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工艺原理投影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881617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2.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缆工艺原理投影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缆工艺原理投影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缆工艺原理投影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电缆工艺原理投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工艺原理投影(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缆工艺原理电缆工艺原理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绝缘与电缆教研室电气绝缘与电缆教研室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一、本课程的任务一、本课程的任务名称:电缆工艺原理名称:电缆工艺原理工艺: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他是研究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材料、产品与机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工艺: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他是研究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材料、产品与机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工艺原理:本课程重点讲授电缆生产过程,也就是工艺过程中的原理,而不是具体的工艺。当然有具体的例子。我们是工艺原理:本课程重点讲授电缆生产过程,也就是工艺过程中的原理,而不是具体的工艺。

2、当然有具体的例子。我们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原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原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任务:任务:1 1、掌握电缆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如:工艺过程、技术原理、方法和参数。、掌握电缆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如:工艺过程、技术原理、方法和参数。2 2、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工程能力。二、本课程的内容二、本课程的内容1 1、导体制造、导体制造熔炼、浇铸:冶金学、金属物理学。熔炼、浇铸:冶金学、金属物理学。轧制: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轧制理论。轧制: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轧制理论。酸洗、扒皮:酸洗、扒皮:拉线: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拉

3、制理论、拉线模、拉线机原理及配模。拉线: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拉制理论、拉线模、拉线机原理及配模。退火(韧炼)退火(韧炼):金属物理学、退火原理。:金属物理学、退火原理。镀涂:金属化学、电解化学。镀涂:金属化学、电解化学。绞线:几何学、绞合原理、绞合参数、绞线结构、绞线性能、单线变形。绞线:几何学、绞合原理、绞合参数、绞线结构、绞线性能、单线变形。2 2、高聚物绝缘和护套制造、高聚物绝缘和护套制造橡料加工:塑炼、混炼。混炼理论。橡料加工:塑炼、混炼。混炼理论。塑料加工:塑料加工:高聚物挤出:流变学、挤出机组、挤出机结构和参数、挤出理论。高聚物挤出:流变学、挤出机组、挤出机结构和参数、挤出理论。硫化

4、:硫化:交联电缆绝缘的制造:交联方法、原理、工艺问题。交联电缆绝缘的制造:交联方法、原理、工艺问题。涂漆:涂漆:3 3、成缆、成缆4 4、保护层制造、保护层制造金属护层制造:挤压、焊接。金属护层制造:挤压、焊接。绕包:绕包方式、参数间关系和确定。绕包:绕包方式、参数间关系和确定。编织:编织参数及相互关系。编织:编织参数及相互关系。装铠:装铠:5 5、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三、工艺课的特点三、工艺课的特点1 1、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知识。、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知识。2 2、实用性:工作直接应用性强。、实用性:工作直接应用性强。3 3、综合性:多学科综合运用

5、。、综合性:多学科综合运用。四、电缆生产技术的发展特点四、电缆生产技术的发展特点1 1、单机日益完善,向高速、多头、高效发展。、单机日益完善,向高速、多头、高效发展。拉线:拉线:60m/s60m/s挤出:挤出:3000m/min3000m/min绞线:绞线:400r/min400r/min2 2、生产日益连续化。、生产日益连续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工序间堆放、占地面积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工序间堆放、占地面积和劳动强度。3 3、不断运用各领域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运用各领域新技术和新材料。光纤,超导。光纤,超导。4 4、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从材料、设备

6、(配套设备)产品以及生产工艺几乎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这给研发、生产及应用提供很大方便,从材料、设备(配套设备)产品以及生产工艺几乎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这给研发、生产及应用提供很大方便,避免大量重复劳动。避免大量重复劳动。常用标准如下:常用标准如下:GBGB(国标)(国标)、IEC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ASTMASTM(美国)(美国)、DINDIN(德国)(德国)、BSBS(英国)(英国)、JISJIS(日本)(日本)。第二章第二章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一、力的基本概念一、力的基本概念物体受力,

7、若不平衡就产生加速运动。我们已学过质点或刚体的受力运动,但现在将研究的是物体塑性变形,为达到塑物体受力,若不平衡就产生加速运动。我们已学过质点或刚体的受力运动,但现在将研究的是物体塑性变形,为达到塑性变形,物体也必须受力,且必须达到一定条件。性变形,物体也必须受力,且必须达到一定条件。物体受力若不平衡,就要运动,产生不了塑性变形。一般外部物体、模具必须共同给物体作用力,物体受力平衡,使物物体受力若不平衡,就要运动,产生不了塑性变形。一般外部物体、模具必须共同给物体作用力,物体受力平衡,使物体内部有力作用,并达到一定条件,物体才可能发生塑性变形。体内部有力作用,并达到一定条件,物体才可能发生塑性

8、变形。外力:外部施加给物体的力。如:拉线的拉力、模具的阻力。外力:外部施加给物体的力。如:拉线的拉力、模具的阻力。内力:由外力作用,物体内部产生的力。内力:由外力作用,物体内部产生的力。外力的种类:外力的种类:如果忽略物体的重力和惯性力,物体所受外力有三种。如果忽略物体的重力和惯性力,物体所受外力有三种。1 1、作用力:一般由运动机械主动施加给物体的力。如拉线机拉线轮的拉力。、作用力:一般由运动机械主动施加给物体的力。如拉线机拉线轮的拉力。2 2、反作用力:物体受到作用力作用,就有运动趋势,加工模具就给物体施加一个力,以阻碍其运动趋势,这就是反作、反作用力:物体受到作用力作用,就有运动趋势,加

9、工模具就给物体施加一个力,以阻碍其运动趋势,这就是反作用力。用力。反作用力一般总是垂直加工模具与加工物体接触表面,指向被加工物体中心。反作用力一般总是垂直加工模具与加工物体接触表面,指向被加工物体中心。强调运动学的反作用力与现在的反作用力的区别。强调运动学的反作用力与现在的反作用力的区别。3 3、摩擦力:变形物体与模具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摩擦力:变形物体与模具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强调拉制与轧制的摩擦力方向、用途。强调拉制与轧制的摩擦力方向、用途。物体受到内力,原子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力。衡量其作用效果用应力。物体受到内力,原子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力。衡量其作用效果用应力。应力: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

10、内力。应力: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内力。应力的求法:应力的求法:下面物体受到下面物体受到 n n 个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个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内部任意一点物体内部任意一点 Q Q 的应力如下求得:的应力如下求得:过过 Q Q 点做任意平面点做任意平面 A A,去掉任意部分,去掉任意部分,在在 A A 面加上一些力(实际是所受内力)与剩余部分外力平衡,这样就求得面加上一些力(实际是所受内力)与剩余部分外力平衡,这样就求得A A 面的内力及其分布,由此求出面的内力及其分布,由此求出 Q Q 点的应力,此应点的应力,此应力称为全应力。为研究方便,把全应力分解为垂直平面力称为全应力。为研究方便,把

11、全应力分解为垂直平面 A A 和平行平面和平行平面 A A 的两个应力。的两个应力。正应力:垂直平面正应力:垂直平面 A A 的应力,用的应力,用N N表示。表示。切应力:平行平面切应力:平行平面 A A 的应力,用表示。的应力,用表示。从上面求法可知:平面从上面求法可知:平面 A A 的取法不同,全应力也可能不同,可能存在某一平面的取法不同,全应力也可能不同,可能存在某一平面 A A,其只存在正应力,而无切应力。,其只存在正应力,而无切应力。二、主应力和主应力状态图二、主应力和主应力状态图应力状态:金属无论外力怎样作用,若其内部产生内力,就存在应力,就说金属处于应力状态。应力状态:金属无论外

12、力怎样作用,若其内部产生内力,就存在应力,就说金属处于应力状态。为表示金属某点为表示金属某点 Q Q 的应力状态,以的应力状态,以 Q Q 点为坐标原点,取适当三维直角坐标系,使三个坐标轴为法线的三个面只有或无正点为坐标原点,取适当三维直角坐标系,使三个坐标轴为法线的三个面只有或无正应力,而无切应力。三个轴叫主轴,三个面叫主平面。三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用应力,而无切应力。三个轴叫主轴,三个面叫主平面。三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用1 1,2 2,3 3表示。已证实,任意应表示。已证实,任意应力状态都可用以找到适当坐标系,使主平面上存在主应力。力状态都可用以找到适当坐标系,使主平面上存在主应力

13、。主应力状态图:主应力状态图:在塑成型原理中,为定性说明金属的应力状态,常用一个图注明三个主应力的方向(拉伸、压塑)在塑成型原理中,为定性说明金属的应力状态,常用一个图注明三个主应力的方向(拉伸、压塑),而不注明其大小,而不注明其大小,没有不标注,这样的图称为主应力状态图。同时也可规定:拉应力为“没有不标注,这样的图称为主应力状态图。同时也可规定:拉应力为“+”,压应力为“”,压应力为“”,没有为“,没有为“0 0”。如下图:。如下图:主应力状态图的种类:主应力状态图的种类:主应力状态对金属塑性的影响:主应力状态对金属塑性的影响:金属处于应力状态不同,表现出的塑性也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拉应

14、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差;压应金属处于应力状态不同,表现出的塑性也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差;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好;为此,塑性最差为三向拉伸,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好;为此,塑性最差为三向拉伸,塑性最好为三向压塑见上图。,塑性最好为三向压塑见上图。第二节第二节 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一、金属的晶体结构一、金属的晶体结构所有的固体金属都是晶体,那什么是晶体呢所有的固体金属都是晶体,那什么是晶体呢晶体:原子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排列的固体。晶体:原子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排列的固体。晶格:为表示

15、金属各原子在空间排列的几何规律,用直线将各原子连接起来,这样构成的空间格子。晶格:为表示金属各原子在空间排列的几何规律,用直线将各原子连接起来,这样构成的空间格子。晶胞:反映晶体几何特征的最小单元。晶胞:反映晶体几何特征的最小单元。单晶体:位相相同的一群晶胞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晶体。单晶体:位相相同的一群晶胞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晶体。也就是说单晶体某一方向的排列规律都一样,故其特征为:也就是说单晶体某一方向的排列规律都一样,故其特征为:各向异性(具有方向性)各向异性(具有方向性)实际金属并不是单晶体,而是多晶体。实际金属并不是单晶体,而是多晶体。多晶体:由位相随机排列的单晶体构成的晶体。多晶体:由

16、位相随机排列的单晶体构成的晶体。特征:各向同性。特征:各向同性。常见金属的晶格型式:常见金属的晶格型式:金属的晶格型式很多种,但常见金属的晶格型式有下面三种。金属的晶格型式很多种,但常见金属的晶格型式有下面三种。1 1、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是一个正立方体,面心立方晶格是一个正立方体,8 8 个角各有个角各有 1 1 个原子,个原子,6 6 个面各有个面各有 1 1 个原子,共有个原子,共有 1414 个原子。金、银、铜、铝就是这种个原子。金、银、铜、铝就是这种晶格。晶格。2 2、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也是一个正立方体,体心立方晶格也是一个正立方体,8 8 个角

17、各有个角各有 1 1 个原子,立方体中心有个原子,立方体中心有 1 1 个原子,共个原子,共 9 9 个原子。钨、铬、钼就是这种晶个原子。钨、铬、钼就是这种晶格。格。3 3、密排六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的上下两个面是正六边形,密排六方晶格的上下两个面是正六边形,1212 个角各个角各 1 1 个原子,个原子,正六边形中间有一个原子,正六边形中间有一个原子,两个正六边形之间还夹两个正六边形之间还夹 3 3 个原个原子(不在某个面上)子(不在某个面上),共,共 1717 个原子。镁、锌就是这种晶格。个原子。镁、锌就是这种晶格。二、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机构二、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机构金属晶体在

18、外力作用到一定程度,能产生塑性变形,变形要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把这种方式叫做变形机构。单晶体金属金属晶体在外力作用到一定程度,能产生塑性变形,变形要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把这种方式叫做变形机构。单晶体金属变形机构是滑移和双晶。变形机构是滑移和双晶。1 1、滑移、滑移滑移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的一定方向做平行移动。滑移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的一定方向做平行移动。滑移面:产生相对移动的面。滑移面:产生相对移动的面。滑移方向:在某一滑移面上,产生相对移动的方向。滑移方向:在某一滑移面上,产生相对移动的方向。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不是任意产生的,是按着一定的原则

19、产生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不是任意产生的,是按着一定的原则产生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产生的原则: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产生的原则:原子密度最大的原则。原子密度最大的原则。原因:原子密度大,原子距离小,相互结合力大,相对位置被保留下来。其它原子相对位置破坏变形阻力小。原因:原子密度大,原子距离小,相互结合力大,相对位置被保留下来。其它原子相对位置破坏变形阻力小。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也就是说,有多少个滑移系,就有多少种滑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有多少个滑移系,就有多少种滑移的可能性。面心立方晶格有面心立方晶格有 4 4 个滑移面,每个

20、面有个滑移面,每个面有 3 3 个滑移方向,共个滑移方向,共 1212 个滑移系。个滑移系。体心立方晶格有体心立方晶格有 6 6 个滑移面,每个面有个滑移面,每个面有 2 2 个滑移方向,共个滑移方向,共 1212 个滑移系。个滑移系。密排六方晶格有密排六方晶格有 1 1 个滑移面,个滑移面,3 3 个滑移方向,共个滑移方向,共 3 3 个滑移系。个滑移系。滑移系对金属塑性的影响:滑移系对金属塑性的影响:滑移系越多,产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多,变形越均匀,一次变形程度大,塑性就好。滑移系越多,产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多,变形越均匀,一次变形程度大,塑性就好。金属单晶体具有滑移系,就具有滑移的可能性。但还必

21、须具有外部条件。反映这一外部条件就是临界切应力定律。金属单晶体具有滑移系,就具有滑移的可能性。但还必须具有外部条件。反映这一外部条件就是临界切应力定律。临界切应力定律:临界切应力定律:金属单晶体无论受外力的形式如何,只有金属内部某一滑移面上的某一滑移方向受到的切应力达到某一值时,才能产生金属单晶体无论受外力的形式如何,只有金属内部某一滑移面上的某一滑移方向受到的切应力达到某一值时,才能产生塑性变形,这一值即为临界切应力,用塑性变形,这一值即为临界切应力,用s s表示。表示。影响临界切应力的因素:影响临界切应力的因素:临界切应力的大小只与晶格本身的特征,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晶格的历史状况有关,与

22、外力型式无关。临界切应力的大小只与晶格本身的特征,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晶格的历史状况有关,与外力型式无关。单晶体单向拉伸的塑性变形条件:单晶体单向拉伸的塑性变形条件:设试样在拉力设试样在拉力 F F 作用下,横截面面积为作用下,横截面面积为S S,任意滑移面与横截面夹角为,任意滑移方向与拉伸方向夹角为。如下图。,任意滑移面与横截面夹角为,任意滑移方向与拉伸方向夹角为。如下图。横截面的拉应力()横截面的拉应力():F FS S滑移面面积(滑移面面积(A A):A AS Scoscos滑移面上的应力滑移面上的应力(A A):A AF FA AF FS S cos coscoscos滑移面上的切应力

23、滑移面上的切应力():A Acoscoscoscoscoscos用用s s表示临界切应力,表示临界切应力,s s表示临界拉应力。表示临界拉应力。则:则:s scoscoscoscoss ss ss scoscoscoscos从上式可以看出:从上式可以看出:coscoscoscos不同,不同,s s也不同,故称也不同,故称 coscoscoscos为取向因子。为取向因子。讨论:讨论:s s为定值,当为定值,当 coscoscoscos最大时,最大时,s s最小。最小。若角一定,最小时若角一定,最小时 coscoscoscos最大,最大,s s最小。最小。minmin/2/2,sminsmins

24、scoscos()()coscos(/2/2)2 2s ssinsin(2 2)当当 2 2/2/2 时,时,/4/4,sminsmin2 2s s此时,此时,/4/42 2、双晶(孪晶)、双晶(孪晶)双晶是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另一种机构,他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相对移动,且晶体原子移动的距双晶是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另一种机构,他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相对移动,且晶体原子移动的距离与原子离开这一晶面的距离成比例,即一个原子只移动几分之一个原子距离,许多个原子累集起来就移动比原子距离大许离与原子离开这一晶面的距离成比例,即一个原子只移动几分之一个原子距离,许多个原子累

25、集起来就移动比原子距离大许多倍的距离。移动的结果:发生移动的晶格以这一晶面与原来的晶格对称,故叫双晶(孪晶)多倍的距离。移动的结果:发生移动的晶格以这一晶面与原来的晶格对称,故叫双晶(孪晶)双晶面:产生双晶的两个界面。双晶面:产生双晶的两个界面。双晶带:发生移动的部分。双晶带:发生移动的部分。产生双晶的条件:产生双晶的条件:1 1、晶体中滑移系少,易产生双晶。如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晶体中滑移系少,易产生双晶。如密排六方晶格金属。2 2、变形温度低,易产生双晶。、变形温度低,易产生双晶。3 3、冲击应力作用,易产生双晶。、冲击应力作用,易产生双晶。双晶塑性变形的特点:双晶塑性变形的特点:1 1、

26、双晶的临界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所以变形为:滑移、双晶、滑移。、双晶的临界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所以变形为:滑移、双晶、滑移。2 2、双晶变形是间断的突变。、双晶变形是间断的突变。第三节第三节 金属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实际金属是多晶体,它由形状、大小、位相不同的单晶体随机排列而成。这些小单晶体称为晶粒,其过渡区、即不规则实际金属是多晶体,它由形状、大小、位相不同的单晶体随机排列而成。这些小单晶体称为晶粒,其过渡区、即不规则部分称为晶界(晶间)部分称为晶界(晶间)。这样多晶体塑性变形就存在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这样多晶体塑性变形就存在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一、多晶体塑性变形机构一、多晶体塑性变形机构1

27、1、晶粒内部变形机构、晶粒内部变形机构晶粒内部变形机构是滑移和双晶。晶粒内部变形机构是滑移和双晶。2 2、晶粒间的变形机构、晶粒间的变形机构多晶体晶粒间的变形机构是移动和转动。多晶体晶粒间的变形机构是移动和转动。在多晶体中,在多晶体中,各晶粒位相不同,各晶粒位相不同,移动的方向也可能不同,移动的方向也可能不同,而晶粒间由晶界相互联系,而晶粒间由晶界相互联系,为此,为此,晶间就可能出现转动的力矩。晶间就可能出现转动的力矩。转动的结果可能原来不易变形的晶粒改变位相,从而有利于变形。随变形的深入,变形应力就可能产生集中,当切应力达到转动的结果可能原来不易变形的晶粒改变位相,从而有利于变形。随变形的深

28、入,变形应力就可能产生集中,当切应力达到晶粒移动阻力时,晶粒间就产生移动。晶粒移动阻力时,晶粒间就产生移动。晶间变形的特点:晶间变形的特点:a a、晶间的移动和转动,常常造成晶粒间的联系破坏,出现微裂纹,导致金属的破坏。、晶间的移动和转动,常常造成晶粒间的联系破坏,出现微裂纹,导致金属的破坏。b b、在低温下,晶间的移动和转动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对塑性变形的贡献不大。一旦发生,则是破坏的先兆。、在低温下,晶间的移动和转动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对塑性变形的贡献不大。一旦发生,则是破坏的先兆。c c、在高温下,晶间的移动和转动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对塑性变形的贡献也大。、在高温下,晶间的移动和转动发生的可能

29、性较大,对塑性变形的贡献也大。这是由于晶间晶格产生歪扭,其原子位能比晶内大,晶间的熔点比晶内低。在高温下,易产生移动和转动。同时,由于这是由于晶间晶格产生歪扭,其原子位能比晶内大,晶间的熔点比晶内低。在高温下,易产生移动和转动。同时,由于温度高,原子位能大,能及时修补变形产生的微裂纹。故热加工比冷加工塑性大得多。温度高,原子位能大,能及时修补变形产生的微裂纹。故热加工比冷加工塑性大得多。二、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二、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1 1、变形的不均匀性。变形的不均匀性。故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故内部存在残余应力。由晶粒位相不同和弱点解释。由晶粒位相不同和弱点解释。2 2、低温下晶界是塑性变形的

30、困难区。低温下晶界是塑性变形的困难区。3 3、晶粒越细,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大。晶粒越细,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大。由晶粒、晶界多少解释。由晶粒、晶界多少解释。三、多晶体变形后组织的改变三、多晶体变形后组织的改变1 1、晶粒内部出现滑移带和双晶组织。晶粒内部出现滑移带和双晶组织。2 2、具有纤维组织。具有纤维组织。3 3、具有变形织构。具有变形织构。晶粒趋向一致的趋势。故在机械物理性能上表现出各向异性,对工艺性能和使用上有很大影响。晶粒趋向一致的趋势。故在机械物理性能上表现出各向异性,对工艺性能和使用上有很大影响。4 4、具有亚组织。具有亚组织。在变形过程中,晶粒会破坏,内部出现位相差别较小的组

31、织。在变形过程中,晶粒会破坏,内部出现位相差别较小的组织。第四节第四节 塑性和影响塑性的因素塑性和影响塑性的因素一、一、塑性的基本概念塑性的基本概念弹性变形:受力物体受外力引起变形,当外力消失后,物体的变形即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和形状。弹性变形:受力物体受外力引起变形,当外力消失后,物体的变形即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和形状。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受力物体受外力引起变形,受力物体受外力引起变形,当外力消失后,当外力消失后,物体的变形并不消失,物体的变形并不消失,而永久被保留下来的变形。而永久被保留下来的变形。也称永久变形。也称永久变形。塑性:固体材料能够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塑性:

32、固体材料能够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塑性的好坏用什么来衡量呢塑性的好坏用什么来衡量呢塑性指标: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发生破坏前的最大变形程度。塑性指标: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发生破坏前的最大变形程度。塑性指标指标是一个相对量,破坏是指发生断裂,而不是形状的改变。塑性变形不同,塑性指标也不同。材料塑性指标塑性指标指标是一个相对量,破坏是指发生断裂,而不是形状的改变。塑性变形不同,塑性指标也不同。材料塑性指标低到一定程度,就说其是脆性材料。低到一定程度,就说其是脆性材料。塑性指标常用单向拉伸的伸长率表示。塑性指标常用单向拉伸的伸长率表示。二、二、影响塑性的因素影响塑性的因素1 1、影响金属塑性的内

33、因、影响金属塑性的内因A A、化学成分:金属不同,塑性也不同。铜大于铝。同一金属,金属越纯,其塑性越好。、化学成分:金属不同,塑性也不同。铜大于铝。同一金属,金属越纯,其塑性越好。由杂质解释。由杂质解释。B B、组织结构、组织结构面心立方晶格塑性最好,体心立方晶格塑性次之,密排六方晶格塑性最差。面心立方晶格塑性最好,体心立方晶格塑性次之,密排六方晶格塑性最差。晶粒越细,塑性越好。晶粒越细,塑性越好。从晶粒、晶界多少解释。从晶粒、晶界多少解释。2 2、影响金属塑性的外部因素、影响金属塑性的外部因素A A、变形温度的影响、变形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不很高时,温度上升,塑性增加。当温度不很高时,温度上升,

34、塑性增加。这是由于温度上升,金属原子位能增加,修复由于塑性变形产生微裂纹的能力增加,同时滑移系也可能增多,故塑性上这是由于温度上升,金属原子位能增加,修复由于塑性变形产生微裂纹的能力增加,同时滑移系也可能增多,故塑性上升。升。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塑性也可能波动,当接近熔点时,塑性迅速下降。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塑性也可能波动,当接近熔点时,塑性迅速下降。其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其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B B、变形速度的影响、变形速度的影响随变形速度的增加,金属塑性的变化如下图:随变形速度的增加,金属塑性的变化如下图:当变形速度不很高时,塑性随变形速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变形速度上升,产生微

35、裂纹的可能性上升,而微裂纹又当变形速度不很高时,塑性随变形速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变形速度上升,产生微裂纹的可能性上升,而微裂纹又来不及修复所致。来不及修复所致。当变形速度很高时,塑性随变形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变形速度上升,产生的变形能来不及散失,而转变成物体当变形速度很高时,塑性随变形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变形速度上升,产生的变形能来不及散失,而转变成物体的内能,是物体的温度升高,原子位能增大,修复微裂纹的能力上升所致。的内能,是物体的温度升高,原子位能增大,修复微裂纹的能力上升所致。C C、变形程度、变形程度冷塑性加工中,塑性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冷塑性加工中,塑性随变形程度

36、的增加而下降;热塑性加工中,塑性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或几乎不变。热塑性加工中,塑性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或几乎不变。由微裂纹解释。由微裂纹解释。D D、应力状态、应力状态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差;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差;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好。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金属塑性越好。这是由于:这是由于:(1 1)拉应力促进晶间变形,加速晶间破坏,而压应力阻碍晶间变形;)拉应力促进晶间变形,加速晶间破坏,而压应力阻碍晶间变形;(2 2)压应力能有利消除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破坏(微裂纹)压应力能有利消除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破坏(微裂纹),而拉应力

37、能促进各种破坏。,而拉应力能促进各种破坏。第五节第五节变形抗力变形抗力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变形抗力: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变形抗力: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应力状态不同,变形抗力也不同。同时还与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有关。应力状态不同,变形抗力也不同。同时还与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有关。通常由材料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下的单向拉伸的屈服强度来表示。通常由材料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下的单向拉伸的屈服强度来表示。二、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因素二、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因素1 1、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内因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内因A A

38、、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金属不同,变形抗力也不同。铜大于铝。同一金属,纯度越高,变形抗力越小。金属不同,变形抗力也不同。铜大于铝。同一金属,纯度越高,变形抗力越小。由杂质解释。由杂质解释。B B、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晶粒越小,变形抗力越大。晶粒越小,变形抗力越大。晶粒越细,单位体积金属晶界区就越大,即晶界面积大,晶粒受晶界的影响也越大,晶粒表面晶格歪扭加剧,难变形区晶粒越细,单位体积金属晶界区就越大,即晶界面积大,晶粒受晶界的影响也越大,晶粒表面晶格歪扭加剧,难变形区扩大,滑移困难。同时晶界变形也更加困难。扩大,滑移困难。同时晶界变形也更加困难。2 2、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外因影响金属变形抗力的外因A A

39、、变形温度变形温度一般来说随变形温度升高,金属的变形抗力下降。一般来说随变形温度升高,金属的变形抗力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金属原子的动能增加,使临界剪切应力降低,滑移变得容易。另外,温度升高,还能使一些晶格的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金属原子的动能增加,使临界剪切应力降低,滑移变得容易。另外,温度升高,还能使一些晶格的畸变和歪扭减轻或消失,使变形抗力降低。畸变和歪扭减轻或消失,使变形抗力降低。但随温度升高,有些金属变形抗力也可能出现波动,这可能是金属发生了物理、化学或晶相变化。但随温度升高,有些金属变形抗力也可能出现波动,这可能是金属发生了物理、化学或晶相变化。B B、变形速度变形速度变形速度的增加

40、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很复杂。首先变形速度增加,变形时间减少,使变形机构不利于充分发展,晶格畸变变形速度的增加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很复杂。首先变形速度增加,变形时间减少,使变形机构不利于充分发展,晶格畸变又来不及修复,变形抗力增大。而变形速度增加,单位时间发热增加,物体温度升高,原子位能增大,这又使变形抗力减小。又来不及修复,变形抗力增大。而变形速度增加,单位时间发热增加,物体温度升高,原子位能增大,这又使变形抗力减小。如果变形速度再高,变形机构也会改变。所以变形速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很复杂。如果变形速度再高,变形机构也会改变。所以变形速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很复杂。但一般规律是:变形速度增加,变形抗力增加,

41、到一定程度就较缓慢或无影响。但一般规律是:变形速度增加,变形抗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较缓慢或无影响。C C、变形程度变形程度变形程度增加,变形抗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增加就较缓慢。变形程度增加,变形抗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增加就较缓慢。由晶格畸变和变形能解释。由晶格畸变和变形能解释。D D、应力状态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的差值越大,变形抗力越小。三个主应力的差值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同号主应力引起的切应力相互抵消,而异号主应力引起的切应力相互叠加。同号主应力引起的切应力相互抵消,而异号主应力引起的切应力相互叠加。第六节第六节 塑性条件塑性条件第一极限状态:由弹性变形转换成塑性变形的状态。第一极限状态:由弹性变

42、形转换成塑性变形的状态。塑性条件:产生第一极限状态的力学条件。塑性条件:产生第一极限状态的力学条件。应力状态不同,塑性条件也不同。单向拉伸的应力状态最简单,其塑性条件为:应力状态不同,塑性条件也不同。单向拉伸的应力状态最简单,其塑性条件为:s s复杂的应力状态的塑性条件现还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有几种假说。其常用的、较简单的是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复杂的应力状态的塑性条件现还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有几种假说。其常用的、较简单的是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金属的塑性变形只有当内部所受到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数值(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金属的塑性变形只有当内部所受到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数值(s

43、 s)时才能发生,这值与应力状)时才能发生,这值与应力状态无关,只与金属内部结构及变形温度、速度及变形程度有关。态无关,只与金属内部结构及变形温度、速度及变形程度有关。最大切应力为两个主应力差值最大值的一半。即:最大切应力为两个主应力差值最大值的一半。即:maxmaxmax(max(m mn n)/2 m,n)/2 m,n1,2,3 m1,2,3 mn n单向拉伸时,单向拉伸时,maxmax/2/2则,则,/2/2s ss s/2/2s s/2/2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可表示为: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可表示为:max(max(m mn n)/2)/2s ss s/2/2即,即,max(max(m mn

44、 n)s s m,n m,n1,2,3 m1,2,3 mn n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只考虑了两个主应力,未考虑第三个主应力。为此,还有最大变形能不变条件等。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只考虑了两个主应力,未考虑第三个主应力。为此,还有最大变形能不变条件等。第三章第三章铜铝杆的轧制铜铝杆的轧制第一节第一节 轧制的基本概念与产品轧制的基本概念与产品一、轧制的基本概念一、轧制的基本概念轧制:轧制:借助于旋转的轧辊与轧件的摩擦力,将轧件带入辊缝中,再在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金属的借助于旋转的轧辊与轧件的摩擦力,将轧件带入辊缝中,再在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金属的方法。方法。

45、轧制加工的特点:轧制加工的特点:1 1、加工量大,尤其热轧;加工量大,尤其热轧;2 2、破坏铸造组织,细化晶粒,提高组织均匀性;破坏铸造组织,细化晶粒,提高组织均匀性;3 3、改善金属强度和韧性。改善金属强度和韧性。二、轧制产品二、轧制产品1 1、电工用铜线坯、电工用铜线坯 GB/T 3952 GB/T 395220082008替代替代 GB/T 3952 GB/T 39521998 GB/T 39521998 GB/T 39528989牌号、状态、规格、表示方法及主要性能指标牌号、状态、规格、表示方法及主要性能指标牌号、状态牌号、状态T1T1、R RT2T2、R RT3T3、R RTU1TU

46、1、R RTU2TU2、R RTU1TU1、Y YTU2TU2、Y Y规格(直径规格(直径/mm/mm)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含氧量含氧量/ppm/ppm,其它杂质总含量其它杂质总含量/ppm/ppm,含铜含铜+银量银量/,拉伸强度拉伸强度/Mpa/Mpa,4004006565无无无无450450无无无无牌号牌号状态状态规格规格标准标准T1 RT1 R GB/T 3952 GB/T 395220082008TU2 YTU2 Y GB/T 3952 GB/T 395220082008500500101020205005006565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10106565无无2902903703702020

47、无无290290370370无无伸长率伸长率/,40403737353540403737扭转,正转扭转,正转/反转反转25/2525/2525/2025/2025/1725/1725/2525/2525/2025/20无无质量电阻率(质量电阻率(2020)/.g/mg/m2 2,(2020)/.mmmm2 2/m/m,注:注:1 1)、现在老标准、现在老标准 电工用圆铜杆电工用圆铜杆 GB/T 3952GB/T 39528989 也在使用,分为:也在使用,分为:TGR1TGR1、TGR2TGR2、T T、TWR1TWR1、TWR2TWR2、TWY1TWY1、TWY2TWY2 七种。七种。2 2

48、)、扭转试验只对直径为、扭转试验只对直径为10.0 mm10.0 mm。熔炼的原材料为电解铜板,其标准为:熔炼的原材料为电解铜板,其标准为:GB/T 467GB/T 467含铜量至少为:、。铜杆含铜量最低为:。含铜量至少为:、。铜杆含铜量最低为:。T T熔熔1084.51084.5,d d8.898.89,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1414 个原子。个原子。2 2、电工圆铝杆、电工圆铝杆 GB/T 3954 GB/T 395420082008替代电工圆铝杆替代电工圆铝杆 GB/T 3954 GB/T 395420012001材料牌号、型号、状态及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牌号、型号、状态及主要性能指标

49、材料牌号材料牌号型型号号状态状态抗拉强度抗拉强度/Mpa/Mpa伸长率伸长率/,(2020)/n/n m m,B BO O35,6535,6535351B971B97、1B951B951B931B93、1B901B90B2B2H14H1460,9060,901515A AO O60,9060,9025251A601A60A2A2H12H1280,11080,11013131R501R506101610162016201A4A4A6A6A8A8RE-ARE-ARE-A2RE-A2RE-A4RE-A4RE-A6RE-A6RE-A8RE-A8C CD DH13H13H14H14H16H16O OH1

50、2H12H13H13H14H14H16H16T4T4T4T495,11595,115110,130110,130120,150120,15060,9060,9080,11080,11095,11595,115110,130110,130120,150120,150150,200150,200160,220160,22011118 86 62525131311118 86 610101010注:注:1 1、典型直径、典型直径/mm/mm 为:为:,;2 2、表示方法为:型号、表示方法为:型号直径直径材料牌号材料牌号标准,如:标准,如:A2A2 1A60 GB/T 3954 1A60 GB/T 3

51、95420082008;3 3、化学成分不要求,若用户要求,应符合、化学成分不要求,若用户要求,应符合 GB/T 3910GB/T 3910 的规定,纯铝应不低于。的规定,纯铝应不低于。熔炼的原材料为铝块锭,熔炼的原材料为铝块锭,其标准为:其标准为:GB/TGB/T 1196119620082008重熔铝锭,重熔铝锭,含铝量应不低于为:含铝量应不低于为:、。还有还有 YS/TYS/T 30930919981998重重熔稀土合金铝锭。熔稀土合金铝锭。T T熔熔658658,d d,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1414 个原子。个原子。导电率: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在导电率: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在2

52、020、d d、电阻率为、电阻率为.mmmm2 2/m/m 的软铜的导电率为的软铜的导电率为 100100IACSIACS,其他材料的导电能力与,其他材料的导电能力与其相比较,即为导电率。其相比较,即为导电率。IACSIACS 表示国际退火软铜标准。表示国际退火软铜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轧制的基本理论轧制的基本理论一、轧制常用参数一、轧制常用参数1 1、变形区、变形区轧制时塑性变形是在轧辊附近的不大的特殊区域内完成的。轧件中处于变形阶段的这一区域叫变形区。如图阴影部分。轧制时塑性变形是在轧辊附近的不大的特殊区域内完成的。轧件中处于变形阶段的这一区域叫变形区。如图阴影部分。变形区分为几何变形区(轧

53、件出入口断面与轧辊所限制的部分)和非接触变形区(变形区分去掉几何变形区剩余部分)变形区分为几何变形区(轧件出入口断面与轧辊所限制的部分)和非接触变形区(变形区分去掉几何变形区剩余部分)。为研究方便,只考虑几何变形区,常说的变形区就是几何变形区。为研究方便,只考虑几何变形区,常说的变形区就是几何变形区。2 2、咬入角、咬入角咬入弧所对应的轧辊的圆心角称为咬入角,用表示,如图中咬入弧所对应的轧辊的圆心角称为咬入角,用表示,如图中AOBAOB。在图中,在图中,BCBCBOBOCOCOR RRCOSRCOSR R(1 1COSCOS)BC BC(h h0 0h h1 1)/2/2h/2h/2h h0

54、0:轧件轧制前的高度;轧件轧制前的高度;h h1 1:轧件轧制后的高度;:轧件轧制后的高度;h h:压下量;:压下量;R R:轧辊半径。:轧辊半径。h/2h/2R RRCOSRCOS COS COS1 1h/h/(2R2R)1 1COSCOS2 2(SinSin/2/2)2 2而一般很小(而一般很小(10101515)1 1COSCOS2 2(SinSin/2/2)2 22 2/2/2h/2h/2R R2 2/2/2(h/R)h/R)1/21/2讨论:讨论:在在 R R 一定时,一定时,h h 越大,咬入角也越大;越大,咬入角也越大;在在h h 一定时,一定时,R R 越大,咬入角也越小。越大

55、,咬入角也越小。3 3、变形区长度、变形区长度轧件与轧辊接触弧的水平长度称为变形区长度,用轧件与轧辊接触弧的水平长度称为变形区长度,用 L L 表示,即表示,即 ACAC。在在AOCAOC 中,中,AC AC2 2AOAO2 2COCO2 2R R2 2(R Rh/2h/2)2 2 L L(R Rh hh h2 2/4/4)1/21/2另,另,L LR SinR SinR R(R Rh h)1/21/2比较上两式,就是把比较上两式,就是把h h2 2/4/4 忽略,这是由于忽略,这是由于h h 相对相对 R R 很小。很小。二、平辊轧矩形件的咬入条件二、平辊轧矩形件的咬入条件要实现轧制,轧辊必

56、须咬入轧件,此时的条件即为咬入条件。如图:在轧件刚与轧辊接触时,接触点为要实现轧制,轧辊必须咬入轧件,此时的条件即为咬入条件。如图:在轧件刚与轧辊接触时,接触点为A A、B B(实际为两(实际为两条直线)条直线),在这两点轧件与轧辊产生摩擦,轧件力图阻止轧辊运动,轧辊对轧件产生正压力(,在这两点轧件与轧辊产生摩擦,轧件力图阻止轧辊运动,轧辊对轧件产生正压力(F F),在,在 F F 作用下,产生摩擦力作用下,产生摩擦力(T T)。上两力在垂直方向分力用。上两力在垂直方向分力用 F Fy y、T Ty y表示,与表示,与 B B 点产生的力共同作用,产生压塑变形。在水平方向产生的分力用点产生的力

57、共同作用,产生压塑变形。在水平方向产生的分力用 F Fx x、T Tx x表表示。示。T Tx x力图把轧件带入辊缝,力图把轧件带入辊缝,F Fx x力图阻止轧件进入辊缝。力图阻止轧件进入辊缝。当当 F Fx xT Tx x,不能实现自然咬入。不能实现自然咬入。当当 F Fx xT Tx x,能实现自然咬入。能实现自然咬入。T Tx xT COST COS F Fx xF SinF Sin要想实现自然咬入,要想实现自然咬入,F SinF SinT COST COS Sin Sin/COS/COST/FT/F T/F T/Ff ff f: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tg tgf f令令 tgtgf f:

58、摩擦角:摩擦角自然咬入条件为:自然咬入条件为:三、平辊轧矩形件的稳定轧制条件三、平辊轧矩形件的稳定轧制条件在咬入过程中,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一直连续地增加,这样,轧辊对轧件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沿弧面分布。假设力沿弧面在咬入过程中,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一直连续地增加,这样,轧辊对轧件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沿弧面分布。假设力沿弧面均匀分布,轧件进入某一过程中其合力作用点与轧辊圆心连线与中心线所成的角度用来表示,轧辊对轧件产生正压力用均匀分布,轧件进入某一过程中其合力作用点与轧辊圆心连线与中心线所成的角度用来表示,轧辊对轧件产生正压力用 F F表示,在表示,在 F F 作用下,产生摩擦力用作用下,产生摩擦力用 T

59、 T 表示。上两力在垂直方向分力用表示。上两力在垂直方向分力用 F Fy y、T Ty y表示,与下面点产生的力共同作用,产生压塑变表示,与下面点产生的力共同作用,产生压塑变形。在水平方向产生的分力用形。在水平方向产生的分力用 F Fx x、T Tx x表示。表示。T Tx x力图把轧件带入辊缝,力图把轧件带入辊缝,F Fx x力图阻止轧件进入辊缝。如下图。力图阻止轧件进入辊缝。如下图。同理,当同理,当 F Fx xT Tx x,不能继续轧制。不能继续轧制。当当 F Fx xT Tx x,能继续轧制。能继续轧制。T Tx xT COST COS F Fx xF SinF Sin要能继续轧制,要

60、能继续轧制,F SinF SinT COST COS Sin Sin/COS/COST/FT/F T/F T/Ff ff f: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tg tgf f令令 tgtgf f:摩擦角:摩擦角继续轧制条件为:继续轧制条件为:1 1、开始咬入,、开始咬入,则继续轧制条件为:则继续轧制条件为:2 2、任一时刻,继续轧制条件为:、任一时刻,继续轧制条件为:若,一定小于等于。也就是开始能咬入,就能继续轧制。也可以说开始咬入最难,若,一定小于等于。也就是开始能咬入,就能继续轧制。也可以说开始咬入最难,以后就容易了,轧件咬入后,轧件高度可逐渐放大。或用外力把轧件推入辊缝到一定程度后,就可继续轧制。以

61、后就容易了,轧件咬入后,轧件高度可逐渐放大。或用外力把轧件推入辊缝到一定程度后,就可继续轧制。3 3、完全充满时,进入稳定轧制阶段,此时、完全充满时,进入稳定轧制阶段,此时/2/2则则 2 2。这就是平辊轧矩形件的稳定轧制条件。这就是平辊轧矩形件的稳定轧制条件。也就是稳定轧制后,轧件高度可放大到咬入角是刚开始时的两倍。也就是稳定轧制后,轧件高度可放大到咬入角是刚开始时的两倍。但实际上,但实际上,2 2是不精确的,一般为是不精确的,一般为()。这可由实验证明。()。这可由实验证明。第四章第四章拉线拉线第一节第一节 拉制产品拉制产品轧制出的铜铝杆一般是不能直接在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的,因其表面质量和机

62、械性能都满足不了要求。拉制后的产品大都轧制出的铜铝杆一般是不能直接在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的,因其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都满足不了要求。拉制后的产品大都有标准,所涉及的产品如下:有标准,所涉及的产品如下:1 1、电工圆铜线、电工圆铜线 GB/T 3953 GB/T 395320092009替代替代 GB/T 3953GB/T 39538383型号型号TRTR(软)(软)TYTY(硬)(硬)TYTTYT(特硬)(特硬)规格,直径规格,直径/mm/mm表示方法表示方法伸长率伸长率/,抗拉强度抗拉强度/Mpa/Mpa,(2020)/n/n.m m,2 2、电工圆铝线、电工圆铝线 GB/T 3955 GB/T

63、395520092009替代替代 GB/T 3955GB/T 39558383型型号号LRLR状态代号状态代号O O规格,直径规格,直径/mm/mm表示方法表示方法15,15,伸长率伸长率/,20,20,抗拉强度抗拉强度/Mpa/Mpa(2020)/n/n.m m,989810103535无无 GB/T 3953 GB/T 395320092009()()421421271271446446408408LY4LY4H4H4无无95,12595,125LY6LY6H6H6 GB/T 3955 GB/T 3955200920093,3,125,165,125,165,LY8LY8H8H8无无160

64、,205160,205LY9LY9H9H9无无(200-160)(200-160)根据规格根据规格3 3、架空绞线用硬铝线、架空绞线用硬铝线 GB/T17048 GB/T17048200920094 4、架空绞线用铝镁硅系合金圆线、架空绞线用铝镁硅系合金圆线 JB/T8134 JB/T8134199719975 5、电工用铝包钢线、电工用铝包钢线 GB/T 17937 GB/T 17937200920096 6、电缆编织用铝合金圆线、电缆编织用铝合金圆线 JB/T8998 JB/T8998199919997 7、电工铜编织线、电工铜编织线 JB/T 3 JB/T 392928 8、电工用铜铝及

65、其合金扁线、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扁线 GB/T 4GB/T 4200920099 9、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 GB/T 3GB/T 3200520051010、镀锡圆铜线、镀锡圆铜线 GB/T 4910 GB/T 4910200920091111、电力牵引用接触线、电力牵引用接触线 GB/T 5 GB/T 520082008第二节第二节 拉线的基本原理拉线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拉线:对金属杆(线)材施以拉力,使之通过模孔,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尺寸形状相同的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拉线:对金属杆(线)材施以拉力,使之通过模孔,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尺寸形状

66、相同的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也叫拉制、拉丝。法。也叫拉制、拉丝。1 1、拉制的特点、拉制的特点1 1)制品尺寸精确均一,表面光洁;制品尺寸精确均一,表面光洁;2 2)制品断面形状可复杂,尺寸可很小;制品断面形状可复杂,尺寸可很小;3 3)能提高制品的机械性能;能提高制品的机械性能;4 4)每道次加工率低,拉制道次多,能耗大。每道次加工率低,拉制道次多,能耗大。2 2、拉制过程的变形指数、拉制过程的变形指数1 1)延伸系数)延伸系数L Lk k/L/L0 0大于大于 1 1L Lk k:拉制后的长度;:拉制后的长度;L L0 0:拉制前的长度。:拉制前的长度。2 2)延伸率)延伸率(L Lk kL L0 0)/L/L0 01001003 3)断面收缩系数)断面收缩系数S Sk k/S/S0 0小于小于 1 1S Sk k:拉制后的面积;:拉制后的面积;S S0 0:拉制前的面积。:拉制前的面积。4 4)断面收缩率)断面收缩率(S S0 0S Sk k)/S/S0 0100100在拉制过程中认为:在拉制过程中认为:V V0 0V Vk k L L0 0S S0 0L Lk kS Sk k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