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904215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管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管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郭启华教授郭启华教授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1、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2、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3、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4、小学儿童的性格本章学习提要本章学习提要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案例】l曾经有人描述了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儿童。这曾经有人描述了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儿童。这个儿童叫乔伊,他们的说法就是他是个机器般个儿童叫乔伊,他们的说法就是他是个机器般的儿童。他母亲说,的儿童。他母亲说,“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自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己怀孕了。”对他的父亲来说他的出生同样没对他的父亲来说他的出生同样没有产生影响。他的父亲是陆军文职人员,到处有产生影响。他的

2、父亲是陆军文职人员,到处驻防,无固定场所。他出生后,他母亲宣称驻防,无固定场所。他出生后,他母亲宣称“我不想去看他,也不想去照顾他。我不想去看他,也不想去照顾他。”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在他出生的在他出生的3 3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啼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啼哭,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养时哭,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养时间表,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就没有间表,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就没有人爱抚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常常人爱抚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常常把他留在小床或围栏里把他留在小床或围栏里,父亲则把自己的怨气父亲则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他身

3、上。每晚当他哭闹时就会折磨他。发泄在他身上。每晚当他哭闹时就会折磨他。可以说他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一点点的感情投可以说他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一点点的感情投入,只是训练了他如何上厕所。他不会表达情入,只是训练了他如何上厕所。他不会表达情感。后来经过感。后来经过3 3年的心理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年的心理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见,在早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己的感情。可见,在早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有完全发展起来。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爱笑俱乐部爱笑俱乐部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l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

4、特点l(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l(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l(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l(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l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学习活动 交往生活 劳动、体育活动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l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l新生儿:兴奋 抑制快乐高兴喜爱喜悦妒忌喜欢敬爱热爱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3、小学儿童的情感表现手段更为丰富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儿童对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情况:以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感情诵读“你这个小家伙真淘气”。结果发现

5、,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正常辨认阶段。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l深刻性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质程度。一般来说,小学生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易激动的,较外露、易激动的,但其情绪体验逐步但其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深刻。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1、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l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动物的恐惧。l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

6、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并更加现实化。l表现之一表现之一: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划的反应。划的反应。l表现之二表现之二:引起愤怒的原因。:引起愤怒的原因。l表现之三表现之三:表达心情的方式。:表达心情的方式。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3、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了社会规则和道德、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了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标准。

7、l学前儿童喜欢某人是从具体的关系出发,而小学生学前儿童喜欢某人是从具体的关系出发,而小学生在选择伙伴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老师在选择伙伴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表扬的学生。l比如:学前儿童喜欢谁不喜欢只要是从自我出发的比如:学前儿童喜欢谁不喜欢只要是从自我出发的“XXXX爱和我一起玩,我喜欢他;爱和我一起玩,我喜欢他;XXXX不给我玩具,我不给我玩具,我不喜欢他。不喜欢他。”l而小学儿童学会从道德准则出发,确立自己的喜欢而小学儿童学会从道德准则出发,确立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和不喜欢。l“我喜欢我喜欢XXXX,因为他学习好好,我讨厌,因为他学习好好,我讨厌XXXX,

8、因为他,因为他不守纪律。不守纪律。”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l1、强度、强度易冲动、爆发快易冲动、爆发快l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做何反应,有打时做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打他”。l2、速度、速度变化快变化快l3、情境性、情境性易受暗示易受暗示l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情景支配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情景支配l十里长街送总理十里长街送总理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德国漫画 父与子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l小学低年级儿童可控性较差。例如:在玩得小学低年级儿童可

9、控性较差。例如:在玩得入迷时,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小学低年级儿入迷时,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情绪也很外显,情绪常常表露在外。童的情绪也很外显,情绪常常表露在外。l到高年级时,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到高年级时,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班干部为完成教师委托的任务,会耐心、细班干部为完成教师委托的任务,会耐心、细致地帮助后进生。致地帮助后进生。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l(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l(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l(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第四章

10、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l我国心理学者对儿童的道德感所进行的研究发我国心理学者对儿童的道德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现:l1、小学儿童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小学儿童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l2、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l3、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l4、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l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自然的、直接的由客

11、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观,对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l有人曾统计了一个五岁的男孩一年内共提出了有人曾统计了一个五岁的男孩一年内共提出了4043个涉及到个涉及到25个方面的问题。个方面的问题。l小学儿童的理智感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小学儿童的理智感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上。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l1、从对学习的过程、学习

12、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从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到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l2、从笼统的泛泛的兴趣,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从笼统的泛泛的兴趣,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l3、从对具有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从对具有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关系知识的兴趣;l4、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读物;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读物;l5、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

13、扩大和加深到对社会、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到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兴趣。政治生活的兴趣。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l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审美发展的特点如下: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审美发展的特点如下:l1、小学低年级儿童已能很好地欣赏动物塑像,、小学低年级儿童已能很好地欣赏动物塑像,而且与高年级儿童的感受体验十分接近。随年而且与高年级儿童的感受体验十分接近。随年龄的增长美感欣赏能力还会逐渐发展。龄的增长美感欣赏能力还会逐渐发展。l2、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儿童对流行音乐很、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儿童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对民族乐曲接触不多,而且缺乏人生

14、感兴趣,对民族乐曲接触不多,而且缺乏人生的体验感受,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的体验感受,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l(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l(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l(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l(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心、羞耻心和自尊心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l一般而言,对低年级学生,采取讲故事、做游一般

15、而言,对低年级学生,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过程中容易获得知识,得到健康,积极的情戏过程中容易获得知识,得到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感体验。l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以介绍优秀少儿读物为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以介绍优秀少儿读物为宜,让他在读物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启迪。宜,让他在读物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启迪。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l通过环境设置、角色扮演、气氛组织等实践活通过环境设置、角色扮演、气氛组织等实践活动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动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l比如:利用电影、电视创设情境。观后再组织比如:利用电影、电视创设情境。观后再组织评议,让学生设身处地地

16、想一想,或教师把原评议,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教师把原剧进行改编,以话剧形式出现,让学生扮演剧剧进行改编,以话剧形式出现,让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并进入角色。中人物,并进入角色。l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如经常举行多样化的班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如经常举行多样化的班会、少先队中队会活动、兴趣活动等。建立起会、少先队中队会活动、兴趣活动等。建立起一个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气氛的班集体。一个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气氛的班集体。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l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调节情绪的强度,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调节情绪的强度,使他们学会用语词或理智防止或缓和

17、自己不适使他们学会用语词或理智防止或缓和自己不适当情绪的发生;当情绪的发生;l其次,要鼓励和发挥儿童的自觉性,养成自我其次,要鼓励和发挥儿童的自觉性,养成自我检查与调节的习惯;检查与调节的习惯;l再次,需要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再次,需要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l培养同情心,要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尊培养同情心,要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尊老爱幼,帮助苦难者,关心和帮助残疾老爱幼,帮助苦难者,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爱护小动物,防止捉弄残疾人,虐人,爱护小动物,防止捉弄残疾人,

18、虐杀小动物。杀小动物。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培养学生的羞耻心,主要是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培养学生的羞耻心,主要是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卑鄙,什么行为可耻,要启发学生对错误的内疚、卑鄙,什么行为可耻,要启发学生对错误的内疚、后悔的情绪体验,要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后悔的情绪体验,要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讽刺、羞辱和体罚学生。人格,不能挖苦、讽刺、羞辱和体罚学生。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途径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途径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表场,但绩和长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表场,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绩,表扬过分

19、,以防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绩,表扬过分,以防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l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此外,教师要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感。此外,教师要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感。l小学儿童的消极情感主要有害怕、焦虑、妒忌小学儿童的消极情感主要有害怕、焦虑、妒忌感、自满和自卑等。感、自满和自卑等。l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l在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在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

20、甚至有损于身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损于身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关。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关。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讨论:讨论:l如何帮助小学儿童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帮助小学儿童克服消极情绪?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l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概述l二、亲子关系二、亲子关系l三、同伴关系三、同伴关系l四、师生关系四、师生关系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概述l(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一)人际关系的定义l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

21、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理上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带。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l1、零点接触阶段、零点接触阶段l2、单方相识阶段(注意阶段)、单方相识阶段(注意阶段)l3、表面性接触阶段、表面性接触阶段l4、亲密、融合阶段、亲密、融合阶段l5、漠视、冷谈、漠视、冷谈l6、疏远、疏远l7、分离、分离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人际关系的状态人际关系的状态图图 解解人际关系状态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零接触相互注意相互注意表面接触表面接触轻度卷入轻度卷入中度卷入中度

22、卷入深度卷入深度卷入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亲子关系二、亲子关系l(一)亲子关系的变化(一)亲子关系的变化l(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二)父母的教养方式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亲子关系的变化(一)亲子关系的变化l1 1、交往时间的变化、交往时间的变化l研究发现研究发现5 51212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父母在教导儿童,为儿童阅读、与儿童谈话,父母在教导儿童,为儿童阅读、与儿童谈话,与儿童做游戏的交往时间少了一半。与儿童做游戏的交往时间少了一半。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2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l 随着儿童

23、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童的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弱。制力量减弱。l6 6岁以前,父母替儿童做出决定,岁以前,父母替儿童做出决定,6 61212岁在父母的监督引导下做出决定,岁在父母的监督引导下做出决定,1212岁以后岁以后儿童更多的是自己做出决定。儿童更多的是自己做出决定。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二)父母的教养方式l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纵型。l权威型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l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

24、有明确的要求。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专制型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l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l忽视型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l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出要求和控制;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放纵型放纵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l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

25、要求和控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l讨论讨论:l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同伴关系三、同伴关系l(一)小学儿童的友谊(一)小学儿童的友谊l(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l(三)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三)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小学儿童的友谊(一)小学儿童的友谊l友谊是人际关系深化发展的结果。儿童友友谊是人际关系深化发展的结果。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l第一阶段:不稳定

26、阶段(第一阶段:不稳定阶段(37岁):此阶岁):此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玩的那就是朋友。玩的那就是朋友。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这个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阶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朋友。l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这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

27、的了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这个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阶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l第五阶段:友谊阶段(第五阶段:友谊阶段(12岁以后):这个阶段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的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

28、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较长。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在群体中,小学儿童的择友通常有四个标准:在群体中,小学儿童的择友通常有四个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系、其他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系、其他关系。关系。l直接接触直接接触,用儿童的话来说就是一起玩;l接受关系接受关系反映同伴对自己的帮助;l敬慕关系敬慕关系反映儿童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的赞赏;l其他关系其他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两家是世交),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等。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各年级儿童择友标准的变化()小学各年级儿童择友标准的变化()择友标准择友标准二年级

29、二年级三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六年级直接接触直接接触4121362528接受关系接受关系1624271511敬慕关系敬慕关系1355305759其他关系其他关系00732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从总体上来说,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从总体上来说,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性和趋上性。l同质性同质性即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人做朋友;l趋上性趋上性即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l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群体的时期。最明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群体的时期。最明显的同伴群体就是班集体。显的同伴群体就

30、是班集体。l此外就是一些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在一个班此外就是一些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在一个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以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以23人为最多,人为最多,占占68;4人规模的占人规模的占18;到高年级时才;到高年级时才会有会有56人以上的非正式群体的出现。人以上的非正式群体的出现。l非正式群体多以同性别为主。非正式群体多以同性别为主。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三)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l依据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依据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为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以及中间型。为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以及中间型。l人缘型人缘型儿童是在群体中受到欢

31、迎的儿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l嫌弃型嫌弃型儿童是在群体中受到排斥的儿童,是同伴不愿意交往,在群体中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儿童;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孤立型孤立型儿童是受到忽视的儿童,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或不善于交往,或不敢交往,既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大家对其并不在意;l中间型中间型儿童是在群体中有朋友,有共同活动的同伴,但也有人对他不亲近,不喜欢的儿童。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讨论:讨论:l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嫌弃型和孤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嫌弃型和孤立型的儿童?立型的儿童?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四、师生关系四、师生关系l宏观:教师中心宏观: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学生中心师生民主;师

32、生民主;l微观:微观:儿童的师生关系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儿童对教师态度的变化:盲从盲从自主评价倾向。自主评价倾向。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调查表明:调查表明:84的小学儿童认为要听老师的的小学儿童认为要听老师的话,儿童最常用的话是话,儿童最常用的话是“这是老师讲的。这是老师讲的。”l其中,小学低年级儿童其中,小学低年级儿童100的认为要听老师的认为要听老师的话。的话。l五六年级时学生开始注重教师的人品、精神五六年级时学生开始注重教师的人品、精神面貌,试图对教师做出全面的了解。面貌,试图对教师做出全面的了解。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l196

33、81968年,罗森塔尔对小学年,罗森塔尔对小学1 16 6年级的学生进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预测其未来发展的测验,从中随即选取了预测其未来发展的测验,从中随即选取2020的儿的儿童,告诉这些儿童的教师,说他们发展潜力很大。童,告诉这些儿童的教师,说他们发展潜力很大。8 8个月后再次实施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有明显个月后再次实施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儿童更为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儿童更为明显。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l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述l二、小学儿童自我意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识的发

34、展趋势l三、小学儿童自我评三、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价能力的发展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概述l(一)什么是自我意识(一)什么是自我意识l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l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个体的自我意识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从形式上看,包括

3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成分。调控三种成分。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结构自我意识结构 自我感觉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自我观察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自我分析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自尊自尊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 自卑自卑 自信自信 自满自满(自负自负)自我检查自我检查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 自我监督自我监督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 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自我意识的作用(二)自我意识的作用l l从整体上来讲,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从整体上来讲,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l从局部方面来讲,自我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

36、在从局部方面来讲,自我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概念的作用上,自我概念有三种作用:自我概念的作用上,自我概念有三种作用:l其一是起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其一是起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l其二是起决定个体期望的作用。其二是起决定个体期望的作用。l其三是起引导个体采取相应行动的作用。其三是起引导个体采取相应行动的作用。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l初生婴儿的意识是混沌的,没有明确的主初生婴儿的意识是混沌的,没有明确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体和客体的区分,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我的存在。有生理需求提示着我的存在。第四章个性

37、与社会性的发展l当婴儿发现咬手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我意识自我感觉。感觉。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l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我是”“我要我要”“我有我有”等。这表明儿童已能等。这表明儿童已能

38、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也表明儿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也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童自我意识的形成。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年龄呈现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年龄呈现正相关正相关,但发展速度各年级是不等速的。但发展速度各年级是不等速的。l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尤为迅速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尤为迅速的时期;的时期;l三年级到五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平稳时三年级到五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平稳时期;期;l五年级到六年级时又会出现一个加速发展五年级到六年级时又会出现一个加速发展时期。时期。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l(一)

39、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l(二)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二)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l(三)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三)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l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相对于自我评价的依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相对于自我评价的依附性而言的。附性而言的。l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主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依附于教师、父母的评价,他们总是重要依附于教师、父母的评价,他们总是重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他们

40、开始学会将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开始学会将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对照,但教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对照,但教师和父母的评价不公正时,会引起他们的师和父母的评价不公正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是反感,甚至是“抗议抗议”。l他们开始意识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开始意识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等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l但总体来说,其自我评价还是会受到教师但总体来说,其自我评价还是会受到教师的态度的影响。的态度的影响。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二)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l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指的是自我评价的广泛性和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41、指的是自我评价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深刻性。l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能同时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时能同时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l从小学高年级直至初中,这时的儿童能将自己从小学高年级直至初中,这时的儿童能将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个性的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品质,过渡到对自己个性进行综合评价。品质,过渡到对自己个性进行综合评价。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三)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l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是相对于易变性而言。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是相对于易变性而言。l一项研究是让被试间隔一

42、周后对相同的一项研究是让被试间隔一周后对相同的5个个题目作前后两次选择,并计算答案的一致性。题目作前后两次选择,并计算答案的一致性。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对同一问题的两次选择的一致性年级 小一小二小三小一小二小三相关系数0.370.510.61 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四、小学儿童自我调控的发展四、小学儿童自我调控的发展l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l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指的是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l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指的是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发生的能力。两者不存在类型上的差异,与自我控制

43、相比,自我调节在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分别要到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分别要到2岁和岁和3岁岁时才出现。时才出现。l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的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的5个阶段(科个阶段(科普普):):l 第一阶段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第一阶段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表现为儿童的生理机制保护着儿童免受过强刺激的伤害,如他们的神经系统对某些刺激不予接受和加工,还通过自我吮吸来降低自我的唤醒水平和减少身体活动。l 第二阶段为知觉运动调节阶段。第二阶段为知觉运动调节阶段。儿童表现出一些自发的行为活动,并逐渐学会根据

44、环境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第三阶段为外部控制阶段。第三阶段为外部控制阶段。儿童能够服从成人和环境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行为的目标指向性增强。l 第四阶段是自我控制阶段。第四阶段是自我控制阶段。随着儿童心理表征的发展,可以用符号或记忆表象来代表事物,因而也就可以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仍按照看护者的要求行事,并能够延缓自己的某些行为。l 第五阶段为自我调节阶段。第五阶段为自我调节阶段。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王振宇等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监控表现王振宇等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监控表现出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儿童出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儿童高的现象。高

45、的现象。l原因?原因?l低年级儿童容易受权威人物控制,他们的自低年级儿童容易受权威人物控制,他们的自我控制分数高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实际上我控制分数高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实际上是是“外部控制外部控制”的结果。的结果。l而到了高年级,小学儿童的独立性增强,外而到了高年级,小学儿童的独立性增强,外在约束力减小,内在的自我控制增强,但这在约束力减小,内在的自我控制增强,但这种控制力的发展是缓慢的,因而表现出自我种控制力的发展是缓慢的,因而表现出自我控制分数下降。控制分数下降。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性格小学儿童的性格l一、性格的涵义一、性格的涵义l二、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趋势二

46、、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趋势l三、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三、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点点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一、性格的涵义一、性格的涵义l在国外心理学文献中,性格一词在古希腊语在国外心理学文献中,性格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强中的意思是: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强调的是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和外部条件决定调的是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和外部条件决定的行为方式。的行为方式。l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征。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首先,

47、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如:遇到危险时,怎样?当遇到灾难性事故时,又会如何?l其次,性格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一个人偶然忘记了某次约会,不能说他粗心大意;一个人偶尔发火,不能说他性格暴躁。l最后,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受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评判,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所以人的性格都有好坏善恶之分。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二、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趋势二、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趋势l心理学家把性格发展的年龄阶段分为心理学家把性格发展的年龄阶段分为4 4个时期:个时期:形成期、定型期、成熟期和更年期。形成期、定型期、成熟期和更年期。l5 51111岁左右

48、为性格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l12121717岁左右是性格的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型期定型期。这个时期的少。这个时期的少年开始接触社会,虽然开始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年开始接触社会,虽然开始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但还缺乏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力,但还缺乏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l18185555岁为性格岁为性格成熟期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人已有比。这个时期的人已有比较稳定、完整的性格特征。较稳定、完整的性格特征。l5656

49、岁以上的为性格的岁以上的为性格的更年期或老年期更年期或老年期。这个时。这个时期的人也会出现性格上的某些变化。期的人也会出现性格上的某些变化。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刘明、王顺兴等同志的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刘明、王顺兴等同志的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性格(少年性格(EWREWR)发展的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逐渐升高,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l但是,发展速率是不平衡,不等速的,但是,发展速率是不平衡,不等速的,l小学小学2 2年级至年级至4 4年级发展较慢,年级发展较慢,l4 4年级至年级至6 6年级发展较快,年级发展较快,l小学小学6 6

50、年级至初中年级至初中2 2年级发展尤其缓慢,甚至年级发展尤其缓慢,甚至出现相对停滞状态,出现相对停滞状态,l初中初中2 2年级至高中年级至高中1 1年级,又出现快速发展趋年级,又出现快速发展趋势。势。l原因?原因?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三、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点三、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点l1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l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性格的最直接的体现。l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人、对己、对事三个方面。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小学儿童的态度特征不稳定,例如,小学儿童的态度特征不稳定,例如,小学儿童表现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积小学儿童

51、表现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积极态度倾向;但有时在特定情况下又会放极态度倾向;但有时在特定情况下又会放弃已有的态度倾向。弃已有的态度倾向。l虽然到了高年级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虽然到了高年级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性格的态度特征逐步稳定,但总体仍不明性格的态度特征逐步稳定,但总体仍不明确。确。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2 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ll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l小学儿童的理智特征在二年级到四年级时是小学儿童的理智特征在二年级到四年级时是稳定发展,而

52、四年级到六年级时会出现一个稳定发展,而四年级到六年级时会出现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例如,思维水平的发展就是迅速发展时期。例如,思维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而求知欲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不断发展,而求知欲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不断发展,小学六年级时达到顶峰。小学六年级时达到顶峰。l但灵活性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水平都比较但灵活性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水平都比较低,发展比较缓慢,各年级之间差异不低,发展比较缓慢,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3 3、性格的情感特征、性格的情感特征l性格的情绪特征指那些经常影响人的性格的情绪特征指那些经常影响人的活

53、动或受人控制的稳定的情绪状态。活动或受人控制的稳定的情绪状态。l小学儿童的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其中小学儿童的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其中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较快,因为六年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较快,因为六年级儿童刚刚进入青春期,其行为特别容易级儿童刚刚进入青春期,其行为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受到情绪的影响。第四章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l在主导心境方面,由于小学低年级儿在主导心境方面,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刚刚进入小学,正处在适应小学生活的童刚刚进入小学,正处在适应小学生活的过渡期,繁重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让他们感过渡期,繁重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让他们感觉紧张、焦虑、感到力所不及,因此小学觉紧张、焦虑、感到力所不及,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主导心境低于其他年级。低年级儿童的主导心境低于其他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