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934498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知识点】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 断方法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 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一谓一宾”“定(状)一中心词”,即主语 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 发生变化。技巧点拨*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用者也表判断句末用者也表判断用者表判断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用即、乃、贝0、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非表示否定判断无标志判断句。二、被动句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用

2、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 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 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 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 词+于+主动者。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若背其言,臣

3、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 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 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

4、克段于鄢)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 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 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 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三、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 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

5、)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 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川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

6、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 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织)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

7、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例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四、倒装句(一)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来源:Zxxk.Com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2、动+于(乎,相当于)+宾。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形+于+宾。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呼“”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 多数放在动词或者

8、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二)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 主谓隔开。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四)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

9、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如:闻道百(庄子秋水)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 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 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

10、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 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 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 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 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起默 然良久,曰:“

11、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 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 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 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

12、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 不如田文。(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 悼王的尸体上。【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需要注意 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 “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 发生骚乱。“走”,逃跑。“之”,至U。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

13、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 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 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 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 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 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 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 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

14、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 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 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 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 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 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 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

15、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 吗? ”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 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 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 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 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 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 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

16、的 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 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 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 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二、【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 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 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 无所得食

17、,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 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 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

18、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 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趕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 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 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 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 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也 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

19、湖居士文集)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2) 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3) 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答案】(1)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2)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3)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 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 字进行翻译,一

20、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 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 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 )中,“此也”判断句;“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明”,明了; “成”,成功。(2)中,“则”那么;“安得”怎么能;“为”介词,替;“之”代词,他们;“言”说;“以”,目的连词,来;“劝”劝导;“夫”那些;“为政”施政;“而”却;“学者”古今异义,学习的人。(3)中,“不惟”不只;“望”愿望;“如此”像这样;“抑”或许

21、;“于是”古今异义,从这里;“获”收获。参考译文:先王的时候,用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源于为政的需要,而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没有怪异的习惯,政令没有怪异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追根究 底,离不开这两件事。所以士人不求学,就会有诡异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学习,就不 会有准则法度。君臣之间从上到下,对待我们的办学,犹如农人有田地,早上这样, 晚上也这样,不耕耘,就没饭吃,年终时就有忧虑。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 成功的原因。道德划一且风俗等同,就是这个缘故呀。后世之人学习,大概兴盛于先王之时。仪容举止之安详,饮食之丰富,教诲约束之 严格,先王之时未必达到这个地步;然而只是为了学而

22、学,只是为了施政而施政,整 天聚在一起,贪图安逸,所追求的不过是能够通晓经文,以取得科举登第,得到功名 后,昔日所学习的东西,很快废弃忘却。一旦看到书本或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 就说:“我刚从政,有什么好学的? ”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先王之 时,大概是因为学习与为政分开了!国家办学之道已经很完备了,十户的小地方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用办学作为扬 名之道,难道仅仅全是为了观美吗?大概想恢复先王的旧道,通过学习来施政。只是 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士大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衡州的学校叫石鼓书院什么的,其由来已久,中途曾经迁到城南,士人认为不方便, 又搬回原来的地方,这事来自

23、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学校,占据潇、湘之要道,挟带 着山岳之名胜。它搬迁时,还没有新教室。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人郑君丙、知 州张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这时正有战乱,三人职责不同但责任均担,虽每天 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办学是为政之本,战乱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苏总龟,让他马 上修葺学校。不久学校修成,战乱也结束,环视三人的地盘,整齐严谨,太平无事。 战乱结束且太平无事,未必立马是学习所致,而我上表称赞他们,大概是欣赏他们三 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原因,在军情紧急之际,仍然不敢忘记办学,学校修成并且治 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绩,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 习的人呢?衡州全部

24、士人,知晓三人的心思,就住在这所学校里,不只是专心学习, 还学习以后的为政之道;不只为了科举登第,还想到报效君王,泽被苍生之业。使为 政与学习再次合而为一,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 吧!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实战演练*1.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答案】B【解析】只有B选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来源:z|xx|k.Com2.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C【解析】A

25、项的“行李”、B项的“东道主”、D项的“夫人”都是古今异义词,其中,“行李”是“使者”之意;“东道主”即“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夫人”是两个词,“夫”作 代词,那个,“夫人”即“那个人”。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彼且恶乎待哉A.田园将芜胡不归B.都督阎公之雅望【答案】C【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选项C也是。例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选项C是否定句 中代词作宾语。4.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悟已往之不谏D.莫之夭阏者【答案】C【解析】ABD都是宾语前置句,只有选项C没有任何特殊形式。5. 下列各项中对句式分类正确的一

26、项是()极娱游于暇日齐谐者,志怪者也。之二虫又何知乐夫天命复奚疑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幸承恩于伟饯今臣亡国贱俘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A. /B./C/D./【答案】B【解析】为状语后置/为判断句/为宾语前置句/为被动句。6. 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高余冠之岌岌兮(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之二虫又何知(4)句读之不知(5)莫之能御也(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7)蚓无爪牙之利(8)然则一羽之不举(9)百姓之不见保(10)构怨于诸侯(11)奚以知其然也(12)何厌之有A. (1)(6)(7)/(2)(3)(4)(5)(8)/(9)(10)/(11)(12)B(1

27、)(7)/(2)(3)(4)(5)(8)(11)(12)/(6)/(9)/(10)C (1)(12)/(2)(5)/(3)(11)/(4)(7)(8)/(6)/(9)/(10)D(1)(7)/(2)(3)(5)(11)/(4)(6)(8)(12)/(9)/(10)【答案】B【解析】1、7为定语后置;2、3、4、5、8、11、12为宾语前置;6主谓倒装;9被动句;10介宾后置。7.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微斯人,吾谁与归?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奚以知其然也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答案】C【解析】ABD宾语前置。C判断句。8.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

28、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乐夫天命复奚疑!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而后乃今将图南。C奚以知其然也?D.去以六月息者也。【答案】D【解析】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皆为宾语前置句9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野马也,尘埃也。【答案】D【解析】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句。10.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微斯人,吾谁与归?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奚以知其然也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答案】C【解析】A夭阏之,B以奚,D之何,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C为判断句。11. 下列各句中句式类

29、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戍卒叫,函谷举B.然今卒困于此C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D.汉军至,无以渡【答案】D【解析】A、B、C三项是被动句,D项省略句:汉军至(乌江)。12.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C.汝是大家子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答案】B【解析】B.是陈述句.其余三项均是判断句。所以选B。13. 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秦王购之金千斤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安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大王来何操欲呼张良与俱去珍宝尽有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A./B./C/D./【答案】B【

30、解析】为定语后置句;为判断句;宾语前置句;为省略句; 为被动句。所以选B。14. 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B.不拘于时C居庙堂之高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答案】C【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15.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彼且奚适也A.莫之夭瘀者B.屈原既放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答案】A【解析】A宾语前置句,与例句相同;B被动句;C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16. 下面各组句子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A.相如闻,不肯与会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赢乃夷门抱关者也B. 君何以

31、知燕王小人哉程婴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乃先请,为儿所卖而君幸于赵王D.淳于髡说之以隐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答案】C【解析】C均为被动句。A.省略句/省略句/判断句;B.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兼宾语前置;D.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所以选C。17. 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C不复与言(省略句)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状语后置)【答案】D【解析】D无特殊句式。18.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世

32、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之二虫又何知【答案】A【解析】BCD均为宾语前置。B. “复驾言兮焉求”应为“复驾言兮求焉”;C “而莫之夭阏者”应为“而莫夭阏之者”,夭阏为阻塞的意思;D “之二虫又何知”应为“之二虫 又知何”。三句均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19.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纤歌凝而白云遏B.怀帝阍而不见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答案】C【解析】C是省略句,应为“响穷(于)彭蠡之滨”。其他皆为被动句。A纤歌被凝, 白云被遏。B而不被见。D被天下笑。20.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无乃尔

33、是过与?()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申之以孝悌之义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D【解析】D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例句应为“无乃是过尔与”,D句应为“未有之也”。AB为状语后置句,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应为“而于邦内谋动干戈,“申之以孝悌之 义”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C句为一般陈述句。21. 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B【解析】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A“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应为“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34、”应为“百亩之宅,以 桑树之”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都是状语后置句,B是一般句,无特殊。22.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彼且奚适也。A.莫之夭阏者B.屈原既放C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答案】A【解析】例句“彼且奚适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A项是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为“莫夭阏之者”,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B 被动句,C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23. 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组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何以伐为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仰观宇宙之大 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 彼且奚适也

35、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南冥者,天池也 季氏富于 周公圣人不凝滞于物A./ B./C./ D./【答案】C【解析】判断句,宾语前置,省略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24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草拂之而色变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答案】D【解析】A项,“告诉不许”报告申诉不被允许,B项“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一 共遭受了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C项“夙婴疾病”一直被疾病缠绕,都是被动句, 与例句同。25.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童子何知? 彼且奚适也莫之夭阏者彼且恶乎待哉农人告余以春及此小大之辩也访风景于崇阿既自以心为形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

36、/氏/C/D. /【答案】C【解析】分别为: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26.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乃尔是过与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血色罗裙翻酒污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答案】B【解析】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无乃是过尔与”,应为“未有之也”。A为 判断句,C为被动句,D为状语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A.句读之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田横,齐之壮士耳刘备天下枭雄C农人告余以春及羸兵为人马所蹈藉D.荆州之民附操者蚓无爪牙之利【答案】C【解析】C前者为介宾后置;后者为被动句。A均为宾语前置;B均为判断句;

37、D均 为定语后置句。所以选C。28.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之二虫又何知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答案】C【解析】此题中,A、B、D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只 有C句属于介词结构后置。29.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A.去以六月息者也B.乐夫天命复奚疑C而彼且奚适也D.莫之夭阏者【答案】A【解析】例句的“急于星火”是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星火急”,比星火(燃烧的速度) 还急迫之意。A句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凭着六月的气息离开),是正确答案;B句和C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类型(“奚疑”即“疑奚”。“奚 适”即“适奚”);D句虽也是宾语前置句,但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 类型(“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30.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此将何归哉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輮以为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微斯人,吾谁与归? 而今安在哉【答案】D【解析】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前句“善假于物也”,判断句;后句为宾语前置句。B项前句为宾语前置句,后句为介宾结构后置句。C项前句为省略句“以之为”, 后句为被动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