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doc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872632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doc(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惊弓之鸟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4. 训练因果句式。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知识点梳理因果句式、背诵、理解寓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自学并检查反应。1.自由默读课文。2、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3、.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三、考虑、讨论。1.课文写到几个人

2、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四、齐读全文,理清表达的顺序。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提醒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六、作业。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二、深化学习课文,自读自悟。检查提问:通过自己

3、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3、引导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拟,联络第八自然段,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4、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5、更羸是个什

4、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领,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 来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三、复述课文。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p 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课 后反 思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考虑根底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擅长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重的兴趣。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范文教学目的 1.会认

5、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领、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p 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擅长观察、擅长分析p ,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展分析p 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 联络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p 、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预习提纲1、搜集原来学过的成语故事。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第一课时

6、一、老师引入教学讲话,提醒课题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或联络上下文理解。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4、指导书

7、写。三、考虑、讨论。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渐渐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渐渐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四、齐读全文,理清表达的顺序。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

8、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第二课时一、导入。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2、说一说课文的表达顺序。二、讲读全文1、指名朗读13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考虑问题。提问讨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答复:射箭经历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答复:“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渐渐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复:知道更羸不用

9、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下文。2、指名朗读46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考虑以下问题。提问讨论: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p 。学生答复,老师板书:更羸: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 大雁:直往上飞 拍翅膀 掉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答复: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老师过渡语: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p 就会明白。3、默读第三局部79自然段:考虑后讨论以下问题: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

10、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p 的?学生答复: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p 的。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p 的?你觉得他的分析p 有道理吗?正确吗?老师导读并板书: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学生答复:分析p 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p 是正确的

11、。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4、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从课文前后联络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答复:不是)那是什么?学生答复: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p 。老师总结: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p 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擅长观察、擅长分析p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答复: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

12、,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三、根据板书情况进展复述练习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四、作业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应。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惊弓之鸟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4. 训练因果句式。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

13、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刚,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板书:不用箭【更羸| | “射”| 下大雁】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二、找到打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考虑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它飞得慢,是因为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2

14、、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概括板书。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分开同伴,无依无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师引读:因为它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

15、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考虑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_。它一_,伤口又_,就_。】交流,出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指名读,齐读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分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师引读:

16、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师引读:他又分析p 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p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出示板书:判断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三、进入对应点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络?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突然再指名读,齐读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不弯曲;使

17、直,把弯曲的伸开;爽快,坦率;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四、朗读训练重点1、师:小朋友如今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领?”“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领!”魏王

18、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五、朗读总结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

19、案,指名读句。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纯熟,干得特别出色的人。】师:织布技术特别纯熟,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

20、别高明,射箭的经历特别丰富。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历,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区分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考虑: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3、交流:擅长观察、分析p 、判断事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擅长观察、仔细分析p 、准确地判断事物。六、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

21、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4惊弓之鸟不用箭观察分析p 判断更羸| “射”| 下| 大雁-弦响害怕高飞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小学三年级下

22、册语文教案:塞下曲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古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应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表达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学目的: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3、把握将军的形象。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带。一、激

23、趣引入今天我想给大家举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进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老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作出评价。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1、想详细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

24、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3、交流。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抓住“引”字总结联络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老师指导朗读。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两个人对读。师生对读。四、全诗整合1、刚刚我们学习了古诗,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五、把握情

25、感,全班朗读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仰,齐读塞下曲!六、拓展延伸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非常有名。另外,像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背诵课文。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

26、动中做的一件事。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教学难点写话练习。教学准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络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四、深化分析p 、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考虑: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

27、进江里的?读课文答复。“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非常可惜的语气读读。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3.读第二段,答复下列问题一点儿不着急。在船舷上刻记号。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5.小声读34段,考虑: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答复的?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2老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方法,能把宝剑捞上

28、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挪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五、提醒课题,析字悟意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2.逐字分析p ,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1.分组讨论。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2.提问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设计第二节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二

29、、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p 字形上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1指定认读。2开展竞赛认读。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3.老师帮助分析p 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急”,上下构造,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号”,是上下构造,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慌”,

30、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5.边讲边理解词语:“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四、稳固复习生字词1.看音写词语。2.猜字谜。3.抄写生字。五、作业1.写生字。2.练习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第三节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2写话练习教学过程一、指导背诵课文1.教给背诵方法。1根据内容,想联络。2参看插图,抓事态。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4反复练习,记得牢。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二、写话练习

31、1.读写话要求。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3.在班上交流。4.老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5.用一段话写出来。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蚕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详细记叙了他家解放前养蚕的过程,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母亲养蚕的辛劳,歌颂了母亲为子女奉献一切的美德。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按照两条线索安排材料。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学习母亲无私奉献的美德。2、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络上下文体会意思,交流感受。3、 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2、会认指定的字。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考虑练习”。教学重点:理解养春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搜集有关蚕的资料。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法讲读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一 导课。我们是农村的孩子,应该见过蚕了吧,你理解蚕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养过蚕吗?见别人养过蚕吗?养蚕容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文学家巴金写的春蚕,从中不仅能知道蚕的生长过程,更能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体会到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二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解决字词。1、 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

33、词。努力读通课文。2、 同桌互读,正音。3、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再次正音。4、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画出不理解的词,读后注意联络上下文以及字典解决。5、 指名分段读,考虑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 集体交流:1本课中词语的意思。2课文的主要内容。三 再读课,质疑问难。边读边画边批,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写出你的问题,你的理解。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合作解决。集体交流,并把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便下节有重点地去学习。四 作业。1、 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正确标准地抄写本课中你认为好的词及那些较难写的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弄清喂养春蚕

34、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 读课文,理清线索。1自由读课文,填写下表。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擦干剪成细丝半寸来长 换大匾喂整片桑叶越来越大 分匾清扫蚕室深夜添桑叶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添桑叶清理蚕沙“上山”了 捉蚕“上山”摘茧子2师巡回指导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体交流。二抓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母亲辛苦的词句,联络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2、读后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特别强调如下的词“照例”“每到这时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总要”“常常看见”“

35、总看见”。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师范读,初步领悟。2、生自由练读,选择你感动的地方,试有感情地读下来。3、读后评议,再读。4、各小组内比赛读,选出读得特别好的进展全班比赛。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理解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去回报母亲,把它写到日记上。板书设计:春蚕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擦干剪成细丝半寸来长 换大匾喂整片桑叶越来越大 分匾清扫蚕室深夜添桑叶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添桑叶清理蚕沙“上山”了 捉蚕“上山”摘茧子辛苦无私奉献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卢沟桥【内容简析】卢沟桥是一座出名世界的桥梁,历史长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36、。同时,它是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详细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化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层层深化,把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论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开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根底上,体会、学习文章

37、语言表达的方法;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局部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1、提醒课题,板书:26卢沟桥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络;2把带有生字的句

38、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3考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方法;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3、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四、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老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五、布置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对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1

39、、自读考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答案。3、全班交流。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细读考虑: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详细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络?2、交流、品读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表达了卢沟桥气魄的宏伟,设计的合理科学;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详细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搜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第 38 页 共 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