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891546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doc(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局部写详细,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才能目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的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

2、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1、个人朗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也可以问同学。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搜

3、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根底。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到准确、流利。5、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三、理解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

4、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表达。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详细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详细的表达方法,到达学习的效果。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展议论。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织的情景形象地展如今人们眼前了。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根底。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巧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根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才能及

5、拓展知识面。补充资料: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严密联络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板书设计: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芦叶船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我的遐想和对将来的向往【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精选教案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色文本细读:本篇文章作者峻青用浓郁的色彩,在如画的风光描绘中寄

6、托出了自己炽热的情感。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生动详细地描绘五彩斑澜的秋色世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而在他的描绘中着重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风光迷人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柿树与枫叶的比照,更突出了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蕴涵着柿树的成熟与收获。著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黄澄澄的大金帅,红玛瑙似的山楂果,绿莹莹的、红玫瑰似的呈现多种色彩的葡萄如此绚烂的色彩,组成一幅美丽而迷人、成熟与繁荣的秋天景象。作者采用了大量比喻的修辞方法,使得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与读者面前。文章最后一段,道出作者之所以喜欢秋天,就是因为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

7、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表达出作者面对丰收的景象内心的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这一丰收季节的赞美。该篇文章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提示学生实际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把学习理解课文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作者的“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之后,跳出作者的感悟,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用看得见的画笔描绘,用直通心灵的语言表述,或是默读体味秋色的魅力,或是朗读读出秋色的绚烂,总之,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为主。知识与技能目的:1、学会14个生字,会认

8、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著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的:1、继续进展自主识字,进步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才能,同时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观察秋天里的风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秋色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学生畅谈师:有一位叫峻青的

9、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读文识字。、明确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读准字音;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检查自学效果。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作者之所以喜欢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和也意味着和。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假如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如:表达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柿子红得像一片火;

10、苹果逗人喜欢;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如今我们眼前。3、假如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构造,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五、拓展延伸,积累理论1、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于秋天的文章、古诗句。2、可以向同学推荐教参书中的诗句。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长城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以精炼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长城,表现了长城的宏伟壮观,高大巩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

11、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学目的: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蜿蜒盘旋”“屹立”等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详细的。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巩固,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详细的。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课件。第一课时一、引

12、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这节课就随老师一起去游览长城。课件展示,激发兴趣。2、说一说你长城的理解。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听录音朗读,听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3个,要求会写的有12个。“戍”“崇”“砖”“智”“敞”是翘舌音,要读准确。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智慧茫然陡峭戍边崇山峻岭宽阔屹立城邦谱写容颜焕发蜿蜒盘旋遥相照应浩瀚金戈铁马瞭望堡垒修筑波涛滚滚4、再读课文,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修

13、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5、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第一局部1:远看长城给人以整体印象,概括了长城长的特点。第二局部2:远看长城,详细介绍了长春的构造特点。第三局部3:由看到长城而展开的联想。第四局部4:指出长城在世界历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世界历的“一个伟大奇迹”。6、整体把握观察长城彩图,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三、小结:本节学习情况。第二课时一、引入: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智慧茫然陡峭戍边崇山峻岭宽阔屹立城邦谱写容颜焕发蜿蜒盘旋遥相照应浩瀚金戈铁马瞭望堡垒修筑波涛滚滚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研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14、?“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浸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详细的写作方法。4、指导朗读,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5、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1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巩固2长城的高大巩固表达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理解词语“戍边”“垛子”“

15、堡垒”“金戈铁马”“古国安邦”。建筑材料:宏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巩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巩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4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巩固,还有什么特点呢?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6、默读3、4段。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理解第二句,“凭栏远眺”“油然而生”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此时,作者想到了什么?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

16、峭的山岭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宏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2考虑、交流:“没有也没有”“才”说明了什么?“多少”表示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3让学生想象一下,假设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4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这一段。7、学习第四自然段:1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

17、叹,齐读最后一段。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老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明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如今我们眼前。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假如有时机,我们一定要去游览者举世出名的万里长城。板书:远看 像一条长龙 很长近观 高大巩固 垛子 城台 伟大建筑长城 联想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毅力和智慧 举世出名奇迹 文化遗产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白鹅设计理念: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考虑,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务实、倡简为目的,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

18、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才能。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简析: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傲慢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场,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傲慢、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假设、沉着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19、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欢之情。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幽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傲慢的特点的。教学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欢之情。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老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气氛,引入课文学习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考虑。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老师巡视指导,点拨。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老师适时点拨指导识

20、字,学词,读句,并浸透学法指导,以到达读通课文的目的。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2引出“傲慢”并板书。3明确“傲慢”表如今那些方面。读书交流。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傲慢。3过渡,体会鹅吃相“傲慢”的局部。二、品读“吃相”,体会“傲慢”、“有趣”。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三、品读“侍候”,再悟“傲慢”、“有趣”。

21、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2默读课文,画出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颐和园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p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

22、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二、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考虑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理解。老师做好分析p 教材特点和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搜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储藏。四、教学过程【教案】一、读课题,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3、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好,规模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四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二、从游览顺序入手,理解文章构造和课文内容。一从词入手,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2考虑: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构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

24、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构造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如今,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一“游赏”长廊。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参加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考虑这些短语对我们“

25、游”长廊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

26、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到达段的积累。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二“游赏”万寿山。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屹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三

27、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风光。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比照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异,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终究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

28、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四、总结。一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二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五、课后学习建议。建议大家课后搜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听写生词,积累语言。2稳固游记的写作方法,小练笔。一、回忆上堂课学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么写颐和园这篇游记的。二、积累语言。一听写并积累生词。二通过朗读,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词、句、段。三背诵记忆或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三、小练笔。一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结合自己最近的游览活动练习写一篇游记。二现场

29、分享、点评小练笔。帮助大家更有信心,更有兴趣地读和写。作者简介:徐颖,女,出生于1975年6月。现任教于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小学高级老师,重庆市青年老师研究会成员,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为己任,致力于教学有效性研究,重视读写结合。屡次在重庆市青年老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承当市级教学研讨课;曾获全国录像课竞赛一等奖;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曾在论文评比中获全国一等奖,数篇教学论文发表于小学语文等刊物。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观潮一、教材分析p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

30、,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才能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衬托伴奏的朗读,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比照,尤其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读,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

31、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衬托大潮的磅礴气势。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宏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开展情感,促进理解。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场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

32、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绘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开展有一个连接、完好的印象,以加深感受。三以“读”促思通文。朗读是理解内容的根底,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考虑;朗读,助于理

33、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敏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以下读法:课始:老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四优化课堂构造。教学构造力求表达“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根底、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构造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三动:动脑考虑;动口读说;动手画批。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

34、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教学重点: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局部,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突出重点的方法: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绘的。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宏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3重点理解比喻句。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根底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

35、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根底,对文中的一些描绘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此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宏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打破难点的方法: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

36、品味后朗读。二、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教学用具: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教学时间:三、教学过程一激趣释题,老师朗读课文。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才能。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读。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

37、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板书“潮”。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考虑。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绘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学生逐一答复以下问题。根据答复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

38、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步骤: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请大家翻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方法:默读。要求:边默读边考虑: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迫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学习第二段。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绘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

39、的思想感情。教学手段:录像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指名学生读第二段。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考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的?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通过讨论明确: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绘大潮的。启发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观看录像。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导入学生自学。刚刚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如今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

40、象而又逼真地描绘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在学生自学的根底上,小组议论。组织学生讨论。边讨论边自由读。需讨论明确以下问题: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b.“横贯”是什么意思?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开展是怎样的?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理解

41、后朗读。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段意。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开展表述出来。学习第三段。指名学生读。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小结假如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老师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宏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得意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四再读全文。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2、爱我中华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3、自学生字词词语,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过程:一、点明本单元主题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理解?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1、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请同学来谈谈刚刚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自己的

43、一点感受就可以。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老师适时的补充介绍。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1多处提到五十六。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

44、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2不管是谁,不管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4仔细阅读,联络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小组内联络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络刚完毕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立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立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五、

45、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2、全班展示。六、作业设计必作: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歌曲。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的资料。选作:搜集有关民族的谚语和民族的风俗节庆文化。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春联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五副对联。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3、初步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好学问。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初步理解春联的特点,背诵文中对联。教学难点

46、:理解对联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感受对联的对仗、音律美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教学目的: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同学们说一说,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欢乐祥和的节日呢?今天,我们就来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二、初读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想想大意。3、理解词语,不理解地方作好记号。二、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及时正音“卷”2、讨论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祥和3、分自然段读课文。4、听录音读

47、课文,想想课文大意。三、梳理课文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考虑课文大意。2、出示长句子,指名读好停顿。3、梳理课文大意:哪里是写春联内容的?哪里是写春联的形式?互相讨论,交流。四、指导写字1、自由读生字,想想怎样写这些字?2、指名说一说3、师重点指导“祥”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作业:搜集两三副对联,准备在班级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教学目的:背诵文中五副对联,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及时评议2、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对联。二、精读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2、细读“春联内容”(1)默读第一自然段,标上句序,想想每句讲什么意思(2)指名读,齐读第一局

48、,注意读出“欢乐祥和:的气氛(3)指名读,指导读出“遨游“的喜悦心情。(4)指名读第三句,投影出示这副对联,引导考虑:这副对联是怎样描绘美丽风光的?(5)学生讨论、交流(6)反复读这副对联,体会意境(7)指名背诵这副对联(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句对联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师引导。(9)指名读第七句,引导说出本段的构造段式(10)小结:这一局部举例了春联的主要内容。3、学习“春联的形式特点”(1)字读,画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2)投影出示: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学生说一说这副春联的意思。(3)齐读,背诵(4)以此联为例,讨论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声律优美,

49、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5)复诵前面四副春联,体会春联特点。(6)引导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7)齐读。三、总结课文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四、朗读课文五、迁移练习1、四人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春联。2、按组进展班级交流,让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春联。布置作业:1、背诵文中五副对联2、用“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写一段话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乌塔教材分析p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单独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才能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的1、会认本

50、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学难点:从表达、描写中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根底上感知课文。1、你们单独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二、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2、检查词语的理解。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分组通读课文,老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1、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三、深化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老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道路。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三反应学习情况,老师点拨,加深理解。四、联络生活实际、讨论。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2、初步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局部,在班级反应。3、老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打工挣钱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理解各国3.懂得自保、自救第 46 页 共 4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