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反应[教学材料]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8897768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聚合酶链反应[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聚合酶链反应[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聚合酶链反应[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聚合酶链反应[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酶链反应[教学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核酸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由美国Centus公司的Kary Mullis发明,于1985年由Saiki等在Science杂志上首次报道,是近年来开发的体外快速扩增DNA的技术。通过PCR可以简便、快速地从微量生物材料中以体外扩增的方式获得大量特定的核酸,并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在动物检疫中用于微量样品的检测。1. 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PCR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单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PCR以欲扩增的DNA做为模板,以和模板正链和负链末端互补的两种寡聚核苷酸做为引物,经过模板DN

2、A变性、模板引物复性结合、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引物链延伸反应来合成新的模板DNA。模板DNA变性、引物结合(退火)、引物延伸合成 DNA这三步构成一个PCR循环。每一循环的DNA产物经变性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 DNA。这样,目的的DNA的数量将以2n -2n的形式累积,在2小时内可扩增30(n)个循环, DNA量达原来的上百万倍。PCR三步反应中,变性反应在高温中进行,目的是通过加热使DNA双链解离形成单链;第二步反应又称退火反应,在较低温度中进行,它使引物与模板上互补的序列形成杂交链而结合上模板;第三步为延伸反应,是在4种dNTP底物和Mg2+ 存在的条件下,由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

3、为起始点的DNA链的延伸反应。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3个温度的循环,模板上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片段不断得到扩增。对扩增产物可通过凝胶电泳、Southern杂交或DNA序列分析进行检测。2.PCR反应条件和反应系统的组成(1) 反应条件PCR反应通过三种温度的交替循环来进行,一般94变性30秒,55退火 30秒,70-72延伸30-60秒,依此条件进行30次左右的循环。(2) PCR反应系统的组成标准的PCR反应体系一般选用50-100l体积,其中含有:50mmol/L KCl,10mmol/L Tris.HCl(室温,pH8.3),1.5mmol/L MgCl2明胶或牛血清白蛋白(BS

4、A),2种引物,各0.25(mol/L,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底物(dATP,dCTP,dGTP,dTTP)各200( mol/L,模板 DNA 0.1(g,TaqDNA聚合酶2.5iu。3.PCR基本操作一个典型的PCR反应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 将下列成分依序加入0.5ml灭菌离心管中并混匀:灭菌双蒸水30l10扩增缓冲液10l4种dNTP混合物,每种浓度为1.25mmol/L 16l引物15l(100pmol)引物25l(100pmol)模板DNA2l加灭菌双蒸水至终体积100l(2) 置94加热5分钟;(3) 将0.5l Taq DNA聚合酶(5iu/l)加入反应混合液中;(4) 将10

5、0l轻矿物油加入混合液表面,以防水分蒸发;(5) 按所设定的反应条件进行循环反应(在PCR仪上进行);(6) 反应终止后,取样品进行凝胶电泳,Southern杂交或DNA序列分析以鉴定是否得到特异的扩增产物。4.PCR衍生技术PCR可扩增双链DNA和单链DNA,并能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以扩增cDNA。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有多种衍生PCR技术。除反转录PCR外,尚有不对称PCR、反向PCR、锚定PCR、多重PCR、着色互补PCR、免疫PCR和套式PCR等。(1) 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RTPCR用于扩增RNA样品。在PCR体系中

6、先引入反转录酶,将RNA反转录获得cDNA,再以cDNA做为PCR的模板,加入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按正常PCR方式扩增 cDNA。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RNA和RNA病毒的检测。(2) 锚定PCR(Anchored PCR)通常进行的PCR试验必须知道欲扩增DNA或RNA片段两侧的序列,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引物进行PCR。当欲扩增的片段序列未知时,可通过锚定PCR进行扩增。其基本方法是分离细胞总RNA或mRNA并经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DNA末端转移酶在cDNA 3端加上同源多聚物poly(dG)尾,通过与其互补的锚定引物poly(dC)来保证扩增反应的特异性。(3) 反向PCR(Invers

7、e PCR)常规PCR是扩增两个已知序列之间的DNA片段,反向PCR则用于扩增位于已知序列两侧的一段未知序列。方法是使含已知序列和未知序列的DNA片段环化,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已知序列,这样线性化后原位于已知序列两侧的未知序列变为位于已知序列之间,再经常规PCR操作就可大量扩增未知序列。(4) 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不对称PCR又称单链扩增PCR。一般PCR反应中两种引物的量是相等的,不对称PCR中,两种引物的量相差悬殊,一般为50:1-100:1,这样在生成一定数量的双链产物后,较少的引物就会被用完,大量生成一条单链的DNA,分离单链即可直接进行序列分析等研究。(5)

8、多重PCR(Multiplex PCR)应用PCR技术可检测特定序列的存在或缺失。某些疾病的基因片段较长,且常有多处发生缺失或突变,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检测时,扩增不到目的片段,此时就须使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反应管中加入多对引物,扩增同一模板的多个区域。如果某一片段缺失,或扩增该片段的引物与被检核酸同源性太低,则在相应的电泳图谱上就无相应的正常片段出现,但可保证其他特异片段出现。目前报道的多重PCR反应,最多可同时扩增12条区带。当然,也可设计两对引物,分两次进行常规PCR。(6) 着色互补PCR(Colour complementation assay)着色互补PCR又称荧光PCR(Fl

9、uroscent PCR)。其原理是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不同的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多重PCR同时扩增多个DNA片段。反应结束后除去多余引物,扩增产物在紫外线照射下能显示某一种或几种荧光染料颜色的组合,如果某一DNA区带缺失,则会缺乏相应的颜色。通过颜色的有无及其组合可很快诊断基因的缺失、有较大变异或发现某些感染的病毒基因等。这一技术为PCR技术的临诊自动化诊断打下了基础。(7) 免疫PCR免疫PCR即免疫多聚酶链反应(ImmunoPCR),它是将高度灵敏的PCR技术与特异的免疫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诊断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应用一个对DNA和抗体具有双重结合活性的联

10、接分子使二者联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作为指示系统的DNA分子通过抗体而特异性地结合到抗原上,从而形成一种特异性“抗原抗体DNA复合物”,再通过对其中已知片段DNA的PCR扩增,即可证明抗原存在与否。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 通过免疫捕获作用纯化检测对象; 用于检测的微生物无需事先明确其核酸序列; 该方法也适用于微生物以外的抗原检测,其前提条件是被检测对象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且备有其相对应的抗体; 无需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引物。被联接的已知片段DNA相当于指示剂,无论检测对象是什么,只需合成针对这段DNA的引物即可; 省去了普通PCR实验检测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即增加了灵敏度又降低了实验成本。这

11、项技术的发明者Sano,T.(1992)等的试验表明,免疫PCR的灵敏度比ELISA方法高10万倍,足以检测出单个抗原分子。(8) 套式PCR(Nested PCR)普通PCR的产物DNA往往需要再扩增,以便对之进行进一步鉴定、分子克隆或用作其他用途。此时,由于DNA产物的末端效应,用原来的那对引物难以实现再扩增的目的。如果在原来的引物内侧重新设计一对引物,再进行新一轮PCR,则很容易获得更大量的DNA产物。如果需要,还可再进一步扩增,但每次需要在上一次产物的内侧重新设计引物。这种采用多对成套引物,逐步扩增DNA内侧片段的PCR就称为套式PCR。目前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了各自的研究需要都在应

12、用这一技术。5.PCR技术的用途(1) 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不完整病原检疫在早期诊断和不完整病原检疫方面,应用常规技术难于得到确切结果,甚至漏检,而用PCR技术可使未形成病毒颗粒的DNA或RNA或样品中病原体破坏后残留核酸分子迅速扩增而测定,且只需提取微量DNA分子就可以得出结果。(2) 快速、准确、安全检测病原体用PCR技术不需经过分离培养和富集病原体,一个 PCR反应一般只需几十分钟至2小时就可完成。从样品处理到产物检测,一天之内可得出结果。由于PCR对检测的核酸有扩增作用,理论上既使仅有一个分子的模板,也可进行特异性扩增,故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很高,远远超过常规的检测技术,包括核酸杂交技术。P

13、CR可检出 fg水平的DNA,而杂交技术一般在pg水平。PCR技术适用于检测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对于难于培养的病毒的检测尤其适用。由于PCR操作的每一步都不需活的病原体,不会造成病原体逃逸,在传染病防疫意义上是安全的。(3) 制备探针和标记探针PCR可为核酸杂交提供探针和标记探针。方法是: 用PCR直接扩增某特异的核酸片段,经分离提取后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制得探针。 在反应液中加入标记的dNTP,经PCR将标记物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从而制得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标记探针。(4) 在病原体分类和鉴别中的应用用PCR技术可准确鉴别某些比较近似的病原体,如蓝舌病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牛巴贝斯虫,

14、二联巴贝斯虫等。PCR结合其它核酸分析技术,在精确区分病毒不同型、不同株、不同分离物的相关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分子水平上区分不同的毒株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此外,PCR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基因突变、核酸序列分析、癌基因和抗癌基因以及抗病毒药物等研究中。6.PCR技术应用概况从诞生至今约十年的时间里,PCR技术已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将PCR技术用于动物传染病的检疫研究也日趋广泛。例如,新西兰农渔部质量管理机构所属动物健康实验室(AHLS)负责对各种外来病的疫情监测诊断,该室在1992年建立了几项PCR检测技术,包括从结核病病灶中快速检测牛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患病牛羊中副结核

15、分枝杆菌;检测恶性卡它热和新城疫等。自1990年始,将PCR应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等研究的报道,可归纳如下:(1) 快速诊断各类病毒病用PCR成功进行检测的动物传染病病毒有: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白血病病毒、马鼻肺炎病毒、恶性卡他热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传染性肺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牛冠状病毒、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轮状病毒、水道猫鱼病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山羊关节脑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毒、猪细小病毒等。(2) 由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牛胎儿弯曲杆

16、菌、牛分枝杆菌、炭疽杆菌芽孢、钩端螺旋体、牛巴贝斯虫和弓形虫等的PCR检测研究。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Hornes等(1991)采用一种固相比色PCR技术成功检测了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 (STs)Ia(STIa)和Ib(STIb)基因。(二) 连接酶链反应在连接酶的作用下两段寡核苷酸能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连接形成较长的核酸片段。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LCR)技术基于如下原理:在65,由于热稳定连接酶的作用,两段与模板正确杂交的寡核苷酸能连接形成新的较长的核酸片段。通过高温变性、适温退火和连接三步一循环的反应,新形成的靶核酸片段成为

17、下一循环的模板而使反应延续,这样,扩增产物将象PCR一样呈指数递增。LCR反应体系需采用4个寡聚核苷酸引物,其中两个与模板正链结合,另两个与负链相结合。引物长约1520bp,故LCR扩增产物长约3040bp。由于扩增产物较短,循环反应中的变性温度一般应比常规PCR要低。热稳定连接酶分离自嗜热细菌,它能精确识别与模板正确杂交的寡核苷酸引物。由于碱基误配而杂交上模板的非特异引物将不能起连接反应。与PCR相比较,LCR中非特异性扩增产物产生的几率很低,有资料表明,经过5070个LCR循环,非特异性扩增产物未有明显增长,这样,可保证反应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LCR已应用于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结核分枝杆菌

18、等病原体。目前,LCR的应用范围远不如 PCR广泛,但LCR与PCR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如启动子等小片段核酸的克隆等。(三) Q复制酶技术Q复制酶是Q噬菌体产生的一种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该酶于1963年由 Haruna和Weissmann等人发现并命名。Q复制酶能以某些单链RNA为模板,在体外大量复制单链RNA。该酶有严格的模板特异性,能在体外充当Q复制酶模板的所有RNA分子均含大量的二级结构,且模板和产物RNA必须能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分子内二级结构。Lizardi及其合作者(1988)发现,在Q复制酶的天然模板MDV-1 RNA中插入一段疟原虫(Pla

19、smodium falciparum)的特异序列后,所形成的重组RNA片段仍可做为模板被Q复制酶大量扩增。经37反应半小时,可在模板含量最低的反应体系(约含1 000个分子)检测到 129ng的重组RNA分子,相当于1亿倍扩增。Q复制酶能扩增经过修饰的RNA片段,因此可应用于诊断和检测单链RNA或DNA序列。据1992年发表的有关资料介绍,Gene Trak Systems的科研工作者已在用Q复制酶开发传染病诊断的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先用硫氰酸胍处理生物材料(如血、尿、脑脊髓液),使 RNA释放出来。由于Q复制酶通常不复制欲扩增的特异RNA序列,如HIV1 RNA;因此,待检材料须再做如下处

20、理,先用一捕获探针(捕获探针与一种磁性小球偶联)通过杂交反应将HIV-1 RNA“钓”出来,随后洗脱其它未结合的RNA分子;将捕获探针和HIV-1 RNA的复合体与插入另一段HIV-1 RNA序列的重组MDV-1 RNA进行温育,重复洗涤除去未与复合体结合的重组MDV-1 RNA,最后加入Q复制酶进行扩增反应。Q复制酶将只扩增与捕获探针和HIV-1 RNA所形成的复合体相结合的重组MDV-1 RNA,30分钟可扩增106 -107倍。这一技术不直接扩增欲检测的特异序列,而通过扩增与欲检测RNA分子相结合的 MDV-1 RNA来显示前者的存在。因此,它与PCR不同,需先“钓出”欲扩增的特异序列,这样虽增加了处理步骤,但可大大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产物。Q复制酶技术尚待完善,但做为一项核酸扩增技术,亦具备可观的应用潜力。5谷风教资q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