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doc

上传人:易**** 文档编号:18874142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doc(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 学习内容: 教材p4-5 学习目的: 1、能从详细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究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可以准确地进展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制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连接:用竖式计算。 85-23= 50-39= 100-56= 二、预习检测 〔p4图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

2、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三、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p4图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p5第3题〕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3〕 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四、日日清稳固达标训练 1、〔p5第1题〕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用竖式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五、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适宜的计算方法。

3、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考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

4、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二〔1〕班同学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算一算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 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求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算式题。〔板书:连加、连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小组讨论:连加算式题怎样算? 交流汇报。 ②验证。 写出两种简便竖式。 〔2〕教学例2。 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 同学们共收了84个小南瓜,王叔叔运走了26个,李大爷运走了40个。这时

5、还剩下多少个南瓜? ②小组讨论:该自缢列式、怎样算? ③学生列式、试算。 三、积累运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连加、连减的笔算式题,假如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拟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口算的要口算。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 2 86 2 简便2 88 44 4 简便 8 4 +3 4 +2 2算法+3 4 -4 0 -2 6 算法-4 0 6 28 

6、4 6 2 4 41 8 4 4 + 2 2-2 6 8 41 8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案 学习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p2-3 学习目的: 1、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才能。 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制畏惧,尝试新知 1、竖式计算。 46+54= 100-79= 2、预习检测 24+30+41= 2

7、3+44+29= 二、合作探究——升华学科才能,透析重难点 套圈游戏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5+26+44= 33+29+25= 三、当堂反应 根底 〔1〕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展交流。 〔3〕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

8、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那么,激发考虑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刚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提醒: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那么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例如1。

9、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刚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老师边板书边阐述根本格式标准。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提醒: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10、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那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提醒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稳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

11、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无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施行,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开展为本设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开展。 教材分析^p :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 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安排。目的是通过

12、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根底。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稳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p :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生活经历,充分引导学生联络详细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13、,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详细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化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详细含义,会进展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使学生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才能。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络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

14、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1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玩耍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展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

16、书:〔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答复〕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刚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拟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 说算理 师:5+

17、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快乐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

18、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答复将板书填写完好〕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展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

19、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局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重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严密联络。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三、联络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

20、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老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得意的小鸭子在玩耍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

21、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玩耍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应,老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

22、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浸透一些需逆考虑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分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如今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承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好,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展相应的反应〕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

23、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渐渐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方,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

24、值,从而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8 - 2 – 2 = 4 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案 学习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p2-3 学习目的: 1、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才能。 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制畏惧,尝试新知 1、竖式计算。 46+54= 100-

25、79= 2、预习检测 24+30+41= 23+44+29= 二、合作探究——升华学科才能,透析重难点 套圈游戏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5+26+44= 33+29+25= 三、当堂反应 根底 〔1〕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展交流。 〔3〕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p :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假设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

26、先用乘法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一样,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局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考虑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非常不错的教学资。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p :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

27、、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考虑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在详细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根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能联络生活经历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究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根本构造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

28、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局部,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展乘法的正确计算,假如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才能、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开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特长,激发

29、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根底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纯熟的计算的才能。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辩论,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才能。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鼓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

30、,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快乐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如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

31、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假如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展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老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

32、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

33、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刚,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方

34、: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老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快乐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如今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

35、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贺会 师:小熊为了庆贺丰收,在家开庆贺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36、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 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那么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场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