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8808556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之《奇妙的对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4、学会品味鉴赏名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提高文学修养。【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3、学会欣赏对联。【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

2、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二、对联常识1、什么是对联呢?“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2、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过年”、“结婚”、“葬礼”、“祝寿”3、下列对联是

3、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看来对联应用的范围还挺广的。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春节,过年)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结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寿!贺大寿)理世上千丝万缕;创人间头顶事业 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理发) 五湖生意如云集;四海财源似水来 这个用在什么地方啊?(商店)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既然我们念了高中,就要有文化一点,要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要求,学会写对联和欣赏对联,下面我们就试着从上面五副常见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4、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 (3

4、)结构相当 看第一联: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辞旧岁 动宾结构 过新年动宾结构千秋业偏正结构 一层楼偏正结构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相同的位置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4)平仄相异,仄起平收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简单地说“平”是第一声和第二声; “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用长沙话读) 关于对联的平仄,太复杂,同学们只需记住这点就可以了。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就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

5、内容。所以我们目前只要了解一下常识就可以了。(5)对联的书写、张贴:上下联竖行书写,从上到下。张贴时,面对大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字联“嫩松”让学生对,“嫩松”,该对什么呢?学生甲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学生乙听到甲对出“老柏”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干爹”,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乙一下,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

6、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的要求,学生乙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 内容上不相关联。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四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必须相关联。(6)内容相关巩固练习: 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胡适之 祖冲之 韩退之2、鲁迅先生去世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其中巧用了鲁迅的小说集名。请请你补全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3、写一个简单的对子上联:望梅止渴 下联:缘木求鱼 画饼充

7、饥掌握了对联的基本知识,我们进入对联的欣赏。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 三、对联欣赏不少文人骚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佚闻趣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对联的妙处:1、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奴女又可称奴 (合字联)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弈棋联对。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和尚。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此联是个很巧

8、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的神态,不由得有意讥讽,便脱口对道: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2、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拆字联)通过欣赏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想?中国人的创造力、汉字的奇妙。同学们收集了什么奇妙的对联,也让大家分享分享。3、莲子心中苦梨儿腹中酸该联相传为金圣叹(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

9、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凄凉肃穆,方圆不大的一块阴森森空地,四周闪着刀光剑影,显得阴森恐怖。胸藏秀气,笔走龙蛇,蔑视朝廷的一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披枷戴锁,岿然立于囚车之上。刑场上,刽子手手执寒光闪闪的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

10、,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4、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地名国名并列语义双关。表现了抗战胜利之后的欢喜之情。5、中华民国万岁 袁世凯千古这是一幅非常巧妙和工整的趣对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一次国民党举行的庆祝会上

11、,主持者出一上联:中国捷克日本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很快速战胜日本侵略者”捷”在这里应该是”快”的意思”克”是”战胜”的意思 很快有人对出了下联:南京重庆成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前夕蒋介石政府被迫迁都下联的意思是:抗战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都城”重”在这是”又”的意思 此联由六个地名组成,非常工整,意思也表达的上下呼应,欢庆之情溢于言表,乃一难得妙对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看书上的对联:分组讨论1、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请一个同学说说这副对联的妙处 朱熹是南宋革名理学家,他兴复白鹿洞书院并在此讲学,撰书此联。“傍百年树”既指书院有苍翠的古树,又用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之意。杜

12、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联“读万卷”书即含杜诗之意。联公寥寥八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是朱熹撰的经验之谈,是又对后学诸子的劝勉。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6、独览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溪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

13、三四五六七。此联的意境也很耐琢磨梅花品性坚贞,也很清高。“细睨”,就是眯着眼斜着看,端的是一派藐视困难艰险的傲骨。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株奇葩,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欣赏了优秀、有趣的对联,还尝试着创作了对联,体会了对联的美妙之处。学习对联知识,能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和驾御文字的本领。因此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利用时间去探究这一中国特殊文学,去感受它独特无比的魅力。介绍书目:尹贤著对联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廖福招、柳景瑞编著名趣联欣赏与评点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作业: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曰:“中秋八月中。”教学反思:对联是奇妙的,在以前我没有什么认识,听了同事们的课以后,我也没有什么感觉。直到这次我自己上奇妙的对联的公开课之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对联的奇妙之处。我觉得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1、备课深入,参透了“奇妙的对联”的奇妙之处。2、教学环节互动良好,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3、所选的赏析对联通俗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足之处:1、选例还可以更现代生活化。2、课堂的节奏还可以把握得更好。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