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2008内审员资格培训(ppt 161页)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843921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X 页数:162 大小:888.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ISO9001:2008内审员资格培训(ppt 16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ISO9001:2008内审员资格培训(ppt 16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ISO9001:2008内审员资格培训(ppt 16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资源描述:

《ISO9001:2008内审员资格培训(ppt 16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9001:2008内审员资格培训(ppt 161页)(1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SO9001ISO9001:20082008内审员内审员资格培训资格培训深圳市深圳市本杰本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课程主要内容 一.ISO简介/ISO9000:2005/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二.ISO9001:2008标准条款讲解与应用 三.案例分析/内审执行现场演示/内部审核技巧 四.现场答疑/内审员培训资格考试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ISOISO简介及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简介及质量管理八大原则31 1、ISOISO简介及简介及ISO9000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系列标准的产生4ISO9000ISO9000修订阶段修订阶段 Co-ordination by ISO TC

2、176 Co-ordination by ISO TC 176 由由TC 176TC 176协调修订协调修订 19871987年版年版 1994 1994年版年版 2000 2000年版年版 2002008 8年版年版 由由19791979年出版的年出版的BS5750BS5750(BSIBSI英国标准协会)转化英国标准协会)转化 5ISO9000ISO9000:20052005基础和术语基础和术语术语的分类(共80条)(ISO9000:2000)ISO9000:2005 84条有关质量的术语:5-6条,增加了“能力”有关管理的术语:15有关组织的术语:7条-8条,增加了“合同”有关过程和产品的

3、术语:5有关特性的术语:4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条有关文件的术语:6有关检查的术语:7有关审核的术语:12-14 增加 审核计划、审核范围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条62 2、ISO9000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系列标准包括支持性标准 ISO10012:2003(测量控制系统)7核心标准关系核心标准关系 ISO9000 族核心标准关系族核心标准关系 ISO9000 ISO9001 ISO9004 ISO19011 8ISO9001ISO9001改动的原则改动的原则1、标准的目的、范围及应用范围未做变动。2、变更主要是对易发生或已发生误解部分作进一步澄清或增加注解以进一步说明。3、

4、标准正文涉及到40余处变更,但基本上原标准所关注的内容没什么变化,是一些轻微的编辑上有一些改变,使层次更加清晰,文字更加合理。9新标准修订的方式新标准修订的方式 新版标准修订主要包括3种方式:1、标准中新增加或修订部分词语,使标准更容易理解。2、对部分标准内容文字描述进行了调整,使层次更加清晰,文字更加合理。3、某些标准条款新增注释,使标准更加清晰各完整,易于理解。10对现行系统的影响对现行系统的影响 1、减低QMS、EMS及OHSMS的难度及提高整合两个或多个系统的吸引力 2、由于新版的改动差不多全是字眼上的改动,组织的现有文件可能已经符合新标准的要求。3、从ISO9001:2000到ISO

5、9001:2008的过渡方案:二年过渡期,2009/11/15日之后必须用ISO9001:2008进行审核,2010/11/15日之后ISO9001:2000证书失效,2010/11/15日年之前可任一次监督、换证审核切换到2008,证书有效期不变。11标准的内容的更改之处(新旧对比)标准的内容的更改之处(新旧对比)1、红色红色 楷体楷体 文字文字为为2008版加入,而版加入,而2000内没有的文字内没有的文字2、蓝色蓝色 (括号括号)中文字中文字为为2000版有,但在版有,但在2008中删除中删除(括括号内见条款编号的除外号内见条款编号的除外)3、黑色、黑色 黑体和宋体黑体和宋体 的为没有改

6、变的内容。的为没有改变的内容。12三三.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及其应用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及其应用13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品质管理原则品质管理原则 Customer focused organization 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 Leadership 领导作用领导作用 Involvement of people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 Continual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Factual approach to de

7、cision making 依据事实决策依据事实决策 Mutually beneficial supplier relationships 互利互利的供应商关系的供应商关系14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 Understanding customer needs and expectations 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Communicating thes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throughout the organisation将这些需求和期望在全组织内进行传递沟通将这些需求和期望在全组织内进行传递沟通 Measuring customer sati

8、sfaction and acting on results 测量客户满意度并以依此而改进测量客户满意度并以依此而改进15领导作用领导作用Being proactive&leading by example 以身作则以身作则Establishing a clear vision of the organisations future 建立组织未来的清晰远景规划建立组织未来的清晰远景规划(品质政策品质政策)Providing people with required resources and freedom to act with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

9、ty 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涉及责任和权力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涉及责任和权力Educating,training and coaching people 教育,培训和示范教育,培训和示范Setting challenging goals and targets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Implementing strategy to achieve these goals and targets 达成这些目标的实施策略达成这些目标的实施策略16全员参与全员参与 Accept ow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接受解决问题的责

10、任接受解决问题的责任 Actively seek opportunities to make improvements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Actively seek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encies,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积极寻求提高员工能力,知积极寻求提高员工能力,知识和经验的机会识和经验的机会 Freely shar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teams and groups 在团体内分享知识和经验在团体内分享知识和经验17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Define Pro

11、cesses needed to achieve desired results 定义需要取得期望结果的过程定义需要取得期望结果的过程Identify&Measure Inputs&Outputs 鉴别和量测输入和输出鉴别和量测输入和输出 Evaluate risk,consequence and impact on customers 评估风险,结果和对客户的影响评估风险,结果和对客户的影响 Establish responsibility,authority and accountability for managing processes 建立管理建立管理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12、 Consider methods,training,resources,etc to achieve desired result 考量达到期望结果的方法,考量达到期望结果的方法,培训和资源培训和资源18系统方法系统方法 TQM生物圈環境生態食物鏈生物圈環境生態食物鏈 萬事万物都是有聯系的整體不可分割萬事万物都是有聯系的整體不可分割 瞎子摸象井底之蛙瞎子摸象井底之蛙 從局部看整體既見木又見林從局部看整體既見木又見林 木桶效應木桶效應 最短的一只木板決定總量最短的一只木板決定總量19木木 桶桶 效效 应应20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Products,Processes&Systems 产品,过程和体

13、系产品,过程和体系 Incremental&Breakthrough Concepts 循序渐进和突破式的概念循序渐进和突破式的概念 Periodic Assessment against established Criteria 定期按所设定的准则去评审定期按所设定的准则去评审Efficiency&Effectiveness of processes 过程的效率和效益过程的效率和效益Promote prevention-based activities 推广基于预防的活动推广基于预防的活动Provide training on continual improvement tools 提供持续

14、改进工具的培训提供持续改进工具的培训 Establish measures&goals to guide&track improvements 建立量测和目标来引导和追踪持续改善建立量测和目标来引导和追踪持续改善21依事实去决策依事实去决策 Measuring&Collecting Data&Information 量测和收集数据和信息量测和收集数据和信息 Ensure accurate,reliable&accessible 确保其准确,可靠和能获得确保其准确,可靠和能获得 Analyse data and information 分析数据和信息分析数据和信息 Understand valu

15、e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理解统计技术的价值理解统计技术的价值 Make Decisions and Take Actions on results of analysis 按照分析的结果做决策和采取行动按照分析的结果做决策和采取行动22互利互利的供应商关系的供应商关系 Identify and Select key suppliers 鉴别和选择主要供应商鉴别和选择主要供应商 Create clear and open communications 创造坦率开放的沟通创造坦率开放的沟通 Initiate joint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16、ment of products and processes 联合发展和改善产品及过程联合发展和改善产品及过程 Establish joint understanding of customers needs 建立对客户要求的一致理解建立对客户要求的一致理解Share information and future plans 分享信息和未来计划分享信息和未来计划23第二部分:第二部分:ISO9001ISO9001:20082008标准讲解标准讲解24.過程分析方法過程分析方法乌龟图乌龟图ProcessOutput?Input?What?HardwareSoftwareWho?Process o

17、wnerHow?MethodProcedureMeasurement?Performanceefficiency25使用龟形图分析各过程过程分析-龟形图分析法WHOMEASUREMENTWHAT谁主导?谁配合?输出产品、服务等效率绩效测量时间成本等指标(监视和测量)怎么做方法、程序OUTPUTINPUTHOWProcess 过程(COP、MOP、SP)硬件软件环境等输入材料、需求、顾客及法规要求等26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管理职责 产品 实现 资源管理 测量、分析和改进 产品 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 顾客(和其它相关方)满意 图释:增值活动 信息流 输入 输出 注:括号中陈述不适用于 I

18、SO9001 过程方法模式 271.1.范范 围围281.1 1.1 总则总则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的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注2:法

19、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注:在本标准中,术语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产品”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顾客所要求的产品)291.2 1.2 应用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性质导致本标准的任何要求不适用时(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删减.如果进行删减,应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并且这样的删减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除非仅删减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

20、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30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

21、本标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的可能性。)ISO9000:2005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基础和术语 idt GB/T19000:2005 idt GB/T19000:2005 2.0 2.0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31 本标准采用本标准采用GB/T19000GB/T19000所确立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本的术语和定义。本 本标准

22、所出现的术语本标准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产品”也可指也可指“服务服务”。3.0 3.0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24.0 4.0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334.14.1总要求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确定(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e)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

23、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对此类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外包过程的控制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34注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

24、进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有关的过程。注注2 2:“外包过程外包过程”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由组织选择,并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由组织选择,并外部方实施的过程。外部方实施的过程。注注3 3: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诸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列因素影响:如下列因素影响:a)a)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b)b)对外包过程的分担程度;对外包过程的分担程度

25、;c)c)通过应用通过应用7.47.4条款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条款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354.2 4.2 文件要求文件要求364.2.1 4.2.1 总则总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和记录;d.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包括记录括记录。(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对一个或多个程一个文件可包括对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

26、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中。37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媒体)。384.2.2 4.2.2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与合理性)(见1.2);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394.2.3 4.2.3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质量管理体系所要

27、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条款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4.2.4的要求进行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a.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c.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d.确保在

28、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e.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f.确保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分发;g.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若因任何原因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而保留作废文件(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0 4.2.4 4.2.4 记录控制记录控制 为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为提供符合要求及

29、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应控制所建立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415.0 5.0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 425.1 5.1 管理承诺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做出的承诺提供证据:a.向组

30、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43 5.2 5.2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445.3 5.3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与组织宗旨相适应;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455.4.1 5.4.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

31、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第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4 5.4 策策 划划 465.4.2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条款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475.5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职责、权限与沟通 485.5.1 5.5.1 职责和权限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495.5.2 5.5.2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一

32、名管理人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0 5.5.3 5.5.3 内部沟通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15.6 5.6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525.6.1 5.6.1 总则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

33、评审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535.6.2 5.6.2 评审输入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审核结果;b.顾客反馈;c.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g.改进的建议。545.6.3 5.6.3 评审输出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

34、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556.0 6.0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 566.1 6.1 资源的提供资源的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576.2 6.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586.2.1 6.2.1 总则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要求符合性(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596.2.2 6.2.2 能力、能力、培训和意识培训和意识(能力、意识和培训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a.确定从事影

35、响产品产品要求符合性要求符合性(质量)工作的人员所需(必要)的能力;b.适用时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获得所需的能力;(满足这些需求)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确保组织的人员(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见4.2.4)。606.3 6.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基本设施包括,如: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b.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616.4 6.4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 组织应

36、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注:术语注:术语“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627.0 7.0 产品实现产品实现 637.1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在适当时确定以下方面的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

37、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对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质量记录(见4.2.4)。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于组织的运作方式。64 注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量计划。注注2:组织也可将: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现过程的开发。657.2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667.2.1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

38、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组织认为必要(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677.2.2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a.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

39、予)解决;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评审的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68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697.2.3 7.2.3 顾客沟通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产品信息;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c.客户反馈,包括顾客投

40、诉。707.3 7.3 设计和开发设计和开发 717.3.1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设计和开发阶段;b.适合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72注:设计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注:设计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

41、方式进行并记录。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737.3.2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a.功能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评审(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47.3.3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

42、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提供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757.3.4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根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

43、.2.4)。767.3.5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根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应予保持(见4.2.4)。777.3.6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应按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787.3.7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

44、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97.4 7.4 采采 购购 807.4.1 7.4.1 采购过程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817.4.2 7.4.2 采购信息采购信息 采购信

45、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b.人员资格的要求;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827.4.3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建立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采用的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837.5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 847.5.1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46、: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b.获得作业指导书;c.使用适宜的设备;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装置);e.实施监视和测量;f.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的实施)。857.5.2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 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的过程。)确认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

47、适用时包括:a.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记录的要求(见4.2.4)。e.再确认。867.5.3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组织应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877.5.4 7.5.4 客户财产客户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

48、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组织应向顾客报(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和个人信息。887.5.5 7.5.5 产品防护产品防护 组织应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897.6 7.6 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装置装置)的控制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

49、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装置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验证)的依据(见4.2.4);b.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c.具有标识(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准。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

50、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检定(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当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予以确认)。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90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918.0 8.0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928.1 8.1 总则总则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a.证实产品要求的符

51、合性;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的确定。938.2 8.2 测量和监视测量和监视 948.2.1 8.2.1 顾客满意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已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958.2.2 8.2.2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a.符

52、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组织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形成记录以及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见4.2.4)负责受审核区域

53、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968.2.3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和程度响,考虑监视和测

54、量的类型和程度.978.2.4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4.2.4)。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988.3 8.3 不合格的控制不合格的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

55、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关职责和权限。(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适用时,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b.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

56、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d.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品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品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的措施。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4.2.4)。)

57、。998.4 8.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a.客户满意(见8.2.1未变);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8.2.4)(原见7.2.1);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见8.2.3和8.2.4);d.供方(见7.4)。1008.5.1 8.5.1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 8

58、.5 改改 进进 1018.5.2 8.5.2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1028.5.3 8.5.3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确定

59、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103第三部分:案例分析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内审技巧内审技巧/内审演示内审演示1041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051、某公司数百台气动扳手从未修理过,有一些已经不能拧螺钉了;2、生产工艺单上有“Y、C、K”字样,是调墨参考用的,但员工不明白这几个字是什么含义;3、审核时发现某公司采购部和仓库未建立质量目标;4、审核时发现示波器XC-087没有按文件要求经过校准;5、某产品进料检验规程规定AQL=0.5,但实际上更严格,检验员是按AQL=0

60、.1进行抽样的;6、车间有一批外观不合格退回的产品FC-005,经返工后制造部将其直接入库;1067、由于人手少,公司内部审核时品质主管审核品管部的工作;8、某公司发现有一张抽样表,工人说是从书上复印下来的;9、某公司的质量记录没有规定保存期限;10、某公司管理评审时未将客户验厂的情况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11、某公司对特殊岗位员工做了相关培训,但未进行考核;12、某公司注塑机的工作参数如“温度和压力”等未按文件要求进行登记;10713、某电子厂的仓库存有客户的样品,但没有标识客户名称等相关资料;14、品管部的一把游标卡尺FC-093校验过期了还在使用;15、某厂未对新增加的供应商“德立克”进行

61、评估;16、某公司有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但没有规定调查的方法及是否满意的评价规则;17、对于“121号文件没有相关人签名”,一份纠正措施是这样写的:补上该签名。18、在品管部发现检验用的色卡是前年的(原规定一年换一次);10819、在车间发现冲床未按文件要求作日常保养记录;20、在业务部发现有客户提出口头要货的现象,但未有相关的记录;21、某公司对上个月的客户投诉没有进行回复;22、一张采购单008号未按文件要求经主管审批。23、某公司没有对生产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和统计;24、某公司用于制程检验的检验规范只适用于部分产品,而对一些特殊的产品没有相关的检验标准;25、在生产线发现A产品没有填写首

62、件检验记录;26、某公司没有按程序要求对客户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10927、在装配部,发现批号#123的50个工件,听课长讲昨天已进行了超声波检测,但未留下超声波检测的记录。28、在注塑部,员工需每2小时使用卡尺检验产品长度一次,每次检验5件产品。但在相关的控制计划中没有说明此检验项目。29、采购部在未得到副总经理的审批结果前,就从一家新的供方,ABC塑料厂以很低的价格订购了一批PVC制件。30、在审核时候,发现业务部持有的“合同评审程序”为第二版。但在文件中心发出的文件总目录上则显示,上述文件在一星期前已更新为第三版。11031、某工厂在内部质量审核时,发现有一份客户验货不合格报告00235

63、6,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该工厂有对这个问题采取任何改善措施并回复客户。32、某轮胎厂设计了一批新型的轮胎。在交货时,被客户拒收。原因是从在设计资料中显示,这新设计的轮胎是没有考虑某项相关的安规要求。33、在某公司审核时发现一批重工的产品(批号25613),但未找到该批产品的重检记录。34、由於生产原因,产品A001不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在7月1日交货,需要推迟两个星期,在7月15日方可交付。业务部经理说,已口头通知客户,没留下书面记录。11135、在审查存放化学品的仓库时,发现有5包在一周前才进库的“无水硫酸铜”经已受潮而不能使用。36、用于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有部分零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但现在没有安排

64、适当的备件。37、某公司审核时发现,品管部用一把经过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来校准工厂的其他游标卡尺。38、对于质量很关键的K18电阻,在采购文件上没有订出采购规格。而且对这种元件也没订出有关的检验标准。11239、按进料检验规范QI001要求,IQC需每批产品抽取工件10件检查。但从5月份第一周的记录中则发现,IQC实际每批只抽检5件。40、产品终检记录SS-0058上,按文件要求有些项目需要填写(如:抽检数,检测数据,检测结果),但没有填上。41、按文件要求,如果在成品存放区发现丢失检测合格标签的货物,必须通知品质部进行重新检测。负责成品管理的仓库管理员说,他们不知道这个程序。如果有发现丢失检测

65、合格标签的货物,他们就会要求品质部补发标签进行补贴,不会报品质部进行重检。1132 2、内审和内审技巧、内审和内审技巧114 审核的定义审核的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审核证据: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或其它信息。审核准则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115内部审核的审核准则内部审核的审核准则 ISO9001:2000标准;质量体系文件;客户要求;相关

66、的法规。116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内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内容:&确定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程序或文件;准程序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执行;&质量体系实施结果是否有效,并适合于达到规定的质量体系实施结果是否有效,并适合于达到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方针、目标;117 符合性审核审核符合性审核审核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计划实施,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计划实施,实施的结果是否达成预定的目标实施的结果是否达成预定的目标.合适性审核审核合适性审核审核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标准要标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求、法律法规要求。产品、过程、项目审核产品、过程、项目审核对产品、过程、项目所进行的专一审对产品、过程、项目所进行的专一审核,确定其过程结果是否达成所规定核,确定其过程结果是否达成所规定的目标的目标w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118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 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