终填埋处置,处理场或填埋场应进行生态规划,即 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原则,使生活垃圾进入良性生态循环。三、我市生活垃圾处置对策与建议1. 建立、完善城市垃圾管理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垃圾的产 生量和使生活垃圾资源化为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了对生活垃圾的倾倒、清扫、收集、运输、 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城市垃圾管理的法规、条令和标准,使有关 部门能够依法加强管理,如制定生活垃圾经营许可证管理规定、商品包装限量管理规定、 塑料包装及一次性餐具管理规定等法规和标准。2. 开征城市

7、生活垃圾费只有多渠道筹集资金才能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所 需要的建设资金,原则上应由国家、地方和受益者共同承担,开征城市垃圾费是解决垃圾问 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开征城市垃圾费,以补充垃圾清运、处置费用的不 足,才能使财务机制逐步实现由财政拨款向征收垃圾处理费的过渡,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通过垃圾收费,落实了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有利于居民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更加重视 垃圾的污染;有利于建立居民对城市垃圾管理的监督机制,推动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有 利于吸引其它经济成份的企业参与城市垃圾清运与处理,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加快城市垃圾 处理企业化、市场化、和产业

8、化的进程。3. 从源头抓起,最大程度的减少垃圾产生解决我市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垃圾增长,实现减量化。要坚持可持续 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垃圾源头削减。通过改变居民的燃料结构,提高民用燃 气的使用比例,降低垃圾中的煤灰含量;提倡少用包装物和包装材料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应 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对于必须使用一次性商品的行业,应通过征收资源税或垃圾税等经 济手段限制使用量,实行强制回收。4.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回收利用率,促进资源化垃圾分类收集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收集方法,分类收集主要有两个目的:是提高废品回收率;二是便于有害废物单独处置。我国各个城市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大力

9、提倡居民在家中分类收集、抛弃垃圾;在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机场、车站、公园等 地,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的容器,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加以分类收集。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废品的回收应结合垃圾分类收集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 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出发,建立强制和义务回收废品制度,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推进废品回收,应规定设立使用回收标志,标注在那些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 及包装上,并标注回收物品的材料名称或其代号、符号。以利于废品的回收、分类,提高废 品的回收价值,促进废品的回收利用。可以由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部门或专 业垃圾收集清运部门进行回收。如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引起各方面

10、的重视,解决白色 污染就应从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和提高塑料回收率入手,在塑料产品或者塑料包装物上注明 塑料材料的名称或符号,以便于分捡回收。对垃圾进行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可避免有害废 物进入城市垃圾中。既可提高城市垃圾资源化的程度,又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搞好垃圾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垃圾的倾倒者是人,所以应 对市民加强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垃圾卫生管理的宣传,结合垃 圾分类收集,垃圾收费等改革措施,进行大规模环境法规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 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自觉遵守有关法规,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积极参与垃圾清洁行动

11、。另外,还应该建立公众举报监督热线,设立垃圾监督员,由社区居民自治团体 组织本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垃圾管理,定期公布有关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以及相关经费支出 情况,逐步建立公众参与垃圾管理的机制。6. 寻找适合我市的垃圾处理方法从垃圾处理技术上,要寻求适合我市的技术。目前大部份城市采用的是填埋法, 因为填埋处理费用省,操作方便。我国生活垃圾成份在变,有机成份达到60%-90%,垃圾热 值范围很大(1850KJ/KG-6413KJ/KG),所调查城市一般热值为4000KJ/KG,这说明垃圾资源 化利用的潜力较大。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将达到2.9亿吨。2001年, 垃圾中有机含量

12、93.92%,含水率为45.12%,若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置,按每千克垃圾产生 0.064立方米-0.44立方米垃圾填埋气计,将产生104亿立方米-716亿立方米填埋气,热值为7450KJ/立方米,相当于20.7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若能回收利用,则很大程度上缓解资源不足问题。只是应加大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做好底层 的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焚烧法应作为一个方向,但由于国产焚烧炉对产生的恶臭物 质和有害物质的去除技术没解决,需引进国外设备或生产线,这往往因地方财力的限制而受 到一定影响。参考文献:1 李艳伟,吴育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及研究,环境科学动态,2001. 第2期,792 王洪涛

13、,李雨松,动态好氧堆肥模拟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3).2402443陈菊芬,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新探索,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12.302 3033张东翔、李东,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对重庆市的借鉴,重庆大学学报, 2001,55564吴玉萍,董锁成,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城市环境与城 市生态,2001,2,15175李晓东、陆胜勇等中国部份城市生活垃圾热值的分析: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2): 1561606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思考,环境保护2001.8.4143陈丹,何 品晶等,城市垃圾循环处理的概念与可行性研究,环境保护,

14、2001.8.36387边东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管理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 报,2001,023(005).-53-55,908段世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管理对策,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河北保 定 071002文章录入:qxzxedu02 责任编辑:qxzxedu03上一篇文章:没有了下一篇文章:德育论文:走进心灵,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温小玲)最新推荐组图语文科组银瓶山登组图参观清溪湖感受新相关文章没有相关文章|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版权申明|网站公告|管理登 录|版权所有:Copy Right 2005-2008东莞市清溪中心小学学校地址:东莞市清溪镇教育路邮编:523600站长:路人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