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8904534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作物分类作物是由于长期适应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结果, 在栽培过程中对温度、光能、水分等条件有一定要求,由此而制约着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 的分布。从温度条件看,全世界4种不同的温度地带都各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种类。寒温带. 有春小麦、春大麦、春燕麦、黑麦、粟、黍稷、马铃薯、豌豆、蚕豆、亚麻、甜菜等;温 带。有冬小麦、冬大麦、粟、高粱、大豆、蚕豆、菜豆、油菜、向日葵、大麻等;亚热带 有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大豆、菜豆、油菜、花生、芝麻、油桐、桑、茶、棉、黄麻、 红麻、苎麻等;热带。有水稻、甘薯、木薯、花生、海岛棉、咖啡、可可、橡胶树、油棕、 黄麻

2、等。但这种适应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的变异,经过天然或人为的选 择,也能改变其本性。如水稻、玉米、高粱本为喜温作物,通过多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可 以产生生育期短、耐寒力强的品种,能在北纬50、南纬40处栽培.甘薯、棉花、苎麻的 一些品种也可引种到北纬40,木薯可引种到北纬25 .同时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 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 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 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

3、生长而形 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 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 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 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 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 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 作物如养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 都能发育成熟,是

4、属于光照中性作物。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耐旱能力,一般可以用标志蒸腾力大小的蒸腾系数表示。蒸腾系数 小的作物,如粟、黍稷、高粱、玉米、大麦、黑麦、花生、向日葵等,一般比较耐旱;而蒸 腾系数大的作物如薏苡、燕麦、养麦、大豆、蚕豆、豌豆、油菜、黄麻等则耐旱力较差。有 些作物如水稻不仅喜湿,其根系且可浸在水中而无碍生长。至于小麦、马铃薯、甘薯、甘蔗、 甜菜、芝麻、棉花等则属于“干湿中间类型作物”。此外,作物对土壤酸碱程度的不同敏感性,也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大致高粱、苏丹草、 田菁、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能耐盐碱;而稻、燕麦、黑麦、养麦、马铃薯、甘薯、茶等 则较能耐酸。大多数作物适宜于中性土壤。作物有不同的

5、生命周期。一般草本作物从春季播种萌发到秋季成熟收获,其全生命周期 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 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有些作物 如甜菜、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 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甘蔗、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 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 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

6、。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 属多年生作物.“光、热、水”是气侯的三要素。气候资源可分为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以及风 能资源等。所谓光能主要指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两方面,是太阳能多少的重要标志。日照时 数单位是小时,太阳辐射单位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的年内累积趋势,与太阳总辐射累积 趋势一致,日照时数与植物生长有直接关系,利用太阳能可以发展无土栽培日光温室,太阳 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器及太阳能生态农业温室养育与水产等阳光产业气温是气侯最重要 的要素,是判断一个地方热量多寡的指标。通常以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身0c的累加)所 划分的温度带,代表着一地区热量的多寡,光温可反映日照和温度(热量

7、)两种气候要素的 综合作用。对于农作物来说,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光照越强,作物的生育期就越短。热 量(以温度形式表示)是各种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各种农作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下 限温度,高于下限温度的时间和热量状况即为可以利用与开发的热量资源,作物从播种到成 熟的间隔日期称为生长季。生长季内的热量资源强度是反映热量资源多少的一个标志,可 用最热月(7月)气温表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C的初日表示寒冬已过,积雪消融,土壤开 始解冻,草木开始萌动;终日则表示土壤开始冻结,越冬植物停止生长。因此,N0C的积 温便能够反映一个地方可供作物利用的热量状况.其间日数通常称为无霜期(天),日平均气 温稳

8、定通过10C的初日为春季作物开始生长的日期,终日为喜温作物停止生长、喜凉作物光 合作用显著减弱的日期,其间日数即为喜温作物生长期或其它作物的活跃生长期,这时的积 温称为活动积温.无霜期的长短与热量资源的多寡趋势基本一致。除积温外,界限温度的 初、终间日数多少也能反映热量资源的多少,而且它与作物能否成熟有直接关系。在作物生 长期内,白天高温有利于作物大量合成有机质和糖分,夜间低温又可使作物呼吸减弱而降低 农作物自身的营养消耗,故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作物生长是一个有利因素。气温(热量)与光 照(太阳能)一般正相关,但也有例外,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区,却是我国夏温最 低的地区。天气的阴晴对日照影响

9、较大,阴天多的地方日照时数相对较少。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由于同一种作物常有多种用途,一般只按其主要用途来划分。谷类作物 也称粮食作物。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 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极大多数属禾本科,如稻、麦类、玉米、高粱、粟类、薏苡等. 谷类作物的子实一般含淀粉70%以上、蛋白质10%左右,并有适量的脂肪和维生素为食物 中热量的主要来源,且因易于种植、运输和贮存,是历史上最早驯化、当前栽培面积最大的 作物。谷类作物除主要用作粮食外,子粒及碾制时筛选出的糠麸,可做精饲料;秸秆经过粉碎, 可做粗饲料,鲜茎叶则可作青饲或青贮。子实还可用以酿酒,大麦芽可制饴糖.有些子实

10、胚部 富含脂肪,利用分离出的玉米胚和稻米糠麸,均可提炼优质食用油.稻、麦、玉米等的茎叶 还可用以编制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豆类作物 属豆科。以收获成熟子粒为目的的一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蚕豆、 豌豆、菜豆、鹰咀豆、绿豆、饭豆、滨豆等。中国为栽培豆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豆类成熟 子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作物,如大豆可达40%,其他豆类也均在2030%左右,为禾谷 类子粒蛋白质含量的24倍。豆类蛋白质包含8种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在禾谷类种子中含 量很少的赖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豆类中都较丰富,可直接食用或用以加工 成各种豆制品。大豆、花生等的子实富含脂肪,是人类所需植物脂肪的重要来源。

11、豆类的茎 叶不论作干饲料或青饲料,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豆、花生榨油以后产生的豆饼或粗粉, 除可作为精饲料外,还可精制成浓缩蛋白。此外,由于与豆类作物共生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 中的游离氮,同时豆类的圆锥根吸收土壤深层养料和水分的能力优于谷类作物,种植豆类作 物或用以同禾谷类作物轮作、间作,还有充分利用和培养土壤肥力的作用。薯类作物 以收获富含淀粉和其他多糖类物质的膨大块根、球茎或块茎为目的的一类 作物。有旋花科的甘薯,茄科的马铃薯,大戟科的木薯,薯芋科的薯芋、山药、大薯,天南 星科的芋、紫芋、蒟蒻,菊科的菊芋、豆科的豆薯,美人蕉科的蕉藕等。这类作物的地下根茎 膨大,由薄壁细胞所组成,以贮存淀粉

12、为主,包括2%左右的蛋白质和一些维生素.除豆薯用 种子繁殖外,其余均用根、茎繁殖。对逆境和病虫害抵抗能力强,易于栽培,产量高。因钾 能促进淀粉的合成和积累,施肥时重视钾在三要素中的配合常有利于增产。薯类除供食用和 饲用外,工业上是制淀粉、葡萄糖、糊精、合成橡胶和酒精的原料。茎叶和加工后的粉渣则 是富含养分的饲料。鲜薯块一般含水分达80%左右,运输和贮藏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收获 后需及时切片晒干,以便贮存。纤维作物 以收获纤维为主要目的的一类作物。可按形成纤维的组织、器官分为: 种子纤维。如锦葵科的棉花,其纤维系由胚珠的表皮细胞延伸而成,是最主要的纺织原料。 韧皮纤维。如各种麻类的纤维,系由茎部的

13、韧皮层形成.其中荨麻科的苎麻、亚麻科的亚 麻和夹竹桃科的罗布麻等的纤维长而整齐,质地柔软,含木质素少,可用以纺织优良麻织品; 大麻科的大麻、田麻科的黄麻、锦葵科的苘麻、红麻和豆科的柽麻等因纺性较差,多用以制 作粗麻布、麻袋、地毯、麻绳等.叶纤维。多为热带单子叶植物,如龙舌兰科的剑麻、番 麻,芭蕉科的蕉麻,凤梨科的凤梨等.其叶鞘或叶部的维管束纤维粗硬,不能供纺织用,但拉 力强、耐湿、耐盐、耐磨,可用以编制各种粗绳索,在航海、采矿、铁路运输上用途很广。 棕榈科的棕榈则可做垫、刷与箓衣等。其他如莎草科的茳芏、碱草、藨草、灯心草科的灯心 草,禾本科的芦苇、芨芨草等,其叶纤维也可供编织等用。以上各种纤维

14、还均可用作造纸原料。 木纤维。主要来自木本作物,常用以制造优质纸张.作为纺织工业的原料还有蚕丝、动物 皮毛等。油料作物 以收获含油器官榨油为目的的一类作物。除豆类作物中子实富含油脂的花 生、大豆等兼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外,还包括十字花科的油菜、芥菜、油萝卜,胡麻科的芝麻, 菊科的向日葵、红花,亚麻科的胡麻,唇形科的紫苏、白苏,大戟科的蓖麻等。锦葵科的棉 花,其子仁也含有很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木本植物如油茶、胡桃、油橄榄、油棕、油桐和 乌柏等,有时也列为油料作物。各种作物种子的含油量不同,如大豆含量为20%左右,油菜、 向日葵、胡麻、油茶、红花等为40%左右,芝麻、花生、蓖麻、油桐、乌柏等为50%左

15、右, 椰子、油棕种子的含油量则可高达60%。种子经过提取油脂后的饼渣,尚含蛋白质和其他 营养物质。除油菜子饼中含有硫化葡萄糖苷、蓖麻子饼中含有蓖麻碱和蓖麻白肮等有毒成分 不能直接饲喂牲畜外,大多可用作优质饲料.糖料作物以收获植物体的含糖部位供工业上制糖用的作物。糖分在植株上存贮的部 位因作物而异,如甘蔗、芦粟、糖槭在茎部,甜菜在根部,糖棕在花部其成分主要是蔗糖、 葡萄糖和果糖。世界栽植最普遍的工业制糖原料,在低纬度地区为甘蔗,在高纬度地区为甜 菜,含糖量均在1520%左右。制糖的副产品糖蜜和残渣,可作酒精或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蔷薇科的悬钩子和菊科的甜菊,叶部含高甜度物质糖苷一一双苷配糖体,其

16、甜度为蔗糖的300 倍,可作甜味剂和糖尿病患者的辅助药剂。饮料作物 收获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用作饮料时对人体有兴奋作用的一类作物. 茶的嫩叶可制成茶叶,咖啡、可可的子实经加工后可制成饮用品.梧桐科的可乐果,种子中 咖啡因含量达2%,为很强的兴奋剂,系制造可口可乐汽水的原料。此外有大麻科的蛇麻,俗 名啤酒花,可做制啤酒时的添加物,本身不含咖啡因,但其花序所含蛇麻香脂腺分泌的挥发 油、苦味素、树脂和单宁,能使啤酒具有芳香而略带苦味,故也可归入此类。调料作物能产生芳香或具辛辣味的挥发性物质的一类作物。多用作食品的辅料,以 促进人的食欲。主要的有蘘荷科的姜,百合科的葱、蒜,茄科的辣椒,十字花科的芥

17、菜种子, 伞形科的茴香等。木本植物如芸香科的花椒,胡椒科的胡椒、樟科的肉桂,八角科的八角, 桃金娘科的多香果等也有此用途。染料作物 在合成染料未普遍应用前,染料的来源主要取自植物。中国的传统染料, 蓝色的主要原料为蓼科的蓼蓝叶,豆科的槐蓝叶;紫色主要为紫草科的紫草根;红色主要为菊 科的红花花冠和茜草科的茜草根等。在欧洲则常用十字花科的菘蓝叶染蓝色,用木蓝草科的 木蓝草叶染深黄色,用千屈菜科的散沫花枝叶染橙色,用蘘荷科的郁金块茎染橙红色等。橡胶作物 此类作物含有白色液体乳胶,名橡浆.其成分为水、碳氢化合物、树脂、油脂、 蛋白质、糖和生橡胶,凝固后成为弹性、韧性很强的橡胶。橡浆对植物本身的作用尚不太明 了,可能有愈伤作用,但对人类却有很大价值,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已经广为栽培的木本橡胶 作物主要有大戟科的橡胶树,桑科的巴拿马橡胶树和印度橡胶树.草本有菊科的橡胶草和橡 胶菊等.在美洲热带还有一种糖胶树,所产生的糖橡胶可制口香糖药用作物 是含有各种生物碱和苷类等有机化合物,可用以治疗各种人、畜疾病的栽 培植物。饲料与绿肥作物人工栽培以喂养畜禽的称饲料作物(如牧草).栽培后在生长繁茂时 期翻入或割沤,用以增加土壤肥力的为绿肥作物(如牧草).芳香作物具有烃类的萜和氧化、硫化油成分,挥发到空气中呈芳香气味的作物可用 以制造化妆品、食品或熏制茶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