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884089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统计实践_和_统计理论_的关系。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总体_的组成单位。3.统计单体具有 3 个基本特征,即_同质性_、_变异性_、和_大量性_。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个体是_每一件产品_。5.样本是从_总体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7.性别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男_或_女 _两种结果。二、单项选择题

2、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 800 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D)。A.全部工业企业 B.800 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 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 200 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 200 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A.200 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 家公司 C.200 家

3、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 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D)。2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 1550 元,工资是(B)。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A.统计资

4、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E)。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A.我国 2005 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BCE)。A.比重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人均指标 E.平均指标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3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

5、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6.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D)。A.收集信息职能 B.提供咨询职能 C.实施监督职能 D.支持决策职能 E.组织协调职能 四、判断题 1.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2.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3.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4.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是户。()5.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标志和指

6、标之间的关系。2.统计数据有哪些常用类型?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_普查_、_抽样调查_、_重点调查_、_典型调查 _、_统计报表 _等。2.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_解剖麻雀式_,二是_划类选典式_。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全面调查_、_非全面调查_。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_重点单位_进行调查的一种_非全面_调查。5.调查表一般由_表头_、_表体_和_表外附加_3 部分组成。6.调查表一般有_一览表_和_单一表_两种形式。4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 80%的 5

7、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D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4.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5.以下哪种场合

8、宜采用标准式访问(A )。A.居民入户调查 B.座谈会 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 D.观察法 三、多项选择题 1.普查是一种(BCD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 月 5 日抽选 5%样本检查,5 月 1 日抽选 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ABC )。A.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不定期性调查 D.定期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3.邮寄问卷适用于以下哪些调查对象(ABCD )。5 A.企业 B.机关团体 C.个人 D.特定的群体 E.所有的人群 4.非全面调查是指(CDE )。A.普查

9、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5.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一台设备是(AC )。A.调查单位 B.调查对象 C.总体单位 D.填报单位 E.报告单位 6.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四、判断题 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2.对有限总体进行调查只能采用全面调查。()3.我国的人口普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4.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5.开放式问题是指备

10、选答案可供选择的问题。()五、简答题 1.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2.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_统计分组_。2.按每个变量值分别作为一组叫_单项式分组_,其组数等于_变量值个数_。3.已知一个组距式分组的最后一组的下限为 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 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_1000_和_950_。6 4.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要低于或等于_最小变量值_,最大组的上限要高于或等于_最大变量值_。5.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_频数密度_。6.统计数据的显示形式主要有_统计表_和_

11、统计图_。7.统计表主要由_表头_、_行标题_、_列标题_和_数字资料_4 部分组成。二、单项选择题 1.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B )。A.划分各组组限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组距 D.计算各组组中值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C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4.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 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170,则末组的

12、组中值为(C )。A.120 B.215 C.230 D.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2.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D)。A.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B.家庭按人口多少分组 7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 E.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3.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A

13、BC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 D.科学性 E.代表性 4.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ABCE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 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5.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ABCDE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3 次产业分类 E.机构部门分类 6.某单位 100 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 3000 元以下、30004000 元、40006000 元、60008000 元、8000 元以上等 5 个组。这一分组(BDE )。A.是等距分组 B.分组标志是连续变

14、量 C.末组组中值为 8000 元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工资 6000 元,应计在 60008000 元组内 7.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BC )。A.各组频率大于 1 B.各组频率大于或等于 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 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 1 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 0 四、判断题 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2.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3.对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4.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8()5.凡是分组表都是次数分布表

15、。()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7.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数据的分组整理?简述统计数据分组整理的原则和步骤。2.简要说明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的适用范围。六、计算题 1.有一个班 40 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如表 3-3 所示。表 3-3 40 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表 89 88 76 99 74 60 82 60 93 99 94 82 77 79 97 78 87 84 79 65 98 67 59 72 56 81 77 73 65 66 83 63 89 86 95 92

16、84 85 79 70 学校规定:60 以下为不及格;6075 分为中;7689 分为良;90100 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中、良、优 4 组,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解:统计学考试成绩频数分布表如下表 3-7 所示。表 3-7 40 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频数分布表 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人)比率(%)60 分以下 2 5.0 60 75 11 27.5 76 89 19 47.5 90 100 8 20.0 合 计 40 100.0 2.宏发电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 36 家销售分公司,为了分析各公司的销售情况,宏发公司调查了这 36 家公司上个月的销售额,所得数据如表 3-4 所示。表 3

17、-4 分公司销售额数据表 (单位:万元)60 60 62 65 65 66 67 70 71 9 72 73 74 75 76 76 76 76 77 78 78 79 79 80 82 83 84 84 86 87 88 89 89 90 91 92 92 根据上面的资料进行适当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解:“销售额”是连续变量,应编制组距式频数分布表。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计算全距:926032R 第二步:按经验公式确定组数:1 3.3lg367K 第三步:确定组距:32/75d 第四步:确定组限:以 60 为最小组的下限,其他组限利用组距依次确定。第五步:编制频数分布表。如表 3-8 所示

18、。表 3-8 分公司销售额频数分布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公司数(个)频率(%)60 65 3 8.33 65 70 4 11.11 70 75 5 13.89 75 80 10 27.78 80 85 5 13.89 85 90 5 13.89 90 95 4 11.11 合 计 36 100.00 3.有 27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表 3-5 所示。表 3-5 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表 (单位:台)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 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解:“工人看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变量值变动范围很小,应编制单项式频

19、数分布表。编制结果如表 3-9 所示。表 3-9 工人看管机器台数频数分布表 看管机器台数(台)工人数(人)工人数的比重(%)10 2 6 22 3 7 26 4 11 41 5 2 7 6 1 4 合 计 27 100 4.对下面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如表 3-6 所示)中的答复进行逻辑检查,找出相互矛盾的地方,并进行修改。表 3-6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解: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修正如表 3-10 所示。表 3-6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一、填空题 1.平均指标的数值表现称为_平均数_,其计算方法按是否反映了所有数据水平而可分为_数值平均数_和_位置平均

20、数_两类。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为 xfxf,从中可以看到,它受_变量值_大小 和_权数_大小的影响。3.当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变量值较_大_的一方;当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变量值较_小_的一方。姓名 性别 年龄 与被调查者 的关系 工作单位 参加工作年月 职务或工种 固定工或临时工 刘 盛 男 44 被调查者本人 长城机电公司 1973.7 干部 临时 陈心华 女 40 夫妻 市第一针织厂 1975.4 工人 固定 刘淑影 女 18 长女 待业青年 1999 无 临时 刘平路 男 16 长子 医学院 2000 学生 无 姓名 性别 年龄 与被调查者 的关系 工

21、作单位 参加工作年月 职务或工种 固定工或临时工 刘 盛 男 44 被调查者本人 长城机电公司 1973.7 干部 固定 陈心华 女 40 夫妻 市第一针织厂 1975.4 工人 固定 刘淑影 女 18 父女 待业青年 无 无 刘平路 男 16 父子 医学院学习 2000 学生 无 11 4.某班 70%的同学平均成绩为 85 分,另 30%的同学平均成绩为 70 分,则全班总平均成绩为_80.5_。5.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_平均数_为中心而左右波动,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_集中趋势_。6.中位数是位于一组数据_中间位置_的那个变量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_最多_的那个变量值。中位数和众

22、数也可以称为_位置_平均数。7.在_左偏_分布下,oeMMx,在_右偏_分布下,oeMMx,在_正态_分布之下,oeMMx。在适度偏态情况下,oMx等于_3_ 倍eMx。8.测定峰度,往往以 4 阶中心矩4m 为基础。依据经验,当0时,频数分配曲线为_正态曲线_;当0时,为_平顶_曲线;当0时,为_尖顶_曲线。二、单项选择题 1.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D )。A.中位数 B.众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2.若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B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代表性也相等 D.无法判断 3.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

23、来的 1/5,而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 )。A.不变 B.扩大到 5 倍 C.减少为原来的 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4.已知 5 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 5 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C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5.计算平均数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数的总体单位应是(B )。A.大量的 B.同质的 C.差异的 D.少量的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D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12 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

24、边 三、多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A.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 2.平均数的作用是(ABD )。A.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B.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数进行对比 C.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的规模 3.众数是(ABCD )。A.位置平均数 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 E.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4

25、.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计算离散系数来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AD )。A.平均数大的标准差亦大,平均数小的标准差亦小 B.平均数大的标准差小,平均数小的标准差大 C.两平均数相等 D.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 E.两标准差相等 5.不同数据组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AB )。A.消除了不同数据组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的影响 13 B.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C.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 E.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大小无关 6.关于极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 )。A.只能说明变量值变异的范围 B.不反映所有变

26、量值差异的大小 C.反映数据的分配状况 D.最大的缺点是受极端值的影响 E.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四、判断题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本身绝对值的大小。()2.一个数列不可能没有众数,也不可能没有中位数。()3.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4.标志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5.在正态分布情况下,X与oM、eM之间相等。()6.离中趋势指标既反映了数据中各标志值的共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7.在对称分布的条件下,高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与低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然相等,全部的离差之和一定等于 0。()五、简答

27、题 8.简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9.如何对任意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进行比较?六、计算题 1.某厂对 3 个车间 1 季度生产情况分析如下:第 1 车间实际产量为 190 件,完成计划 95%;第 2 车间实际产量为250 件,完成计划 100%;第 3 车间实际产量为 609 件,完成计划 105%。则 3 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95%100%105%100%3。另外,1 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 18 元/件,2 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 12 元/件,3 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 15 元/件,则 3 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4 18 12 15153元/件。以上平均指标

28、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答:两种计算均不正确。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含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90250609101.84%1902506090.951.01.05mxmx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正确的计算方法为:平均单位成本18 190 12 250 15 6091555514.831902506091049xfxf(元/件)2.某高校某系学生的体重资料如表 4-6 所示。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

29、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表 4-6 学生体重资料表 按体重分组(公斤)学生人数(人)52 以下 28 5255 39 5558 68 5861 53 61 以上 24 合计 212 解:先列表计算有关资料如表 4-8 所示。表 4-8 学生体重计算表 按体重分组(公斤)组中值(x)学生人数(f)xf 向上累积频数 52 以下 50.5 28 1414.0 28 5255 53.5 39 2086.5 67 5558 56.5 68 3842.0 135 5861 59.5 53 3153.5 188 61 以上 62.5 24 1500.0 212 15 合计 _ 212 11996.0 _ (1

30、)学生平均体重:1199656.58212xfxf(公斤)(2)学生体重中位数:1212672255356.7268memfSMLdf(公斤)(3)学生体重众数:111()683955356.98()(6839)(6853)mmommmmffMLdffff 公斤 3.已知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 1965 元的人数最多,其中,位于全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中间位置的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 1932 元,试根据资料计算出全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并指出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是何种分布形式?解:月平均工资为:33 193219651915.5022eoMMx(元)因为eoxMM,所以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呈左偏分

31、布。第五章 抽样及抽样分布 一、填空题 1.抽样调查可以是_随机_抽样,也可以是_非随机_抽样,但作为抽样推断基础的必须是_随机_抽样。2.在抽样推断中,不论是总体参数还是样本统计量,常用的指标有_均值_、_比例 _和方差。3.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_随机性_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_控制_。4.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_总体平均数_。5.在实际的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_简单随机抽样_、_分层抽样_、_ 16 等距抽样_和_整群抽样_等。二、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是建立在(C )基础上的。A.有意抽样 B.随意抽样 C.随机抽样 D.任意抽样 2.在抽样方法中,最简单和最基本

32、的一种抽样方法是(C )。A.分层抽样 B.等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3.在抽样推断中,可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B )。A.抽样实际误差 B.抽样标准误差 C.非随机误差 D.系统性误差 4.样本统计量是(B )。A.唯一且已知 B.不唯一但可抽样计算而可知 C.不唯一也不可知 D.唯一但不可知 5.样本容量也称(B )。A.样本个数 B.样本单位数 C.样本可能数目 D.样本指标数 三、多项选择题 1.在重复抽样中(ABDE )。A.每个单位在每次抽样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概率 B.每个单位都有可能在样本中出现n次 C.每抽一次,总体单位减少一个 D.n次抽样之间相互独立 E.可以

33、形成nN个可能样本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BDE )。A.总体方差2 B.样本容量n C.概率保证程度 D.抽样方式 E.抽样方法 3.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因此(ABDE )。17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抽样指标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 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 4.重复抽样下,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ABCE )。A.概率度 B.抽样极限误差 C.总体方差 D.总体单位数 E.抽样估计方法 5.抽样调查的误差可包括(ABC )。A.系统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偶然性误差 D.责任性误差 E.技术性误差 四、判断题

34、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但却可以对全面调查的资料进行验证和补充。()2.样本容量是指一个总体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不同的样本,而样本个数则是一样本中的单位数。()3.每一次抽样的实际误差虽然不可知,但却是唯一的,因而抽样误差不是随机变量。()4.系统性误差和登记误差是可加以避免的,而偶然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5.分层抽样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好,而整群抽样则希望群与群之间的差异越小越好。()五、简单题 1.什么是抽样推断?有哪些明显的特点?2.抽样推断为什么必须遵循随机原则?第六章 参数估计 一、填空题 1.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有_参数估计_和_假设检验_两个方面。2.抽样推断运用_概率估计_

35、方法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18 3.总体参数估计的方法有_点估计_和_区间估计_两种。4.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_无偏性_、_有效性_和_一致性_。5./2Zn表示_误差范围_。二、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是(A )。A.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B.取得样本指标 C.以总体指标估计样本指标 D.以样本的某一指标推断另一指标 2.总体参数是(B )。A.唯一且已知 B.唯一但未知 C.非唯一但可知 D.非唯一且不可知 3.在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是(B )。A.2n B.n C.n D.n 4.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相比,其差值(D )。A.小 B.大 C.相等

36、 D.不一定 5.随着样本单位数增大,样本统计量也趋于接近总体参数,成为抽样推断优良估计的(B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均匀性 三、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是(ACDE )。A.随机取样 B.有意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C.以部分推断总体 D.运用概率估计方法 E.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2.区间估计的 3 要素是(ABC )。A.点估计值 B.抽样平均误差 C.估计的可靠程度 D.抽样极限误差 E.总体的分布形式 19 3.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主要有(ABCDE)。A.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方式 D.抽样方法 E.估计的可靠程度 4.

37、在区间估计中,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概率保证程度与精确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CDE)。A.前者愈低,后者也愈低 B.前者愈高,后者也愈高 C.前者愈低,后者愈高 D.前者愈高,后者愈低 E.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 5.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总体标准差常常是未知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ABCE )。A.用过去同类问题的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经验数据 B.用样本的标准差 C.凭抽样调查才经验确定 D.用总体方差 E.先组织试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 四、判断题 1.抽样误差范围愈小,则抽样估计的置信度也愈小。()2.在保证概率度和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比。()3.抽样估计置信度就

38、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5.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但会提高推断的准确度。()五、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误差?什么是抽样极限误差?什么是抽样误差的概率度?三者之间有何关系?2.什么叫参数估计?有哪两种估计方法?3.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什么?20 4.怎样认识区间估计中的精度和把握程度?六、计算题 1.随机抽取 400 只袖珍半导体收音机,测得平均使用寿命 5000 小时。若已知该种收音机使用寿命的标准差为 595 小时,求概率保证程度为 99.73%的总体

39、平均使用寿命的置信区间。解:已知/2400,5000,595,199.73%,3nxZ,总体平均使用寿命的置信区间为:/259550003400500089.25(4910.75,5089.25)xZn 该批半导体收音机平均使用寿命的置信区间是 4910.75 小时5089.25 小时。2.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想了解观众对某个电视专题的喜欢程度,他选取了 500 个观众作样本,结果发现喜欢该节目的有 175 人。试以 95%的概率估计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若该节目主持人希望估计的极限误差不超过 5.5%,问有多大把握程度?解:已知/2175500,0.35,195%,1.96,500n

40、pZ因此,在概率保证程度为 95%时,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置信区间为:/2(1)0.35(1 0.35)0.35 1.965000.350.042(30.8%,39.2%)pppZn 若极限误差不超过 5.5%,则 /25.5%5.5%2.582.13%(1)0.35(1 0.35)500dZppn 于是,把握程度为 99%。3.假定总体为 5000 个单位,被研究标志的方差不小于 400,抽样允许误差不超过 3,当概率保证程度为 95%时,问(1)采用重复抽样需抽多少单位?(2)若要求抽样允许误差减少50%,又需抽多少单位?解:已知2/25000,400,3,195%,1.96ndZ 21

41、(1)222/222()1.96400170.743Znd,需抽查 171 个单位。(2)222/222()1.96400682.951.5Znd,需抽查 683 个单位。4.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 99%、97%和 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抽样极限误差不超过 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 95%,问需抽取多少个零件?解:根据提供的 3 个合格率,取总体方差最大值进行计算,故用 /295%,1.96pZ 22/222()(1)1.9695%5%1824.760.01Zppnd,需抽查 1825 件。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1.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

42、程度分有_完全_相关、_不完全_相关和_不_相关;按相关的方向分有_正_相关和_负_相关;按相关的形式分有_线性_相关和 _非线性_相关;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分有_单_相关和_复_相关。2.两个相关现象之间,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_也由小变大_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_由大变小_,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3.相关系数r的变动范围介于_-1_与_1_之间,其绝对值愈接近于_1_,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愈高;愈接近于_0_,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愈低。当_ _0r1_时表示两变量正相关;当_-1r0_时表示两变量负相关。4.完全相关即是_函

43、数_关系,其相关系数为_|r|=1_。5.直线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变量之间_无线性相关关系_;直线相关系数等于 1,说明两变量之间_完全正相关_;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_完全负相关_。6.在回归分析中,两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其中因变量是_随机_变量,自变量是_可控制的_变量。7.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统计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_ 22 _密切程度_,这种研究称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称为_回归分析_。二、单项选择题 1.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C )。A.估计标准误 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44、C.相关系数 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2.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01 yx。经计算,方程为2000.8y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C )。A.0值是明显不对的 B.1值是明显不对的 C.0值和1值都是不对的 D.0值和1值都是正确的 3.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4.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A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位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

45、售量之间的关系 5.在回归直线01 yx中,1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D )。A.0r B.1r C.01r D.10r 6.在回归直线01 yx中,1表示(C )。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0的数量 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1的数量 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23 7.当相关系数0r 时,表明(D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 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 8.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B )。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7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46、-0.94 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51 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9.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B )。A.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 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C.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D.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实用价值越小 10.回归估计的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单位与(B )。A.自变量相同 B.因变量相同 C.自变量及因变量相同 D.相关系数相同 三、多项选择题 1.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类型有(AC )。A.函数关系 B.回归关系 C.相关关系 D.随机关系

47、 E.结构关系 2.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ACD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 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 D.单位产品成本与利润关系 E.在价格固定情况下,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关系 3.可用来判断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有(AB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回归方程参数0 D.估计标准误 E.x、y的平均数 4.直线回归分析中(ABDE)。A.自变量是可控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24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推算 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5.单位成本

48、(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782yx,这表示(ACE )。A.产量为 1000 件时,单位成本 76 元 B.产量为 1000 件时,单位成本 78 元 C.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下降 2 元 D.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下降 78 元 E.当单位成本为 72 元时,产量为 3000 件 6.在回归分析中,就两个相关变量x与y而言,变量y依变量x的回归和变量x依变量y的回归所得的两个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种表现在(BCE )。A.方程中参数估计的方法不同 B.方程中参数数值不同 C.参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 D.估计标准误的计算方法不同 E.估计标准误的数值不同

49、 7.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D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 1 C.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 D.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E.相关系数r必须大于 0 8.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AC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四、判断题 1.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 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25 2.回归系数1和相关系数r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3.相关系数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数值越小,说明

50、相关程度越低。()4.当直线相关系数0r 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5.在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判定现象之间有无关系及其作用范围。()6.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对相关系数和回归直线方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7.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五、简答题 1.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2.说明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判断标准。六、计算题 1.有 10 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表 8-9 所示。表 8-9 生产性固定资产与工业总产值表 企业编号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万元)工业总

51、产值(万元)1 318 524 2 910 1019 3 200 638 4 409 815 5 415 913 6 502 928 7 314 605 8 1210 1516 9 1022 1219 10 1225 1624 合计 6525 9801 要求:(1)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4)估计生产性固定资产(自变量)为 1100 万元时总产值(因变量)的可能值。解:由 Excel 回归分析工具可得如下输出表 26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47757 R Square 0.898243 Adjusted R Square 0.

52、885523 标准误差 126.6279 观测值 10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 1132339.8 1132339.8 70.61835987 3.05923E-05 残差 8 128277.0999 16034.63748 总计 9 1260616.9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Upper 95%Intercept 395.567 80.2611267 4.928500839 0.001151611 210.4845404 580.6495202 X Variable 1 0.895

53、836 0.106603063 8.403473084 3.05923E-05 0.650008865 1.141663072 由此,有010.9478,395.567,0.8958,126.628r,于是可得到如下结果:(1)两个变量之间是线性正相关关系。(2)直线回归方程为:395.5670.8958yx,其线性拟合图如下:y=0.8958x+395.57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XY(3)估计标准误差为 126.628 万元。(4)生产性固定资产为 1100 万元时总产值的可能值为 1380.986

54、 万元。2.某种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的资料如表 8-10 所示。表 8-10 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表 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件)2 73 3 72 4 71 3 73 27 4 69 5 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r,并判断其相关程度。(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3)指出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了多少元?解:由 Excel 回归分析工具的输出表可知:010.91,77.37,1.82r (1)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为高度相关关系。(2)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77.371.82yx(3)由直线回归方程77.371.82yx可知,产量每增加 100

55、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了 1.82 元。3.某企业希望确定其广告费x与销售收入y之间的关系,以制定营销计划。使用 Excel回归分析工具计算得到结果如表 8-11 所示。表 8-11 回归分析结果表 回归统计 相关系数 0.98283344 判定系数 0.96596157 修正判定系数 0.9602885 标准误差 1.92157756 观测值 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F 统计量的 显著性水平 回归分析 1 628.7202 628.7202 170.271359 残差 6 22.15476 3.69246 总计 7 650.875 系数 标准误差 t 统计量值 P 值 Low

56、er95%Upper95%截距 5.71428571 1.497281 3.816441 0.00879716 2.050570678 9.378000751 变量 X 3.86904762 0.296506 13.04881 1.2485E-05 3.143523931 4.594571307 要求:(1)写出广告费与销售收入的回归方程。28(2)给出0与1置信度为 95%的区间估计。(3)指出广告费与销售收入的判定系数。(4)指出回归标准误差。(5)判定广告费与销售收入的线性相关程度(说明理由)。解:由 Excel 回归分析工具计算出的有关结果可知:(1)广告费与销售收入的回归方程为5.7

57、3.86yx。(2)0与1置信度为 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2.05,9.38),(3.14,4.59)。(3)广告费与销售收入的判定系数为20.96596157R。(4)回归标准误差为 1.92157756。(5)广告费与销售收入是高度线性相关的。因为相关系数为 0.98283344,且 F 统计量的 P值为 1.248485E-05,小于 0.05。4.完成下面的一元回归方差分析表(表 8-12)。表 8-12 一元回归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 df SS MS F F 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F)回归 7000 残差 -总计 9 8100-解:结果如表 8-13 所示。

58、表 8-13 一元回归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 df SS MS F F 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F)回归 1 7000 7000 50.9 9.85284E-05 残差 8 1100 137.5-总计 9 8100-第十章 指数与因素分析 一、填空题 1.指数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_数量指数_和_质量指数_。2.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综合指数_,二是_平均指数_。29 3.平均指数是_个体指数_的加权平均数。4.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_指数体系_。5.平均数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_总体结构_。6.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

59、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_基期质量指标_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_报告期数量指标_作为同度量因素。7.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_综合_后_对比_。8.同度量因素在计算综合指数中起两个作用,即_度量作用_和_权数作用_。9.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_连乘积_,总量指数相应的绝对增减量等于各因素指数引起的相应绝对增减量的_相加和_。10.综合指数公式只适用于_全面资料_的情况,平均数指数的权数既可以根据_全面资料_确定,也可以根据_非全面资料_确定。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C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

60、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综合指数是一种(B )。A.简单指数 B.加权指数 C.个体指数 D.平均指数 3.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C )。A.综合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4.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A )作同度量因素。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综合指数包括(B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6.用指数体系作两因素分析,则同度量因素必须(B )

61、。A.是同一时期 B.是不同时期 C.都是基期 D.都是报告期 30 7.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几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量总指数就采用(C )。A.综合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8.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 400 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 420 元,由于价格(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 20 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 210 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 20 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 210 元 9.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 5%,销售额计划增加 10%,则销售量应(D )。A.增加 15%B.增加 5%C.增加 5.25%D.增

62、加 15.79%10.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 3 种产品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 3%、6%、7.5%,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 20400 元、乙产品 35000 元、丙产品 20500 元,则 3 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C )。A.103%106%107.5%3pI B.103%20400106%35000107.5%20500204003500020500pI C.204003500020500204003500020500103%106%107.5%pI D.3103%106%107.5%pI 三、多项选择题 1.指数的作用包括(ABCD )。A.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事

63、物变动的程度 C.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D.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E.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2.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 112.5%,这一指数是(ABD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BD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稳定作用 31 D.同度量作用 E.调和作用 4.若 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1 101p qp q表示的意义是(CD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C.综合反映多种商

64、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D.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5.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AE )。A.简单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加权指数 6.指数体系中(BCD )。A.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B.一个总值指数等于(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 C.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D.存在绝对变动额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E.各指数都是综合指数 7.平均数指数(ABDE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C.就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 D.资料选择时,既

65、可用全面资料,也可用非全面资料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8.指数体系的作用是(AC )。A.指数因素分析 B.编制平均指数 C.指数之间的推算 D.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动 E.计算个体指数 9.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BE )。A.价格指数 B.工资水平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32 D.商品销售量指数 E.劳动生产率指数 10.某企业基期产值为 100 万元,报告期产值比基期增加 14%,又知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产值为 112 万元,则经计算可知(ADE )。A.产量增加 12%B.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 20 万元 C.价格增加 12%D.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 1

66、2 万元 E.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 2 万元 四、判断题 1.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2.质量指标指数是固定质量指标因素,只观察数量指标因素的综合变动。()3.算术平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4.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的若干指数在数量上不一定存在推算关系。()5.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6.本年与上年相比,若物价上涨 10%,则本年的 1 元只值上年的 0.9 元。()7.有时由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8.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要选择其相应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它固定在报告期上。()9.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形成的指数就是平均指标指数。()10.平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给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指数?它有何作用?2.什么叫同度量因素?其作用是什么?确定同度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