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

上传人:h****4 文档编号:18875780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 昆仑名师讲坛 悦读经典 品味人生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89) 摘要:中国的传统经典经过了历史的证明,能够对中国人的生活起到参考作用。真正的经典应该是在当下的解读里指导完成每个人生命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典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参照系,在这个世纪仍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阅读经典,开卷有益。 关键词:文化;论语;孔子;经典 收稿日期:2023-09-23 作者简介: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文化”最早出自于周易。易传中有一句话叫做:“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乎天文,就是要观察四时的变

2、化,每年金秋时节为何来新疆的人特别多呢,就是因为这里的秋色特别的纯美,这种由热转凉的分别被我们关注到了,人就能跟上天象的变化,这叫“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说要观察世间百态,凝聚起来这种思想价值观,再去氤氲入今,流化生命,这叫“文而化之”。“文化”是一个名词,但若从它本义上来讲,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动词。所谓“关乎人文,化成天下”,就是让文明能够化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文化的根性去指导你当下的生活。怎么样能在今天这个时代“文而化之”,让这种“文”照耀滋养我们的内心,一直能够融化到今天的生活里,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曾经说过:“大学者

3、,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有多高这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有多少大的思想。我认为一所大学需要有大人格、有大胸襟、有大气魄、有大眼界,这些才使大学称之为大。一个人走到大学这个阶段,就标志着即将踏入社会。工作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说某某人有局限性。何为局限?局限就是一个人格局太小,所以为其所限。大家都知道下棋时,棋盘的布局最重要。一开始拥有一个大格局,以后就不会为其所限。所以在大学里给自己一个大格局,带着这样的格局再去走世界上的千山万水,你就能够去谋篇,就能够去驾驭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我想在西部、在新疆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风物之中去锻造和酝酿一种真正雄阔的大人格、大气魄,这是我们在大学时

4、代真正应该去完成的。 悦读经典 中国的文化源头是儒道释,这三家有共同之处,当然也有分工。儒家负责让我们了解每个人和社会、他人的关系,这样能安身立命;道家让我们了解个人、宇宙、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能滋养身心;而佛家是教我们每个人与生命自我之间建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文化从来就不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一阵风,一轮月,一场微笑。 阅读的目的是要把阅读的趣味提升起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找到阅读的快乐,使人悦读经典。同时,阅读不单是读书本,更要阅人阅己阅生活,靠悟性读出智慧。只有真正乐在其中,回归到内心,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们学习经典不是要拉着我们年轻的大学生穿越古典的隧道回到先秦,而是邀请古人

5、穿过隧道来到今天,在21世纪的语境下,去重新解读这些经典。大家仔细看一看,中国儒道释三家的经典之作,会发现它的操作性非常强。就说“仁”这一个字,孔子给了五个操作原则,叫做“恭、宽、信、敏、惠。”我们来看看孔子给的这五条操作准则跟大家今天的生活有没有关联: 1.“恭” 孔子说:“恭则不侮”,就是说你想自己的生命不招来一些无端的羞辱,不招来一些摩擦与冲突,就先要毕恭毕敬地去对待别人,发自内心对人恭敬,同时你自己也会活得有尊严。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听着简单,做起来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重要,越强调自我中心的人,越容易和别人有冲突。恭敬这种事是内敬决定外恭,内心能体会别人的不容易,对人有一份体谅和恭敬,自

6、己在行为上就能随和很多。保持尊严最好的方式不是剑拔弩张,而是生命谦和。讲一个在大学里面流传很广的真实的故事。大概是十几年前,有一个刚考上北京大学的趾高气扬的小伙子,在金秋九月去报到,天很热,他扛着行李却找不到报到的地方。这时迎面看见一个穿着中山装瘦瘦的老校工摸样的老人,小伙子咣当把行李往那儿一搁说:“老头,帮我看会儿行李。”老人说:“好。”他就走了,那老人就在那儿认认真真地给他看了半天。小伙子找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报到的地方,跑回来扛起行李准备走。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对他侧目而视,终于有人跑上来跟他说了一句话:“你知道刚给你看行李的是谁吗?那是季羡林先生。”这是北京大学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情,这个故事

7、一直让我深思什么叫做身教胜于言传。你们想想你们如若遇到不礼貌不恭敬的人,可能早就想教育他。有人冲撞冒犯你的时候,你觉得我占着理,干嘛不讲理,但是看看季先生这样一个大家,这样一个学术的泰斗,会因为他站在暴晒的太阳底下给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看了一会儿行李,大家就不尊敬他了吗?相反,大家会更恭敬他的人格,他也以身教真正教了新入学的学生。所以大家要知道,生命的陶冶不在于说遇到一点事情就剑拔弩张,而是有一种谦和的力量,这是一种柔韧的力量,但它确保你的生命有尊严。对别人恭敬一点,发自内心地对人有一种善意,它就能让你一直带着这种尊严去行走一世。 2.“宽” 孔子说:“宽则得众”,谁对别人宽容,谁就能得到众人的拥

8、戴。宽容是种美德,我想“宽容,宽容,应该是先宽而后乃容”,我理解的宽容分两个阶段,没事的时候先把自己养宽,等有事来的时候就自然能容的下。平时养宽是一个过程,遇事能容是一个结果。宽其实是一个看人的态度。平时不宽,遇事肯定不能容。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对人的宽容程度却越来越少了。总有那种挑剔的、苛刻的、指手画脚、眼里不容沙子的人,貌似他生活水准特别高,但是你发现了吗?这种人朋友很少。一个人生活水准的高低,跟他对世界的爱与包容的程度是有正相关的。当然,我们同时也要强调,包容不是没有原则的。今天社会所有的公民生活在两条线的系统之间,低的一条是以法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系统,高的一条是以伦理为核

9、心的道德体系。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动车事件、食品安全、农民工的生命权利以及教育权利的保障等等,所有这些我们能用道德说话吗?这一定要去找制度,要找法律,要保障每个公民的公平与安全。这不能完全靠宽容去现身说法。在确保了底线之后,人际的小摩擦靠修养,靠我们的宽容,靠我们的道德。如果没有了底线,一切都靠包容,恐怕难以为继。孔子当年也不赞成没有条件的宽容。曾经有个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意思就是对给我造成一些的伤害、不公平,我老用美德去包容,怎么样,我做得不错吧?结果老师反问了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别人老伤害你,那么多不公正,你还老去包容,等到你遍体鳞伤,再有美好对你的时候,你还剩下什么去回

10、报啊?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孔子给出了八个字的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就是正直,正直其实就是一种法律,一种准绳。法律有一个词叫“绳之以法”。绳子、墨线都是直的。以直报怨就是能用法律,能用制度,能用一个简单正直的方式解决问题,你去解决掉这个伤害和不公平,留下人心的美好去以德报德。当别人给你美好的时候,你就去同样地反馈。有人很困惑,那些所谓的经典不都是封建的糟粕,都过时了吗?为什么今天还要大家重读经典?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被我们误读的成分,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以德报怨是好事,儒家肯定提倡。你却没有想到孔子当年的不提倡吧?所以宽容是有底线的。对于经典,要站在今天的前提下去解读。 3.

11、“信”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用今天的话来讲,谁守信用谁就会不断地被任用、被任命,职业生涯就一定比别人好。论语从来不说空话,它不说守信用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他说,守信用别人才用你,这就是一句实话。学生毕业后10多年,在社会上取得成就最大的,不一定是学习尖子,往往生活委员要比学习委员做得好得多。因为学习委员智商高,只注意自己的学习,而生活委员则要关照大家,不会失信于人。所以,在大学里还要看到一点,学习不是唯一的。我自已看见过,那种学习尖子,因为害怕挑战就一直念书。大学不是避风港,学以致用是为了让你的生命更坚强,走到社会上去担当,你不能老躲着!光有学习,学成一个死知识,没用的,你得去用。在用这一点

12、上,信用就很重要。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都是实话,我们也得把他用在生活里。 我们站在2023年回望过去,会觉得“信”这个字特别的意味深长。315全面曝光了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接着红十字会的信用遭到强烈的质疑大家都在追究个人与机构真正的诚信在哪里,可以说2023年我们遭遇了真正的诚信危机。关于诚信,我们是可以向传统要答案的,你去看一看孔子的时代是怎么说诚信的。他的学生子贡有一次去问他,“老师,给我讲一讲怎么才能做好政治?”在我们看来,这问题得讲多少节课才能讲明白?可孔子就说了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做好政治这件事很简单,只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足兵”,有充足的国家机器,有兵力的保障;第二是“

13、足食”,有丰厚的物质基础,有衣食住行的保障;第三条叫“民信之”,公民个人之间有信誉,彼此之间有信任,对社会有信仰,这都叫“信”。有这三条就可以了,政治就能做。子贡还刁难他的老师说,“此其三必去其一。”三条太多你得去一条,老师说:“去一,那我们就不要国家机器了。”子贡接着说,“此其二必去其一,去何?”还多再给我取一条,老师说:“去食。”那物质基础也可以不要了。接着孔子说了一句话,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自古皆有理,民无信不立。”没兵力没粮食人大不了一死,自古而今谁能躲过一死,但是要没有这个“信”字,国民将无法确立起来他的凝聚力、树立它的价值,这叫“民无信不立”。为什么我们昆仑名师讲坛,一定要讲一

14、讲中国文化,就是因为文化对于你们来说不是锦上添花,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她是重建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之源,我们向古典要答案,能够让我们今天做一个中国人,更加从容,内心更加坚强,这就是“民无信不立”。说到个人孔子为什么说:“信则人任焉”,只有守信誉,别人才会不断地任用你,你的职业生涯才会有指望。 4.“敏” 孔子说:“敏则有功”。谁敏锐谁才能真正建功立业。“敏”我理解的就是一种大智慧,决不是小聪明,不是说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用点小技巧就叫敏锐。敏锐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判断,敏锐是一种拓展,更是一种发现。现在社会上就业难,但是什么人能找到最好的岗位呢?用敏锐的人。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敏锐呢?曾经有一个大

15、的电信公司,需要招聘一个会使用莫尔斯密码发电报的技术工人。应聘的人挺多,他们就被带进了一个特别喧嚣嘈杂的大房间,被安排在靠墙的两排长椅上坐下,并被告知对面有一个小门,等会他们的面试就在小门里进行可是八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没人叫他们,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还没人叫他们。已经过了一小时,这时跑来一个刚看了广告的小伙子,他没有位子,就站在旁边。站了一小会,突然就笔直地走进那个小门。十几分钟后,人力资源总监带着这个小伙子出来了,对大家说:“对不起,你们可以回去了,这个职位已经是他的了。”大家心里不平衡极了,都说,“我们又没有迟到,一直毕恭毕敬在这等着,是你们不叫我们,等得头都要炸了,为什么职位给了他?”

16、人力资源总监就说出一个秘密,“从你们坐在这的那一刻起,我的考试一直在进行中,你们听这有很多种密码往来穿梭声,那你们再听这其中有一种莫尔斯密码,从你们坐在这,它就在反复发着一句话,如果你听得懂这种密码,请你走进小门,这句话我发了一个小时,你们谁都没进来,只有最后这个小伙子说听懂了个密码。”这个人力资源总监又说,“你们既然敢来这里应聘,我相信每个人都懂莫尔斯密码。那你们为什么没进来,是因为你们把这一切当成噪音,因为你们习惯了坐在那里等待指令。但是我们这个大公司需要的是一个在嘈杂喧嚣的环境中用心去捕捉有效信息的人才,绝不仅仅是一个发报员。”大家都知道工作难找,但是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密码,我们能从密码

17、中学习吗?我们能从中捕捉到所需要的吗?面对现代社会的竞争,作为一个大学生真正好的心态是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身找问题。一个人如果老说这个世界怎么不给你机会,你会发现机会越来越少。谁能建功立业呢?只有你自己能够“敏则有功”。 5.“惠” 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有恩惠之心就足以使用和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恩惠这俩字都是心字底,说明恩惠只靠钱是不好使的,还得用心。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朋友多,那就要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其实上学期间,大家彼此之间功利的冲突是最少的,而到了工作单位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会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摆脱的冲突。要是你在上学时都没学会发现人的优点,那到了社会上将会看谁都是牛粪。所以早发现人

18、的优点,就会看到每个人的不可替代性。这样的人以后才能够用得起人,别人也愿意给你做事。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战国时期四公子养士,孟尝君养的那三千门客里面还有鸡鸣狗盗之徒,那些学鸡叫的钻狗洞的经常被饱学诗书的文人笑话、挤兑,说他们白吃饭。但是真到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发现饱读诗书的束手无策,而鸡鸣之徒,深更半夜,惟妙惟肖地学鸡叫,提前把城门给叫开了,主人借此逃生;而狗盗之徒,从狗洞进去把重要文件偷了出来,后来就发兵救国。所以用一句经典的话说,“鸡鸣狗盗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的不可替代性、唯一性,我们可以拿不同的文凭,但不是说拿了博士文凭就有了核心

19、竞争力。一个人要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要发现别人的核心竞争力。看每个人只看不同人的优点,这就是恩惠之心,你能鼓励别人、赞美别人,能跟别人交心,你还犯愁用不起别人吗?“惠则足以使人”,这叫你的处世之道。 仁爱的“仁”字只有四画,孔子就说了五条,“恭、宽、信、敏、惠”,很有操作性。我给大家介绍阅读经典的一个方法、一种心态。第一,就是破除对经典的成见,认为它就是很难的,它就是腐朽的,它对我们就是没用的,其实如果你用心去读,它是很简单的。第二,就是教会大家一个方法,建立两个坐标,一个就是时间的坐标,要把古典带到当下、带入今天的生活去解读,另外一个就是空间的坐标,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将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

20、比较,不要唯我独尊一种文化,多元文化的交流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生态。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建立了,你就有了理解经典的环境。第三,就是让经典与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关联,你能读懂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去读什么,别勉强。经典读到一定的时候,能将传统的优秀文化化入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正是古人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我们大家只谈方法,我们不论这里面具体的、很多的解释,我们只给大家一个起点,但没有标准答案。中国文化的标准答案,在乎每个人的人性。 品味人生 成长是件从容不迫的事,大家都熟悉的是孔子曾说过人在不同阶段怎么成长,“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

21、心所欲,不逾矩。”从15岁说到古稀之年,每个阶段都有成长的标志,人生在每一步修炼中,要知道自己的心在何方。人从十几岁到三十岁,正好是读书的时候,中学、大学、研究生或者是走到社会上去学习。大家都知道三十而立,但如何立?外在立身,内在立心。立身容易,有张名片,买了房买了车就能说明。而立心很难,就是内心真正明白何去何从。 40岁时要解决内心的疑惑,现在的人特别要解决内心的迷惑,孔子说“智者不惑”,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迷惑。这就是表明世界上有选择,当世界有太多的选择,或者都是在一颗心上,就产生了迷惑。不惑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心加大,那么靠什么去加大这颗心。就是靠智慧。人要经过很多历练,人心才会变的澄澈而清

22、朗。那什么是智慧?孔子学生问他何为智,孔子回答了两个字“知人”。说这个世界上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文化都不如了解人心。中国人的智慧是从容典雅的,它是低调的柔软的,但富有韧性的。如果不这样,40岁怎么能不迷惑呢?你还迷惑他人的豪言壮语吗?迷惑大家都普遍认为的标准吗?如果不这样怎么样才能达到50而知天命。孔子有“四绝”,就是“勿臆、勿必、勿固、勿我”, “勿臆”是不要胡思乱想,事事想当然;“勿必”是不要乱较劲;“勿固”是不要顽固不化;“勿我”是不要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知天命就是“勿固”,这也就是说不较劲,把握规律。什么是规律?就是学会更高级的思想方法,学会变通,跟这个世界不较劲是人生的大智慧。“耳顺

23、”就是不管听别人说什么话,听起来觉得不“那么刺耳”。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达到了内外合一,社会与人的内心达到了一致,就如同茶叶一样。儒家用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个字,道家只用了五个字:“外化内不化”,这是庄子所说的。外化,就是不要横眉冷目,在社会上要融合他人,“化”入社会。而“内不化”,则是内心不妥协,不会找不着自己。佛家就更为简单,就是两个字:“觉悟”。这不是外在的标准,其实就是“见我心”,我们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大家为何要学习中国文化?在年轻的时候,在可以成长的时候把自己养大,以后你才不怕小事。你们现在正处在晒太阳长身体的时候,瓜果蔬菜随便吃点什么,钙就挺充足的。但如果

24、到了四五十岁,钙不足、骨质疏松,大把地吃钙片补也不如你们现在。所以,不要等到自己的生命、人格有一天需要吃钙片去补,趁自己能蓬勃成长的时候,靠自己的骨骼尽可能让它扩大。庄子里有一个境界,叫做“乘物游新”,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学习、工作,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像搭乘车马去某个目的地一样,我们都是穿越了物质生活,这就叫“乘物”。我们人这一辈子穿越所有的生活经历,只为唯一一个目标,就是两个字叫做“游新”。怎么样做到“心游万仞”,这是一种境界,要往这个境界上去走。道家给了我们很多,是因为它有宇宙坐标。庄子有一句话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最大的美是不言的,根本就不言说出来

25、的,天地的大美永远沉默地张开它的怀抱,只要你投入进去,它就将你接纳为它欢心的孩子。每个人在自然面前都是一个赤子,你爱它,它一定爱你。它的爱亘古不变,只是我们这些狂妄的孩子太久没有回家了。你一次次的归来,只为了一次次的出发。再走到这个世界闯千难万险的时候,我们不积淀这种生命力量、我们不养气的话,我们用什么去对抗苍凉和不如意呢?这就是天地的大美无言。用这种眼光来看”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春夏秋冬的流转,从来不曾改变,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法则,别老想着去改变它,遵循、顺应其实是最好的办法。而最后一句说得更好,叫做“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事万物有它已成的道理,不必言说。其实在建立社会坐标之外,再建立一种更

26、为辽阔的宇宙坐标,我们的心就打开了。 文化是什么?开始我就说了是文而化之。在大西北,在新疆这样一个英雄豪情与柔美浪漫并重的地方,我们还不能文而化之吗?我们把这个地方的风情文化跟中国的传统经验都融入到自己生命的时候,在大学完成一件大事,给自己生命一个大承诺,让自己有眼界、有胸怀、有担当、有自己的道义。这样的一种大忠、大勇、大德、大义是在大学里应该培养起来的。所有文化之间,只要一个人能够融会贯通,你就会发现它们都不冲突。你说西部的这种风情文化跟中国的传统经验就冲突吗?有些冲突是人为的一种隔阂。当你以生命融入作为载体的时候,这一切都融注到你的心里了。 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7、我觉得这应该是中国人的素描像。所谓“一点浩然气”,指的是人安静的时候,心中有浩然正气,眉宇轩昂;所谓千里快哉风,是人动起来,在行动的时候,快意人生,驰走千里。也就是我们不要在静的时候嘀嘀咕咕、动的时候拖泥带水。怎样才能做这样一种静含一点浩然气、动如千里快哉风的中国人呢?这靠文化入心、入怀,滋养生命。当儒道释融合在一个人的生命之中,它能给我们什么承诺呢?它不能改变地震、海啸、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也不能拯救金融危机、诚信危机,其实文化是让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内心有一个信念,从我们自己开始,让不如意的现实,一点一点变好。我们要以儒家为大地,在大地上才能行走踏实;要以道家为长空,才能逍遥似神仙;最后

28、要以佛家为内心,联系心灵与生命。不管面对未来多少有限年华,我们都能够活得从容不迫,都能够活得眉宇轩昂,能够在这样的长天大地之间,确立一个文化人格的自我,有承诺、有担当。 参考文献: 1 (魏)王弼,(晋)韩康伯.周易注M.宋抚州公使库刻本.2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23.3 于丹.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 于丹悦读经典_品味人生 阅读经典 品味人生 阅读经典 品味人生 诵读经典、品味人生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读美文 赏经典 品味人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读书征文 国学征文诵读经典、品味人生 悦读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