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891413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1.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才能。这种才能的获得,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其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耳濡目染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因此研究和讨论教学语言,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教学语言主要是指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以口语为主,多种语言形式互相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因此它既有口语特点,又有书面语特点。它的表现形式是口语,但其根据又必须是课文内容。如何把课文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老师的口头言语,将课文书面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用有声语言,准确、

2、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对语言表述的功能的认识,是这种转化和传递的必要前提。构造主义语言学者认为语言有两种表述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英国语言学家瑞恰兹说:“一个陈述的目的可以是它所引起的指称,不管这指称是否正确,这是语言的科学用处。但一个陈述的目的也可以是用它所指称的东西产生一种感情或态度。这即是说,语言不仅是物质世界信息的载体,而且也是人的精神世界信息的载体。简言之,语言具有指称和表现两样功能。语言的这种指称和表现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它们的作用各有所侧重,各自独立。一般地说,普通日常语言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即如似我们所说的字词的字典意义。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那么

3、侧重于表现功能。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鸟已不只是现实中的花、鸟了,它们在作者的情感浸染下,负担了比现实更多的意义。语言的不同表述功能,对传达不同的语言意义是十清楚显的。它也为生活现象中语言的运用提供了选择的可能。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不同的学科,其教学语言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这里我们如把诗歌看作是数学相对的广义语文,那么这句话形象说明语文与数学是两门各具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学科。也正是语文这种“巧慧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中要更注重语言的表现功能,在语言表达中更多地选择表现性语言。首先,从教学目的看:教学语言的基调应服从于教学目的的规定。

4、语文教学语言的选择,同样离不开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应划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才能为培养目的的认知领域,一是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为目的的情感领域。由此也相应确定了语文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就教学语言来看,指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各有所长,不可互代。从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对语言研究归纳,比拟分析等方面说,指称性语言较为适宜,它表意明晰,概念明白,逻辑严密。从详细的思想情感教育,审美情趣培养,语言感知才能培养等方面看,表现性语言更加生动,它情感丰富,形象详细,含蓄蕴藉。但在教学理论中,有的老师片面地看重认知目的,强调语文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其结果,表

5、现性语言日趋淡化,有的老师甚至用语言的字典意义来取代课文的情感分析,使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千篇一律,枯躁无味。如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分析柳宗元?江雪?的。原诗是“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是“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披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冰冷,但他还是一个人钓着鱼。这样的分析充其量只是对原诗进展了文字翻译,而这样的译文在古诗文读物上比比皆是。它们最多只是让学生懂得了诗的字面意思,而无法使学生去领悟和感受作者那种报国有心、回天无力的惆怅心情。由于这种指称性语言只是一种“图解式语言,它只能让学生停留在语言的指称功能程度上,

6、即便老师再怎样激发,也难以使学消费生感情共鸣。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其教学目的的最终点还是在于启迪人的心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目的中,二者虽是互相依存,但情感却是认知的催化剂。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切入,只有在情感的导向下其效果才会更佳。这种导向作为教学语言来说,表现性语言是较为适宜的选择,因为这种语言是“人的心灵之所属,不是逻辑的,而是词和修辞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教者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其次,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学语言的根据主要是课本。就现行中学教材的内容来看,可粗略地划分为文学与非文学两大类课文,其比例几乎是 7:3。这个比例足以

7、说明语文教学语言应大量地向表现性语言倾斜。文学类课文主要是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是作家创造出来作用于人的感知和情感的艺术品。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了作家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和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感受与评价。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就不能撇开文学语言的特点,而按现实生活的逻辑去逐词逐字的讲解。否那么就会把一个和谐的艺术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如鲁迅小说?故土?中的第一段:“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土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土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显然对这一段话,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时间、

8、地点、人物的“三要素分析上,而是要向学生说明这段话是作者悲凉心境的详细表达,它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要做到这点,就应该注重对“深冬严寒、“阴晦苍黄、“冷风呜呜、“萧索荒村等特定景象的描绘和渲染,调动起学生的感情,使其迅速进入到作品特有的气氛中去。遗憾的是,有的语文老师对这类文学作品教学中不得要领,仍用指称性语言,以“三要素分析为主,将作品的情感和气氛,肢解与分割。使文学作品的分析变成了篇章构造的讲解。究其原因,这多少与教者对课文本身的指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的分辨,重视不够而无不有关,进而由此产生的对教学语言选择的失误。不仅文学类课文要注意表现性语言的作用,即便是非文学类课文的教学中,也应充分注

9、意表现性语言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如?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议论文,第一句的第一个短语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如用指称性语言来陈述这个短语,它只是说明了下文所要表达之事发生的时间,鲁迅先生于何年何月何日参加了刘、杨的追悼会。但只要我们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文章写于同年四月一日,而记叙同年发生的事一般并不需标明年月份,或仅说“今年即可。但在这里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呢?原来鲁迅先生正是要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来抒发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感情。很明显,这句话具有很强的表现功能。假如我们抓住了这点,用表现性语言来表述这句话,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庄重、严肃的文笔中,体验到鲁迅先生的那种独特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的内

10、容是丰富多彩的,但对学生在陶冶性灵,培养审美情趣和美妙的道德情操的目的上却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重了对表现性语言的分析和表达,也就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有机统一起来。第三,从语文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才能。吕叔湘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就语言的两种功能而言,我们无意否认指称性语言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才能的培养作用。但从中小学生语言学习实际来看,表现性语言对于这种才能培养来得更直接,实在一些。因为指称性语言重在语言的认知方面,其理性成分多,较为抽象,很难引起人们的情感体验。而表现性语言那么侧重于语言的感受方面,并通过情感的作用,加

11、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它不仅有所“知,而且还有所“感。初学语言者主要是以感性直觉为主,通过语感来获得语言的。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表现性语言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它有利于对学生的语感才能培养,进而通过语感到达对语言的学习和吸收。特别是一些表现性语言,其表现功能极强,用指称性语言难以传达,如古人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们只有在反复的感受中,才能获得理解。试比拟?最后一课?中的两段译文:“法兰西万岁他仍然留在那里,头倚着墙,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决不能说前者的翻译不对,就语

12、言指称意义上说,两段译文确实没多大不同。“不说话不也就是“话也不说吗?而细心体会,它们在滋味、风格、情景上却迥然不同。“他仍然留在那里,为什么“留,“留着要干什么?“留者的心境又如何?可以完全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许他也是快乐地“留在那儿等待一个让人快乐的消息。但“呆在那儿就不同了,一定是发生了震惊他整个心灵的大事,而且多半是坏事。在喊出了那句凝聚着他全部爱国热情的口号之后,他确实不想,不愿也不能说什么了,于是“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里只要联络语境认真体会“留“呆“只这些字词的含意,我们就可以想见作者笔下的这一人物形象此时复杂难言的情状。分析课文不能不分析语言,分析语言不能脱离整个语境,特别

13、是具有表现功能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才有利于学生语感才能的培养。对此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理解就越深切。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才能的培养,对此吕叔湘早就大声呼吁过“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才能。语文课的全部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全部活动,都应是为培养和进步学生的语感才能效劳的。近年来,语文教学中那种“几大块的教学形式的现象有所改良了,但字词、语法、修辞、构造等一个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却更为突出了,句句落实,字字落实,将一篇完好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14、,只让学生知道“语言是什么样的,而不让学生体会“语言在这里是怎样使用的。学生记住了一大堆语言知识,却得不到什么语感,到头来仍不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非本论题可以说清。但对学生语感才能的培养,与老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引导是亲密相关的,与注重语言的表现功能研究,教学语言中注重表现性语言的选择是亲密相关的。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选择,既是对语文教学理论的考虑,也是对语文学科教学性质的详细把握。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重视对语文教学语言的选择是语文教学特点之所需。老舍先生说得好:“我们是语言的运用者,要想方法把话说好,不光要注意说什么,而且要注意怎么说。语文教学是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教学,我们不能光想到“说什么,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怎么说。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也就是这一考虑的详细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