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833014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分析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域分析与规划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 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2.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 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3全国性综合开发计划是下列哪个国家的?( A )。 A.日本B.德国C.美国D.法国4.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 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 B. 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5. 陕北地区煤油汽

2、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D现实优势6下列不属于区域具有的特征的是(B ) A.整体性 B.统一性 C.结构性 D.动态性7下列不属于按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分类的是(A ) A地下资源B.天然食物C.矿产 D.森林& ( C )是人类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A.社会环境B.经济环境C.自然环境D.区域环境9. 不属于同一类的生态环境补偿方式的是:(B ) o A实物补偿B.基金C.技术补偿D.政策补偿10.20 世界 90年代( D )学者提出了“阳光经济”理论。A. 杜能 B.

3、沃尔特艾莎德 C. 杰奎西斯 D. 赫尔曼舍尔11.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 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 人口容量 B. 适度人口 C. 人口承载力 D. 最大人口量12. 区域合作的类型包括区域行业合作和( A )A.区域全面合作B.区域市场合作C.区域生产合作D.区域商业合作13. 下列属于区域最基础的特性是( C )A. 整体性与结构性 B. 整体性与动态性 C. 结构性与动态性 D. 动态性14. 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内容的是( B )A. 生态环境调查 B. 调查资料整理 C.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D.

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5. 边际外部收益简写( B ) A.MPB B.MEB C.MSB D.MSC16. 下列不属于按产业布局指向性分类的是( C )A原料指向性B消费市场指向性C.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D交通枢纽指向性17. 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B ) A. 出生率 B. 自然因素 C 死亡率 D. 人口迁移18. 下列技术引进中属于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的是( B )。A. 合作生产 B. 成套设备 C. 合资技术许可 D. 合资设备入股19. 国际上,(A )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国家。A.挪威B.俄罗斯C.英国D.美国20. 学术界对技术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5、,下列内容中属于狭义技术进步的是:( D )。A. 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 B. 提高规模经济 C. 政策的影响 D. 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 21战略目标按期限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 A )年。A.5B.10C.15D.2022. 下列不属于区域分析主要内容的是( B )A.区域发展条件分析B.区域动态分析C.区域经济分析D.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23. 不属于生态破坏损失评估方法的是( C )A. 直接市场法 B. 实验评价法 C. 系统分析法 D. 成果参照法24. 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按人口年龄构成来划分人口再生产类型, 014 岁人口比重占( B )位增长型?

6、A.30%B.40%C.50%D.60%25. 在发展中国家中,(A )率先开展绿色GDP核算。A.墨西哥B.巴西C.印尼D.泰国26. 属于区域分工理论基础的是( D )A. 库兹涅茨理论 B. 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C.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D.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27. 下列属于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的产业是(A ) A.资源密集型B.主导产业C辅助产业D.基础性产业28不属于区域规划方法的是(C ) o A系统法B.传统综合方法C.层次分析方法D.比较法29. 不属于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是( D )。A. 自主发展战略 B. 高速度增长战略 C. 变通经济发展战略 D. 放任型发展战略

7、30. 下列方式中不属于计划方式的是:( B )。A.向心式极化 B.核心扩散 C.等级式极化D.波状圈层式极化31. 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特性的是(A )A.差异性B整体性C.多用途性D.有限性32. 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是(B ) A.类比法B.景观生态学法C.综合指标法D.图形重叠法33. 区域经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 C )A.区域利益B.区域产业分布特点C.区域产业布局特色D.区域优势34. 下列属于IMD中政府效率子因素的是(A ) A.财政政策B.国际投资C.劳动市场D.价格35. 下列不属于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的产业是( B )A.资源密集型 B.主导产业C劳

8、动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36. 下列不属于扩散方式的是(A ) A.向心式极化B.核心扩散C.波状扩散D.等级扩散37. ( C )理论基本上是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解释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演变机制的。A. 配第克拉克定理 B.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C 核心边缘理论 D. 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38. 以下不属于弗里德曼核心区域的是( D )。A. 国内都会区 B. 区域的中心城市 C. 地方服务中心 D. 上过渡区域39. 根据建设部1990年颁布的标准,城市用地分为(A )大类。A.10 B.15 C.20 D.2540.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农业自然条件分析内容的是:( D )。A. 光照 B.

9、土地 C. 水分 D. 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41. 下列不属于按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划分的是(B )A.原始型B.稳定型C.年轻型D.衰老型42. 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B )A.核燃料B.地热C.化石燃料D.金属矿43.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有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下列不属于替代市场法的是( A )A. 市场价值法 B. 机会成本法 C. 费用分析法 D. 恢复费用法44. 下列补偿分类中不属于按补偿主体性质来分的是( A )A. 经济补偿 B. 政府补偿 C. 市场补偿 D. 社会补偿45. 下列外部性解决对策中,不属于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手段的是( D )A.价格控制B.数量控制C

10、.责任控制D.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46. 人口统计学中,少年儿童比重为( C )的是成年型 A.40%47. 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被称为(B ) A.区域政策目标B.区域政策C.区域政策工具D.区域政策效应48. ( D )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A.区域优势 B.区域劣势C.区域容量D.区域地位49. 区域规划的具体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建设目标,以下属于社会目标的是(C ) A.空间 结构指标 B. 经济效益指标 C. 人口总量指标 D. 空间规模指标50.

11、( B )强调资源的天然察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行为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都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A.核心产业B.优势产业C.主导产业D.支柱产业二、多项选择题1. 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是(ABCDE)。A.区域差异;B.产业布局指向性;C.劳动分工规律;D.区域利益;E.区域优势2反映中国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著作是(AD)。A.周礼考工记;B.诗经;C.左传;D.管子;E.春秋3.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BE)。A.区域发展条件分析;B.区域经济分析;C.区域发展战略分析;D. 区域产业布局分析;E.区域发展分析4.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是(ABCDE)。A.是

12、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B.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C. 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D.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E. 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5.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依次是(CBDA)。A.均衡型;B.聚集型;C.离散型;D.扩散型;E.圈层型6. 区域规划的特点是(ACE)A.综合性;B.先进性;C.战略性;D.动态性;E.地域性7. 在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中,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ACE)A.技术上的可能性;B.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C.经济上的合理性;D.对需求的保证程度;E.需

13、求上的迫切性&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包括(ACE)。A直接使用价值;B存在价值;C选择价值;D内在价值;E.间接使用价值9. 主导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键表现在(CDE)。A吸引投资;B增加产值;C回溯影响;D前瞻影响;E旁侧影响10.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依次是(CBDA)。A.均衡型;B.聚集型;C.离散型;D.扩散型;E.圈层型11.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是:(ABC)。A有限性;B动态性;C可增强性;D无限性;E可调节性12. 经济活动空间运动的影响因素有(BCDE)oA.社会制度;B.科学技术;C.聚集与分散;D.政策;E.资源和环境13. 农业产业化

14、的意义在于(ABCDE)。A.克服小经营与大市场矛盾;B.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C.吸收就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D.吸引资本向农业流动;E.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14. 著名的美国硅谷属于下列哪种形式园区(BD)。A新技术工业园区;B.高技术园区;C科学研究园区;D.科技工业园区;E.高技术产品装配园区15. 区域分工的模式有哪几种?(ACE)A. 垂直分工 B. 横向分工 C. 水平分工 D. 纵向分工 E. 混合分工16. 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ABCD)A.区域差距B.发展与资源C.地区间恶性竞争D.区域合作不完善E.区域发展方式不同17. 区域人口结构的内容有

15、(ABDE)A.性别构成B.年龄构成C.地区构成D.职业构成E. 民族构成18. 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ABCDE)A.社会消费B.资源状况C.科技水平D.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E.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工19. 土地管制区域分为哪几个(ABCD)A. 允许建设区 B. 有条件建设区 C. 限制建设区 D. 禁止建设区 E. 扩建区20. 影响市场化水平的因素? (ABCDE)A.市场导向B.市场规划C.市场地域范围D.市场环境E.市场意识21. 外部性解决对策有(ABCDE)A.政府的直接管制B.价格控制C.源于科斯定理的资源协商D. 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 E. 数量控制22. 区域优势的类型有(

16、ABCDE)A.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B.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C. 局部优势和全局优势D.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E.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方法有(ABCDE)A. 类比法 B. 综合指标法 C. 专家评价法 D. 图形叠置法 E. 系统分析法24. 自然资源具有的特征(ABCDE)A.有限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多用途性 E.社会性25. 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有(ABCDE)A. 量化原则 B. 一致性原则 C. 独立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E. 科学性原则26.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ABCDE)A.库兹涅茨理论B.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C.

17、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D. 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E.胡夫一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7.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ABCDE)A. 景观生态学法 B. 指数法 C. 层次分析法 D. 模糊评价法 E. 灰色系统法28. 下列属于按补偿主体性质来很的生态补偿类型有(CDE)A. 经济补偿 B. 非经济补偿 C. 政府补偿 D. 市场补偿 E. 社会补偿29. 农业原有的基础分析内容有( )A. 析农业发展规模、水平与发展速度,生产总投入和产出B. 分析农业牛产结构、总体布局态势与土地综合利用状况C. 分析研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集中种植与分散种植等关系及其历史演

18、变规律 D. 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农业资源开发程度变化 E. 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30.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从以下哪些指标中反映(ABCDE)A. 土地利用率B.垦殖指数 C.水面利用率D.耕地复种指数E.建筑密度三、名词解释1. 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 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 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2. 主

19、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 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3. 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4.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 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5. 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 种重要方式。其中,“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

20、中的地方,有较强的 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 组成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其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6. 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指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 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7.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8.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 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9.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21、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 组合关系,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 经济核心,即受经济核心吸引、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10. 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 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11. 绿色GDP:在传统GDP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与否,又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GDP。1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

22、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 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13.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 济社会活动。14. 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区域由于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人口、资金和技术, 市场、组织和管理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区域差异包括自然差、位势差、趋势 差。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15. 劳动地域分工 任何社会生产总

23、要落脚到地理空间上,所谓劳动地域分工,就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 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从个别区域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各个地区专门生 产某种产品,有时是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即区域生产专门化。从相互联系的区域体系来看, 它表现为全社会的生产专门化体系16.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 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17. 人口容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 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

24、平的最高人口数。18.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 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19. 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干扰机会。结论:区域之间发生 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可达性好,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20.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 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1. 极化效应 主导部门中的推动型企及

25、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节点,这一节 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 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而不断成长壮大的。22. 土地承载力:一定技术水平、投入强度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引起土地退化,或不对土地资源造成不 可逆负面影响,或不使环境遭到严重退化的前提下,能持续、稳定支持具一定消费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或 具一定强度的人类活动规模。23. 技术扩散:技术扩散是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后才发生的,是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适用领域的过程,是 将创新技术推向市场的阶段,是一种技术在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

26、,包括自发的和有组织的过程。24. 区域竞争力: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 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为其自身发展所具 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发展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市场的争夺力。主要体现 在一个地区集散资源、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是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 环境、人民素质的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四、简答题1. 简述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环境治理和

27、保护规划区域空间管治区域发展政策2. 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1)区域资源的丰饶度。指资源的质量、数量及相关因素。(2)区域资源的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城市、交通、消费区)和政治地理位置。(3)区域资源合理开发的可能性和方式。需要从自然可能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全面 分析、研究资源的可能利用方式。(4)资源对社会需求量的保证程度。分析资源对当前需要量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保证程度。(5)资源利用效果分析。资源开发利用效果包括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3. 简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 GDP 是按照国土原则来核算的,主要指在

28、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按所 有的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来统计的,无论它是否属于本国的公民,都要核算。而GNP是按照国 民原则来核算的,只有本国国民创造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才能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而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两者的差距就在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其中,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公民自外区域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支付给外区域的劳动者报酬 和资产收入。4. 如何改善一个地区的软环境?(1)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完善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2)市场环境的改善:公平竞争、良好的信用保证、稳定的市场秩序;(3)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一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29、问题;二是零部件配套和产品上下游协调发展问题; 三是人才供给和人文环境问题。5. 简述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1)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是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始 基因。虽然科技的进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某些自然条件,但是人们仍无法消除它们对不同区域经济 发展的促进或抑制作用。(2)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潜力。由于各区域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和经 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地的经济增长潜力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3)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益, 使其在地区竞

30、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6. 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1)作为生产者,人 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布局;(2)作为消费者,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 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人口的迁移 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7. 简述影响区域发展定位区域条件。(1)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

31、资源、矿产和森林资源、旅游资源、自然资源条件综合评价分析;(2)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3)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 情况、教育和科技情况;(4)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城镇环境保护情况等。8.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并具体阐述其中的一种?(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 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 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与以往其它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32、是揭 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二)结构效益分析法 结构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一些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 效益好坏的比较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1产业结构效益2结构影响指数。3效益超越系数4弹 性系数 5投资产出效果系数(三)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 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1区位熵 2集中系数:是指某一地区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较 高层次区域该经济部门相对应指标的比值。 3

33、结构多样化指数:结构多样化指数通常用来研究国家、 地区或城市的产业综合发展程度。(1)原始多样化指数(2)精确多样化指数9. 简述区域劳动力资源构成的内容。(1)劳动力资源数量构成: “适龄就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者”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已超过劳动年龄,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就业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就学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 “家务劳动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军队服役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

34、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其他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2)劳动力资源质量构成: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文化水平一般以 接受教育的等级与年限来衡量,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用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年限与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 称等级、生产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及专业人员占劳动者的比重来衡量。10. 简述区域规划的程序。(一)规划准备工作:1思想上的酝酿和宣传发动;2组织起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机构; 3筹建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班子;4筹措规划经费;5规划区域的地图,包括最新的地形图 和行政区划图、地图的比例尺,视规划区域的大小和规划任务要求而定。(二)规划工作

35、步骤: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3区域发展的课题 与对策研究;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评估;6报批定案。(三)区域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第一,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第二,保持规划的弹性;第三,定期检 查规划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作必要的调整或修编。11. 简述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关系。(1)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 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优 势产业一般处于发展的中后期到成熟期的中期这一区间,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处于或即将处于鼎盛时

36、期,同时与处于后劲不足的衰退期前夕,对经济的带动期已经很短暂了。(2)支柱产业是指净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的产业,仍属于优势产业的范畴,但更强调某一 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只有那些经过残酷竞争而生存下来且得到 不断壮大,其经济规模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的产业,才可能成为一定区域中的支柱产业。(3)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各自强调的目标利益也不相同。主导产业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发展, 强调创新,未来的发展优势和带动效应;而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则立足于现实经济的效率和规模,注重可 靠性和效益。从产业寿命周期理论看,一般情况下,主导产业处于幼稚期到发展期

37、之间,而支柱产业和优 势产业则处于成熟期,有些则已经步入衰退期。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却已经走了下坡路。12. 简述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基本原则。 环境功能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 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生态绿地等; 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 开放经济区等; 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 映某些经济社会

38、特点,有其合理性,也便于管理; 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 控制区和重点整治区等。13. 试论述在区域分析中为何要进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区域文化既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在长期历史积 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隐性文化特征越来越影响现代人、经济的发展 区域文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区域文化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

39、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14. 简述IMD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四大要素及相应的子要素(1)经济运行: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价格(2)政府效率:公共财政、财政政策、制度框架、商业法律、教育;(3)企业效率:生产力、劳动市场、金融、管理、全球化程度;(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基础建设、科学基础建设、健康与环境、价值体系;15. 简述区域发展战略与城镇化战略的关系。(1)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所以 区域发展战略应当知道城镇体系规划。(2)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

40、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和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 发展的空间变化。(3)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有直接的 指导作用;利益方面,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也把研究城镇化发展战略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16. 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1)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2)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3)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4)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17. 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级的内容。(1)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生态

41、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单元的确定、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规划的生 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8. 阐述构筑城镇化的支持系统。(1)经济支持系统;(2)制度支持系统;(3)农业与农村发展支持系统;(4)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5)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6)城镇发展支持系统;19. 简述空间发展战略思想(1)集中式发展 同类型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中分布(由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及企业外 部的经济利益。不同类

42、型的产业在同一地点或同一区域的集聚(由于相同的产业指向、特殊的区位优势产生的吸引力、产 业的关联性、企业外部的集聚效益)(2)分散式发展(原因:同类产业的排异性。产业的区位指向。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经济活动过分集 中产生的推力。小企业的有三经济效益。(3)集中与分散整合发展20. 阐述区域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规划的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 专项论证的不足。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必选的结果。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2)战略性

43、:规划实践跨度长。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发生深远的影响。(3)地域性:地方特色、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五、论述分析题1.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 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 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 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

44、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 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 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 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 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 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2. 现今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请论述技术

45、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技术越是进步,人 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是广泛,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越能够充分体现。(2)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按照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特点,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 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节约,使得区域生产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 的依赖减轻,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社会分工、协

46、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新产品层出不穷,催生了新的需求,导致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日益 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引伸与“裂变”,独立而成为新的产 业部门。(4)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虽然技术进步具有节约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的倾向,但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会产生产业关联效 应,即在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上,一部门内劳动投入的减少,相应扩大了其他部门(特别是 新增部门)的劳动需求,或者使社会在新的水平上(因技术进步,使收入增加,而产生的需求增加)增加 劳动投入。进而可以认为,技术进步实质上是人

47、类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从而可使单位产品上劳动投 入的节约与社会总体上劳动就业的增加同时并举。3. 论述区域规划的程序 区域规划概念: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为城市规划提供有 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程序:(1)规划准备工作:思想上的酝酿和宣传发动。组织起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机构。 筹建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班子。筹措规划经费。准备规划区域的地图,包括最新的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制定规划工作计划。培训规划工作人员。筹备办公地点或办公室。(2)规划工作步骤: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48、 规划方案设计 规划方案评估 报批定案 实施阶段(3)区域规划的动态性: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 保持规划的弹性。 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状况。4. 论述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1)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城市是核心、乡村是边缘,可以是剥削与被剥削、控制被控制、也可以使带动互补、经济利益一体化、相 辅相成的关系。核心-边缘理论的积极意义是阐明了核心与边缘的联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发展城镇,带动周围 乡村,这在规划实践中可供借鉴。城镇和区域的利益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镇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区 域是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城镇通过交通、信息、商品、流通、金融等网络系统,把它与周围的区 域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腹地。(2)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划分是相对的,可变的。有四种类型区:核心区域,是创新活动基地,新的技术 和新工业的发源地;向上过渡区,是兴盛区域,投资增加,移入人口多于迁出人口的地区;向下过渡 区,是经济停滞,生产率低,青壮年人口大量移出地区;资源边疆区,对核心区域能起合作,经济出现 新的增长势头的地区。区域规划中,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应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方案,提出 不同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核心区域应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