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91537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75.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教法】诵读法、欣赏法、研讨点拨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

2、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借此了解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二、朗读、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学生听读,并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每排学生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给予评价。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共同点评。生自由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

3、感情。三、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归纳:积

4、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四、品读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例:、“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

5、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找一句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在师的指导下,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_更生动、形象。五、迁移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

6、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教法:诵读法、欣赏法、研讨点拨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

7、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借此了解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2.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3.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4.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学生听读,并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

8、。每排学生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给予评价。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共同点评。生自由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三、研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

9、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归纳: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四、品读。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

10、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例: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3.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找一句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在师的指导下,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_更生动、形象。五、迁移。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

11、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板书设计: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

12、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二、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zhng)荇藻(xngzo)蓬蒿(Pngho)憔悴(qio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u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

13、会诗人的情感。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

14、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

15、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2.学生熟读

16、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3.拓展延伸。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4我用残损的手掌课文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

17、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18、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提及戴望舒,

19、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

20、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

21、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zhng)荇藻(xng zo)蓬蒿(Png ho)憔悴(qio 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u 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

22、的变化起伏。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

23、研讨:(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

24、“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3、拓展延伸。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

25、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五、课堂练习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七、布置作业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写一篇精彩的赏析_。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那么有

26、一句话你听着: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1、以读带讲:以读促品是本课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这里,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读和品互为方法和结果。2、青春时代应该是诗的时代:可是很多同学误以为诗歌的凝练就意味着抽象,学着写诗写的空洞苍白。还有的同学很少读诗,甚至有的同学惧怕诗歌的学习。本课的重点放在领悟诗人借助哪些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上,消除了这一部分同学的误解,使他们在情感上又向诗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

27、了对诗歌的认识,有利于课外的阅读和练笔。3、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得由老师来帮助完成。那么“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要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和崭新的姿态组织好教学工作。要尊重“主人”,尊重其个性差异,鼓励他们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在语文学习中大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他活动的舞台和空间,每个学生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来选择课外作业。事实上,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内容

28、。学生层次有不同,“一刀切”是得不偿失的。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5教学目标:学习体会诗人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直观性描绘与虚拟性想象结合的手法,以及与前一首诗截然不同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从而了解诗人的经历与内在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习这首诗中表达诗情的手法,体会作者身陷囹圄却壮怀激烈的情操。教学目标:一课时教学步骤:戴望舒,早期受到法国向正派的影响,1941年在香港被日军以抗日的罪名抓入监狱,他前后期的风格有明显的转变。前期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后期作品情调日趋明朗,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象征: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

29、种较为普遍的的意义。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的内容在特定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可是后者得到具体直观的表现。作为形象,象征可分为传统象征和个人象征,后者为个人自创的象征方式。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本诗,这首诗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部分:开头到“我站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第一部分表现了世人对沦陷地区的关注。这一部分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呢?(对比,用家乡以往的美丽和今天祖国的满目疮痍做明显的对比,从而可以看出日寇的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作者充满中国人血泪的江山之时,不能不感到愤怒和悲哀。)作者是如何家将两个部分传接起来的的呢?作者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着祖国的大地,这双手触到过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它

30、是受过损害的,和那辽远的一角。作者认为祖国的未来是没有一丝希望的吗?第二部分是一种光明的意味。是对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的赞美。“太阳”和“春”的意象象征着什么?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太阳象征着光明,春象征着蓬勃的生机。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依然完整的国土的赞美和向往。“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用来比喻什么的呢?(作者发挥他的想象力,把虚拟的想象同比喻结合。虚实相生,作者温柔的抚摸,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真切而深沉的热爱。同学们选择一个角度,对本诗的艺术特色作一简要评价分析。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6教学设计:教学依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

31、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带给读者的首先是一股震撼人心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是诗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用爱和恨、痛苦和希望编织成的一首热爱祖国,憧憬光明的诗篇。随着诗人的神思遐想,诗人“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从塞北的长白山,到中原的黄河,从江南水乡,到岭南至南海,面对一片山河破碎的凄凉景象,诗人深沉的哀痛洋溢在字里行间;可那“辽远的一角”,却依然“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又使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深情的赞颂解放区是“永恒的中国”,他把祖国的新生、民族解放的前途都寄托在解放区。这铁窗关不住的爱国情能够给予中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他们了解诗人在那种苦难的时代和环境里是怎样的执著爱国,也启发他

32、们反思在和平年代又该怎样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祖国,这就是本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价值所在。爱祖国爱家乡是语文学习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本课也不例外。相信在诗歌阅读的潜移默化中能够如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给学生“关于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关于诗歌的学习,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重点应该放在从语言入手领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内涵、情感上。课标也要求:“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这里,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

33、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因此学习这首诗歌,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要注意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新课程标准还对学生提出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因此,本课仍然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戴望舒生平及其佳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赏析,写下简短的感悟(在涉及新的作家作品时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相关链接,到九年级时应该已成为一种学习习惯。),目的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

34、中还首次对学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要求的重点在于强调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发挥大家的智慧、集体的力量。为此,本课选择在体验诗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诗中的情感和内涵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是以老师的讲解取代学生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评价,而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切磋,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共同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阅读中得到营养,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35、随着诗人“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诗中展现出一幅祖国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图画,可谓笔力纵横,想像飞扬。学习本课要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过程与方法:读中品,品中读。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富有想像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洪流,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学方式:做好相关链接。课前收集关于作者及本诗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这位“雨巷诗人”及其诗作有一定了解。尤其要了解本诗的创作背

36、景,这样有助于学生领悟作品内涵,理解本诗抒发的情感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中,随着诗人“手掌”的移动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味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在诵读中,进一步明确诗人借助哪些形象抒发情感,品味诗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诗人奇异的想像和诗中强烈的对比。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直至背诵。开展合作交流。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化诵读,品评语言。“读”时可以轮流读,可以分工读。由于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可能不同,每读一遍都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品”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切磋,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做好课堂盘点。本课结束后每个同学要及时回溯检索

37、本课学习内容,盘点自己的学习收获。想想自己在本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或者最想在本课中实现突破的是什么。这种理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效率。布置课外作业。在课堂盘点之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布置几种不同的课外作业,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作不同的突破和拓展。教学构思: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指导学生课外收集戴望舒有关资料及其佳作,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初步的兴趣式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下对戴望舒这位诗人或者他的某首作品的感悟片段。上课时,用一盘朗诵得极富音乐感的磁带导入。一方面,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读出节奏感;另一方面,抑扬顿挫的乐感也有助于学生

38、理解诗歌的情怀。听完范读随即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体会了复杂的情感之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一是看诗人是借助哪些形象来抒发情感的,二是诗人是怎样利用语言技巧来抒发情感的。这是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独特的情感体验并领悟诗歌语言凝练而又形象的特点的重要步骤,老师不能越俎代庖,所以选择在同学中开展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这一步中,诵读仍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力图通过品读诗歌使自己的诵读更有节奏感,更富有感情。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之后,需要一个班内的交流

39、。此时仍是由诵读贯穿,学生以读带讲,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谈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时诵读的要求是读出情感,熟读成诵。然后是引导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回顾和盘点,总结一下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或不足,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标实现得如何,课外又将如何再去弥补遗憾或者有所拓展。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自己的选择确定不同的课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都有相对丰足的收获。课堂实录:师生活动:(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营造氛围,从细节做起。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艾青的诗歌土地,现在有哪些同学能够充满感情的为我们背诵这首

40、诗?(众生举手。指名背诵,两名至三名。)师:刚才欣赏同学们的背诵,最感动我的一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要学习戴望舒的一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与艾青的土地一样,诗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示范性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指导。(生听读诗歌,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师:听过一遍之后,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中包含着什么情感?生1:诗中包含的是爱国的情感。整体把握是深入探究的基础。师:是总体的把握。是一首爱国诗。具体说呢?生2:我感到诗人很悲哀。师:“悲哀”一词似乎不够准确啊。(有生补充:悲愤。

41、教师肯定。)生3:其中还含有激动、欣喜的感情。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呢?我建议大家找到一条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顺藤摸瓜。生4: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那就应该顺着他摸索的顺序去看他抒发了什么情感。师:很好。我们就按他说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注意看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情感。读完在书上做勾画批注。(生朗读,读后勾画批注)生5:诗人手掌摸索到的有“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因为这些地方都已经被毁坏,都沾满了血和灰,所

42、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愤的。师:关键词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准确。请其他同学补充。生6:还有“辽远的一角”。可看出诗人这时非常欣喜。因为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阴暗的,而这里却是“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将驱散阴暗,带来苏生”,所以他是很高兴的。师:显然,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低沉伤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的,高昂,憧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这种情感啊?(生杂说:没有。有很多人开始小声试读。学生自读)师:我来听听同学们这时候的朗读是不是有进步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表演一下。(指名让一个学生读)师:好多了!总的来说把握住了两种情感,但一些具体的句

43、子处理的还不够准确。下面同学们就要想想办法让自己的朗读更有情感更有节奏感一些。我建议大家分组来读。合作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弄清楚诗人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发了什么情感,在语言上哪些句子让我们很喜欢。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韵味,看看是不是读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读,也可以轮流读,每个人都要读到。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师在小组间巡回解疑)师:请各小组读一读我们最欣赏或最有感受的句子。生7:(读“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国!”)这一节是我们很喜欢的。首先,从感情上来说,它很高昂,能够给人以鼓舞,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到一种力量。师:打断一下,你认

44、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辽远的一角”具体指什么?生7:我们查过资料,“辽远的一角”应指延安。有的资料上说的是解放区。(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爱国的力量,诗人相信我们国家虽然现在灾难深重,但还是有希望的。师:好!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做的不错。适时肯定学生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生7:其次,从语言上说,这一节用到了很多让人感觉蓬勃向上的词语。比如: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苏生等,让我们感觉到诗人欣喜、赞美的感情,也受到鼓舞。师:这一小组对这一节诗的品读有两点很值得赞扬。一是善于抓住作者选择的形象,体会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第二是善于抓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关键词,从这

45、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等会希望其他组的同学能够学着做做品析。生8:(读“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一节我们很喜欢。因为他列举了一系列事物,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生9:这一节中列举了“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在这些事物上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第一个列举的就是作者的家乡,说明他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的。师:这位同学指出,作者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寄托在这些形象上面。那么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了这些形象呢?西湖是作者的家乡,所以他首先选择了它。其他的呢?生10:长白山、黄河

46、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黄河,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南海,这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很好!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形象中看出一个列举的顺序。生11:是从北到南。师:这也就是说,诗人用无形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从北到南涵盖了我们整个的版图的。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受啊?生12:作者并不是真的用手掌在摸索,这是他的想像,很奇特。生13:我们课前查阅资料知道,戴望舒写这首诗是在牢狱里,他也不可能看到这么广大的土地,全都是想像。师:的确,这首诗全靠诗人用想像来完成。作者身在牢狱,用心灵的手掌抚摸着祖国大地,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给我们奇妙的感受。应

47、该学习这种大胆的想像。师:刚才我们说到,要善于抓住诗句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词语来体会感情。谁来讲讲?学法指导生14:这一节中有两句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明亮的。就是“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这两句写出了繁花的颜色、芬芳的气味,还有“嫩柳枝”,给人感觉很柔、很脆。师:这两句与其他诗句不同之处在于生15:这是他在摸索时回想到的过去美好的景象。现在的西湖是这一句“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给人感觉还是冷色调的。师:好,接着找,还有哪些冷色调的修饰词。生16:“冷到彻骨”。生17:“寂寞地憔悴”。生18:“苦水”。生19:还有黄河“水夹泥沙”,是混浊的。生20:“蓬蒿”,和前面写西

48、湖一样也有对过去的回忆,过去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却是杂乱的,荒芜了。生21:还有“血和灰”“阴暗”。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想像飞扬的时候将祖国的辽阔土地受到侵略践踏和解放区的生机和光明作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灾难的哀痛、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学生抓准知识点生22:现实的故乡与江南与回忆中的故乡和江南是一个对比。师:是啊。这样对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师:经过这一番品读,我们再来朗读一遍,看是否比刚才读的有感情有节奏些。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每人读一部分,也可以轮流读一遍。(小组朗读)师:我们请几个小

49、组来读一读。生23:我们小组女生朗读前半部分,男生朗读后半部分。(小组表演朗读,读出了感情,众生鼓掌)读中品,品中读,朗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生24:我代表我们小组朗读。(生朗读。众生鼓掌鼓励)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能不能趁热打铁把它背下来?试试看,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背诵。(生赶紧准备背诵。随后指名45名同学试着背诵,并提出课外加强背诵的要求)师:这节课上到这里,所有的同学都该想想,自己在这节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自己还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或提高?(生冥想,总结)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生25:我在这节课上了解了这首诗中包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想课外能把这

50、首诗背的再熟练一些。生26:我学到了诗人都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些具体事物上。师:你可以把课后练习三做做,学习这种写法。生27:我又学到了一首爱国诗,我想再积累一些爱国的诗歌。生28:我学到了对比的写法,我想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生29:我朗读的比先前好些了。师:总结得很好。虽然角度不同,但每位同学都能有一点收获。根据大家的总结,老师提出以下几个作业供大家选择,每位同学可以选择12道来做。自主选择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生急切地想知道有哪些作业可供选择。师出示作业牌)1积累:爱国诗歌大串联,不少于5首。2背诵并默写课文。3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

51、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或者几句诗,抒发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4诗的前后两部分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达一种情感。师: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通过自己选择的课外作业加深对这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反思以读带讲。以读促品是本课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这里,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读和品互为方法和结果。青春时代应该是诗的时代。可是很多同学误以为诗歌的凝练就意味着抽象,学着写诗写的空洞苍白。还有的同学很少读诗,甚至有的同学惧怕诗歌的

52、学习。本课的重点放在领悟诗人借助哪些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上,消除了这一部分同学的误解,使他们在情感上又向诗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对诗歌的认识,有利于课外的阅读和练笔。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得由老师来帮助完成。那么“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要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和崭新的姿态组织好教学工作。要尊重“主人”,尊重其个性差异,鼓励他们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在语文学习中大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他

53、活动的舞台和空间,每个学生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来选择课外作业。事实上,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内容。学生层次有不同,“一刀切”是得不偿失的。202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7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_,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54、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1

55、、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一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

56、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

57、避居香港,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投影:锦幛(zhng)荇藻(xngzo)蓬蒿(Pngho)憔悴(qi

58、o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u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

59、婴孩子手中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