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8945900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文题目:论李白的山水诗学生姓名:李超指导教师:胡晓研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学 号:13095080101027学习中心:贵州毕节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10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

2、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李超日 期:2015年 10 月摘 要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 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 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 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中国传统的山水诗, 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3、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 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 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独特风格引 言李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 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4、。这些熠熠生辉 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写照。一、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少年时期 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 业的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 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 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 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

5、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此在长安 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李白的诗歌创作 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 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 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 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 于安徽当涂。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 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 是无与伦比的绝

6、唱。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 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 式和,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 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 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 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鹫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 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

7、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 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 水。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 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 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 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 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 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 道:

8、“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李白 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 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 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 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

9、雄奇篇章。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 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3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 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解鱼鲙,自爱名山入剡 中”4 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 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 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 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

10、水名篇中, “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着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 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 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眺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 清幽的情趣。又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 山水。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

11、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 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 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 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 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 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 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

12、展新特点。就此而言: 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 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 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 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 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 风暖,

13、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 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 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 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 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融,韵味深长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 择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的氛围中,蕴涵了无

14、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 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除上一部分已举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 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 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 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 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 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

15、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 鬼神矣。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 丽,抒发了对黑暗的愤懑之情: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 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 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 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 发的厌弃世俗

16、,向往自由的情怀。同样,山中问答也是一首含蓄蕴藉,情趣盎然的 佳作: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秀雅的 画面,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再如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满是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在云雾中行走,是那样的闲逸。诗人成功地捕捉 了他对自然景物、山光水色的独特感受,以刻练之笔出以平易面目,在继承谢灵运、谢 眺、何逊、阴铿等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了更深层次的开拓。岁寒堂诗话云:“建安

17、 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 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李白有的诗,虽通篇不以写景为主,但以一二写景语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住孤舟远影 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它如 听蜀僧浚弹琴中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夜 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等,诗人仅以一二写景之语,即穷形尽 相地描状了景物,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 情,“它们都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对于山

18、水风景诗的有所贡献”。(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鸣 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 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蔡 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 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 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形象。横江词六首,极力夸张当涂一带长江风 涛的险恶,如第四首中“海神来过恶风回,

19、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 山喷雪来”,形象雄伟,真力弥满。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 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榖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 流射东海”等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 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又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 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 兮惊层巅”的恐怖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

20、神奇仙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 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 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在诗人作于天宝元年(742)夏季的游泰山六首中,想象亦同样奇特,不仅写 出了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的旖旎景色,而且传 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李阳冰曾 说:“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着述,言多 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

21、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这段 话,是对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全诗共分四段: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 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 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 险峻的天梯石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

22、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 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 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 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 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 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

23、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魅,砾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 哉?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 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 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 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 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

24、之难,难于上青天。侧 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 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 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 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局势的险恶等多 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 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25、也。”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难的诗篇相形见细,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 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 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它们形象雄伟,气 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 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就山水诗而言,唐宋两代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 期,在李白之前,具有浪漫气质,创作上显现出“气势雄伟,劲健有力”特点的诗人有 王维、高适、岑参,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但其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 都不及蜀道难等

26、杰作。就是金人元好问、明代高启和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不能与 之匹敌。倪其心撰文指出:“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 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 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这 就是李白在山水诗创作上超过前人,启迪后来的功力所在。结 论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 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 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 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

27、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 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性 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掉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 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1 李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2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3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中国李白,1990年(下)。4 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一一简论李白山水诗,齐鲁学刊,1992年第5期。5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6 张厚余,太白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