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粉尘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923152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5章-粉尘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5章-粉尘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5章-粉尘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第5章-粉尘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粉尘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赵志国制作赵志国制作 1.1.会使用粉尘危险品检测仪;会使用粉尘危险品检测仪;2.2.能准确检测粉尘危险品;能准确检测粉尘危险品;3.3.能根据检测结果对粉尘危险性进行评价。能根据检测结果对粉尘危险性进行评价。1.1.了解粉尘的分类和危害;了解粉尘的分类和危害;2.2.熟悉粉尘危险性检测仪的使用和维护;熟悉粉尘危险性检测仪的使用和维护;3.3.掌握粉尘危险品性能的检测方法。掌握粉尘危险品性能的检测方法。粉尘系列检测仪器设备、试验安全防护设施粉尘系列检测仪器设备、试验安全防护设施5.1.1 5.1.1 粉尘危险品的检测参数与标准粉尘危险品的检测参数与标准第第5 5章章 表5-1粉尘燃烧爆炸主要检

2、测参数和标准第第5 5章章粉尘燃烧性能的检测粉尘燃烧性能的检测粉尘火焰感度检测粉尘火焰感度检测(1 1)检测目的)检测目的 了解火焰感度的测定原理和意义;了解火焰感度的测定原理和意义;熟悉检测仪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熟悉检测仪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掌握粉尘燃烧爆炸特性的测定方法。掌握粉尘燃烧爆炸特性的测定方法。第第5 5章章(2 2)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危险物质在一定能量的火焰作用下,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现危险物质在一定能量的火焰作用下,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现象,利用火焰感度仪就可以测定不同的火焰引爆能量对同一危象,利用火焰感度仪就可以测定不同的火焰引爆能量对同一危险物质燃烧爆炸的影响,还可将不同的危

3、险物对同一火焰引爆险物质燃烧爆炸的影响,还可将不同的危险物对同一火焰引爆能量的感度进行比较。调整点火距离能量的感度进行比较。调整点火距离X X,找出同样距离的六次试,找出同样距离的六次试验中验中100%100%都能使炸药点燃的最大距离都能使炸药点燃的最大距离XmaxXmax和和100%100%都不能使炸药都不能使炸药点燃的最小距离点燃的最小距离XminXmin。XmaxXmax越大,火焰感度越高,越大,火焰感度越高,XminXmin越小,越小,火焰感度越低。火焰感度越低。第第5 5章章(3 3)检测仪器)检测仪器 本试样采用本试样采用HGY-1HGY-1型火焰感度仪(如图型火焰感度仪(如图5-

4、15-1所示)对粉尘的所示)对粉尘的火焰感度进行测试,装置采用的点火装置为镍铬丝燃发火药柱。火焰感度进行测试,装置采用的点火装置为镍铬丝燃发火药柱。其它仪器有自耦变压器、试样压制模具等。其它仪器有自耦变压器、试样压制模具等。1-1-底座;底座;2-2-立柱;立柱;3-3-点火装置;点火装置;4-4-药柱模;药柱模;5-5-顶盖;顶盖;6-6-试样座;试样座;7-7-托盘;托盘;8-8-门栓;门栓;9-9-护罩护罩第第5 5章章(4 4)检测步骤)检测步骤 安装仪器安装仪器 检查火焰感度仪的灵敏程度和仪器托盘、卡检查火焰感度仪的灵敏程度和仪器托盘、卡具是否好用,仪器安装后,使器柱中心线对托盘试样

5、座中心线具是否好用,仪器安装后,使器柱中心线对托盘试样座中心线的不同轴度(偏差)不大于的不同轴度(偏差)不大于0.5mm0.5mm,两立柱对底座上平面的垂直,两立柱对底座上平面的垂直偏差偏差630m630m内不大于内不大于0.25mm0.25mm,底座上平面与顶盖上平面的不平行,底座上平面与顶盖上平面的不平行度小于度小于0.15mm0.15mm。用酒精棉或干净的棉纱将两立柱擦拭干净。用酒精棉或干净的棉纱将两立柱擦拭干净。将试样和发火药柱在将试样和发火药柱在40405050下烘干,烘干后放在干下烘干,烘干后放在干燥器内待用。燥器内待用。称取称取10mg10mg20mg20mg试样装入制样模具内,

6、并压实。试样装入制样模具内,并压实。第第5 5章章 将自耦变压器调至将自耦变压器调至1212伏,通电检查点火装置的镍铬丝是伏,通电检查点火装置的镍铬丝是否发红,如发生断丝或氧化太严重,应更换镍铬丝。否发红,如发生断丝或氧化太严重,应更换镍铬丝。调整托盘,并固定在所需的高度上,将一份试样放在仪调整托盘,并固定在所需的高度上,将一份试样放在仪器托盘上试样座的内套里,取一粒发火药柱置于仪器顶部药柱器托盘上试样座的内套里,取一粒发火药柱置于仪器顶部药柱模内。使点火装置通电,点燃发火药,观察试样是否爆炸、燃模内。使点火装置通电,点燃发火药,观察试样是否爆炸、燃烧或分解,并作记录。烧或分解,并作记录。按上

7、述步骤,采用固定点法(相同触发能量不同质量试按上述步骤,采用固定点法(相同触发能量不同质量试样的测试)或升降法(同一试样不同触发能量的测试)将一组样的测试)或升降法(同一试样不同触发能量的测试)将一组(6 61212个)试样做完,准确记录通电到试样爆炸、燃烧或分解个)试样做完,准确记录通电到试样爆炸、燃烧或分解的时间及现象。的时间及现象。试验完毕关闭电源,打开仪器门,清除仪器内部爆炸残试验完毕关闭电源,打开仪器门,清除仪器内部爆炸残留物并称重。用酒精棉球清擦两立柱,并涂以少许机油,将制留物并称重。用酒精棉球清擦两立柱,并涂以少许机油,将制样用的模具清洗干净。样用的模具清洗干净。第第5 5章章(

8、5 5)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将试验的发火药名称、试样名称、质量、外型尺寸、诱将试验的发火药名称、试样名称、质量、外型尺寸、诱发时间、垂直距离、现象用表格表示出来。发时间、垂直距离、现象用表格表示出来。对同一样品,利用升降法确定相同质量下垂直距离与诱对同一样品,利用升降法确定相同质量下垂直距离与诱发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利用定点法确定不同质量下垂直距发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利用定点法确定不同质量下垂直距离与诱发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离与诱发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样品,确定相同重量下的火焰感度,比较样品对对不同样品,确定相同重量下的火焰感度,比较样品对

9、火焰的敏感程度。火焰的敏感程度。第第5 5章章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检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检测(1 1)检测目的)检测目的 了解不同粉尘在粉尘云状态时的最低引燃温度;了解不同粉尘在粉尘云状态时的最低引燃温度;熟悉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的操作和维护方法;熟悉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的操作和维护方法;掌握可燃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检测方法。掌握可燃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检测方法。第第5 5章章(2 2)检测意义)检测意义 大量的粉尘扩散在空气中时形成粉尘云,如果空气的温度大量的粉尘扩散在空气中时形成粉尘云,如果空气的温度足够高,可能会导致粉尘自发燃烧。足够高,可能会导致粉尘自发燃烧。燃烧时的粉尘氧化反应十分迅速,产

10、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燃烧时的粉尘氧化反应十分迅速,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样的爆炸会对人员、财产、设备、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样的爆炸会对人员、财产、设备、工厂造成巨大的破坏。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工厂造成巨大的破坏。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Tmin)(Tmin)的测试有助的测试有助于选择防止粉尘爆炸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将粉尘爆炸于选择防止粉尘爆炸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将粉尘爆炸的灾害降低到可控范围内。的灾害降低到可控范围内。第第5 5章章(3 3)检测仪器)检测仪器 试验采用戈德贝特试验采用戈德贝特-格林沃尔德(格林沃尔德(Godbert-GreenwaldGo

11、dbert-Greenwald)加)加热炉(如图热炉(如图5-25-2所示),检测粉尘云在加热环境中发生着火的敏所示),检测粉尘云在加热环境中发生着火的敏感度,即可燃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其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感度,即可燃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其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温温800800,控温精度为,控温精度为1%1%(高于(高于500500)和)和3%3%(低于(低于300300)。)。1-针阀;2-压力表;3-粉室;4-电磁阀;5-盛粉室;6-炉壳;7-加热电阻丝;8-绝热材料;9-控温用热电偶;10-炉壁温度记录用电热偶;11-石英炉管;12-反射镜第第5 5章章(4 4)检测步骤)检测步骤 试样制备

12、试样制备 在在105105下干燥粉料下干燥粉料1 1小时,然后利用小时,然后利用240240目筛目筛子筛分粉料。取筛下粉料作为试样进行试验。子筛分粉料。取筛下粉料作为试样进行试验。连接电源,开启空压机。连接电源,开启空压机。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炉温控制在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炉温控制在500500并恒温。并恒温。称取称取300mg300mg左右的粉尘放入储粉室。左右的粉尘放入储粉室。开启仪器面板上的喷粉电磁阀,将粉样喷入到炉管内,开启仪器面板上的喷粉电磁阀,将粉样喷入到炉管内,如如3 3秒内观察到有火焰从炉管下部喷出,则为粉样着火,否则为秒内观察到有火焰从炉管下部喷出,则为粉样着火,否则为未着火

13、。未着火。第第5 5章章(5 5)检测数据记录(如表)检测数据记录(如表5-25-2所示)所示)表5-2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检测记录表第第5 5章章(6 6)检测结果的确定)检测结果的确定 根据根据IEC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定,工业实际中应用的粉(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定,工业实际中应用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值,应该在以上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值,应该在以上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具体如下:具体如下:即发生点火时加热炉的最低温度(炉温度高于即发生点火时加热炉的最低温度(炉温度高于300300时减时减2020,等于或低于,等于或低于300300时减时减1010)作为粉尘

14、云的最小点火温度。)作为粉尘云的最小点火温度。第第5 5章章(7 7)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控制温度时,由于设备结构所限,恒温可能需要很长时控制温度时,由于设备结构所限,恒温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通常在炉内壁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即可进行下一步试验。间,通常在炉内壁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即可进行下一步试验。在将粉样喷入到炉管内的操作时,通常是在达到设定温在将粉样喷入到炉管内的操作时,通常是在达到设定温度的瞬间启动电磁阀。度的瞬间启动电磁阀。第第5 5章章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检测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检测(1 1)检测目的)检测目的 熟悉最小点火能测试仪的操作和维护;熟悉最小点火能测试仪的操作和维护;掌握粉尘云最小点

15、火能量的测试方法。掌握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的测试方法。(2)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粉尘云最小点火能(MIE)是指能够引起粉尘云燃烧(或爆炸)的最小)是指能够引起粉尘云燃烧(或爆炸)的最小火花能量,又称为最小火花引燃能或者临界点火能。火花能量,又称为最小火花引燃能或者临界点火能。判定粉尘云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标准就是它的点火敏感度,而点火敏感度判定粉尘云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标准就是它的点火敏感度,而点火敏感度通常由最小点火能来描述。最小点火能是在最敏感的粉尘浓度下,刚好通常由最小点火能来描述。最小点火能是在最敏感的粉尘浓度下,刚好是是能能点燃粉尘引起爆炸的最小能量。点燃粉尘引起爆炸的最小能

16、量。第第5 5章章 测试基本原理是在爆炸容器内将粉尘分散到空气中,用一测试基本原理是在爆炸容器内将粉尘分散到空气中,用一定能量的电火花试点燃,如果火焰传播距离大于定能量的电火花试点燃,如果火焰传播距离大于60mm60mm,或检测,或检测到明显的压力上升,则判断为点燃。改变试验条件,直到测得到明显的压力上升,则判断为点燃。改变试验条件,直到测得最小的点燃能量。测试可以基于原始样品,也可以基于标准样最小的点燃能量。测试可以基于原始样品,也可以基于标准样品。标准样品是指粉尘粒径为品。标准样品是指粉尘粒径为200200目筛下,粉尘含水量低于目筛下,粉尘含水量低于1%1%。最小点火能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

17、响,特别是湍流度、粉最小点火能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湍流度、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状态(粉尘分散质量)对最小点火能影响很尘浓度和粉尘分散状态(粉尘分散质量)对最小点火能影响很大。大。由于同一粉尘其湍流度、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质量会随不由于同一粉尘其湍流度、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质量会随不同测试装置而不同,因此最小点火能测量值的大小与测试装置同测试装置而不同,因此最小点火能测量值的大小与测试装置有关。最小点火能的理想测试条件是在最敏感粉尘浓度、低湍有关。最小点火能的理想测试条件是在最敏感粉尘浓度、低湍流度和粉尘以单个粒子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通常最小流度和粉尘以单个粒子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18、。通常最小点火能是在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测量结果。点火能是在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测量结果。第第5 5章章(3 3)检测仪器)检测仪器 本试验采用移动电极火花触发系统点燃能量测定装置(如本试验采用移动电极火花触发系统点燃能量测定装置(如图图5-35-3所示)进行测试,仪器主要由粉尘扩散装置哈特曼管(爆所示)进行测试,仪器主要由粉尘扩散装置哈特曼管(爆炸容器)、能量控制箱和电压图表记录器组成。炸容器)、能量控制箱和电压图表记录器组成。第第5 5章章(4 4)检测步骤)检测步骤 单次测试步骤单次测试步骤 a.a.彻底清洗储粉室;彻底清洗储粉室;b.b.称取一定质量的粉尘试样,将试样放入储粉室,并

19、使称取一定质量的粉尘试样,将试样放入储粉室,并使粉尘均布在蘑菇形喷嘴的下方;粉尘均布在蘑菇形喷嘴的下方;c.c.在人机界面上设定点燃能量、充电电压和点火延时;在人机界面上设定点燃能量、充电电压和点火延时;d.d.给电容充电,直到电压表指示充满;给电容充电,直到电压表指示充满;e.e.将压缩空气充入储气室;将压缩空气充入储气室;f.f.启动点火按钮,可编程控制器将先喷粉,在设定的延启动点火按钮,可编程控制器将先喷粉,在设定的延时后通过移动电极到活塞行程的右侧点火。时后通过移动电极到活塞行程的右侧点火。g.g.观察粉尘是否被点燃,记录粉尘质量、分散压力、观察粉尘是否被点燃,记录粉尘质量、分散压力、

20、电极间距、点火延时、电容储能、充电电压和是否点燃。电极间距、点火延时、电容储能、充电电压和是否点燃。第第5 5章章 最小点燃能量的确定最小点燃能量的确定 a.a.确定点燃的敏感条件确定点燃的敏感条件 b.b.如果按初始参数在一次测试中粉尘云被点燃,则清理电如果按初始参数在一次测试中粉尘云被点燃,则清理电极、哈特曼管和盛粉室,降低能量继续试验。极、哈特曼管和盛粉室,降低能量继续试验。c.c.如果在一次测试中粉尘云没有被点燃,可在不更换粉尘如果在一次测试中粉尘云没有被点燃,可在不更换粉尘的情况下继续试验,如果电极上粘上粉尘,用刷子清理粉尘到的情况下继续试验,如果电极上粘上粉尘,用刷子清理粉尘到储粉

21、室,并重新将粉尘均布到蘑菇喷嘴的下方。储粉室,并重新将粉尘均布到蘑菇喷嘴的下方。d.d.在找到点燃敏感条件后,则逐步改变(降低或增加)点在找到点燃敏感条件后,则逐步改变(降低或增加)点火能量或改变粉尘试样质量(降低或增加),开始进行系统测火能量或改变粉尘试样质量(降低或增加),开始进行系统测试。在系统测试中,如果试。在系统测试中,如果20 20 次不能点燃才可以认定该条件下不次不能点燃才可以认定该条件下不能点燃。能点燃。第第5 5章章(5 5)检测结果的确定)检测结果的确定 在不能点燃能量和点燃能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点燃能量的在不能点燃能量和点燃能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点燃能量的 1/101/1

22、0时,则时,则不能点燃能量和点燃能量之间的差值应小于等于不能点燃能量和点燃能量之间的差值应小于等于1mJ1mJ。此时,能够点燃粉尘试。此时,能够点燃粉尘试样的最低能量即为该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样的最低能量即为该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6 6)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某一物质的最小点火能应该在不能点燃粉尘云的能量与恰好能引起某一物质的最小点火能应该在不能点燃粉尘云的能量与恰好能引起点火的能量之间,能量区间应尽可能地小。遇到很低的最小点火能(比如点火的能量之间,能量区间应尽可能地小。遇到很低的最小点火能(比如25mJ25mJ)时,连续的最小点火能测试易给出分散的结果,原因是被测粉尘云潜)时,连续的最小点

23、火能测试易给出分散的结果,原因是被测粉尘云潜在的特性不一致。在的特性不一致。最小点火能测试是一个静态测试,影响粉末的最小点火能的已知参数最小点火能测试是一个静态测试,影响粉末的最小点火能的已知参数包括物质本身,颗粒大小以及湿度等因素,所以为测试提供的粉末状样品必包括物质本身,颗粒大小以及湿度等因素,所以为测试提供的粉末状样品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还应该参考样品的产品说明和其他相关信息。须是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还应该参考样品的产品说明和其他相关信息。测试得到最小点火能结果只适用于测试状态中的粉尘,而任何压力、测试得到最小点火能结果只适用于测试状态中的粉尘,而任何压力、温度和湿度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

24、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测试结果。温度和湿度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测试结果。第第5 5章章粉尘爆炸性能检测粉尘爆炸性能检测5.1.3.1 5.1.3.1 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 Pmax Pmax 和爆炸指数和爆炸指数KstKst的检测的检测(1 1)检测目的)检测目的 熟悉测试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熟悉测试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熟悉粉尘云爆炸最大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测定方法。熟悉粉尘云爆炸最大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测定方法。(2 2)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粉尘云的最大爆炸压力粉尘云的最大爆炸压力PmaxPmax、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dp/dt)maxma

25、x及爆及爆炸指数炸指数KstKst,是反映其爆炸猛烈程度的重要参数,用于爆炸泄压设计和爆炸抑,是反映其爆炸猛烈程度的重要参数,用于爆炸泄压设计和爆炸抑制设计。爆炸参数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把一定量的粉尘试样置于一定体积的爆制设计。爆炸参数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把一定量的粉尘试样置于一定体积的爆炸容器内,形成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粉尘云),用一定能量的点火器在容炸容器内,形成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粉尘云),用一定能量的点火器在容器中心引爆粉尘云,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爆炸过程的压力器中心引爆粉尘云,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爆炸过程的压力-时间时间曲线,通过分析爆炸压力曲线,通过分析爆炸压力-时间曲

26、线得到时间曲线得到Pmax Pmax 和和KstKst。第第5 5章章第第5 5章章(3 3)检测仪器)检测仪器 20L 20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球形爆炸测试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20L20L球形爆炸室、球形爆炸室、气体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控采集系统、控制单元、气体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控采集系统、控制单元、PCPC控控制机等。制机等。20L20L球形爆炸室:爆炸室是一个体积球形爆炸室:爆炸室是一个体积2020升,由不锈钢制升,由不锈钢制成的中空球体。爆炸室最大工作压力为成的中空球体。爆炸室最大工作压力为39 bar39 bar,最高工作温度,最高工作温度为为220220。粉

27、尘分散压力为。粉尘分散压力为20 bar20 bar。气体循环系统:该系统中的气体包括在实验中使用的控气体循环系统:该系统中的气体包括在实验中使用的控制用气、实验成分气体和容器内空气,这些气体在实验中扮演制用气、实验成分气体和容器内空气,这些气体在实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重要的角色。冷却水循环系统:该系统的目的是,当几次实验之后,冷却水循环系统:该系统的目的是,当几次实验之后,容器温度会升高到超出实验标准允许的范围,而自然冷却耗时容器温度会升高到超出实验标准允许的范围,而自然冷却耗时太长,所以使用循环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令反应容器达到允许太长,所以使用循环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令反应容器达到允许温度。

28、温度。点火能量:点火能量:10kJ,采用化学点火头。,采用化学点火头。第第5 5章章(4 4)检测步骤)检测步骤 接通电源,打开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储粉室中放入已知量接通电源,打开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储粉室中放入已知量的样品,然后关闭储粉室。的样品,然后关闭储粉室。将爆炸室抽成一定真空状态以确保粉尘扩散至爆炸室后,将爆炸室抽成一定真空状态以确保粉尘扩散至爆炸室后,爆炸室在点燃时处于大气压状态下。爆炸室在点燃时处于大气压状态下。启动软件记录系统,用压缩空气将储粉室内的粉尘经出口启动软件记录系统,用压缩空气将储粉室内的粉尘经出口阀扩散到爆炸室中。阀扩散到爆炸室中。通过设定的延迟时间后,在爆炸室中心用化

29、学点火头点燃。通过设定的延迟时间后,在爆炸室中心用化学点火头点燃。爆炸室内的压力变化过程经过压力传感器测得并由数据采爆炸室内的压力变化过程经过压力传感器测得并由数据采集系统保存。软件系统对压力集系统保存。软件系统对压力-时间曲线进行自动分析并得到本次时间曲线进行自动分析并得到本次试验的最大爆炸压力试验的最大爆炸压力PmaxPmax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dP/dt)max。每次试验后,彻底清扫爆炸室和储粉罐。每次试验后,彻底清扫爆炸室和储粉罐。采用不同的粉尘浓度重复试验。采用不同的粉尘浓度重复试验。第第5 5章章(5 5)检测结果的确定)检测结果的确定

30、 根据试验测得的爆炸压力根据试验测得的爆炸压力PmPm和和 压力上升速率(压力上升速率(dP/dtdP/dt)m m随随粉尘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测试样品的最大爆炸压力粉尘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测试样品的最大爆炸压力PmaxPmax和最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dP/dt)maxmax,进而求得最大爆炸指数,进而求得最大爆炸指数KstKst。(6 6)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为了清洗球体,可通过旋转卡口环从顶部打开球体进行为了清洗球体,可通过旋转卡口环从顶部打开球体进行清洁,一般清洁,一般20L20L球和气体控制装置安装在实验室通风橱内,其他球和气体控制装置安装在实验室通风

31、橱内,其他部件装在通风橱外。部件装在通风橱外。测试过程中,通过循环冷却水将操作温度保持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循环冷却水将操作温度保持在2020C C左右,即与室温相当。测试后,左右,即与室温相当。测试后,20L20L球内的压力通过球形阀出口球内的压力通过球形阀出口排出,气流可能含有炽热的颗粒,应注意安全。排出,气流可能含有炽热的颗粒,应注意安全。第第5 5章章粉尘爆炸极限的检测粉尘爆炸极限的检测(1 1)检测目的)检测目的 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掌握粉尘爆炸性能的测定方法。掌握粉尘爆炸性能的测定方法。(2 2)检测仪器及原理)检测仪器及原理 本试验采用本试验采用Har

32、tmannHartmann爆炸管,又称为爆炸管,又称为Hartmann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管式粉尘爆炸测试仪,仪器的主要结构如图测试仪,仪器的主要结构如图5-55-5所示。所示。装置本体为不锈钢材质,有效容积为装置本体为不锈钢材质,有效容积为1.21.2升。其工作原理为:升。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控制器打开进气电磁阀将高压储气罐充压至通过控制器打开进气电磁阀将高压储气罐充压至0.6 Mpa0.6 Mpa0.8Mpa0.8Mpa,再启动出气电磁阀,利用高压储气罐里的高压空气将粉,再启动出气电磁阀,利用高压储气罐里的高压空气将粉尘均匀的分散在尘均匀的分散在HartmannHartmann装置内

33、部,由点火器点火引爆粉尘。装置内部,由点火器点火引爆粉尘。第第5 5章章1.防护外罩;2.Hartmann装置本体;3.电热丝点火器;4.粉体分散装置;5.逆止阀;6.出气电磁阀;7.储气罐;8.进气电磁阀;9.控制中心;10.安全限位器;11.压力传感器;12.耐振压力表。图5-5 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测试仪结构示意图第第5 5章章(3 3)检测步骤)检测步骤 制备粉尘试样:选取待测样品制备粉尘试样:选取待测样品100g100g左右,利用恒温干燥左右,利用恒温干燥箱干燥箱干燥h h(温度设置为(温度设置为105105););打开空气压缩机使储气罐加压(若利用瓶装高压空气,打开空气压缩

34、机使储气罐加压(若利用瓶装高压空气,此步可略);此步可略);称量称量g g试样,均匀放置在试样,均匀放置在HartmannHartmann管底部分散器四周;管底部分散器四周;关闭防护外罩;关闭防护外罩;启动点火线圈,当从观察窗观察到启动点火线圈,当从观察窗观察到“红亮红亮”时可进行下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约需一步操作(约需1010秒钟);秒钟);启动进气电磁阀;启动进气电磁阀;启动出气电磁阀;启动出气电磁阀;记录实验结果,完成一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一次实验。第第5 5章章(4 4)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通过调整加入粉尘的量和分散压力,可以测得粉尘的爆通过调整加入粉尘的量和分散压力,可以测得粉

35、尘的爆炸下限;炸下限;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测得的爆炸压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测得的爆炸压力大小和爆炸压力上升的速度,可以定性比较不同粒径的粉尘力大小和爆炸压力上升的速度,可以定性比较不同粒径的粉尘爆炸的猛烈程度。爆炸的猛烈程度。第第5 5章章(5 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仪器在使用时有明火产生,实验台周围不应放置易燃易仪器在使用时有明火产生,实验台周围不应放置易燃易爆类危险物质;爆类危险物质;仪器供电压为交流仪器供电压为交流220V220V,设备外壳需接地;,设备外壳需接地;为保护系统,起始压力小于为保护系统,起始压力小于1.0Mpa1.0Mpa,工作压力(即压力

36、,工作压力(即压力表显示压力)小于表显示压力)小于0.7Mpa0.7Mpa;根据一般工业粉尘的爆炸极限范围,本试验的适宜粉尘根据一般工业粉尘的爆炸极限范围,本试验的适宜粉尘浓度对应的质量为浓度对应的质量为0.1 g 5g0.1 g 5g,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不会爆炸;,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不会爆炸;每次点火爆炸后应立即关闭每次点火爆炸后应立即关闭“点火线圈加热点火线圈加热”按钮,以按钮,以延长点火器的使用寿命。延长点火器的使用寿命。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第第5 5章章 粉尘的爆炸危险性粉尘的爆炸危险性(1)粉尘的特性)粉尘的特性 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是由

37、直径不等的细小颗粒组成的。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按不同粒粉尘是由直径不等的细小颗粒组成的。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按不同粒径大小的分布,如果其中小粒径的粉尘很多,我们就说粉尘分散度大,它可径大小的分布,如果其中小粒径的粉尘很多,我们就说粉尘分散度大,它可以用筛分法来测定。以用筛分法来测定。粉尘的分散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原料,空气湿度以及空气运动速粉尘的分散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原料,空气湿度以及空气运动速度不同而变化;也会随高度不同而不同,地面附近的分散度最小,距地面越度不同而变化;也会随高度不同而不同,地面附近的分散度最小,距地面越高,粉尘分散度越大。粉尘的分散度影响着粉尘火灾的危险性,分散

38、度大的高,粉尘分散度越大。粉尘的分散度影响着粉尘火灾的危险性,分散度大的粉尘,表面积大,化学活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粉尘,表面积大,化学活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粉尘表面积粉尘表面积 粉尘直径越小,一定质量的粉尘表面积就越大。粉尘直径越小,一定质量的粉尘表面积就越大。粉尘的表面吸附性和活性粉尘的表面吸附性和活性 任何固体表面都具有吸附其它物质的能力,粉尘具有很大的任何固体表面都具有吸附其它物质的能力,粉尘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表面积,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粉尘的分散度越大,表面能越大,粉尘的活性越高,化学反应粉尘的分散度越大,表面能越大,粉尘的活性越高,化学反应就越快。表面积增大,

39、也会使粉尘与氧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就越快。表面积增大,也会使粉尘与氧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也会加快反应速度。表面积增大,还会使固体原有的导热能力也会加快反应速度。表面积增大,还会使固体原有的导热能力下降,促使局部温度上升,这也有利于反应进行。下降,促使局部温度上升,这也有利于反应进行。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在块状时不能燃烧的金属,在粉状时就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在块状时不能燃烧的金属,在粉状时就能燃烧。能燃烧。第第5 5章章 悬俘粉尘的稳定性悬俘粉尘的稳定性 粒子的扩散作用与粒子大小有关,粉尘粒子越大,扩散作粒子的扩散作用与粒子大小有关,粉尘粒子越大,扩散作用越小;粒子越小,扩散作用越大。粒子的扩散系数

40、用越小;粒子越小,扩散作用越大。粒子的扩散系数D D(即单位(即单位浓度梯度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可用下浓度梯度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可用下式表示:式表示:第第5 5章章 当粉尘粒子小到一定程度以后,扩散作用与重力作用平衡,当粉尘粒子小到一定程度以后,扩散作用与重力作用平衡,粉尘就不再沉降。粉尘就不再沉降。(2 2)单个粉尘粒子的燃烧)单个粉尘粒子的燃烧 粉尘爆炸是很多粉尘同时燃烧的结果。在讨论粉尘爆炸前,粉尘爆炸是很多粉尘同时燃烧的结果。在讨论粉尘爆炸前,需要先研究单个粉尘燃烧过程,以便于了解粉尘爆炸机理。下需要先研究单个粉尘燃烧过程,以便于了解粉尘爆炸机

41、理。下面以一个煤粒燃烧为例加以说明。面以一个煤粒燃烧为例加以说明。煤粒燃烧过程大体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煤粒燃烧过程大体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挥发分的燃烧挥发分的燃烧 煤粒受热以后,内部的碳氢化合物会裂解挥发出来,挥发煤粒受热以后,内部的碳氢化合物会裂解挥发出来,挥发分种类很多,但主要是分种类很多,但主要是COCO、H2H2、CH4CH4、C2H2C2H2等可燃气体。等可燃气体。碳粒表面燃烧碳粒表面燃烧 煤逸出挥发分后,剩下多孔性结构的碳,气相氧化剂(氧煤逸出挥发分后,剩下多孔性结构的碳,气相氧化剂(氧气)扩散到碳的表面或孔隙内部,在那里与碳发生燃烧。气)扩散到碳的表面或孔隙内部,在那里与碳发生燃

42、烧。第第5 5章章 碳粒燃烧的空间反应碳粒燃烧的空间反应 在碳粒表面,除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外,同时在碳粒表面,除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外,同时产生的产生的COCO在空间还会与在空间还会与O2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在空间燃烧,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在空间燃烧,碳粒周围的物质浓度及温度分布都会发生变化。粒周围的物质浓度及温度分布都会发生变化。碳粒燃烧中的内孔效应和覆盖层的影响碳粒燃烧中的内孔效应和覆盖层的影响 碳与氧化剂气体的气固两相反应,同时发生在碳粒外表面和碳粒内孔表碳与氧化剂气体的气固两相反应,同时发生在碳粒外表面和碳粒内孔表面。

43、由于碳氢化合物的裂解挥发,碳粒内部会出现很多孔隙,这就极大地增面。由于碳氢化合物的裂解挥发,碳粒内部会出现很多孔隙,这就极大地增加反应表面,加快了燃烧速度,这种现象称为内孔效应,内孔效应在碳粒表加反应表面,加快了燃烧速度,这种现象称为内孔效应,内孔效应在碳粒表面燃烧初期表现得很明显。在碳粒燃烧后,由于热煅烧,碳粒软化,内孔熔面燃烧初期表现得很明显。在碳粒燃烧后,由于热煅烧,碳粒软化,内孔熔合,内孔表面积减小,因而导致燃烧速度下降。合,内孔表面积减小,因而导致燃烧速度下降。燃烧时产生的燃烧时产生的CO2CO2(或(或COCO)从碳粒表面脱附而放出,但残剩的固态灰分)从碳粒表面脱附而放出,但残剩的

44、固态灰分往往形成一层多孔的覆盖层,这层惰性覆盖层对氧的扩散构成了附加扩散阻往往形成一层多孔的覆盖层,这层惰性覆盖层对氧的扩散构成了附加扩散阻力。因此,碳的燃烧速率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力。因此,碳的燃烧速率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第第5 5章章 (3 3)粉尘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粉尘爆炸的机理和条件 粉尘爆炸机理粉尘爆炸机理 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粉尘爆炸所需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粉尘爆炸所需要的引爆能量比起气体爆炸、火药爆炸所需要的引爆能量更大。要的引爆能量比起气体爆炸、火药爆炸所需要的引爆能量更大。粉尘爆炸的过程分为以下几步:粉尘爆炸的过程分为以下几步:a.a.

45、热能加在粒子表面,温度逐渐上升;热能加在粒子表面,温度逐渐上升;b.b.粒子表面的分子热分解或者引起干馏作用在粒子周围产粒子表面的分子热分解或者引起干馏作用在粒子周围产生气体;生气体;c.c.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便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发生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便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发生火焰而燃烧;火焰而燃烧;d.d.由于燃烧产生热量,更进一步促进粉尘分解,不断地放由于燃烧产生热量,更进一步促进粉尘分解,不断地放出可燃性气体并与空气混合而使火焰传播。出可燃性气体并与空气混合而使火焰传播。第第5 5章章 粉尘爆炸条件粉尘爆炸条件 是否属于爆炸性粉尘,与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粉尘的粒是否属于爆炸性

46、粉尘,与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粉尘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和粉尘中的水分等因素度和粒度分布、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和粉尘中的水分等因素有关。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有关。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a.a.具有可燃性并处微粉状态具有可燃性并处微粉状态 b.b.粉尘必须悬浮在空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粉尘必须悬浮在空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 c.c.达到爆炸极限达到爆炸极限 d.d.必须具有一定能量的点火源必须具有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第第5 5章章 (4 4)粉尘爆炸的特性)粉尘爆炸的特性 粉尘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常以其爆炸浓度下限(粉尘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常以其爆炸浓度下限(mg/L

47、mg/L或或g/mg/m3 3)来表示。)来表示。粉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变化与下列粉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分散度、湿度、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因素有关:分散度、湿度、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原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原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范围也就越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范围也就越大。粒度越细的粉尘,其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越容易飞粒度越细的

48、粉尘,其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越容易飞扬,所需点火能量越小,所以容易发生爆炸,随着空气中氧含扬,所需点火能量越小,所以容易发生爆炸,随着空气中氧含量的增加,爆炸浓度范围则扩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范围则扩大。粉尘的爆炸压力由两种原因产生:一是生成气态产物,粉尘的爆炸压力由两种原因产生:一是生成气态产物,其分子数在多数场合下超过原始混合物中气体的分子数;二是其分子数在多数场合下超过原始混合物中气体的分子数;二是气态产物被加热到高温。气态产物被加热到高温。第第5 5章章 (4 4)粉尘爆炸的危险性)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49、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完全 易产生二次爆炸易产生二次爆炸 爆炸感应期较长爆炸感应期较长 爆炸起爆能量大爆炸起爆能量大 粉尘爆炸压力、升压速度粉尘爆炸压力、升压速度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a.a.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但因其燃烧时间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但因其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大;长、产生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大;b.b.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员严重烧伤;员严重烧伤;c.c.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

50、起二次爆炸、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扩大伤害;三次爆炸,扩大伤害;d.d.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第第5 5章章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颗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颗粒的大小、粉尘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和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等。粒的大小、粉尘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和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等。(1 1)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一般来讲,燃烧热大、氧化速度快、容易带电的粉尘易引起一般来讲,燃

51、烧热大、氧化速度快、容易带电的粉尘易引起爆炸。爆炸。(2 2)粒径大小)粒径大小 颗粒大小也是影响粉尘爆炸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粉尘以极其颗粒大小也是影响粉尘爆炸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粉尘以极其细微的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该物质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这是细微的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该物质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这是粉尘造成爆炸的原因之一。粉尘造成爆炸的原因之一。(3 3)粉尘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粉尘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粉尘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与粒径、密度、温度等有关。粉尘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与粒径、密度、温度等有关。粉尘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长时,其危险性增加。粉尘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长时,其危险性增加。(4 4

52、)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 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物质的颗粒足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物质的颗粒足够细小,且有足够的含量时,才能发生爆炸。够细小,且有足够的含量时,才能发生爆炸。第第5 5章章 粉尘爆炸的火灾应急措施粉尘爆炸的火灾应急措施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GB15577-2007)规定了粉尘爆炸)规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设计、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粉末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生产管理及粉末产品

53、的贮存和运输。(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可燃粉尘可燃粉尘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的场所。的场所。惰化惰化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足够的惰性物质,使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足够的惰性物质,使粉尘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控制技术。粉尘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控制技术。第第5 5章章 抑爆抑爆 爆炸发生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发生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

54、炸的控爆技术。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阻爆(隔爆)阻爆(隔爆)在含有可燃粉尘的通道中,设置能够阻在含有可燃粉尘的通道中,设置能够阻止火焰通过和阻波、消波的器具,将爆炸阻断在一定范围内的止火焰通过和阻波、消波的器具,将爆炸阻断在一定范围内的控爆技术。控爆技术。泄爆泄爆 在有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存在的围包体内发在有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存在的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物通过围包体上的薄弱部分向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物通过围包体上的薄弱部分向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

55、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二次爆炸二次爆炸 发生粉尘爆炸时,初始爆炸的冲击波将沉积发生粉尘爆炸时,初始爆炸的冲击波将沉积的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并被其后的火焰引燃而发生的的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并被其后的火焰引燃而发生的连续爆炸。连续爆炸。第第5 5章章 (2 2)粉尘防爆安全措施)粉尘防爆安全措施 合理安排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合理安排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 a.a.安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或存在可燃粉尘的建(构)筑物,安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或存在可燃粉尘的建(构)筑物,应与其它建(构)筑物分离,避免某一建(构)筑物内的粉尘爆

56、炸波及相邻应与其它建(构)筑物分离,避免某一建(构)筑物内的粉尘爆炸波及相邻的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建(构)筑物之间,应根据粉尘爆炸危的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建(构)筑物之间,应根据粉尘爆炸危害范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害范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b.b.建筑物宜为单层建筑,屋顶宜用轻型结构材料,一旦粉尘爆炸发生,建筑物宜为单层建筑,屋顶宜用轻型结构材料,一旦粉尘爆炸发生,爆炸压力将轻型结构的屋顶冲起,易于泄爆。爆炸压力将轻型结构的屋顶冲起,易于泄爆。c.c.多层建筑物宜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墙体不承重,抗压强度低。多层建筑物宜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墙体不承重,抗压强度低。d.

57、d.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置在建筑物外的露天场所,宜设在建筑物内较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置在建筑物外的露天场所,宜设在建筑物内较高的位置,并靠近外墙。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应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构。高的位置,并靠近外墙。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应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构。e.e.工作区应有疏散通道。工作区应有疏散通道。第第5 5章章 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 a.a.防止粉料自燃防止粉料自燃 b.b.防止明火与热表面引燃防止明火与热表面引燃 c.c.防止电弧和电火花防止电弧和电火花 d d防止摩擦、碰撞火花防止摩擦、碰撞火花 e e惰化处理惰化处理 在生产或处理易燃粉末的工艺设

58、备中,采取在生产或处理易燃粉末的工艺设备中,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时,应采用惰化技术。上述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时,应采用惰化技术。f f通风除尘通风除尘 按工艺分片设置相对独立的除尘系统。按工艺分片设置相对独立的除尘系统。第第5 5章章 降低初始爆炸引起的破坏降低初始爆炸引起的破坏 a a分段与隔离分段与隔离 b b保护性停车保护性停车 c c抑爆抑爆 采用抑爆装置进行保护。采用抑爆装置进行保护。d d约束爆炸压力约束爆炸压力 e e泄爆泄爆第第5 5章章 预防二次爆炸预防二次爆炸 a a工艺设备的接头、检查门、挡板、泄爆口盖等均应封工艺设备的接头、检查门、挡板、泄爆口盖等均应封闭严密,

59、防止粉料泄漏至车间,以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闭严密,防止粉料泄漏至车间,以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泄漏的粉料变成二次爆炸的尘源。泄漏的粉料变成二次爆炸的尘源。b b不能完全防止粉尘泄漏的特殊地点(如粉料进出工艺不能完全防止粉尘泄漏的特殊地点(如粉料进出工艺设备处),应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手工装粉料场所,应采设备处),应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手工装粉料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进行打包的场所,应定期清扫粉尘。取有效的防尘措施;进行打包的场所,应定期清扫粉尘。c c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清扫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因为使

60、用压缩空扫;清扫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因为使用压缩空气吹扫会将堆积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从而增加该区域的气吹扫会将堆积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从而增加该区域的危险。危险。第第5 5章章 火灾应急措施火灾应急措施 粉尘爆炸事故扑救极为困难,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粉尘爆炸事故扑救极为困难,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 1)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2 2)消除粉尘源消除粉尘源 (3 3)严格控制点火源严格控制点火源 (4 4)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措施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措施 (5 5)粉尘爆炸火灾的扑救措施粉尘爆炸火灾的扑救措施 (6 6)做好个体防护工作)做好个体防护工作第第5 5章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