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8933970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一、 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行业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建筑桥梁、工业等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建筑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下游行业,特别是公共建筑行业景气度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消费者信心及收入水平、信贷资金的获取难度等因素而出现下滑,将影响到产品市场需求,出现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二、 我国建筑减震行业产业链(一)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抗震防灾工作,为了促进建筑减震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制定、修订工程建设标准时,应当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

2、构体系纳入标准、规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国家扶持建筑业发展,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对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域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鼓励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对抗震安全性或使用功能有较高需求的标准设防类建筑提倡采用减隔震技术。十三五期间,以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8度以上地震高烈

3、区所在地为主,重点对1800万多户农居进行抗震加固或新建,提供农居抗震防灾能力。(二)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的上升期,且各种生产要素充裕,我国建筑减震行业所需的橡胶材料供给充足,合成橡胶价格有所下降,所以我国建筑减震行业发展的环境较好。(三)社会环境建筑传统加固方式增加建筑物自重且浪费了很多资源,为了顺应目前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趋势,发展建筑减震产业极有必要。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发展建筑减震产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建筑一直保持大规模稳定增长,对建筑减震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保障了我国建筑减震行业的市场空间以及发展前景,为我国建筑减震行业

4、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据统计,2014-2019年我国建筑减震产品需求量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建筑减震产品需求量达43000套。三、 技术环境地基建筑减震技术:主要包括绝缘及屏蔽,利用软弱地基达到建筑减震的目的,让输入加速度下降,使地震所产生的输入波减少。基础建筑减震技术:把相关控制机构安装在建筑物的基地上,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进行隔离,防止能量传输到上部结构,减少上部结构因地震而出现的振动,减少对房屋建筑物的破坏。滑移建筑减震技术:将石墨、砂料、钢摩擦滑板等材料设置在房屋建筑的基础底面,通过该滑移层的滑移错动来隔断地震所产生的输入波。四、 未来发展趋势(一)市场需求仍然可观我国属于地震

5、多发国家,41%左右的国土面积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同时,这些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又是人口密集地区,地震对这些地区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更加严重。建筑减隔震产品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措施和抗灾能力,能有效减少地震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于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不足,远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预计强制性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5省47市的287个区县增个区县增加至23省126市的648个区县,新增18省79市的361个区县

6、。另外,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还将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20年)包括24个地区和11个城市,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区域属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代表性的区域有首都圈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武汉市、长沙市、重庆市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覆盖范围包括1078个区县(部分区县与高烈度设防区有重叠,但重叠度不高)。因此,我国对于减隔震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现实需求体现了减隔震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二)绿色低碳化发展模式促使我国减隔震应用需求扩张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我国将坚决遏制

7、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明确要求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减隔震技术在7度以上地区应用后建筑上部结构可降度设计,因而降低钢材水泥用量,8度、9度区分别减少钢材使用量20%、30%左右,根据太平洋证券发布的专题研究,预计减隔震渗透率每提高10%,可实现降碳1047万吨/年以上,每年助力我国建材业减排近1%/年,相当于植树16亿棵/年。我国计划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及18%,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我国绿色降碳任重道远,减隔震既能够有效应对地震危害,高烈度区

8、应用具备经济性,同时能够有效助力降碳减排。需求持续扩张预期下,减隔震作为防灾减灾重点方向,符合我国内需体系建设,作为短板领域,未来投资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需求与投资有望得到双重保障,具备长期看好价值。(三)有利政策推进行业进一步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减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修订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2016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要求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2017年、201

9、8年上述政策执行效果逐步显现,公司承接项目数量增加、签订合同个数及合同金额大幅增长。建筑减震是一种增加建筑物阻尼,通过消耗或减弱外力传递给建筑物的能量,从而避免建筑物因外力而受到损害的一种技术。在建筑的薄弱环节使用减震产品既能增强其刚度又能增加阻尼,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减震行业的上游是天然橡胶、铅芯等原材料;下游主要是医院、学校、通讯、消防等重要建筑物。五、 市场需求前景而由于我国减隔震研究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在同等强度地震下,我国受到地震的损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美国1989年加州洛马普里埃71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3人,日本1995年阪神73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500人,而20

10、08年我国汶川80级地震死亡人数达69万人,是日本和美国的数十倍,甚至高于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因此,在我国研发和应用建筑减隔震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整体来看,国内建筑减隔震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减隔震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目前建筑减隔震技术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应用,包括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江苏、山西、北京、山东、宁夏、天津、广东、海南、福建、内蒙、青海、上海、广西、河南、吉林、中国台湾等省市。六、 减震器未来投资方向随着不断的研究开发,减振器系统的智能性、舒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自适应可调减震器、复合型减振器、智能减振器、电磁流减振器等代表着未

11、来主要发展方向。减震器行业概况及现状指出,我国减震器行业细分市场需求领域主要集中于轿车和SUV,其中轿车占比高达5452%,主要原因还是市场面这两大车型的数量最多,因此需求较为旺盛。而其他需求领域除了多功能车(MPV)接近10%以外,其余均在2%以下。总的来看,我国减震器市场需求还将会继续扩大,预计智能性、舒适性、便捷性将会是减震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七、 行业发展环境从行业标准上来说,减隔震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尚不完备,使得行业内的企业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考虑到减隔震产品质量关乎到建筑结构安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保障减隔震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从宏

12、观经济投入角度分析,采用减隔震设计,可以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济效益明显。从短期和直接的投入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小梁柱截面,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如果相关企业能够准确计算减隔震和非减隔震建筑的经济效益差异的数据,以及能够说明减隔震技术具有长期经济效益的实际案例,从而能很好地分析减隔震产品的经济效益性。从国家政策上来说,减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特别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隔震效果更好。减隔震体系能同时保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以及建筑物内部设施在强震下的安全,保障震后建筑物不丧失使用功能,确保建筑物内部财产不遭受损失,保护生命安全。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

13、动我国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增强农村住房抗震措施。随着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颁布落实以及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强制政策的实施起到的示范和鼓励作用,未来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利于减隔震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为减隔震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基础。减隔震行业被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纳入鼓励类第二十一类建筑第1款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