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18921100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业发展条件一、 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绿色发展严格按照省、市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推进污染防治,实现电解铝、地炼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整合转型,完成了市级下达的煤炭压减和能耗双控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2019-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1922亿元增长为2567亿元,三年增长率分别为5%、29%、8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324:3946:4730调整为2021年的148:388:464。农业实力强,阳信县有鸭梨之乡、全国畜牧百强县、中国第一牛县之称。阳信县鸭梨产量居山东之首,以优质佳品驰名中外,并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

2、品。旅游协调发展,在阳信县万亩梨园景区现建有观花台、中国鸭梨之乡纪念碑,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牧业绿色发展,打造中国第一牛县,形成从饲草种植犊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牛骨雕刻牛副产品加工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获得阳信牛肉、阳信鲁西黄牛、阳信渤海黑牛三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资源节约型发展,阳信县是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山东绿色优质小麦订单种植地县,在农业生产中探索出高效节水灌溉建管一体的阳信经验,通过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验收。金阳街道办事处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翟王镇是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3、温店镇被山东省能源局评为绿色能源示范村镇。二、 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

4、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无论在理论创新,还是在实践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一)顶层设计: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11月8日,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并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5、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2017年10月18日,明确提出实现生态文明体制的转型升级,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美丽中国内涵丰富,可谓集环境、生活、百姓、时代和社会之美于一身,囊括现代社会的五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系密不可分,生态文明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内核,而美丽中国的构建,必须立足于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以五位一体

6、的总体布局作为行动指南,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欣欣向荣,生态绿色宜居。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务必秉承开源节流的重要理念,优先实施保护和节约的举措,力求自然恢复,构筑两型社会的产业框架、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恢复自然的初始状态。首先,要实现产业结构上的转型。40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告诉,建立在牺牲环境之上的发展断不可取,即使获得一定的发展也不可持续。因而,理应大力构筑和完善生态发展的经济机制,以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着力点,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和金融的绿色发展,同时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和生产产业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力图实现绿色产业结构的突破。其次,助力消费和能源生产的转型升级。全方位地打造绿

7、色、环保、安全、时效性强的能源机制,改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方式,杜绝一切铺张浪费和不合理的浪费,竭力打造绿色学校、社区、出行和家庭等,机关单位也要以身作则,以节约为荣。再次,大力倡导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要大力实施国家节能行动,在控制对资源开发与消耗的同时,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保障资源永续。最后,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污染监控、有害气体排放的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等绿化活动。历史事实与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发展告诉,只有坚持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

8、续发展。而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对解决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决心,也体现出国家的高瞻远瞩与高度负责的气魄与胸怀。(二)公众意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公众生态意识是公众从人与生态环境整体优化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观念,是公民尊重自然的伦理意识,是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价值意识。注重培养公众生态科学意识、生态道德意识以及生态审美意识。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致力于真、善、美的追求,因为它们是人格走向完善的基本要素。一般而言,科学致力于求真,道德致力于求善,审美致力于求美。因此,公众的生态科学意识、生态道德意识以及生态审美意识等的教育应该受到重视。通过生态科学

9、意识教育,让公众以科学的眼光正确审视自然,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通过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使公众自觉地对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产生一种道德责任感;通过生态审美意识的培育,引导公众以审美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之中,从而悄无声息地消融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对立。培育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传统消费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耗竭型模式。它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必将制约人的永续发展,甚至对人产生巨大的威胁和危害。绿色消费则提倡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从事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提倡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

10、想要使公众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就必须培养他们的绿色消费意识,而这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培育公众节约资源的意识,杜绝一切滥用及不合理开发资源的行为,为公众营造节俭消费的文化氛围;其二是抑制公众的消费需求膨胀化,让公众的消费需求与自然的承受能力永远保持平衡。重要的是,要积极刺激人们的精神需求,降低人们的物质需求,使公众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积极拓展公众接受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渠道,使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形式趋于多样化。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从多角度为公众的绿色生活提供意见与建议;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应运用多种渠道、方式和形式向公众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从而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的

11、认知,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三)制度设计:完善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能够确保人们在精神上对生态文明的肯定,但却无法保证人们在实际行动中能自始至终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与原则来行动。因此,这就需要依靠制度的力量。制度是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规章等的总和,它是社会中的人的一切行为的依据与规范。制度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四)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逐渐建立,促进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自然资源产权纠纷现象却从未消失,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自然资

12、源产权制度不完善。因此,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势在必行。(五)健全完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我国是法治国家,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当然也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而健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也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扫清障碍。当前,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并且颁布了多项具体法令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做到执法必严,实行责任追究与信息公开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失误,还要及时了解环保状况,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六)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人类对资源的开放与利用要始终遵循可持续的原则。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不重视自然的承受能力,

13、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显然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了改变这种模式,需要建立高效的资源利用机制,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研发相关的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与能源的浪费,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七)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已经予以一定的关注,但是限于各地评价指标及技术的不同,使得数据趋于地域性而缺乏普遍性,权威性也有所欠缺。因此,必须在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上不断

14、深入,实现其技术标准规范的统一化和与时俱进,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深度配合,致力于发展贯穿辐射城乡不同的生态质量、污染源等的监测评价工作。同时,还要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客观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强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四、 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基础地理位置优越,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黄泛平原,徒骇河、马颊河下游,德惠新河东岸。205国道、滨博高速公路纵贯县境东部,省道大济路纵贯县域中部,德龙烟铁路横贯县域南部,设阳信站,滨德高速公路横贯县域北部,设阳信出入口。阳信县既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又处于京津

15、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战略区域叠加辐射地带。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阳信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制定美丽阳信、生态阳信等重大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等重大环境治理工程,1+1+9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9大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拥有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白杨河湿地公园。2021年,三条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全年平均水质均达到类水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均同比改善101%以上,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三个中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之一。创新实力升级,阳信县发挥优势、优化升级,动能转换全面加速。拥有市级以上

16、人才平台项目117个,争取省级重点项目22个、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14个、市重点项目61个,获批专项债券项目34个、资金额度2423亿元。入选省重大项目3个、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57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获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电子信息产业园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试点。产业发展优势,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五五战略,坚定走好实业之路,3+9产业集群渐成规模,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2021年与2016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18696亿元增长到2567亿元,年均增长69%。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45家,同比翻一番。规

17、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8家增长到139家。五、 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1、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机遇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总视察山东时要求,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山东在新时代推进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实现两个走在前列,需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生态文明思想,迈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阳信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紧要关口。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滨州高端铝、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高端化工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

18、展,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产业链不断延伸升级,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阳信县成为滨州市重要成长极。一是区位优势,阳信县既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又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战略区域叠加辐射地带,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纽带。随着两环、七横、十一纵路网框架逐步形成,大高航空城开通至北京航线,为阳信县加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二是产业发展优势,阳信县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坚持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引领取得初步成效,深入实施五五战略,坚定走好实业之路,3+9产业集群渐成规模,大力发展绿色经

19、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成为推动阳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2、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挑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压力较大,大气污染逐步发展为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复合型污染,改善任务艰巨。境内省控断面秦口河何家桥断面,市控断面钩盘河后周桥断面,存在个别月份水质指数较差情况,水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水资源约束日益凸显,土地供给缺口加大,阳信县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工业规模快速扩张,水资源短缺与土地资源紧张并重。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源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仍需提高。随着城市用地总量需求趋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突出,可用于建

20、设的增量土地极为有限,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亟需加强,生态文明各项改革还需协同见效,环保参与宏观经济治理手段不足,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化建设平台与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环境执法科技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在线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大数据分析、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在环境执法领域的应用。部分企业法治意识不够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此外,亟需改变现有事件驱动型环境风险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不完善,政绩考核仍然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有待健全,生态环

21、境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公众参与机制、环境治理体系等尚需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调控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因为这片土地应该是推动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一个空间载体,必须要好好爱惜每一存土地。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十分注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捍卫海洋利益,进一步朝着海洋工业强国方向迈进。(二)全面促進资源节约俗话说的好,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维持环境良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必须从中学会合理地节约和利用资源,控制好能源消耗量,全力推进水的循环利用。(三)推进绿色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制度,构建一个

22、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的整体节约与循环综合利用,倡导健康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反对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开展创建一个绿色家庭、一个绿色校园、一个绿色社区的实践活动。(四)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增加了森林、湖泊、湿地等的覆盖率,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抗旱等能力。加强防灾减危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对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防。(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想要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爱护大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七、 人居

23、生态文明建设改善阳信县打造10个高标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其中4个项目被列为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乡村提档升级完成200个,打造完成美丽乡村全覆盖乡镇2个,美丽乡村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16%以上。2019年在中国农村清洁取暖高峰论坛暨清洁取暖县长论坛上被授予中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阳信县率先在滨州市推行创建四个二农机示范点(即2个全程机械化、2个作业规模化、2个生产集约化、2个服务品牌化),促进农机合作社不断提档升级,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阳信全县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44%,实现了全程全面、高质高效

24、的农机化发展新跨越,并入选年度山东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称号;2020年4月19日,阳信县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资格的县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2021年整合涉农资金399亿元,将77个涉农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管理。积极争取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5个,入库项目9个位列全市第一。阳信县坚持绿色引领、生态优先,按照全景阳信全域旅游和开放的梨乡水城设计理念,以建设水韵梨乡、打造黄河三角洲魅力新城为目标,着力提升水系环城、绿茵满城、水绿交融的城市品质。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阳信县河流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省级绿色生态示范镇;商店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金阳街道办事处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翟王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