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853471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金融学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学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学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学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固定汇率制下的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 第一节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第二节 弹性分析法 第三节 乘数分析法 第四节 吸收分析法 第五节 货币分析法 第六节 比较与评价第一节第一节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1752年由大卫休谟提出,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受到广泛推崇和运用 制度前提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黄金是最终清偿手段,执行国际货币职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作用过程作用过程 BOP()黄金输出黄金输出MsP出口出口,进口,进口BOP改善改善黄金输出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黄金输出放缓,直

2、至国际收支平衡 BOP()黄金输入黄金输入MsP出口出口,进口,进口BOP改善改善黄金输入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黄金输入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 相互衔接的四个机制相互衔接的四个机制 物价水平与进出口数量物价水平与进出口数量 国际收支与黄金数量国际收支与黄金数量 黄金准备与货币供给量黄金准备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 金本位制度下的应用金本位制度下的应用 黄金输送点: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

3、ort Point)。(间标法)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A: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出点:当汇价当汇价铸币平价铸币平价+黄金运费黄金运费 1英镑英镑=$4.8665+0.02=4.8865 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出点 若若:1英镑英镑=$4.89954.8865 美国人用美国人用$换英镑支付英镑货款不划算换英镑支付英镑货款不划算,直接输出黄金直接输出黄金 黄金输入点黄金输入点B:黄金输入点黄金输入点:当汇价当汇价铸币平价铸币平价黄金运费黄金运费 1英镑英镑=$4.8665-0.02=4.8465 若若:1英镑英镑=$4.83651 Px Sx(e1)Sx(e2)Dx Qx dx0 Pm Sm(e1),Sm(e2

4、)Dm(e2)Dm(e1)Qm 第二节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以本币贬值1为例:2、进口数量(、进口数量(M)会减少)会减少m(m为进口为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因进口数量减少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因进口数量减少引起的进口支出变动为引起的进口支出变动为-mePmM;1、出口数量(、出口数量(X)会增加)会增加x(x 为出口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在本币价格不变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在本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变动为的情况下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变动为+xPxX;第二节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三

5、、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以本币贬值1为例:综合进出口支出变动:综合进出口支出变动:收入收入+xPxX支出支出-mePmM 支出支出+1%ePmM 3、因本币贬值,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因本币贬值,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1,从而引起的进口支出变动为从而引起的进口支出变动为+1%ePmM.第二节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即即TBTB+xPxX(-mePmM+1%ePmM)当当TB0时,本币贬值将会改善贸易收支,时,本币贬值将会改善贸易收支,假设本币贬值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假设本币贬值前贸易

6、收支是平衡的,即,即TB=XPxM(ePm)=0,就可以得到:就可以得到:第二节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x+m1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带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带来贸易收支或经常账户改善的必要条件。来贸易收支或经常账户改善的必要条件。第二节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四、J曲线效应(J Curve)弹性大小是不变的吗?弹性大小与什弹性大小是不变的吗?弹性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么有关系?弹性大小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通常来弹性大小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通常来说,时间越长,数量对价格变化所作出说,时间越长,数量对

7、价格变化所作出的调整就越充分,或者说,短期弹性往的调整就越充分,或者说,短期弹性往往小于长期弹性。往小于长期弹性。第二节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四、J曲线效应(J Curve)TBt0J J曲线效应曲线效应 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 Period)价格不变,数量不变;传导阶段(Pass-Through Period)价格变化,数量不变;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 Adjustment Period):数量和价格都变化。主要评价主要评价 积极意义积极意义 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

8、国的政策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 主要局限性主要局限性 局部均衡分析受到广泛质疑,它仅局限于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受到广泛质疑,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无限供给弹性等假设脱离实际无限供给弹性等假设脱离实际 实证分析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应还会受到还会受到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的曲线效应、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制约制约第三节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一、

9、前提条件 汇率不变(e);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不变(Px和Pm不变)。第三节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二、基本精神机制: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进口支出。(注重的是收入效应)关键: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 意义:正式将国际收支上升到宏观经济目标的范畴,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发展与完善第三节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三、对外贸易乘数C=C0+cYM=M0+mY 0011MXGICmcY mc 11就是对外贸易乘数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第三节第三节乘数分析

10、法乘数分析法四、贸易收支的收入分析BX(M0+mY)0001MXGICmcmMXB 上式表面: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上式表面: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调整国际收支。第三节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五、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x+m1+m第三节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六、国外回响效应(Foreign Repercussion)总弹性:总弹性:x+m1+m+m*思考:收入论的局限性思考:收入论的局限性开放经济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第四节第四节 吸收法 1952年有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S亚历山大提出

11、,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核心观点核心观点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他把经济活动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总量。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B=国民收入国民收入Y-总吸收总吸收A 即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总收入等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总收入大于总吸收。调节国际收支逆差就是要增加收入,即通常说的支出转移政策;或减少支出,即通常说的支出减少政策,简称吸收政策。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运用,是一国经济

12、实现内外部平衡的主要条件。第四节第四节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一、主张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YC+I+G+(X-M)二、国民收入和支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将(将(XM)用)用B来表示,将(来表示,将(C+I+G)称为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称为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表示:BY-A第四节第四节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三、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将吸收分为诱发性吸收和自主性吸收:将吸收分为诱发性吸收和自主性吸收:A=D+aY,a为边际吸收倾向为边际吸收倾向则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就取决于则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就取决于本币贬值后本币贬值后B是否大于是否大于0:B

13、Y A(1-a)Y-D第四节第四节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贬值如何影响贬值如何影响Y:l闲置资源效应闲置资源效应l贸易条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如何影响吸收贬值如何影响吸收D:l现金余额效应现金余额效应l收入再分配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l货币幻觉效应货币幻觉效应l其他效应其他效应三、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几大效应 限制资源效应 收入效应出口和进口替代产品的需求增加(国内产品)闲置资源投入到生产 贸易条件效应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物价与进口商品物价之比。贸贸易条件指数易条件指数(N)=(N)=出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Px)/(Px)/进进口价格指数口价格指数(Pm)(Pm)100100贬值一般会导致贸

14、易条件恶化,指数小于100即为恶化贸易条件 资源配置效应贬值生产效率低的非贸易部门降低规模高生产率的出口部门扩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几大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现金余额效应 是最重要的一种吸收效应。货币持有者总想将自己的实际资产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占有 贬值导致的国内物价的上升,使得他们实际占有的货币余额下降,会减少支出变卖其他资产维持既有的货币余额水平,提升利率,投资和消费,进而减少吸收水平 货币错觉货币错觉 贬值导致通胀 人们重在注视物价而忽视货币收入,尽管货币收入也可能按比例上升,但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减少需求和消费。这亦有利于改善贸易差额。几大效应(续)收入再分配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 这种

15、效应一般有以下四个表现:第一,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提高,使物价转变为企业家的利润;第二,物价上涨使收入从某些集团转移到其他集团手中;第三,物价上涨使实际收入的一个更大部分转变为政府的税收;第四,在收入从高边际吸收倾向朝低边际吸收倾向移动的状况下。其他效应其他效应这些效应很多,对国际收支的改善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如对物价上升的预期,在短期内会导致吸收的增加,不利于外贸差额的改善。评价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宏观的、一般均衡的基础上的,比微观的、局部的弹性分析法有所进步,并强调了政策配合的意义四、吸收论的缺陷(思考)因果的逻辑关系 没有考虑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未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中的作用)充分就业假定条件

16、下的分析,忽略资源运用效率 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 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生产要素转移机制平滑不切实际案例分析: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 吸收分析法告诉我们,闲置资源的存在是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条件。但近年来东南亚国家资本短缺的“瓶颈”效应是导致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重要原因。在金融危机时,伴随汇率的下跌,导致生产衰退和工人失业,但与汇率下跌同时出现的是资本大量外流,劳动力资源闲置与资本短缺同时并存,资本的短缺限制了闲置资源的利用,不能形成新的生产力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本应紧缩由消费与投资形成的总吸收却难以缩减,很难保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因此,尽管货币贬值也不能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

17、的。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一、货币论与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的区别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强调的是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注重经常账户交易,强调贸易差额,而货币论则将国际资本流动作为考察对象,强调综合差额;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一、货币论与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的区别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注重对线上项目的分析,而货币论则主张从线下项目分析国际收支,通过分析线下的国际储备的变化来分析国际收支。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因此,Ms=Md=D+R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货币市场均衡

18、的条件MSMdMd=pf(y,i)Ms=m(D+R)在一价定律发挥作用的前在一价定律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对于一个小国经济,提下,对于一个小国经济,价格和利率由世界市场决价格和利率由世界市场决定;而货币论者假定货币定;而货币论者假定货币供给不影响国民收入;因供给不影响国民收入;因此,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此,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市场均衡是通过的。货币市场均衡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实现的。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实现的。为方便起见,令为方便起见,令 m=1m=1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 Ms=Md=D+R当货币供给由于国内信贷总量当货币供给由于国内信贷总量D的紧缩和扩张的紧缩和

19、扩张而小于或大于货币需求时,国际储备量而小于或大于货币需求时,国际储备量R就显就显然会出现增加或减少,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然会出现增加或减少,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求。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 2.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内信国内信贷贷DDMsMd对国外商品和金对国外商品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融资产的需求国际收国际收支赤字支赤字外汇市场干外汇市场干预、储备预、储备RRMsMd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 2.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

20、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内信国内信贷贷DDMsMd变卖国外金融资产、减变卖国外金融资产、减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国际收国际收支盈余支盈余外汇市场干外汇市场干预、储备预、储备RRMsMd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 2.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结论:结论:l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国际收支场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国际收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

21、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 2.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结论:结论:l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来讲,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来讲,货币当局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货币当局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给。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结论:结论:l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调节国际收支的信贷扩张过大,故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策是实行紧缩

22、的货币政策。第五节第五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2.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的货币市场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衡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结论:结论:l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因素对国际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收入增收支的影响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收入增长和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盈长和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盈余,利率上升通过降低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赤余,利率上升通过降低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字。(思考:与传统理论的结论有何不同?)(思考:与传统理论的结论有何不同?)第五节第五

23、节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二、货币论的主要内容3.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l在充分就业情况下,贬值意味着贬值国的国内在充分就业情况下,贬值意味着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价格上涨;l物价变化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减少,压缩投资、物价变化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减少,压缩投资、消费支出;消费支出;l支出减少,进口需求减少,贸易收支改善。支出减少,进口需求减少,贸易收支改善。货币分析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货币分析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Ms出现超额货币供给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真实货币余额意愿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进口出口出口,资本输出资本输出输入输入经常

24、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善善 Ms出现超额货币需求出现超额货币需求真实货币余额意愿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进口出口出口,资本输出资本输出输入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善善主要观点小结主要观点小结 国际收支在形式上毫无疑问是货币问题国际收支在形式上毫无疑问是货币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失衡,从而在本质上也是货币问题从而在本质上也是货币问题 货币供给是国际收支调节的最终力量和根本力量,国家收货币供给是国际收支调节的最终

25、力量和根本力量,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策三、货币论的主要贡献和主要缺陷 贡献:贡献: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是对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实质性突破 以国际收支平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_从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从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 从金本位研究框架发展为既讨论固定汇率也讨论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的货币数量调节 主要缺陷:主要缺陷:颠倒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只注重国际收支最终结果,忽略了国际收支结构问题)货币并非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惟一因素 货币论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的假设不严密 假定货币需求具

26、有稳定性的假设不严密,从而视货币供给为决定国际收支的惟一力量(在短期,货币需求不稳定)对国际收支长期均衡分析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价定律或购买力平价假设(长期来看,一价定律往往不成立)第六节第六节 对国际收支理论发展的评论对国际收支理论发展的评论 贸易差额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述:B=Y-A=X-M=R 货币论强调其中的R,弹性论的出发点是X-M,吸收论则将注意力放在收入与支出的大小对比(Y-A)上。政策主张 货币量重视货币政策 弹性论偏重支出转换政策(汇率贬值)吸收论相对注重财政政策对贬值效应的评价 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吸收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 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