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80603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57.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2、齐读课题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_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

2、互相解决。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4、小结: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_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三、自读全

3、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板书设计: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多音字(略)狗神鸟猫乌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难

4、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_。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二、合作交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三、品读体验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

5、流:(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

6、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2)交流、讨

7、论: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

8、自由自在。)(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四、巩固延伸1、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

9、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作业1.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2.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_,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板书设计”7祖父的园子栽花拔草、铲地摘瓜“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教学反思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_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1

10、.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教学过程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2.生轻读

11、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3.讨论分段。二、1.抽读课后题1(1)。 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二、学习第二大段。1.轻读2、3小节,思考: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

12、“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四、师课的小结。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教学过程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外貌特点紫色的圆脸生活特点头戴小毡帽地方特点套一个银项圈时代特点,齐读这

13、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

14、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板书。)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

15、的方法来写?1.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2.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4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教学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查资料了解冬不拉这种乐器及相关传说2、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标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

16、或语句多读一读。第一课时一、读课题,导入新课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1)判断正确读音冥思苦想(n ng) 骏马(n zn)依恋 (lun lin) 匕首 (b b)(2)把正确字填在( )里一( )莫( ) 自( )( )勇 如( )如( )( )(

17、 )不 安 ( )死 如( ) ( )眉 不 展(3)带读词语(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三、理清顺序,了解结构1、速读课文,想一想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二、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2)

18、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出示文字片步骤“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先读一读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

19、万分的。)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2、小结:(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2)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三、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2、想出什么办法?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1)指名朗读(2)说一说这

20、几个情节。(出示填空)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四、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五、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冬不拉纪念琴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六

21、、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5【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习作设计】一、想一想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他记下来好吗?二、说一说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2教师指导写作技法:回忆生活确定材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打球、踢毽、看书、画画在校外

22、野炊、登山、郊游、放风筝在家做家务、养小动物这些事情中,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哪件事你最感兴趣,那件事你最觉得高兴,你都可以写写。交代原因,写出想法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总是原因的。是什么激发了你对他的特别兴趣?是由于同学视的介绍,还是你自己的独特发现?还是爱上他的丰富多彩这部分,我们要写出自己的想法。抓住重点,记叙具体做任何事,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面对他们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并且要把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具体。我们在记叙一件事情前,可以认真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情形怎样,最后是什么结果,并按照这个循序把过程写清楚。

23、这既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先应该注意的。三、写一写孩子们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1题目是_的眼睛,先给你的作文七个新颖的题目,让大家一看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试着写一写:2开头:开门见山,先交代清楚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要简明扼要,交代清楚就行,不要泛泛而谈。试着写一写:3中间: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可以写一写当时周围的环境、参加活动的心情等。试着写一写:举例说明。例如写自己爱好打篮球,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这项运动的,平时是怎么练得,怎样一点一点掌握要领的,等等。注意语句通顺、连贯。让别人一看一目了然,当然,你能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则更好。试着写一写:4结尾

24、: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或者要吸取的教训,语言要简洁。试着写一写:怎么样!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很精彩。孩子们,写好后,要从头到尾认真读一读,发现遗漏字、错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问题,要认真修改,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6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

25、良美德。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预习题纲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2、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

26、了什么?相互交流。四、有感情朗读课文。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

27、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学生在文中画出。集体交流。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出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28、。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课文。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7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2.积累古诗。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自

29、由地进行课堂交流。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白杨这篇_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草原这篇_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二、日积月累1.

30、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

31、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第二课时趣味语文1.谈话导入。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同学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俺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2.同学读文中故事。3.交流读后感受。4.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身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

32、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俺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6.小结。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8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

33、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朗读带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1、交流资料同学们,你

34、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三、初读诗文、感知诗意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干净。畦:读音q,意为田

35、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排闼:读音t,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四、诵读诗句,感悟诗境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教师出示问题)(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学

36、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

37、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5、再次齐读,加深印象。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

38、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1、背诵并默写全诗,感悟古诗内涵。2、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七、板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院里: 茅檐 花木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典故: 护田 排闼表达方法: 描写 拟人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3教学目标: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1、学

39、习三、四段。(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2)自由读第四段。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2.研究方法。(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

40、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3.巩固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6题。(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两题作业。作业本上第7题。写句子:荡然无存-野性难驯-即使.也.至少.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9(一)谈话导入。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在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我

41、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板书课题:香玉剧社号。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香玉剧社号”飞机,谈谈自己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课文,读后交流。(1)自学本课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三)自学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说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读书方法,结合重点语句,自读自悟,从描写常香玉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语句中,了解她的爱国行动,体会她的爱国之情。抓住

42、“为什么要捐献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这个线索来回答)2.读了香玉剧社号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四)巩固练习。1.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及带出的词语。2.画出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几遍,也可抄写下来。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0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

43、三自然段。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领悟_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介绍范仲淹(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二、自主读书(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三)读课文,想想_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三、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

44、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贫寒 闭门不出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_的主要内容。3.联系_内容解词出示 划 粥 割 齑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五、布置作业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读懂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生:(1)为什么这么说?(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3)他做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三、深入读书(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

45、注)(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出示: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生:从累了生:从划粥割齑生:从五年未解衣(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2.出示: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四、总结全

46、文读了这篇_,你有什么感受?五、积累词语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2.听写练习。板书设计:16、范仲淹的故事爱国爱民闭门不出谢绝佳肴划粥割齑只身苦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的过程;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通过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归纳,进而培养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归纳的学习方法,提炼出本课的基本知识要点;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纵向联系,温故知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

47、侵略斗争的内容,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战争;通过介绍我国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难点:对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理解。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媒体,图文结合。)1624年,一群荷兰殖者乘船来到我国台湾岛西海岸,企图登陆,被当地居民阻止。他们捧着白银,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善良的居民答应了。一张牛纸皮究竟有多大,

48、以至于他们能够在上面修筑城堡、架设大炮?与此同时沙俄不断侵略我国北部边疆。思考讨论: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又是谁遏制了沙俄的侵略?结果如何?(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开辟荆榛逐荷夷”1、郑成功收复台湾。(多媒体展示出)郑成功生平简介视频(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率军围攻台湾城视频片断)路线: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过程:先后攻占荷兰军盘踞的赤嵌楼和台湾城。时间: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2、出示材料:(多媒体展示出)郑成功:“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动脑筋: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49、中国的领土”,驳斥言论。3、郑成功对台湾的管理。(学生交流,媒体小结)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开垦荒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4、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措施: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5、千秋功过话英雄,学生评价郑成功。知识点二:雅克萨之战。1、多媒体展示展示油画雅克萨之战,学生看图欣赏分析,设问:雅克萨之战,是当代油画家根据历史资料创作的。请你仔细欣赏,辨认出哪些是清军,哪些是沙俄侵略者,并谈一谈中国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多媒体展示地图,学生交流雅克萨之战的起因,动脑筋: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派来一个新头目,叫托尔布津。沙皇

50、颁发给托尔布津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沙皇发这枚城徽表示了什么意图? “表明沙俄要以雅克萨为据点继续扩大侵略。”“表明雅克萨城已是沙俄的了。”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看图说雅克萨之战的经过和结果。多媒体展示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学生看图。加深对条约内容的理解,记住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三)课堂小结。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作了哪些努力?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使学生知道海豚怎样救人和为什么能救人,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本课“豚、韩、鲨、狰、狞、

51、雌”6个会认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人们为什么称海豚是海上救生员和海豚救人的原因。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解开海豚救人之谜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形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海豚在水族馆里表演的视频)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二、出示预习提纲1、自由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默读课文,思考(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以小

52、组为单位,填好表格。(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小组成员可合作,以喜欢的方式,准备汇报交流这两个问题。3、将课前收集到的海豚的相关资料,选择有价值的,准备与同学进行交流。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参与到各小组的学习之中。四、汇报交流1、字词方面的问题,如有小组内没能解决的,提出来,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汇报第一个问题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填表格后同学互相补充。3、汇报第二个问题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4、学生质疑。5、提问:这篇课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五、拓展师: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搜集到了海豚的哪些知识?选择出有价值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53、六、作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或办一期小报。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3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若干词语,能联系句子理解“儒雅”一词,结合语境理解“举手之劳”一词,并能体会“举手之劳”为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2.通过默读了解全文大意,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平时生活的经验积累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新闻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则新闻。2.小结引出课题,理解“举手之劳”的意思。板书:轻点关门师:轻点关门是件小事,而且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能看出邻里之间浓浓的爱意。板

54、书:举手之劳师:今天我们就透过这举手之劳之事来感受邻里之情。3.出示课题:轻点关门(指导朗读好课题)二、理清文脉,概括主要内容1.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线索。师:预习课文后,课文是以怎样的写作顺序记叙轻点关门这件事?(时间的推移)。浏览课文,找出这几个时间点。板书:搬进新居不久接下来的日子一年后2.概括主要内容师:根据这条时间线索思考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由轻声准备;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交流(注意学生概括时用词的准确性)。4.小结。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一)学习13,理解答应轻点关门的缘由1.指名分角色读文,初步体会2.点评朗读,结合句子理解“儒雅”一词,感

55、悟句子。随机出示:李先生说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地活动。”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正是孝敬长辈,知书达理的儒雅品行让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出示: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板书:感动(二)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邻居之间彼此的关心1.过渡。出示:“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2.创设情景,想象说话。师:文中作

56、者略写了家家户户在开关单元门时轻手轻脚的情景。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某一天在这扇单元门前出现了这几幕:出示三幅画:指导看图说话自由准备;四人一组交流组织交流3.小结。板书:感受4.指导朗读第4节(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联系生活感悟中心句1.读文体会情感。2.联系生活感悟中心句。(1)师:面对此情此景,李先生也和你们一样感慨万分。板书:感慨出示: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2)联系生活,体会句子的含义师:请你再品读这两句话,联系你的生活或者我们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第2句话的理解。(3)小结:板书:为别人行善为自己储蓄幸福。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4【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_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