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835583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7.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第 1 章 绪论 2第 2 章 方案的选择与整流器主电路设计 32.1 方案的选择.32.2 整流器主电路设计.6第 3 章 电路参数计算和元件选取 83.1 二次侧相电压 U27.83.2 二次侧相电流12、一次侧相电流II123.3 变压器的容量123.4 参数计算123.5 晶闸管的选择15 第 4 章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164.1 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184.2 纹波系数.19 第 5 章 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205.1 晶闸管触发电路应满足的要求215.2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选择235.3 触发电路及工作原理115.3.1 控制角 a115.3.2 同步脉冲形成电路145

2、.4 驱动电路.145.5 软件设计14 第 6 章 保护电路的设计 14 第 7 章 实验与仿真.147.1 仿真模型147.2 仿真结果.14第 8 章 设计总结与体会 15 第 9 章 参考文献30 附录A:电路原理图附录B:原器件清单附录C:程序清单第1 章 绪 论1.1 什么是整流电路整流电路(rectifying circuit)把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大多数整流 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它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 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整流电路通常由主电路、滤波器和 变压器组成。 20 世纪 70年代以后,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

3、管组成。滤 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变压器设置 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 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整流电路进行分 类,主要的分类方法有:按组成的期间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按电路 的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 按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又可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1.2 整流电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管是整流 器还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都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为纲的,1947

4、年美国贝 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引发了电子技术的一次革命;1957 年美国通用公司研 制了第一个晶闸管,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70 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 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 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把电力电子技术推上一个全新的阶段;80 年代 后期,以绝缘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成为了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另外,采用全控型器件的电路的主要控制方式为 PWM 脉宽调制式,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 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发

5、展,电力电电路的工作 频率也不断提高。同时。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损耗也随之增大,为了减小开关损 耗,软开关技术便应运而生,零电压开关(ZVS)和零电流开关(ZCS)把电力 电子技术和整流电路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1.3 本设计的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人们对电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在生产实际 中需要大小可调的直流电源,而相控整流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性能稳定,利 用它可以方便地得到大中、小各种容量的直流电能 ,是目前获得直流电能的主要 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晶杂管相控整流电路中随着触发角a的增大,电流 中谐波分量相应增大,因此功率因素很低。把逆变电路中的 SPWM 控制技术用 于

6、整流电路,就构成了 PWM整流电路。通过对PWM整流电路的适当控制,可 以使其输入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且和输入电压同相位,功率因素近似为1。这 种整流电路称为高功率因素整流器,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是将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引入传统的电力技术领域,利用 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组成各种电力变换电路实现电能和变换和控制,而构成的一 门完整的学科。故其学习方法与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要学 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好实验和课程设计,因而我们进行了此次课程设计。又因为整 流电路应用非常广泛,而锯齿波移相触发三相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又有利于夯实 基础,故我们单结晶体管触发的单相晶闸管全控整流电

7、路这一课题作为这一课程 的课程设计的课题。第 2 章 方案的选择与整流器主电路的设计2.1 方案的选择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可分为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它们所连接的负载性质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分析两种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在带电感性负载的工作情况。单相半控整流电路的优点是:线路简单、调整方便。 弱点是:输出电压脉动冲大,负载电流脉冲大(电阻性负载时),且整流变压器 二次绕组中存在直流分量,使铁心磁化,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而单相全控式整 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 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

8、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 2 倍,在相同的负载 下流过晶闸管的平均电流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单相半波相控整流 电路因其性能较差,实际中很少采用,在中小功率场合采用更多的是单相全控桥 式整流电路。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因此选择的方案为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 载为阻感性负载)。2.1.1 元器件的选择(1)晶闸管的介绍:晶管又称为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 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开 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以 被广泛应用于相控整

9、流、逆变、交流调压、直流变换等领域,成为功率低频(200Hz 以下)装置中的主要器件。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 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2)晶闸管的结构 晶闸管是大功率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必须安装散热器。外行 : 螺栓型和平板型两种封装引出阳极A、阴极K和门极(或称栅极)G三个联接 端。对于螺栓型封装,通常螺栓是其阳极,能与散热器紧密联接且安装方便平板 型封装的晶闸管可由两个散热器将其夹在中间。内部结构:四层三个结如图 2.1.1图2.1.1 晶闸管的外形、内部结构、电气图形符号和模块外形a)晶闸管外形b)内部结构c)电气图形符号d)模块外

10、形3)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图晶闸管由四层半导体(P、叫、P2、N2)组成,形成三个结J(卩1叫)、J2(NP2)、J3(P2N2),并分别从P、P2、N2引入A、G、K三个电极,如图1.2(左)所示。由于具有扩散工艺,具有三结四层结构的普通晶闸管可以等效成如图2.1.1.2 (右)所示的两个晶闸管-(P1-N1-P2)和(N-P2-N2)组成的等效电路。A图 2.1.1.2 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等效电路晶闸管的驱动过程更多的是称为触发,产生注入门极的触发电流I &的电路 称为门极触发电路。也正是由于能过门极只能控制其开通,不能控制其关断,晶 闸管才被称为半控型器件。2.1.2 整流电路我们知道,单相

11、整流器的电路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整流的结构也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做设计之前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 2.1.2a: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相对于全控桥而言少二个控制器件,用二极管代替, 有利于降低损耗!如果不加续流二极管,当a突然增大至180。或出发脉冲丢失 时,由于电感储能不经变压器二次绕组释放,只是消耗在负载电阻上,会发生一 个晶闸管导通而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ud成为正弦半波,即半周期 ud 为正弦,另外半周期为 ud 为零,其平均值保持稳定,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 整流电路时的波形,即为失控。所以必须加续流二极管,以免发生失控现象。方案二:单

12、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 2.1.2b :涯制,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 形平稳应用广泛。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图 2.1.2c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控整流电路J图2-1-2b单相桥式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一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 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 方案三: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电路简图如2.1.2c:此电路只需要一个可控器件,电路比较简单,VT的a移相范围为180。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 为使变压器铁心不饱和,需增大铁心截面积,增大

13、了设备的容量。实际上很 少应用此种电路。方案四: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 2.1.2d :竄121单相全波可控整流 带中心抽头的,结构比a曰此电路变压全波只用2个晶闸管,比单相个,只要用2个可控器件,单相 此少了一个管压降,相应地,门极驱动电路也少2个,但是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圧是单相全控桥的2倍。不存在直流磁化的问题,适用于输出低压的场合作电流脉冲大(电阻性负载时),且 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中存在直流分量 ,使铁心磁化,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而单 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 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相同的负载下流过

14、晶闸管的平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 2 倍,在均电流 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因此选择的方案为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载为阻感性负 载)。综上所述,针对他们的优缺点,我们采用方案二,即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 路。2.2 整流器主电路设计2.2.1 系统原理方框图:系统原理方框图如 2.2.1 所示:图 2.2 系统原理方框图整流电路主要由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整流主电路组成。根据设计任务 在此设计中采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电阻性负载。2.2.2 主电路设计主电路原理图如 2.2.2a 所示图 2.2.2a 主电路原理图主电路工作波形如图2.2.2b所

15、示0曲02.4王电.电路如图2.2.2a和图2.2.2b所示。为便于讨论,假设电路已工作于稳态。(1) 工作原理在电源电压u正半周期间,VT1、VT2承受正向电压,若在t = a时触发,2VT1、VT2导通,电流经VT1、负载、VT2和T二次侧形成回路,但由于大电感的存在,u过零变负时,电感上的感应电动势使VT1、VT2继续导通,直到VT3、2VT4被触发导通时,VT1、VT2承受反相电压而截止。输出电压的波形出现了负值部分。在电源电压u负半周期间,晶闸管VT3、VT4承受正向电压,在t =兀+口时2触发,VT3、VT4导通,VT1、VT2受反相电压截止,负载电流从VT1、VT2中换流 至VT

16、3、VT4中在血=2兀时,电压u过零,VT3、VT4因电感中的感应电动势一2直导通,直到下个周期VT1、VT2导通时,VT3、VT4因加反向电压才截止。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a ?2时,负载 电流不连续,而且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因此这种电路控制角的移相范围第3 章 电路参数计算和元件选取3.1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1)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U = - F+a、2u sin otd (ot )= 22 U cos a = 0.9U cos a (3.1.1) d兀a2兀 2U =100V 从而得出 U =111V,2当a =0时,U取得最大值100V即U =0.9dda =90o时,U

17、 =0。a角的移相范围为90。d2)整流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1f 兀+aJMa(;2U sin t )d Cot)=U =111V2 23.1.2)3)整流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UUI = d = 0.9 2 cos ad R Rdd3.1.3)T U UI = = 2RRdd4)在一个周期内每组晶闸管各导通180,两组轮流导通,变压器二次电流是3.1.4)正、负对称的方波,电流的平均值I和有效值I相等,其波形系数为1。d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T I 二兀 I 二 1 I dT2 兀 d2 兀 d 2 d3.1.5)该1d I 二丄 I2兀 d v/2 d3.1.6)

18、5)晶闸管在导通时管压降 u =0,故其波形为与横轴重合的直线段; VT1 和 T1VT2加正向电压但触发脉冲没到时,VT3、VT4已导通,把整个电压u加到VT122或VT2 上,则每个元件承受的最大可能的正向电压等于2 ;VT1和VT2反向截止时漏电流为零,只要另一组晶闸管导通,也就把整 个电压 u 加到 VT1 2或VT2上,故两个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也为、迈U。23.2 元器件选取由于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带电感性负载主电路主要元件是晶闸管,所以选取 元件时主要考虑晶闸管的参数及其选取原则。1)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如下: 额定电压UTn通常取U和U中较小的,再取靠近标准的电压等级作为晶闸管

19、型的额定DRM RRM电压。在选用管子时,额定电压应为正常工作峰值电压的23倍,以保证电路 的工作安全。晶闸管的额定电压U =minU ,U Tn DRM RRMU 2(23) U(3.2.1)TnTMU :工作电路中加在管子上的最大瞬时电压TM 额定电流IT(AV)I 又称为额定通态平均电流。其定义是在室温40和规定的冷却条件下, T(AV)元件在电阻性负载流过正弦半波、导通角不小于170的电路中,结温不超过额定结温时,所允许的最大通态平均电流值。将此电流按晶闸管标准电流取相近的 电流等级即为晶闸管的额定电流。要注意的是若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远小于正弦波的半个周期,即使正向电流值 没超过额定值,

20、但峰值电流将非常大,可能会超过管子所能提供的极限,使管子 由于过热而损坏。在实际使用时不论流过管子的电流波形如何、导通角多大,只要其最大电流有效值I W I ,散热冷却符合规定,则晶闸管的发热、温升就能限制在允许TMTn的范围。I:额定电流有效值,根据管子的I换算出,TnT(AV)I 、 I I 三者之间的关系:T(AV)TM Tn21I = 1/2 兀(Im sin t)2 d (t) = m(3.2.2)Tn0兀T ( AV )=1/2兀J兀 Imsin td (t)=0m (1.5 2)Lm(3.2.7)T ( AV )1.11因为I =-L,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I ( )=10A(输出

21、电流的有效值为最小 T 迈T(AV)值,所以该额定电流也为最小值)考虑到2倍裕量,取20A.即晶闸管的额定电流至少应大于 20A.在本次设计中我选用 4个 KP20-4 的晶闸管.III、若散热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元件的额定电流应降低使用。 通态平均管压降 U 。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条件下,使晶闸管导通的正弦T(AV)波半个周期内阳极与阴极电压的平均值,一般在0.41.2V。 维持电流 I 。指在常温门极开路时,晶闸管从较大的通态电流降到刚好能H保持通态所需要的最小通态电流。一般I值从几十到几百毫安,由晶闸管电H流容量大小而定。 门极触发电流I。在常温下,阳极电压为6V时,使晶闸管能完全导通

22、所需g的门极电流,一般为毫安级。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u/dt。在额定结温和门极开路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晶 闸管从断态到通态转换的最大正向电压上升率。一般为每微秒几十伏。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i/dt。在规定条件下,晶闸管能承受的最大通态电流 上升率。若晶闸管导通时电流上升太快,则会在晶闸管刚开通时,有很大的 电流集中在门极附近的小区域内,从而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晶闸管。2)、变压器的选取根据参数计算可知:变压器应选变比为2,容量至少为24.2VA。3.3 性能指标分析: 整流电路的性能常用两个技术指标来衡量:一个是反映转换关系的用整流输 出电压的平均值表示;另一个是反映输出直流电压平滑程度的,称

23、为纹波系 数。1) 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U =1JW2U sin td Cot)二 2 U cos a = 0.9U cos a(3.2.8)d兀a2兀 222) 纹波系数纹波系数 K 用来表示直流输出电压中相对纹波电压的大小, 即 ruJu 2 - u 2K = * =2dr u udd第 4 章 驱动电路的设计对于使用晶闸管的电路,在晶闸管阳极加正向电压后,还必须在门极与阴 极之间加触发电压,使晶闸管在需要导通的时刻可靠导通。驱动电路亦称触发电 路。根据控制要求决定晶闸管的导通时刻,对变流装置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触 发电路是变流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流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与触发电 路有

24、直接关系,因此,正确合理地选择设计触发电路及其各项技术指标是保证晶 闸管变流装置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4.1 对触发电路的要求晶闸管触发主要有移相触发、过零触发和脉冲列调制触发等。触发电路对其 产生的触发脉冲要求:1)、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2)、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3)、触发脉冲应有一定的宽度,脉冲的前沿尽可能陡,以使元件在触发导通后,阳极电流能迅速上升超过掣住电流而维持导通。4)、触发脉冲必须与晶闸管的阳极电压同步,脉冲移相范围必须满足电路要求。图 4.1.1 强触发电流波形4.2 晶闸管触发电路类型4.2.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1)特点:由单结

25、晶体管构成的触发电路具有简单、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温度补偿性能好,脉冲前沿陡等优点,在小容量的晶闸管装置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利用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与 RC 电路的充放电可组成自激振荡电路,产生 频率可变的脉冲。2)组成:由自激振荡、同步电源、移相、脉冲形成等部分组成如图 4.2.1 a 所示:图 4.2.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波形3)工作原理:经DD整流后的直流电源U,一路经R、R加在单结晶体1 4 W 2 1管两个基极b、b之间;另一路通过R对电容C充电、通过单结晶体管放电。1 2 e控制BT的导通、截止;在电容上形成锯齿波振荡电压,在R上得到一系列前沿1 很陡的触发尖脉冲 u ;如图

26、 4.2.1(b) 所示,其振荡频率为:g(4.1)1 _ 1T1/ R C ln(-)e 1 -上式中耳二0.30.9是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即调节R,可调节振荡频率。 e4)同步电源:同步电压由变压器 TB 获得,而同步变压器与主电路接至同一电源,故同步电压与主电压同相位、同频率。同步电压经桥式整流、稳压管 D 削波为梯形 w波u ,而削波后的最大值U既是同步信号,又是触发电路电源。当u 过零DW W DW时,电容C经e-b、R迅速放电到零电压。这就是说,每半周开始,电容C都 11从零开始充电。进而保证每周期触发电路送出第一个脉冲距离过零的时刻(即控制角a ) 致,实现了同步。5)移相控制:

27、当R增大时,单结晶体管发射极充电到峰点电压u的时间增大,第一个 ep脉冲出现的时刻推迟,即控制角a增大,实现了移相。锯齿波形成电路由T、T、 l2T和C等元件组成,其中T、D、R 和R为一恒流源电路。T截止时,恒3 2 l W W2 3 2流源电流I对电容C充电,所以C两端电压u为: u二丄J I dt二 J1c22cc C 1 cC图 4.2.3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当T导通时,由于R阻值很小,所以C迅速放电,使u电位迅速降压。242b3当T周期性地导通和关断时,u便形成一锯齿波,同样u也是一个锯齿波2b3e3电压,射极跟随器T的作用是减小控制回路的电流对锯齿波电压的影响。调3节电位器

28、R ,即改变C的恒定充电电流I,可调节锯齿波斜率。同步移相W2 2 1c环节初始位,T基极电位由锯齿波电压u、控制电压u、直流偏移电压u三4 h co p者共同决定。如果u =0, u为负值时,u点的波形由u + u确定。co p b4 h p当u为正值时,u点的波形由u + u + u确定。u电压等于0.7V后,Tco b4 h p co b4 4导通,T经过M点时使电路输出脉冲。之后一直被钳位在0.7V。M点是T由截44止到导通的转折点,也就是脉冲的前沿。因此当u为某固定值时,改变u便可改变M点的时间坐标,即改变了脉 p co冲产生的时刻,脉冲被移相。可见,力口u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控制电压u

29、 =0时 p co 脉冲的初始相位。4.2.2 KC04 集成移相触发器 KC04 集成移相触发器可分为同步、锯齿波形成、移相、脉冲形成,脉冲输出等几部分电路。图 4.2.4同步电路由晶体管T T等元件组成。正弦波同步电压u经限流电阻加到l 4TT、T基极。在u正半周,T截止,T导通,D导通,T得不到足够的基极电 l 2T2l14压而截止。在u的负半周,T截止,T、T导通,D导通,T同样得不到足Tl2324够的基极电压而截止。在上述u的正、负半周内,当|u | 6i % S ;:0/U 2/ 2c cU 2 lU %R 2.3 2 k - S i %、0S:变压器每相平均计算容量(VA)U 2

30、:变压器副边相电压有效值 (V)i %: 变压器激磁电流百分值0U %:变压器的短路电压百分值 k当变压器的容量 在( 101000) KVA 里面取值时 i %=( 410)在里0面取值,U %= (510)里面取值。k电容C的单位为F,电阻的单位为欧姆 电容C的交流耐压21.5UeU :正常工作时阻容两端交流电压有效值。e根据公式算得电容值为4.8卩F,交流耐压为165V,电阻值为12.86Q , 在设计中我们取电容为5p F,电阻值为13Q 。5.2.2 电流上升率 di/dt 的抑制晶闸管初开通时电流集中在靠近门极的阴极表面较小的区域,局部电流密 很大,然后以0.1mm/ M s的扩展

31、速度将电流扩展到整个阴极面,若晶闸管开通时 电流上升率 di/dt 过大,会导致 PN 结击穿,必须限制晶闸管的电流上升率使其 在合适的范围内。其有效办法是在晶闸管的阳极回路串联入电感。如 5.2.2 图所示 :图 5.2.2 串联电感抑制回路5.2.3 电压上升率 du/dt 的抑制加在晶闸管上的正向电压上升率 du/dt 也应有所限制,如果 du/dt 过大由于 晶闸管结电容的存在而产生较大的位移电流,该电流可以实际上起到触发电流的 作用,使晶闸管正向阻断能力下降,严重时引起晶闸管误导通。为抑制 du/dt 的作用,可以在晶闸管两端并联 R-C 阻容吸收回路。如图5.2.3所示:图 5.2

32、.3 并联 R-C 阻容吸收回路第 6 章 系统原理电路图及调试6.1 系统原理电路图1 V-图 6.1 系统原理电路图62 系统的调试6.2.1 触发电路的调试(1)将 DJK01 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 压为200V,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的电源开关,用双踪示波器观察“Tca785锯齿波 移相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波形。(2)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锯齿波斜率由电位器RP1调节,RP2电位 器调节晶闸管的触发角,将DJK04上的“给定”输出U直接与DJK02-1上的移 g相控制电

33、压U相接,将给定开关S拨到接地位置(即U =0),调节DJK02-1上 ct2ct的偏移电压电位器,RP2电位器顺时针转到底,a =170 0。5.2.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调试按原理图6.1接线,主电路接电阻R和电感L,将电阻器调到最大阻值位置, 按下“启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U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的波形,d VT调节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上的移相控制电位器RP2,观察并记录在不同a角时Ud和U的波形,测量相应电源电压U 和负载电压U的数值。VT 2 d第7 章 设计总结与体会7.1 设计总结通过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使我加深了对整流电路的理解,让我对 电力电子技术产生了浓烈的兴

34、趣。对于一个电路的设计,首先应该对它的理论知识很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性 能好的电路。整流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选择和触发电路的选择是最关键的,开关 器件和触发电路选择的好,对整流电路的性能指标影响很大。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就是保护电路的设计。因为保护电路的种类较多, 因此要选择一个适合本课题的保护电路就比较难。7.2 设计体会每次做课程设计我都感觉比较棘手,因为它不单是要求你单纯地完成一个题 目,而是要求你对所学的知识都要弄懂,并且能将其贯穿起来,是综合性比较强 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迎难而上了,首先把设计任务搞清,不能盲目地去做,你 连任务都不清楚从何做起呢,接下来就是找相关资料,我每

35、天除了上图书馆就是 在网上找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找资料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 是需要耐心的,不是你所找的就一定是有用的,所以这个过程中要花费一些时间 做看似无用功的事,其实不尽然,这其中也拓展了你的知识面。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于文档的编排格式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于以后的 毕业设计及工作需要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我也在复习一遍电 力电子这门课程,把以前一些没弄懂的问题这次弄明白了一部分,当然没有全部。 总之,这次的课程设计带给我的收获是没有预料到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 快乐,当你每次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那种愉悦的心情是无法比拟的。当然每次的课程设计都离不开老师平时的

36、耐心教导,没有他们灌输给我们的 知识,我们根本就无从动手,是老师的教导和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一次次地顺利 完成课程设计,所以在此,我要真心的感谢我的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参考文献1、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曲永印主编.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3 、曾方主编.电力电子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4 、苏玉刚、陈渝光主编.电力电子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 、杨威、张金栋主编.电力电子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 、林辉、王辉主编.电力电子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7 、华中理工大

37、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谢自美主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 、邱光源主编.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郑君里、应启、杨为理主编.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陈安凯主编.最新集成电路数据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12 、金波主编.电路分析实验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3 、孙胜麟、郭照南主编.电子技术试验与仿真.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13 、 Muhammad H.Rashid. 微 电 子 电 路 分 析 与 设 计 ( 英 文 彩 印版).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Analysis and design.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