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发育障碍PDD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946058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6.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泛性发育障碍PDD(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泛性发育障碍第一节儿童孤独症12.1.1症状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一)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 父母不亲,也不喜欢人抱,当人与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被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 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 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 己就走了,好象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

2、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 式,而无接触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 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 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 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 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从不会和人打 招呼。孤独症儿童(二)言语障碍十分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表现为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 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

3、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 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 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出在代词 运用上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 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请把鼠标放到图上(三)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保持不变。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 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其他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 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

4、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 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有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 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 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他们还表现出一种特殊依恋-对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的依恋,如一只杯子、一块砖、一 只鸡等有特殊兴趣和依恋,如将依恋的东西去除,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或大哭大闹。(四)智力和认知障碍: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 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

5、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 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幺,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 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12.1.2原因孤独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 面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孤独症的因素,有下列几项:(一)遗传的因素在20%的孤独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孤独症的表现。 此外,孤独症男孩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请把鼠标放到图片上(

6、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 致孤独症。-(三)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 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送 的功能,而造成孤独症。(四)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 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都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机 会。12.1.3疗法(一)音乐疗法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论认为父母在潜意识中抗拒孩 子,使孩子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排斥,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今已有足够的研究资料

7、用以推翻这个心理成因而认为孤独症是生理问题;虽然目前大大提高了对孤独症的认识,但 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它的方法;纵然如此,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孤独症患者还是可以在 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行为治疗、维他命治疗、防止食物敏 感、听觉综合训练、感官综合训练、言语治疗及音乐治疗等,对孤独症都有一定的帮助。孤独症表现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乐 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 助需要者。音乐治疗在国外是隶属辅助医疗措施。(二)行为疗法主要用操纵性条件处理法,即患儿出现一个好的行为时

8、给以奖励,以使该行为得到强化。 对那些无意义、不合适的动作行为给以“惩罚”,使之消退。不断的进行强化是该行为疗法 成败的主要关键。行为疗法已在特殊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感觉统合训练从临床观察发现,很多孤独症儿童的眼球移动不平顺、眼手协调不好、身体形象不良、 视听动作不一致、以及好动、分心等脑的低层次功能性失常,我们推定最可能的主要病因部 位是在脑干部上端。通常孤独症病变开始的年纪是一岁到三岁之间,这时期脑神经的重要功 能是由脑干部所控制,而大脑皮质精细功能尚未大力发挥作用。这显示脑干部上端功能的紊 乱和协调不良好,是孤独症最可能的原始病因。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我们发现孤独症有较严重的脑干

9、部感觉统合失常,处理低层次的 感觉讯息非常不规律,因而很可能阻碍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国外研究发现,使用滑行板 之类的活动,让儿童重新经历个体发展的过程,可以协助其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觉等感觉较完善的统合,并能进一步顺应外界反应的需求,这非常有助于治疗由感觉统合失常 所导致的情绪问题和学习障碍。(四)家庭疗法孤独症儿童在学习新的事物时,如果用不一致的方法教,孩子容易产生不适应行为,效 果也打了折扣,因此为建立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应给孩子进行家庭辅助:1、舒解家庭压力一般的家庭得知孩子患孤独症时,多会造成有形或无形的生活压力,此时应让家人了解, 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

10、起帮助孩子,共同面对问题。2、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导孤独症儿童,应该针对孩子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即主动制造机会,诱发 其学习动机。3、反复练习对于孩子不会的技巧与行为,可以将该行为设计在前后关联的事件中,通过反复练习来 帮助孩子学习。以训练洗手为例,可以每天吃饭前或吃点心前练习,使他养成洗手的习惯。4、多变、多样化安排孤独症儿童的矫治,不一定只限于家或教室,相关的人、事、物都可以作为计划的变化 组合,使内容具有多样化。例如,对于走固定路线的孩子,可以常换不同的路线回家,让他 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五)药物疗法如果孤独症患者有相关的疾病需要用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如果孩子有情绪不稳

11、,注 意时间太短或活动量过大的行为而影响学习时,也可以考虑请医生使用药物。第二节 儿童多动综合症12.2.1类型儿童期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失调”(mbd),或“注意缺 陷障碍” (add),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将多动症分为4种类型:1、单纯的活动和注意障碍:以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容易分散以及活动过度为主要表现, 无明显的品行障碍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展迟缓。2、伴有发展迟缓的多动症:伴有言语发展延迟、笨拙、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 展迟缓。3、伴有品行障碍的多动症,但没有发展的迟缓。把鼠

12、标放在图上由于调查对象、地区、时间、采用的方法以及诊断标准不同,关于多动症发生率的报告 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一般报告都认为,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生率比学前儿童高。据我 国广州和南京1977年和1981年的报告,学前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和1.6%,与 国外有关报道相接近,其中,男性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12.2.2临床表现多动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美国精神病协会编制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3版将这些表现概括为基本特征和有关特征两大类(见下表)。基本特征有关特征1、过分活动1、与别人相处困难2、冲动2、固执、违拗、专横和恃强欺弱3、注意集中困难3、情绪不稳、易变4、动个

13、不停和不得安宁4、忍受挫折的耐力低5、不能静坐5、易发脾气6、动作杂乱和无目标6、自我尊重差7、行为易变和反复无常7、反社会行为、尤其在少年多见8、不能按父母的指导行事9、干扰别人的游戏和工作把鼠标放在图上多动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不尽相同。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安宁、易激怒、行 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情况差、活动度保持高水平等。在幼儿期,则主要表 现为喜欢干预每一件事,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有破坏行为、不能静坐、发脾气、很早入睡或 很早醒来,对动物无辜残忍、有攻击行为和冲动行为、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情绪易波动、 遗尿等。这些表现并非每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都具备,而且各儿童在轻重程度上也

14、有很大的 差异。大多数儿童到了青春期,许多症状会自然消失,只有少数人在成年后还留有性格上的 缺陷。12.2.3发生的原因多动症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十分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多动症是由多种原 因引起的一组综合症。先天原因、某种神经递质的缺陷、后天某些原因造成的脑损伤以及不 良的教育都有可能诱发症状。由于多动症发生的机理不同,症状表现可有差异,愈后情况也 不一样。(一)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和社会诸因素对多动症的发生所起的作用至今不明,但肯定有影响。活动过度可因 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家庭关系而引起。行为的控制常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学得,若父母患有 精神病、酗酒和行为不端将影响儿童的行为控制。(二)神

15、经生理功能异常多动症幼儿的脑电图具有阵发性或弥散性。波活动增加的特点,0波活动增多在睡眠时 出现较多,显示多动症幼儿多有觉醒不足,消除觉醒不足,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多动症。(三)铅的影响有的人认为,铅中毒可引起儿童多动症,但其关系还有待确定。12.2.4治疗对于学前儿童,治疗多动症一般应以教育和心理治疗为主。(一)统合训练患有多动症的学前儿童,常在动作技能、语言、社会性等方面比一般儿童发展迟缓,因 而,需进行较多的训练。例如,儿童在初学走路时,让他们沿着直线或曲线向前走,向后退, 以此训练平衡动作;从小让他们自己解扣纽扣,系解鞋带,穿脱衣服,给图片着颜色,用剪 刀剪纸,以此训练手眼协调动作和培养

16、注意力的集中;多让他们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以增强 语言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规律的生活和行为对多动症儿童来说特别重要。要让他们 每天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就寝,每天的活动有次序有规律,帮助 他们把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对于适应集体生活有很大的益处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这对于适应集体生活有很大的益处。对患有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有极大的耐心, 长期坚持不懈,每一次提出的具体要求不要太高,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对出现的不适 宜行为既要同情,又不能迁就,坚决予以制止。(二)心理治疗可选用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行为疗法对多动症的治疗很有效 果,治

17、疗时,根据儿童的主要症状加以排列,运用强化的方法,先矫正容易矫正的行为,再 逐步深入到较难矫正的行为,并用良好的行为逐渐取代不良行为。1. 支持性心理疗法:首先应向家长和老师解释病情以取得双方的理解,要关心和爱护儿 童,不能打骂、歧视和体罚患儿,否则会损害小儿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利于配合治疗。2. 行为矫正疗法:阳性强化法、消退法及惩罚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可以清除冲动任性等不 良行为。例如当儿童完成某一项要求时即给予口头赞许或物质奖励(阳性强化法);未完成 某一项要求时或出现不良行为时即取消奖励(惩罚法)或不予理睬(消退法)。(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最常用的药物有利他林、

18、苯丙胺、匹莫林等。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研究表明,多动症是一种与儿童发展过程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综合征,虽然随着儿童年龄 的增长,大部分儿童的症状会自然消失,但是治疗与不治疗是大不一样的。瑞典学者柯勒 (kohler,1979)等人曾对2447名4岁儿童作过调查,确诊52 名(2.1%)为多动症。对这 些儿童不采用药物治疗,而为他们的家长提供有关知识,指导家长理解和接受儿童的行为以 及适当处理这些行为,将部分幼儿提早送入幼儿园,以提供更多的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 7 9年后,对以上儿童中的49名儿童再作检查,结果发现,6名儿童已能很好地适应环境,35名只有一、二个症状。这就是说,83.9%的

19、儿童达到了基本或者完全治愈的程度,只有少 数儿童仍表现出各种多动症的典型症状。第三节儿童焦虑症12.3.1临床症状儿童焦虑症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 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惶恐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 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 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当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患儿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有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 话,食欲不振,心跳,气促,出汗,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患儿夜间往往 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常伴夜间遗尿。

20、12.3.2病因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这类孩子一般具有敏感,自信心不 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他们的家长也常有敏感、多虑的表现,而 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儿童焦虑症的重要原因有:1、心理社会因素(1)苛求,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苛求,只知“望子成龙”,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 过了孩子智力发育水平,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 度焦虑反应。(2)溺爱,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中对其百 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孩子走出 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 发生过度焦虑。(3)教育方法不

21、当,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度 地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搞“题海战术”等,教育内容过多,采用“填鸭 式” 的教学方法,使孩子负担太重,接受不了,也易形成过度焦虑。2、遗传因素父母的个性和情绪等特征通过基因遗传给幼儿,其中包括他们多愁善感、焦虑不安、悲 观等特征。3、生理因素年龄、性别和躯体状况与焦虑症的发生也有关,年龄大儿童发生率较年龄小的高,大年 龄组中,女孩较男孩发生率高。12.3.3护理与治疗(一)心理治疗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和抗焦虑的药物为主。在心理治疗中,采 取松弛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辅导治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一般来说,对于年龄接近或 大于10岁的儿

22、童用认知治疗更有效,而对幼儿最好采取行为治疗。(二)家庭辅导治疗1、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要根据孩子的 年龄、智能水平而定,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 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展。2、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 效率。课外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3、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 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轻症儿童,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问题。先要弄清楚孩子发生焦虑反应的原 因,取得

23、他的信任与合作。凡属客观原因,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给予解决;属于主观原因, 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发病的关系,逐渐引导儿童从主观上努力克服焦虑。当症状 逐渐消失后,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消除过去那种紧张的心理,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培养其开朗的性格,防止症状复发。(三)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儿童,严重的病例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佳 静安定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第四节儿童抑郁症12.4.1临床症状儿童在遇到某些事件时,会表现为情绪抑郁,闷闷不乐,这不能认为不正常。但是,少 数儿童由于遗传素质不良,或者早期生活经历坎坷,抑郁的表现可长期

24、持续,这种长期存在 的严重抑郁情绪即构成儿童抑郁症。把鼠标放在图上儿童抑郁症在学前儿童中较为少见,但在婴儿期可出现一种特殊的抑郁症,称为婴儿 抑郁症,又名依赖性抑郁。这种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婴儿早期母子分离的影响所产生的。海什 灵顿和马丁曾对婴儿抑郁症的行为作过描述:开始是抗议阶段,婴儿不停地啼哭,若能行走 和说话,则四处寻找父母,不停地动,容易激怒。约一周后,这类活动减少了,则表现出绝 望、抑郁或退缩。婴儿对环境缺乏反应,兴趣不大,面部肌肉松弛,表情抑郁、沮丧,常以 低声哭泣替代大声啼哭。多数儿童数周后逐渐从这种抑郁退缩状态中恢复过来,开始对环境 产生正常的兴趣反应。婴儿抑郁症多发生于出生6个月

25、以后,但也有3个月的婴儿患抑郁症。抑郁症儿童对几乎所有的活动和娱乐都失去兴趣,情绪低落,忧愁,易激怒,患此症的 学前儿童明显的特征是表现为面部表情持久的抑郁。除了情绪障碍外,抑郁症儿童还有行为 障碍,表现为多动、攻击他人、自我否定、行为退缩、多种躯体症状,例如,动作减少、疲 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遗尿、遗屎等等。12.4.2类型儿童抑郁症通常可分为急性抑郁、慢性抑郁、隐匿性抑郁三种。(一)急性抑郁这一类儿童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诱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 而离开父母等。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发病时抑郁症状明显,如整天流泪、动作迟缓、声 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恶梦、

26、日渐消瘦,常常独进独出,不与其他儿童交往,有时 可流露出绝望感。(二)慢性抑郁这一类儿童过去常有与父母多次分离的经历,或有其他的精神创伤的病史,但并无重大 突然的诱因。病前适应能力差,抑郁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胆小、害羞、容易受惊、不合群、 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少而浅。检查时可发现其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 图等。(三)隐匿性抑郁这一类儿童的抑郁症状常常相当隐匿,多表现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执 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冲动捣乱或其他不良行为。也可出现头痛、呕吐、 腹痛、腹泻、厌食、过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问题。多数儿童抑郁不明显,但有的儿童可周 期性地出现抑郁

27、症状。12.4.3产生的原因引起儿童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性因素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 有一人曾患抑郁症。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 依赖和孤独。此外,父母死亡或离婚等事件也可使儿童产生抑郁症。(二)意外事件某种客体如某人或某物的丧失对抑郁症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人或事物 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于儿童把它看成与自己是一体的,当如此重要的人或物一旦不复 存在,如父母的分离死亡等,就会引起儿童强烈的矛盾情感,并由此转化为对自身的敌意感, 从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三)认知因素儿童的认

28、知在形成抑郁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看法认为,儿童早期的经历如分 离、丧亲、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等等易造成一种消极的认知背景,一旦儿童遇到挫折时便 倾向于贬低自己,产生无能、绝望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事物做歪曲和夸大的理解。消极的认 知构成了抑郁症的易感性机理。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亲人之间的分离,家庭中母爱的缺乏对抑郁症的产生起着重 要作用,因此,对那些患有抑郁症的孩子,父母应尽量地减少与孩子的分离,特别是长时期 的分离。如果孩子的父母故去了,则应由别人来关心和照料孩子,给予他(她)温暖和爱。 此外,还应及早地与医生取得联系,家庭和医院的密切配合是治愈儿童抑郁症的重要保证。 最后要指出的是

29、,让儿童患者服用一定的抗抑郁药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之,解除儿童的心理紧张,调整母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些对于预防儿童抑郁症都是 有效的方法。一般而言,儿童抑郁症到成人期后多数已消失。而且,儿童抑郁症与成人抑郁 症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12.4.4矫正(一)心理治疗许多种心理治疗都能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分析他们的问题来源, 教会他们如何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生活 满意度,减少导致抑郁的行为。心理治疗对抑郁症幼儿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它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 所致的生理副反应;第二,临床上约有10%-30%的难治病人,即对药物没有疗效

30、的抑郁症 病人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第三,药物虽可抑制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 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又会出现抑郁,而心理治疗则可以教会病人如何 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有几种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由贝克首创)、人际治疗及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有良好的疗 效。根据不同的抑郁表现和临床医生的擅长,可以选用不同的心理疗法。如果病人一直是郁 郁寡欢,具有抑郁性格的话,可以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患病儿童改变导致抑郁的行为和思维 方法,着重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如果病人表现为孤僻、退缩以及与同伴隔离,则可以 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治疗,帮助他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提高社会适

31、应性和交往能 力。(二)体育疗法锻炼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轻松和自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但锻 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做健身操为例,内容包括跑 步、跳绳、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散步也可以达到同跑步一 样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以后逐渐加大距离, 直到45分钟走完4500米。在开始锻炼时,须经医生的同意。(三)营养疗法许多医生认为,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有专家 认为,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也能引起抑郁症,所以他建议人们多吃维生素b 含量丰

32、富的食物,像粗粮、鱼等。他还让患者服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他认为这些都是 人们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四)精神疗法抑郁症患者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世界和他自己的。为了改变这种错误观点,洛杉 矶精神医疗中心的加里埃默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动。因三词的英文字母均 以a开头,故称。明白: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抑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有无异常, 以及感觉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回答:要学会每当产生一个错误时,及时地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先写下自己的错误想 法,再写下一个较为实际的选择答案,其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写完,询问自己: “这会是真的吗? ”然后再问自己:“从另

33、一个方面该怎样看呢?”行动: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换一个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 则应修一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寻找新的工作。还要多计划一些活动,使自己 的生活规律化。(五)药物疗法当然,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儿童来说,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 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并不排斥其 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尤其是药物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对抑郁病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第五节强迫症强迫症,又叫作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类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在儿童期,强 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

34、患儿智力大多正常。所谓儿童的自我强迫,应具有以下特征:1、症状是属于患儿自我的,而并非外力所致;2、违反患儿的意志,反复呈现,不能自我控制;3、患儿力图摆脱和抗拒强迫的内容;4、症状强迫性地出现与对抗的内心冲动(反强迫)过程导致患儿的焦虑和苦恼;5、对症状具有批判力;患儿自己能感觉到它的不合理或毫无意义。12.5.1临床症状本症的基本表现是强迫性思维或观念及强迫性动作。1、强迫性思维或观念:强迫观念是一种持久的思想、表象和冲动强加于意识中,持续 和重复出现,包括词、数字、观念、思路、想象、情感和冲动,这种观念并非自愿产生,患 儿企图摆脱但又无法摆脱。2、强迫性动作:强迫动作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刻

35、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这种 行为活动是强迫观念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强迫性动作是用来抵消或减轻焦虑不适的心情, 本人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多余的,无意义的,会给本人造成痛苦,浪费时间,严重妨碍本人正 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时还会干扰其他人,患儿明知不对却不能放弃。这种典型的强迫体验, 在儿童期不十分明显,到了青春期以后的表现逐渐接近成人,强迫症的内心冲突和矛盾,焦 虑的情绪和体验才日益突出。在儿童正常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强迫动作。如走路时数格子,折叠 整理自己的手绢、被褥时必须要角对角,并要反复多次对得很整齐,睡觉前一定要把鞋子反 复摆成什么样子或一定要把毛巾反复铺平、摆正等等,还

36、有一部分儿童出现强迫动作有一定 的“规则”和患儿赋予特殊的含义就叫仪式性动作或行为,如患儿要触碰某一物体时一定要 连续地碰几下才能感到心理舒服或比较吉利。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 增长而消失。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 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 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检查门窗 是否关好了,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睡觉时,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 有的患儿表现为仪式性动作,如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走路必须走

37、两步停一下。这类儿童,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如果让他 们反复进行这些动作,患儿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 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患有强迫症的儿童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以强迫思维为主,亦可以表现为以强迫性动作为 主,但根据临床观察,患儿大多兼有上述两种症状。艾丹姆斯研究了一组强迫症儿童,发现 这些儿童发生障碍的年龄在1 一 13岁,平均年龄为5.85岁(即学前期),其中,男性儿童 多于女性儿童。他们的智力正常或高于平均水平,富于幻想,大部分儿童有明显的内疚感, 兼有恐怖症,对

38、父母有攻击行为。其它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12.5.2诱发原因导致儿童强迫症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生理因素。患儿的外伤,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是诱发本症的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患儿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丧亡等精神刺激,引起 恐惧,使儿童忧心忡忡、胆颤心惊,这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发因素。3、性格的影响。这类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 行动较古板。4、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内向、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 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孩子 过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

39、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12.5.3矫正对于儿童强迫症还没有很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常采用系统脱敏法、暴露疗法等行为治 疗方法来治疗强迫症。从小注意对儿童良好的性格的培养,不要向儿童提出各种过于刻板的 要求,为儿童创设较为宽松和融洽的生活气氛,这对于预防儿童强迫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树立信心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孩子处理 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让孩子了解人的一 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合适与周全,出现一些 不完美是在所难免

40、的。鼓励孩子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还要注意丰富孩子的业 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二)意念训练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儿童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 怖的心情放松,并告诉儿童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做到这点 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经过反复训练,多数儿童的强迫现象才会逐步消失。(三)行为疗法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 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依

41、照这个模型,治疗 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 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 示范学习。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把对抗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 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如一种具体做法是:吩咐儿童右手腕上套进用皮筋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 强迫现象时,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立即拉弹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橡 皮圈的拉弹力量以手腕皮肤稍有疼痛感为

42、宜,同时计数拉弹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 开始时需要拉20-30次,才能对抗强迫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当拉弹橡皮圈3-5 次能对抗强迫现象的时候,橡皮圈就可以脱掉,以后再出现强迫现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 橡皮圈的对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强迫欲念。(四)培养爱好家长要鼓励强迫症的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 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好转。(五)纠正父母不良性格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 疑不决

43、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这 一点甚为重要。(六)药物治疗严重的强迫症患儿,由于强迫症状影响了上课学习和日常生活,因此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氯丙咪嗪结合其他药物,对于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疗效比较满 意,但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由小剂量开始使用,且需要连续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才可控 制强迫症状。第六节儿童恐怖症12.6.1临床表现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 童由于强烈的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有时伴有心跳增快、心、慌、出汗、脸色发白、尿 频,甚至出现瞳孔散大这类植物神经症状,这就是儿童

44、恐怖症。儿童恐怖症多见于女孩。根据儿童行为的发展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动物或者雷电等情景会有一些恐怖的反 应,但不会因此而产生持续的情感障碍。如果有些儿童一直反复出现这类恐怖,而且反应剧 烈,并有腹痛、恶心、呕吐、大小便次数增加等症状,这就属于一种病态的情绪,久而久之, 会造成儿童社会适应不良,并且有相应的生理改变。12.6.2类型(一)常态恐怖恐怖感是个体面临某种危险刺激或意识到危险将要发生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紧张不安 的情绪反映。它往往伴随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表现:例如心跳加速、呼吸短促或停顿、血压 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四肢无力、出冷汗、产生逃避行为等。正常的恐怖往往是一种 本能的反应

45、,动物也会有恐怖。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儿童出现恐怖感不奇怪。相反,如果儿 童对任何事物都无恐怖感,这倒是真正的严重问题,因为在出现了真正的、可能伤及生命的 危险时,没有恐怖感的儿童将不知道如何逃离危险。(二)特质恐怖如果在没有明显的恐怖性刺激出现的情况下却出现了严重而持久的恐怖,或在正常儿童 不再对某事物产生恐怖的年龄却仍然表现出对该事物的严重恐怖,这样的恐怖就不再是正常 的恐怖了,而是一种病态的、适应不良的恐怖病。例如,一个12岁儿童,十分惧怕猫,不 仅看见猫时恐怖不安,就是听见猫的叫声、甚至在有人提到猫或在书上看见猫的形象时,都 感到异常不安。这种状况,就属于不正常的恐怖,这种不正常的恐怖在

46、严重时甚至发展成为 恐怖症。12.6.3心理分析恐怖感作为对危险刺激的警报,往往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危害性环境刺激)的必 要的反应,它能使个体及时感到危险,及时脱离危险而获得安全,因而是正常的、健康的。 一般地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恐怖,为时短暂,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且不甚严重,很少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属正常的恐怖,家长不必过分 担心。但是不正常的恐怖感,特别是其中的恐怖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它 常使儿童感到不安全、成天生活在幻想的紧张与恐怖的气氛中,使儿童不能正常地生活。12.6.4防治(一)家庭防治治疗着眼点不仅是患儿本人而是整个家庭,

47、因为发生在患儿身上的任何症状都不是孤立 的问题,患儿只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患儿的言行不仅影响家庭成员,其本人也受到家庭各 成员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时就不能只着眼于患儿本人,而要了解患儿行为、情绪问题发生 时的整个背景情况及与患儿间的相互影响,如有洁癖的母亲,就会要求其子女过分地讲究卫 生,其母怕脏,怕传染病等行为方式就直接影响她的子女,可能直接增加患儿的恐怖心态, 为此,要改变患儿的行为也要同时治疗改变患儿母亲的行为。1、帮助孩子分清现实的危险刺激与想象中的危险刺激。2、训练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3、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始终保持冷静,不要神经质似地大惊小怪。4、不要向孩子讲恐怖故事、恐怖事件(

48、如鬼、怪、妖、魔等),也要尽量不让孩子看 恐怖片。5、教孩子学会自我对话,通过自我暗示克服恐怖心理。6、不要采用恐吓、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二)心理治疗1、支持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常用的最早开始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患儿的解释、 安慰、鼓励、指导、疏通感情、调整环境等处理以达到治疗目的。2、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阳性强化法等):这是一种科学的十分有效的方 法。本疗法认为,每个人的行为是外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经学习而获得的。那么,也可 以通过重新学习来改变。行为治疗方法很多,在恐怖症中运用系统性脱敏治疗较多,它是一 种逐渐地去掉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术,如对一位害怕老鼠的儿童,在他吃着

49、最好吃的东 西的同时给他远远地看老鼠,重复数次,并且以后逐次移近看老鼠的距离,一直到他不害怕。3、认知领悟疗法(三)药物治疗1、抗抑郁制剂:可首选氯丙咪嗪,每m 20-60mg,分早午两次服用。由小剂量开始, 观察其疗效以增减剂量,尤其对年幼儿童,更应密切观察,一般5岁以前小儿不用此药,其 次可服用多虑平,每m 25-100mg,分早午两次服用。使用药物前后定期进行心电图、肝功 能、血象检查。常见的药物副反应有轻度口干、头晕、食欲下降、便秘,出现严重副反应者 应减量或改换治疗。2、抗焦虑药:可选用安定、佳乐定、舒乐安定、安他乐等。剂量随年龄而定。在改善 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怖的基础上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调整环境,可取得较好疗 效。本章的学习目标为:1. 阐述如何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母子(女)的卫生保健工作。2.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遗传。3. 产前、产中、产后的母婴的卫生保健工作。关键词:遗传素质卫生保健体检营养危害恢复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