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898033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土壤资源的概念w土壤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础。w土壤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壤生产力的高低,除了与其自然属性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类生产科学技术水平。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土壤,对农、林、牧具有不同的适宜性,人类生产技术是合理利用和调控土壤适宜性的有效手段,即挖掘和提高土壤生产潜力的问题。w土壤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人类可以利用它的发展变化规律,应用先进的技术,促其使肥力不断提高,以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若采取不恰当的培育措施,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会随之下降,甚至衰竭。w土壤资源的空间存在形式具有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变化的周期

2、性,所以土壤性质及其生产特征也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w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发展农业和保持良性生态循环的基础和前提。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的概况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的概况(一)世界土壤资源概况w世界土壤资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耕地面积小,而且分布不均。地球上陆地总面积约14900万平方公里,而无冰覆盖的陆地面积约13000万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约有30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23%,已耕地仅有1400万平方公里,只占陆地面积的10.7%,可见耕地面积是很少的。尽管还有14.7%的可耕地有待开发,然而其中有些在现有条件下是难以利用的土地,例如冻土、沙漠、裸岩、陡坡山地等,真正肥沃

3、而便于耕种的土地大部分已被垦殖,同时耕地的分布又很不平衡,特别是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人口较少,分别占世界人口的10%,6%和0.5%,但却拥有大面积的未耕地,那里未耕地分别为可耕地的78%、87%和86%。亚洲人口占世界的56%,而可耕地却只占20%,其中77%为已经开垦。世界各大洲土地利用状况(面积单位:百万公顷)世界各大洲土地利用状况(面积单位:百万公顷)由此可见,耕地面积不仅小,而且分布上也很不均衡。世界主要国家人口与农田、牧场、森林面积世界主要国家人口与农田、牧场、森林面积(二)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w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我国辽阔的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

4、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极为复杂,故我国的土壤资源极为丰富,类型也多种多样,初计有12个土纲60个土类。还具有世界上特有的青藏高原土壤,因此对发展农、林、牧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 w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少,平原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6%,丘陵占10%,山地高原占64%,而且许多海拔在2000米以上。寒漠、冰川有2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约110万平方公里;石质山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土地面积中有20%开发利用土是有困难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广阔的丘陵、山地,复杂而多变的山地气候,也为我国发展多种果林、药材等经济林木以及开发牧场提供了场所。w

5、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据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0.41%,而印度、丹麦、法国、德国等国的耕地在总土地中占的比重都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约100万平方公里,即约15亿亩,只占世界同类耕地的7%,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933平方米(即1.4亩),远低于世界人均2867平方米(即4.3亩)的占有水平(见下表)。同时分布上又很不平衡,约85%的耕地集中于仅占全国土地面积44%的东部季风区22个省(市)内,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的西部各省、区,其耕地只占全国耕地的15%,耕

6、地只占这些省(区)土地总面积23.3%,总的来说,我国人均耕地不仅少,而且分布也过于集中。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三、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积减少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有1500万个居民点,其中包括500600个规模较大的城市。若以每个居民点占地10公顷计,则共占地1.5亿公顷。从19701980年,经济合作与发达国家组织农地的13%被改作城市,美国为2.8%,法国为1.0%,意大利为2.5%,英国为1.2%。印度因城市建筑的迅速发展,把大量表土用于制作砖瓦等进行计划的挖掘,导致土壤的严重侵蚀,并引起流水不畅,土壤的含盐量增加。荷兰

7、农用地不但面积小,而且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不断被占用,近20多年来,每年占用农业用地万余公顷。w我国人地矛盾更突出,从50年代初期至1980年不到30年的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m2(1亩)。40多年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减少耕地达4073万公顷,而人口增加了6亿多。如太湖地区近期工业建设每年占用耕地1.8%,南方不少地区的耕地占用比率也在23%之间。1988年全国农村建房占用耕地约67万公顷,随着人口每年新增1600万以上的速度发展,生存空间则越来越小,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w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w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现象已越来越严重。据估计世界

8、有1/4的耕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水蚀和风蚀,目前全世界土壤流失量已增加到每年254亿吨,许多地区普遍出现土壤肥力下降现象,照这样的流失速度,到本世纪末人均表土总量将从792吨降到469吨,减少33%。我国50年代初,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扩大到19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64%,占国土面积约20%。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1/3以上,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0%,约有4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侵蚀量每平方公里6000吨以上,占水土流失面积30%。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估算全国土壤流失量每年5

9、0亿吨(实际上远不止此数),相当于流失氮、磷、钾肥4000万吨,这些土壤养分流失量,折合成化肥,约相当于全国化肥的年产量。水土流失不仅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对水利、交通、工矿事业等带来巨大危害。w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w由于土壤侵蚀和垦殖利用不合理,使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壤退化实际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劣化综合表征,如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碱化、沙化诸方面劣化表征。据艾伦统计,世界土壤资源养分亏损面积达23%;热带地区中亏损最多的是磷、钙、镁、锌、硼等;南美酸性土中缺乏氮、磷养分者占90

10、%以上,缺钙者占70%,缺锌者占62%,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是当前土壤退化的主要标志。据报导,世界土壤腐殖质损失的动态是1万年内损失了3130亿吨土壤有机碳,平均年损失量为3130万吨,最近300年内土壤有机碳损失了900亿吨,年均损失量为30000万吨,最近50年内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量为380亿吨,年均损失量为76000万吨。因此,由于人类在最近50年内对土壤的影响,现在的腐殖质损失量比1万年农业文明以来平均腐殖质损失高约24.3倍。这些数字不一定很准确,但其趋势是很明显的。w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也是很普遍的,如东北地区“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的初垦黑土,土壤有机质为80100克每

11、千克土,但开垦不到百年,黑龙江绥化地区土壤有机质下降为3040克/千克土,有的甚至只有20克/千克土,每年平均流失黑土层7毫米左右。由此可见,如果不加阻止,地球上土壤腐殖质的损失可以形成生态危机,因为土壤腐殖质是地球表面太阳能的主要累积器,也是保证生物圈生态稳定的土壤生产力保护者。w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w世界各大洲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土分布,其面积约占干旱区面积的39%,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西部、非洲大陆北部,其中前苏联的盐碱土面积最大,约7500万公顷,印度有692.6万公顷,巴基斯坦约600万公顷。其他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此外在滨海地区和旱作土壤灌溉区,

12、也有滨海盐土和次生盐土发生。据报导(世界资源报告,1987),一些排水不充分的灌溉系统引起土壤盐渍化程度远比在自然条件下所造成的为大。象南亚次大陆、中国的平原、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中部和中东等一些地区,每年100150万公顷因盐渍化而使农业土地的生产率下降,美国400万公顷,澳大利亚将近200万公顷,加拿大100多万公顷的灌溉地受到影响,几乎总灌溉面积的50%(联合国粮农组织19861987年的统计,面积为22800万公顷)受次生盐渍化影响,土壤失去生产力。开垦盐碱地所需作出的代价也是极高昂的。w我国盐碱土主要在黄淮海平原、东北西部、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带,估计总面积20万平方公里以上。w土壤沙化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资源的一种退化现象。联合国环境规划暑(UNEP)估计,沙漠化威胁着世界土地表面积的1/3(约4800万平方公里),并影响至少85000万人的生活,世界上许多主要牧地处于危险之中。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沙漠化土地正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每年南侵约3050公里,沙漠前缘长达3500公里世界沙漠化范围(80年代初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