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35线虫简化02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8939025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5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病原生物学35线虫简化0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病原生物学35线虫简化0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病原生物学35线虫简化0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35线虫简化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35线虫简化02(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兼性寄生虫,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在宿主(人、狗、猫等)小肠内寄生,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strongvloidiasis),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激素或艾滋病患者中可引发播散性超度感染。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由其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osis)对人类危害很大,重度感染可致人死亡。旋毛虫还可感染多种动物,引发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一、形态一、形态l 成虫:无色透明,1.41.6;3.04.0 mm。咽管占虫1/31/2。除咽神经环后略膨大外,均为毛细管状,膨大部分后段背侧的咽管系4555个单层串珠状排列的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其分泌物具有消

2、化功能和较强的抗原性,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卵巢位于体后部,子宫较长,前段含未分裂的卵细胞,近阴门处的后段含幼虫,阴门开口于虫体前端1/5处。一、形态一、形态l 幼虫:新生蚴(newborn larvae),约124m。感染性幼虫(infective larvae)寄生于宿主横纹肌内,约1mm,卷曲于囊包中,囊包多呈梭形,纵轴与肌纤维平行,大小约为0.250.5mm0.210.42mm,囊壁较厚,分内、外两层,由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一个囊包通常12条幼虫,个别67条。囊包幼虫囊包幼虫幼虫幼虫逸逸出出成虫成虫雌虫雌虫 小肠上段,胃液,肠液小肠上段,胃液,肠液交配交配横

3、纹肌横纹肌肠粘膜内肠粘膜内(横纹肌)(横纹肌)数数 h肠粘膜内肠粘膜内 肠腔肠腔24 h内内幼虫幼虫48 h内内蜕皮蜕皮4次次雄虫(死亡、排出)(死亡、排出)新生幼虫新生幼虫血液、淋巴血液、淋巴其它组织、器官内被杀死其它组织、器官内被杀死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钙化钙化转换宿主转换宿主l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体内,无外界发育的阶段,但完成生活史则必须更换宿主。l 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寄生在横纹肌细胞内。l 除人以外,许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家畜和野生动物。生活史要点:生活史要点:l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猪肉或猎获的野

4、生动物及其制品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方式。l腌肉、酸肉、腊肠、香肠、“涮火锅”、“生拌牛肉”、“凉拌狗肉”。l猪的感染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虫的肉屑和鼠类。l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感染。感染方式:感染方式: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期,其致病作用与食入囊包的数量及其活力,幼虫侵袭的部位及宿主的机体状态,特别是与人体免疫力等因素密切相关。l 对应生活史的时间段:自幼虫在小肠由囊包脱出至发育为成虫的阶段。l 病变及机制:幼虫和成虫侵害肠黏膜,成虫以肠绒毛为食,引起肠道广泛性炎症,主要病变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l 临床表

5、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一周左右自退。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三期:1.侵入期(肠型期,第侵入期(肠型期,第1周)周)l 对应生活史的时间段: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l 机制:炎症及超敏反应。2.幼虫移行期幼虫移行期(肌型期,第(肌型期,第23周周)l 临床表现2.幼虫移行期幼虫移行期(肌型期,第(肌型期,第23周周)p急性症状:过敏性皮疹、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发热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眼睑及面部浮肿、结膜充血、全身浮肿等症状p局灶性肺出血、肺水肿、胸

6、腔积液、心肌炎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颅内压增高等症状p横纹肌肌细胞变性、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虫体周围肌细胞坏死、崩解,肌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肌炎的改变p突出症状:全身肌肉酸痛、触痛、压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明显。重症病人可有咀嚼、吞咽、动眼、发音及深呼吸障碍等表现p严重感染者可因心肌炎(最常见致死原因)、心衰、毒血症,或并发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l 对应生活史的时间段: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损伤到修复,促使囊包形成。l 随着囊包逐渐形成,肌组织的急性炎症消失,全身症状日渐减轻,但肌痛症状仍可持续数月。l 重症患者可呈恶病质或毒血症、心肌炎,亦可因

7、并发肺炎、脑炎等而死亡。3.囊包形成期囊包形成期(恢复期,第(恢复期,第416周)周)l 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吃剩的肉,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l 免疫诊断:ELISA敏感性最高,假阳性;Western blot确认。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在淋巴系统及组织内寄生的一类线虫。l 成虫:外观均呈丝线状,乳白色,表皮光滑。雄虫13.542mm0.070.15mm,雌虫40105mm0.120.3mml微丝蚴(microfilaria):虫体细长,无色透明,头端钝圆,尾端尖细,活时作蛇形运动。经染色后能观察到鞘膜,在虫体内所见的许多细胞核,称体

8、核。头端的无体核区,称头间隙。微丝蚴微丝蚴雌蚊吸血雌蚊吸血 蚊胃蚊胃 脱鞘膜脱鞘膜 穿过胃壁穿过胃壁 经血腔经血腔 胸肌胸肌腊肠期幼虫腊肠期幼虫二次蜕皮二次蜕皮感染期幼虫感染期幼虫(丝状蚴丝状蚴)胸肌胸肌 蚊血腔蚊血腔 蚊下唇蚊下唇感染期幼虫感染期幼虫(丝状蚴丝状蚴)淋巴管与淋巴结淋巴管与淋巴结 雌蚊吸血雌蚊吸血二次蜕皮二次蜕皮 成成 虫虫 在蚊体内的发育在蚊体内的发育 在人体内发育与繁殖在人体内发育与繁殖 微丝蚴微丝蚴l 在蚊体内只发育不增殖l 在人体内感染期幼虫进入人体后的移行途径尚未完全清楚l 两种丝虫成虫寄生部位不同l 两种丝虫成虫均有异位寄生;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的终宿主l 夜现周期性:

9、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则在晚上8时至次晨4时型和型全身超敏反应和局部淋巴系统炎症反应的结果p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好发四肢,下肢常见。开始发作时周身不适、3839,淋巴结肿大疼痛。淋巴管肿胀和疼痛红线,继之患肢皮肤呈弥漫性红肿、发亮,有灼热感和压痛“丹毒样皮炎”(常见下肢内踝)。病程1周,炎症消退后病变部位脱皮,患肢疼痛消退p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病变部位疼痛、肿大,精索上可触及一个或多个结节,明显压痛p丝虫热:周期性发作,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局部体征不明显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急性炎症迁延不愈

10、和反复发作导致局部淋巴回流受阻而产生阻塞性病变p淋巴水肿和象皮肿:淋巴水肿(压凹性水肿)象皮肿(非压凹性水肿)。多发:下肢和阴囊,其它:上肢、阴茎、股部、阴唇及乳房等p鞘膜积液:精索、睾丸淋巴结阻塞,淋巴液渗入鞘膜腔内形成积液、阴囊肿大。积液中可查见微丝蚴p乳糜尿: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阻塞腰干淋巴管内压增加乳糜液回流受阻经侧支流入肾淋巴管肾乳头粘膜薄弱处破裂乳糜液流入肾盂混于尿中排出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夜间阵咳、哮喘,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IgE水平升高。血微丝蚴(),肺或淋巴结的活组织中微丝蚴()l 血检微丝蚴:新鲜血滴法(厚血膜法、浓集法、微丝蚴白天诱出法)l 体液、尿液中微丝蚴的检查:直接查虫法 l 成虫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该虫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鼠类的肺部血管。但也可侵入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