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真菌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8927627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真菌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真菌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真菌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真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真菌(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真真 菌菌第三十五章第三十五章 真真 菌菌与医学有关的有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个亚门接合菌(接合菌(Zygomycotina)接合菌(接合菌(Zygomycotina)所致疾病)所致疾病多变根毛霉病多变根毛霉病肺毛霉菌病肺毛霉菌病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担子菌(Basidiomycotina)半知菌(半知菌(Deutemycotina)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酵母型及(酵母型及类酵母型)类酵母型)菌丝菌丝芽生孢子芽生孢子酵母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丝状菌或霉菌)(丝状菌或霉菌)单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二)多细胞真

2、菌(二)多细胞真菌菌丝菌丝 hypha按功能分:按功能分:营养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丝生殖菌丝按结构分:按结构分:有隔菌丝(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无隔菌丝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 Septate hyphaaseptate hypha2、孢子(、孢子(spore)是由细胞间配合(质配和核配)后产生的是由细胞间配合(质配和核配)后产生的孢子,有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孢子,有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有性孢子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有性孢子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菌菌丝丝孢孢子子孢子(孢子(spore)芽孢(芽孢(spore)作用作用真菌繁殖结构真菌繁

3、殖结构细菌休眠结构,抵御细菌休眠结构,抵御 不良环境不良环境数量数量一条菌丝可产生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孢子多个孢子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 芽孢芽孢繁殖性繁殖性是繁殖方式是繁殖方式不是繁殖方式不是繁殖方式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加热不强,加热6070 短时间即可死亡短时间即可死亡强,有的可耐强,有的可耐100 数数小时小时真菌孢子与细菌芽孢的区别真菌孢子与细菌芽孢的区别多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无性孢子的形态真菌无性孢子的形态孢子囊孢子孢子囊孢子大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关节孢子关节孢子芽生孢子芽生孢子厚膜厚膜孢子孢子二、真菌的培养二、真菌的培养(一)真菌的繁殖方式(一)真菌的

4、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有性生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便产生新的个体。无性繁殖是真菌的主要便产生新的个体。无性繁殖是真菌的主要繁殖方式。繁殖方式。繁殖方式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有性繁殖芽生芽生萌管萌管裂殖裂殖隔殖隔殖(二)真菌的培养(二)真菌的培养培养特点:低营养、低温度(浅部)培养特点:低营养、低温度(浅部)22-28、低、低PH(4.0-6.0)、高湿度和氧高湿度和氧 “三低两高三低两高”(二)真菌的培养(二)真菌的培养 沙保弱培养基成分:沙保弱培养基成分:葡萄糖葡萄糖 20g 蛋白胨蛋白胨 5g 琼脂琼脂 10g 蒸馏

5、水蒸馏水 500ml灭菌前沙保弱培养基的灭菌前沙保弱培养基的pH要调到要调到5.6,从而抑,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制细菌的生长。5.三种菌落三种菌落真菌菌落真菌菌落 酵母型菌落酵母型菌落(yeast colony)菌落光滑、湿润。无菌丝隐球菌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yeast-like colony)外观和酵母型菌落相似,显微镜下可看到假菌丝假菌丝白色念株菌菌落白色念株菌菌落 丝状型菌落丝状型菌落(filamentous colony)菌落系由多细胞菌丝体所组成大多数丝状真菌或霉菌的菌落酵酵母母型型菌菌落落丝状菌落丝状菌落三、变异性与抵抗力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常用消

6、毒剂有强抵抗力 不耐热,菌丝与孢子60 1小时均可被杀死 对2石炭酸、10%甲醛、0.1%升汞和2.5%碘酊敏感 对常用于抗细菌的抗生素不敏感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对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下列几种形式致病:1.致病性真菌感染。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4.真菌性中毒症。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浅部真菌真菌的嗜角质性,产生角蛋白酶真菌的嗜角质性,产生角蛋白酶,水解水解 角蛋白;皮肤局部繁殖时造成的机械角

7、蛋白;皮肤局部繁殖时造成的机械 刺激和代谢产物毒性作用刺激和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深部真菌深部真菌吞噬细胞内繁殖,慢性肉芽肿或组织吞噬细胞内繁殖,慢性肉芽肿或组织 溃疡坏死溃疡坏死 一、真菌致病性一、真菌致病性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感、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感染染致病性弱,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致病性弱,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感染引起感染 内源性真菌感染多见于长期大量使用广内源性真菌感染多见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放疗或导管介入、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放疗或导管介入、手术等过程易于发生手术等过程易于发生 肿瘤、白血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病肿瘤、白血病、糖尿病、免疫

8、缺陷病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过敏体质者,吸入菌丝或孢子引起过敏体质者,吸入菌丝或孢子引起 哮喘、变应性皮炎、荨麻疹等哮喘、变应性皮炎、荨麻疹等4、真菌性中毒症、真菌性中毒症(mycotoxicosis)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后后 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可引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可引 起肝、肾、血液、神经系统损害起肝、肾、血液、神经系统损害 灰黄霉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灰黄霉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病因或促发病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肝癌病因或促发病因的重要因素之一。肝癌高发区的肝癌高发区

9、的花生、玉米、粮油作物花生、玉米、粮油作物中,黄曲中,黄曲 霉污染最高,霉污染最高,黄曲霉毒素含量高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该毒素毒性很强,有致癌性,其中该毒素毒性很强,有致癌性,其中B1 致癌作用最强;致癌作用最强;该毒素耐热,粮食被污染后,加热不能祛除。该毒素耐热,粮食被污染后,加热不能祛除。赭曲霉产生黄褐毒素诱发动物肝肿瘤;赭曲霉产生黄褐毒素诱发动物肝肿瘤;镰刀菌镰刀菌T-2毒素诱发大鼠胃癌、胰腺癌、脑肿瘤;毒素诱发大鼠胃癌、胰腺癌、脑肿瘤;展青霉素引起局部肉瘤;展青霉素引起局部肉瘤;曲霉菌诱导曲霉瘤等曲霉菌诱导曲霉瘤等 5、真菌毒素与肿瘤、真菌毒素与肿瘤免疫性免疫性天然免疫:天然免疫:皮肤粘

10、膜屏障作用(皮脂腺分泌物杀菌);皮肤粘膜屏障作用(皮脂腺分泌物杀菌);正常菌群拮抗作用;正常菌群拮抗作用;吞噬作用(促癣吞噬肽、转铁蛋白吞噬作用(促癣吞噬肽、转铁蛋白)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为主;特异性抗体(包括细胞免疫为主;特异性抗体(包括SIgA)阻止)阻止真菌转为菌丝和发生粘附真菌转为菌丝和发生粘附 标本标本 浅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 毛发、皮屑、指甲毛发、皮屑、指甲 深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 痰、血液、脑脊液等痰、血液、脑脊液等 直接镜检直接镜检:浅部标本浅部标本-KOH处理后镜检处理后镜检 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革兰染色(假菌丝、厚膜孢子)革兰染色(假菌丝、厚膜孢子)隐球菌

11、隐球菌-墨汁负染(厚荚膜)墨汁负染(厚荚膜)其他多细胞真菌其他多细胞真菌-特殊染色镜检特殊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第三节第三节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1.注意皮肤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2.保持鞋袜干燥,防止真菌孽生保持鞋袜干燥,防止真菌孽生3.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免疫力4.高危人群监测高危人群监测5.抗真菌药物(唑类、二性霉素抗真菌药物(唑类、二性霉素B、丙烯胺类)、丙烯胺类)第四节第四节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小结:真菌与细菌的比较小结:真菌与细菌的比较第36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

12、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第一节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

1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花斑癣花斑癣 花斑癣病理花斑癣病理 大面积花斑癣大面积花斑癣花斑癣为轻微花斑癣为轻微的,通常无症的,通常无症状的慢性皮肤状的慢性皮肤角质层真菌感角质层真菌感染。皮损有糠染。皮损有糠秕样鳞屑,色秕样鳞屑,色素减退或增加。素减退或增加。分布全球,热分布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带及亚热带地区十分流行,区十分流行,温带地区常见温带地区常见于夏秋季。患于夏秋季。患者多为成人,者多为成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于女性,由直接或间接由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接触传染。头皮屑头皮屑 二、皮肤癣真菌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

14、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嗜角质蛋白蛋白的特性,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剌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分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3个属。(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 菌菌 落

15、落 镜镜 下下 毛癣菌毛癣菌灰白、红、橙或棕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粉粒状或蜡样 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或梨状的小分生孢子。菌丝有螺状或梨状的小分生孢子。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 表皮癣菌表皮癣菌 初为白色鹅毛状,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色以后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粉末状 有卵圆形或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有卵圆形或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和球拍状菌丝,陈旧培养中还可见和球拍状菌丝,陈旧培养中还可见有厚膜孢子。有厚膜孢子。小孢子癣菌小孢子癣菌 灰色、橘红色或棕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

16、由绒毛状逐黄色,由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渐变至粉末状 厚壁梭形大分生孢子,卵圆形的小厚壁梭形大分生孢子,卵圆形的小分生孢子长在菌丝的侧枝末端。菌分生孢子长在菌丝的侧枝末端。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二)皮肤癣真菌的致病性(二)皮肤癣真菌的致病性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3种癣菌均可侵犯皮肤,引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等。毛癣菌和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引起甲癣(俗称灰指甲),使指甲失去光泽,增厚变形。此外,毛癣菌与小孢子癣菌还可侵犯毛发,引起头癣、黄癣和须癣 指(趾)甲指(趾)甲 皮肤皮肤 毛发毛发毛癣菌毛癣菌

17、 属属 +皮肤癣菌属皮肤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和孢子丝菌。感染常发生于真菌侵入的外外伤部位伤部位。感染最初发生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或骨,逐渐扩展,最后可达到皮表下。感染一般只限于局部,但也可缓慢扩散至周围组织。(一)孢子丝菌(一)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孢子丝菌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木材上,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壤、植物、木材上,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荆棘等引起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花草、荆棘等引起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为申克孢子丝菌为申克孢子丝菌

18、。孢子丝菌致病性 致病性:致病性:1.孢子丝菌可经微小损伤侵入皮肤,然后沿淋孢子丝菌可经微小损伤侵入皮肤,然后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使淋巴管形成链状硬结,称为巴管形成链状硬结,称为孢子丝菌下疳。孢子丝菌下疳。2.此菌也可经口进入肠道或经呼吸道进入肺,此菌也可经口进入肠道或经呼吸道进入肺,随后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随后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孢子丝菌下疳孢子丝菌下疳肺孢子丝菌病肺孢子丝菌病(二)着色真菌(二)着色真菌 是一些在分类上接近、引起的疾病症状近似的真菌的总称。感染都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故称着色真菌病(

19、chromomycosis)。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 着色真菌的分生孢子有着色真菌的分生孢子有3型:树枝型;剑型:树枝型;剑顶型;花瓶型。顶型;花瓶型。着色真菌致病性着色真菌致病性 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潜伏期约一个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潜伏期约一个多月,长者数月乃至多月,长者数月乃至1年。病程可长达几十年。病程可长达几十年。早期皮肤患处发生丘疹,丘疹增大形年。早期皮肤患处发生丘疹,丘疹增大形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或菜花状。随病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或菜花状。随病情发展,原病灶结疤愈合,新灶又在四周情发展,原病灶结疤愈合,新灶又在四周产生。日久疤痕

20、广泛,影响淋巴回流,形产生。日久疤痕广泛,影响淋巴回流,形成肢体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亦可侵犯成肢体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亦可侵犯中枢神经,或经血行扩散。中枢神经,或经血行扩散。着色真菌病着色真菌病 三、地方性流行真菌 这些真菌均属二相性,对环境温度敏感。一般在体内或37培养时呈酵母型,在室温下人工培养变为丝状型。1.荚膜组织胞浆菌 2.厌酷球孢子菌 3.皮炎芽生菌 1.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标本在油镜下检查可见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有圆形或卵圆形的酵母型细胞(直径15m)。以出芽繁殖,四周有不着色的荚膜样物质。在沙保培养基上室温下生长缓慢,形成白色棉絮样

21、菌落,逐渐从黄色转变为褐色。镜检可见细长有隔菌丝,在菌丝侧面或孢子柄上长有特殊的圆形大分生孢子(815m),厚壁,四周有棘突,排列如齿轮,这种孢子有诊断价值。2.厌酷球孢子菌厌酷球孢子菌:镜检可见有较大的厚壁球孢子(2080m),内含许多内生孢子(26m),厚壁破裂则内生孢子逸出。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开始为白色菌落,很快变为棕黄色棉絮样菌落。镜下见有大量关节孢子。3.皮炎芽生菌皮炎芽生菌:镜下可见细胞呈酵母型,均以出芽繁殖。二者的区别是皮炎芽生菌每1个细胞仅出1个芽,第二节第二节 深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为内源性,如假丝酵母菌病和曲霉病等。这类真菌致病性不强,大多在久

22、病体弱、免疫力低下或在菌群失调时发生,如肿瘤、糖尿病、器官移植及HIV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放疗、化疗等过程中易伴这类真菌感染。其致病性虽弱,不及时诊治亦可危及生命。第二节第二节 深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1、白念珠菌、白念珠菌单细胞真菌,G+,能形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条件致病:条件致病: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阴道炎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中枢神经感染:脑膜(脑)炎、脑脓肿鹅口疮鹅口疮阴道炎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的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包症状和体征包括外阴瘙痒,括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干白带增多呈干酪样白色粘稠酪样白色粘稠分泌物,有时分泌物,有时外阴肿胀外阴肿胀,有烧灼感。,有烧灼感。检

23、查时可见外检查时可见外阴处的搔痕,阴处的搔痕,表面蚀斑、阴表面蚀斑、阴道壁和宫颈上道壁和宫颈上分布有斑块状分布有斑块状稠厚分泌物。稠厚分泌物。有时尚有尿痛有时尚有尿痛和脓尿。和脓尿。肺炎肺炎念珠菌病念珠菌病 新生隐球菌新生隐球菌白念珠菌白念珠菌检查检查:直接镜检培养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可帮助诊断假菌丝假菌丝厚膜孢子厚膜孢子 2、新生隐球菌、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与自然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广泛分布与自然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单细胞真菌,有肥厚的荚膜,常用墨汁涂片观察单细胞真菌,有肥厚的荚膜,常用墨汁涂片观察有有A、B、C、D四个血清型,我国四个血清型,我国80%属属A型型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经呼吸道进

24、入,经肺播散全身,经呼吸道进入,经肺播散全身,最易侵犯中枢神经,引起慢性脑膜炎最易侵犯中枢神经,引起慢性脑膜炎肥厚的荚膜肥厚的荚膜3.曲霉 广布自然界,生长迅速,在沙保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随着分生孢子的产生而呈各种颜色。引起人类致病最多见的为烟曲霉(A.fumingatus),主要由呼吸道入侵,引起支气管哮喘或肺部感染。4.毛毛 霉霉 特征是一般只有无隔菌丝、分枝成直角、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孢子。此菌一般为面包、水果上和土壤中的腐生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医源性输液和污染的绷带等可导致感染,大多数发展急剧,可累及脑、肺和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好侵犯血管,形成栓塞,死亡率较高。5.卡氏肺孢菌 生物学特性与一般真菌有些不同,可分几个阶段:最初为营养型,呈单核的孢子囊(45m);成熟的孢子囊(5.0m)内含8个球状、卵圆状或梭状孢子;孢子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孢子。卡氏肺孢菌广布于自然界,可引起健康人的亚临床感染。但对一些先天免疫缺陷或因各种原因受到免疫抑制的患者,可引起肺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