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硬笔书法入门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937804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课-硬笔书法入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课-硬笔书法入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课-硬笔书法入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第二课-硬笔书法入门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硬笔书法入门篇(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课第二课 入门篇入门篇基本笔画练习基本笔画练习灵溪书法工作室 邱大章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第一节第一节 点的练习点的练习 点点 点如空坠石,力量有千钧。点如空坠石,力量有千钧。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古人叫“侧”,为字中眉目,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就是侧着笔打一点“、”,王羲之比喻写出这个点要像石块从高峰落下,要沉着而不可轻浮。点画有右点、左点和长点之分。1 右下点。凌空直入右下行,回锋收笔如雨滴。凌空直入右下行,回锋收笔如雨滴。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

2、笔尖一着纸就收笔。2 左下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3 竖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4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过程要逐渐加力,收笔提按回锋。第二节第二节 横的练习横的练习 横横 横若千里之阵云。横若千里之阵云。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古人叫“勒”,像牵缰勒马,用力回拉,比喻用笔须使尽全身气力。笔锋触纸向右下切入,再转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凡横必须勒着笔写才有劲。如写得太快,到拐弯折下时就不好转了。横有长、短之分。5 长横的

3、写法。凌空竖切向右行,回锋收笔如拉凌空竖切向右行,回锋收笔如拉绳。绳。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视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提按一下笔锋,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6 短横(左尖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第三节第三节 竖画的练习竖画的练习 竖竖 竖如万岁之枯藤。竖如万岁之枯藤。竖画要写正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直则字不正。古人叫“努”或“弩”,如引弩待发,弩背弯曲含无穷之力,比喻竖

4、画写得直中兼有曲势,劲健挺拔。竖画为顿锋起笔,然后用中锋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7 垂露竖的写法。入笔横切中锋行,提顿回锋如入笔横切中锋行,提顿回锋如挂珠挂珠。写到长竖时必须努力一气贯注到底才见笔力。8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即:入笔横切入笔横切中锋行,边提边收如悬针。中锋行,边提边收如悬针。9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第四节第四节 撇的练习撇的练习 撇撇 撇如断象牙,亦是松生崖。撇如断象牙,亦是松生崖。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能写得自然舒展,

5、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10 斜撇,古人叫“掠”,用鞭抽打的意思。写法是,下笔斜切左下行,运势出锋如断牙。下笔斜切左下行,运势出锋如断牙。下笔稍重,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其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干净利落,利而不坠。左斜的长撇一般和捺对称,不宜细瘦,由粗到细,最后抽出笔锋。11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12 短撇,古人叫“啄”,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千、反、禾、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

6、斜,如“生、牛、失、朱”等字。第五节第五节 捺的练习捺的练习 捺捺 捺如武士刀,霍霍斩豺狼。捺如武士刀,霍霍斩豺狼。古人叫“磔”(zh),一种酷刑,把罪犯腰斩为三段,是分开的意思,说明要把这一捺的起笔、运行、收笔分清。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13 斜捺,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即:凌空轻入渐重行,捺脚拖锋如刀刃。凌空轻入渐重行,捺脚拖锋如刀刃。14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即:凌空切入渐重行,一波三折要分明。第六节第六节 提的练习提的练习提提 古人叫

7、“策”,策马前进的意思,笔锋触纸向右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需轻抬而进,要快而灵活15 提 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即:凌空斜凌空斜切左上行,提锋收笔马奋蹄。切左上行,提锋收笔马奋蹄。16 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即起笔写竖转笔停,提锋收笔莫迟疑起笔写竖转笔停,提锋收笔莫迟疑。17 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第七节第七节 折的练习折的练习 折折 折为士曲臂,内中含刚力。折为士曲臂,内中含刚力。有人叫“曲

8、”,曲折回旋的意思。转折处笔锋要顿挫蓄势,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做到外圆内方。折分横折、竖折、撇折,横撇、撇点是折的衍生。18 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即起笔写横起笔写横转笔顿,折锋写竖收笔停。转笔顿,折锋写竖收笔停。19 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20 竖折 下笔写短竖,再折转向右水平方向写长横,驻锋收笔。21 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22 撇折 下笔写短撇,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23 竖

9、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24 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25 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26 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第八节第八节 钩的练习钩的练习 钩钩 折笔起钩先运势,轻快出锋感跳跃。折笔起钩先运势,轻快出锋感跳跃。古人叫“趯”(t),跳跃的意思。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写钩一般都附在横竖之末,必须在一顿之后将笔锋跃起。27 横钩 下笔

10、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下笔写横起钩下笔写横起钩顿,出锋尖望字中胸。顿,出锋尖望字中胸。28 横折钩横折钩 如万钧之弩发。如万钧之弩发。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29 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30 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31 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

11、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32 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33 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34 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35 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36 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37 卧钩卧钩 如长空

12、之初月如长空之初月 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从上面介绍的37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永永”字八法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的运笔方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在书法艺术中,讲到有关执笔、运笔时,常常用“永”字为例。因为写“永”字时包含着八种基本用笔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所传,据说灵感来自东晋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第一个“永”字的法度。临习几个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