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831796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动物包虫病防控策略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蚴寄生于中间宿主,引起相应 部位出现症状的一种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 主要寄生于肝脏,也可寄生于腹腔、肺、脑等处。包虫病有囊型 (CE)和泡型(AE)两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所致的棘球蚴病称为 细粒棘球蚴病或囊型包虫病(cysticechinococcosis, cE),由多 房棘球绦虫幼虫所致的棘球蚴病称为多房棘球病或泡型包虫病 (alveolareehinocoeeosis, AE),泡型包虫病由于病死率较高, 被称为“虫癌”,专家称之为“第二癌症”,其死亡率超过肝癌。 该病传播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在国外,主要流行于欧洲、北非、

2、南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及亚洲的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家。 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以及 陕西、山西、河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省区,面积约占全国 总面积的 44%。目前国内外对包虫病的治疗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 内科药物化疗为辅的方法。我国对包虫病的防治从建国以来就一 直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在流行的牧区实行了“月月驱虫,犬犬服药”的卫生 宣教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就西北牧区而 言,这里的经济发展落后,大多牧区处在山区或荒漠和半荒漠地 区,牧民多以游牧为主,他们的某些传统生活习俗及相应科学文 化知识缺乏等

3、因素增加了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的难度,使各实验地 区的综合防治经验未能持续推广下去。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口流动的增加,宠物(犬)和经济动物(狐狸)养殖数量增加,导 致包虫病已从我国的西北部向东南部、由畜牧地区向农业地区逐 渐蔓延,使得近年来包虫病的疫情又有回升的趋势。在 2000 年 召开的西部地区寄生虫病专业会议上,包虫病被确认为是危害西 部地区发展和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因此我国对它的防治 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一方面要严格加强对农、牧犬的管理, 定期驱虫;对有包虫病的牛、羊脏器无害化处理;开展定点屠宰 和屠宰检疫,同时加强对包虫病科普知识的宣传的力度,更重要 的一面是寻求有效的预防

4、措施,达到控制与消除本病。1. 病原包虫病学名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成虫和幼虫引起的哺乳 动物体内寄生虫病,幼虫在中间宿主内脏形成包囊,成虫寄生于 终末宿主肠道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畜 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圆叶目带科棘 球属,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棘球绦虫有10 余种,公认有5个独 立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g)、多房泡球绦虫(E.m)、少节棘球绦 虫 (Echinococcusoligarthrus , E.o) 、 伏 氏 棘 球 绦 虫 ( Echinococcusvogeli , E.v) 。我国主要有 2 种,即 E.g 和 E.m。 E.g

5、分布广,危害大,又将其分为二株 :一是北极株,主要分布 在北极区,以在狼和鹿类野生动物中循环为特点 ;二是欧洲株, 呈世界性分布,以在狗和家畜中循环为特点,我国属于欧洲株的 影响范围。该病约 70%原发于肝脏,肺部约占 20%,可单发也可 多发,呈膨胀性生长。E.m以狼、狐狸及啮齿类动物为终宿主, 100%人体病例原发于肝脏,虽发病率低,由于其具有血行转移及 播散的特点,对人体有相当大的危害。还有一种石渠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hiquicus)为近年发现的新种,成虫仅从藏狐 肠道内获得,而幼虫寄生于高原鼠兔肝脏,通过藏狐和高原鼠兔 完成其生活史,目前还未在家牧犬或猫体内发现该成

6、虫。牧区感 染犬排出的虫卵对环境的污染通常较重,犬粪中虫卵量大,随动 物的活动以及尘土、风、水等播散,导致虫卵严重污染环境。虫 卵对外界低温、干燥及化学药品有很强抵抗力。在2C水中能活 2.5年,在冰中可活4个月,经过严冬(-12 C-14 C )仍 保持感染力,一般化学消毒剂不能杀死虫卵。2流行病学至今,我国有包虫病病例报告的省、市、自治区己达25 个, 危害着约占 44%国土面积的 5000 万人口的健康。每年新增人体 包虫病手术病例2000 余例;2004 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 病调查结果表明,包虫病流行区人患病率在 0.5%6.5%, 人群 平均患病率为 1.08%, 病人 38

7、 万。 20042008 年全国 27 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包虫病病例报告, 98.2% 的报告病例分布 于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7 个省、 自治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牧区是高发区,感染以青壮 年为主,患病人群的平均年龄 38 岁, 主要集中在 20 65 岁年 龄段, 占全部病例的 82. 4%,形成西部独具的地方病。据兽医 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每年患病家畜在 5000 万头以上, 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 30 亿元。包虫病 在我国的高发流行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 第一,家畜自宰自食加快了包虫病的流行,自宰自食是由

8、西部地 区的牧业生产格局所决定,高度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和农牧区 交通闭塞、不发达的商品流通,这种生产及消费模式使得农牧民 不得不自宰自食满足生活的需要,给病畜器官的强制管理带来了 极大的困难, 尽管我国近十年来大力推行屠宰管制、肉食检疫等 强制性兽医卫生管理制度,但因高发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无法 解决乡镇以下广大农牧民的自宰自食问题;第二,群众普遍缺乏 包虫病防治知识,使农牧民在自宰自食的消费过程中,将带虫肝、 肺随手抛弃,绝大多数被家、牧犬就地抢食等,造成包虫病在 70% 左右的农、牧户中形成自家户院恶性循环,我国包虫病为典 型的家养动物循环型,野生动物循环型尚不构成我国流行该病的 主流。

9、该病还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病,人畜都是因为吞食了感 染成虫的犬排出的虫卵而发病,家牧犬食入带有包囊的动物内脏 而引发成虫寄生。在我国家牧犬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是 包虫病传播的主要来源,11 种有蹄家畜作为中间宿主参与流行 循环。近年来的报道显示,该病有由牧业区向农业区和城市扩散、 由西北地区向东南部省区蔓延的趋势;包虫病已成为我国较严重 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农牧区的广泛流 行,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极大程度上阻碍 着经济的发展,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西部重大寄生虫病防治规 划”中。3.诊断3.1 中间宿主棘球蚴病的诊断临床上对包虫病的诊断应综合流行病学、

10、临床学、病理学、 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确诊。3.1.1 临床诊断。了解动物是否来自流行区,对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确诊应 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如经剖解从肝脏、肺等占位性病变中检出 棘球蚴碎片或原头蚴等,在显微镜下查到粉皮样状物,头节或小 钩可做出确定诊断。肉眼可以在许多器官中直接观察到棘球蚴, 但对大动物如绵羊和牛,必须用手触摸或剖开观察。3.1.2 免疫学诊断。家畜包虫病的生前诊断可以应用卡索尼氏(Casoni)变态反 应或者血清学诊断方法。皮内试验抗原多使用经过双层滤纸过滤 的棘球蚴囊液,皮内变态反应在动物颈部进行,皮内注射抗原0.2 ml,于注射后515 min,注射局部

11、红肿,直径达0.72 cm, 即为阳性;若于 24h 不呈反应者为阴性;本反应的阳性率较高, 但是一般只有 70%的准确性;对动物包虫病的诊断很少采用本方 法。在我国,推荐使用的诊断方法为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的 标准(NY/T1466-2007),动物活体诊断主要使用间接血球凝集 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些方法仍需要在 应用中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被感染的羊的血清中可以检测 到针对六钩蚴、囊液和原头节的抗体,但是由于不能鉴别流行期 和早期感染,而且用于人的免疫学试验对动物缺乏敏感性和特异 性,同时棘球绦虫和其他带属绦虫和感染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所 以这些方法还不能代替

12、剖检,其实际应用受到极大限制。3.2 终末宿主棘球绦虫成虫的诊断3.2.1 棘球属绦虫的终末宿主要是狗、猫、狐狸、狼等食肉 类动物,成虫寄生于其小肠内,虫卵或者虫体随粪便排出,污染 食物、饮水和周围环境。感染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是棘球蚴病的 重要传染源,WHO和0IE建议使用槟榔碱泻下法和小肠剖检法 两种方法用于犬棘球绦虫的诊断。此外,正在开发诊断犬、狐狸 等感染棘球绦虫的新方法,并且已有一些试剂盒供应市场。这些 方法主要包括粪抗原ELISA检测,血清抗体ELISA检测等。3.2.2 剖检 被检动物处死后,需尽快取出小肠,并结扎两 端。将新鲜小肠切成数段,浸泡于温盐水中待检查。切开浸于盐 水中3

13、0 min,释放虫体。肠内容物冲洗到另一容器中,用刮片 刮取肠壁,病料煮沸后过筛冲洗除去颗粒,冲下来的内容物和碎 屑置于黑色器皿中,用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做虫体计数。棘球绦 虫一般位于小肠前段1/3处肠段。虫体保存可用5%10%的 冷福尔马林或 FAA 固定液(甲醛- 已醇- 冰醋酸溶液)。可以刮 取小肠黏膜,对黏附物在解剖显微镜进行下进行镜检或者对黏附 物进行涂片,固定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虫体,进行确诊。样品要用4%福尔马林盐水溶液固定和防腐,也可冷藏(4C) 和冷冻(-20C)保存供以后检查。4. 包虫病的控制经验自清楚包虫病生活史后,人类就一直试图控制包虫病,世界 各国都以“切断病原循

14、环链”为方针。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塔 斯玛尼亚岛及冰岛等国或地区都曾为包虫病高发流行,这些国家 经过 20100 年地艰苦努力最终控制或消灭了包虫病,因此包虫 病是可以控制的。从高发到最终控制包虫病他们采取了两种防控 模式:其中塔斯玛尼亚采取遍设屠宰场,强化屠宰管理、销毁病 畜脏器,杜绝家牧犬吃带虫肝肺,辅以隔离阳性犬的模式,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全岛取得了控制。新西兰采取对家牧犬造册登记, 严加管理,每 6 周驱虫 1 次( 一年 8 次),同时集中屠宰,销 毁带虫脏器的模式。上述两种控制模式的原则是分别切断细粒棘 球绦虫在中间宿主(家畜)和终末宿主(犬)之间的传播,由于 终末宿主(犬)的数

15、量远远少于中间宿主,犬的数量仅占家畜数 量的几十分之一,因此对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切入点应该放在对终 末宿主(犬)的控制上,控制棘球蚴成虫在犬体内的寄生是我国 包虫病控制的主攻方向,对家牧犬进行成虫期前驱虫即“单相灭 绝病原体”的控制策略,采用“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控制模 式,利用犬用吡喹酮药饵对试点区全部家牧犬实行无污染性驱 虫,并在新疆两个试点县(呼图壁和温宿)取得了预期控制效果, 新生仔代绵羊包虫病感染率从开始的 81.1%83.3% 下降到控制 后 的 4% 16.6% , 家 牧 犬 细 粒 棘 球 绦 虫 感 染 率 从 开 始 的 14.7%18.5% 下降到控制后的 0,其最重要

16、的技术支撑是有能为 广大农牧民乐意接收的、驱虫疗效确切的犬用驱虫药和犬粪便生 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同时由于环境中虫卵的长期存在,驱 除犬体内的成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依据棘球蚴病(包虫 病)感染循环的周期,及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循环的生理周 期,确定合理长效的用药机制,逐步净化控制包虫病。 5.治 疗5.1 中间宿主( 牛、羊)包虫病的治疗 患包虫病的家畜初期一般对症治疗,治疗一个阶段无效后, 要进行手术治疗。但鉴于本病对人的高度危害和易感性,除非特 殊的种畜外,对动物进行棘球蚴病的治疗,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药 物,另一方面也无治疗效益。因此为早日达到净化目的,一经确 诊,即可按规定采取熟制、

17、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5.1.1 手术治疗: 目前,人罹患本病的手术方法有传统术式、微创术式、根治 术式和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家畜一般采取如下术式:确定手 术部位后,剪毛消毒, U 形切开皮肤,剥离骨膜,然后用圆锯 或锐器打孔,采用针柄末端接有针坐的橡皮管,用 16 号采血针, 刺入脑包虫寄生部位,刺中后顺着橡皮管流出澄清的液体,这时 在橡皮管针坐上接上 50ml 塑料注射器,抽动注射器活塞,吸囊 内液体,当抽净囊内液体后,继续抽,囊壁被吸到,这时边吸边 外拉针头,将虫体吸出创口外一小部分,此时速用镊子或止血钳 子夹住吸出来的部分虫体,这时把病羊创口向下倒空,防止夹断 虫体缩回,再不好吸取

18、。取出后,用消毒绷带蘸去异物,处理好 伤口,缝合,消毒术部;位置较深,不易外取时,根据症状,设 定一个手术位置,剪毛,消毒,用锐器扎个小孔,然后直接插入 到设定部位,当刺准时流出囊液,流出部分液体后, 此针不外 拔,注入囊内70%的酒精23ml。如果没有液体外流时,千万不 要注入;手术后, 为防止感染可用抗生素三天 如青霉素、链霉 素、磺胺嘧啶钠、维生素B1等。5.1.2 药物治疗目前市面上没有家畜包虫病的专用治疗药物,药物治疗借鉴 人用治疗的药物,存在严重的人畜争药问题。人包虫病化学药物 治疗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在临床治疗上曾采用吡喹酮 (praziquantelum, PQT)、阿

19、苯哒唑(albendazole, ABZ)、甲苯 哒卩坐(mebendazole, MBZ)、氟苯哒卩坐(flubendazole, FBZ)、奥 芬哒唑(oxfendazole, 0FZ)等。目前国内普遍采用PQT和ABZ治 疗, PQT 的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虫体,即引起虫体的强烈收缩, 抑制虫体对 ATP 的摄取,干扰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能量耗竭,影 响蛋白和核酸代谢,使虫体 DNA 和 RNA 解聚和减少,破坏虫体的 皮层、体壁等各层组织而导致死亡,因此PQT杀虫作用快而强烈, PQT 是一种广谱驱虫药, 8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在基础研究和临 床治疗中做了许多工作,己普遍采用该药治疗包虫

20、病,国内己见 诸文献报道数千例,且在采用的剂量、方法、处理杀虫反应等方 面均逐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 ABZ 则是通过抑制虫体对葡 萄糖的吸收,耗竭虫体的糖原,通过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 导致ATP产生障碍,影响虫体的代谢,此外,ABZ代谢物亚矶与 虫体微管蛋白结合,改变了微管和微管蛋白的动态平衡,而导致 虫体体壁严重损伤,结果使虫体缓慢死亡。MBZ治疗时间较长需 6 个月,使用不方便,故国内尚未使用。 FBZ 杀虫效力不彻底, 只能杀死虫体,但不能清除虫体,而OFZ仍处于研究阶段。另外 研究证实对包虫病疗效确实的药物还有:硝哇尼特、异丙肌苷及 两性霉素B等;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是

21、目前包虫病药物 治疗主趋势,研制成功的有阿苯达唑联合西咪替丁、依维菌素联 合阿苯达唑、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等,我国目前临床常用的“肠 虫清”也是阿苯达唑联合苯并咪唑成功的典范;中药治疗包虫病 始于 60 年代末期,在临床治疗上曾采用干芜散、黄芪散、明矶 甲珠散、龙鳞散(蛇蜕)、白姜蚕丸、牡矶丸、珠矶丸、囊虫丸2 号、明矶雷丸汤、东北千金丸、 10%桑叶注射液、灭囊灵等。在 70 年代后期,临床疗效研究表明,干芜散(干漆、芜夷,朱砂 组成,比例 5:3:1)具有杀灭棘球蚴、控制症状外,有效率达 90.83%,研究显示单味中药苦参中的苦参碱、紫堇中的右旋北美 黄连碱、骆驼蓬中的骆驼蓬碱、槟榔中的槟榔

22、碱等对棘球蚴均有 杀灭作用。5.2 终末畜主犬绦虫病的治疗犬是主要终末宿主, 其数量远远小于家畜总数 , 因此控制 在犬体内的寄生棘球蚴成虫是我国包虫病控制的主攻方向,治疗 犬绦虫病药物有:氢溴酸槟榔碱、吡喹酮、盐酸丁萘脒、硫双二 氯酚、氯硝柳胺(灭绦灵)、丙硫咪唑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 牧与兽药研究所张继瑜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自 2003 年以来, 在犬绦虫病及抗绦虫药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正在开 发的人工化学合成氢溴酸槟榔碱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试验结 果表明,氢溴酸槟榔碱以25毫克/公斤体重剂量,对犬的复孔 绦虫,泡囊带绦虫、多头绦虫、豆状绦虫及中线绦虫的驱除效力 达100%,

23、对细粒棘球绦虫的驱除率为99.9%;驱除犬绦虫效果优 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吡喹酮,尤其在驱除整条虫及打除头节方面具 有优势,而且可以经一次性给药达到目的,该药目前已经进入新 药上报阶段。 6. 预防6.1 疫苗预防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主要是通过切断棘球绦虫生活发育环节, 预防中间宿主(人,畜)对棘球蚴的感染,预防或驱虫治疗终宿主 (犬),阻断虫卵的播散。动物棘球蚴病的防治主要强调预防,随 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研制各种疫苗的条件已经成熟,与 现行的控制模式相比,采用疫苗预防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和财 力,也能彻底控制包虫病在我国牧区的流行。6.1.1 中间宿主( 羊) 的保护性疫苗国外将体外培养细粒

24、棘球绦虫六钩蚴的排泄或分泌产物作 成抗原,给绵羊接种可获得抗细粒棘球绦虫卵的高度免疫力,已 证明六钩蚴能产生所有的宿主保护性抗原。目前应用 EG95 重组 蛋白疫苗防治细粒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 (羊)并取得较理想的结 果。在阿根廷和我国完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 次接种疫苗后, 获得的高度免疫至少能持续1 年,这种免疫可以由预防接种的母 体经乳汁传输给幼体。6 .1.2 终宿主( 犬 ) 的保护性疫苗由于牧犬的数量远小于牲畜的数量,对终宿主(犬)实施疫苗 预防更经济,更有利于实施。用射线照射、冷冻干粉等不同方法 处理后的原头蚴抗原免疫犬,免疫次数不同和犬龄不同的犬所获 得免疫力亦不一致,成年犬的

25、免疫效果优于幼犬,免疫次数与免 疫效果呈正相关性。6.2 综合防治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 2020 年基本控 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卫生部等十四个部委、局、妇联特制定 了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0102015 年)(法规文号:卫疾 控发2010100 号)。 其中提出了“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 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 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 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 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

26、, 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 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 全。”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全面控制棘球蚴病提供了重要法规文 件。6.2.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棘球蚴病知识,宣传工作 很重要,要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 能培训,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 提高全民的防病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人与犬、猫等动物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严防感染,培养“饭 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包虫病是影响兽 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传染病,除做好上述技术工作外,最重要 的是

27、加强政府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增加政府投入,加强能力建 设,提高防治水平;同时特别要强调多部门合作,特别是与卫生 部门、公安部门的协作。6. 2.2 棘球蚴病必须采用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强卫生法规 建设和卫生检疫,强化群众的卫生行为规范,严禁用患畜的脏器 喂犬及任意抛弃 , 应销毁或深埋处理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食 入,加强对屠宰场和个体屠宰户的检疫,及时处理病畜内脏。不 到污染的草地上放牧,保障定居点农牧民及家畜饮用水安全,有 条件的地区供水到户,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供水到集中供水点。6.2.3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力度。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其 执法力度,对涉及棘球蚴等对人畜有重大危害的疫病严格执法, 特别要加强对屠宰场和个体屠宰的检疫;此外,要加大外调动物 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力度,防止外来病原入侵,保障畜产品安全。6.2.4 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以减少传染源。卫生部在 1992 年颁布了中国包虫病防治规划,经过在流行区多年的实施 已取得明显效果,许多地方的家犬和绵羊的感染率都已迅速下 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