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8801886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阿莱悖论和前景理论实验设计 实验一:阿莱悖论1第一环节:假设:两种彩票彩票 1:获得 3000元,概率 1;获得 0 元,概率0彩票 2:获得 4000元,概率 0.8;获得 0 元,概率0.2 选择:彩票 1 人数:彩票 2 人数:2第二环节:假设:两种彩票彩票 3:获得 3000元,概率 0.25;获得 0 元,概率0.75彩票 4:获得 4000元,概率 0.2;获得 0 元,概率0.8彩票 3 人数:彩票 4 人数:实验二:确定效应A.你一定能赚30000元。B.你有80%可能赚40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AB实验三:反射效应A. 你一定会赔30000元

2、。B. 你有80%可能赔40000元,20%可能不赔钱。AB实验四:损失规避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A.愿意B.不愿意实验五:参照依赖假设你面对这样一个选择:在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A.其他同事一年挣6万元的情况下,你的年收入7万元。B.其他同事年收入为9万元的情况下,你一年有8万元进账。 实验六:看上去很美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 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你

3、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实验七:钱和钱是不一样的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 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 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 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 乐会?假设你昨天花了200 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票子。在你马上要 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票子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 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去听?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1952 年,法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莱作了一个著名的实 验:对 100人测试所设计的赌局:赌局A: 100%的机会得到100万元。赌局B: 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89

4、%的机会得到100万元,1%的机会 什么也得不到。实验结果:绝大多数人选择A而不是B。即赌局A的期望值(100万元)虽 然小于赌局B的期望值(139万元),但是A的效用值大于B的效用值,即 1.00U(1m)0.89U(1m)+0.01U(0)+0.1U(5m)。然后阿莱使用新赌局对这些人继续进行测试,赌局C: 11%的机会得到100万元,89%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赌局D: 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实验结果:绝大多数人选择D而非C。即赌局C的期望值(11万元)小于 赌局D的期望值(50万元),而且C的效用值也小于D的效用值,即 0.89U(0)+0.11U(1m)

5、0.9U(0)+0.1U(5m)。得 0.11U(1m)0.01U(0)+0.1U(5m)1.00U(1m)-0.89U(1m)0.01U(0)+0.1U(5m)1.00U(1m)0.89U(1m)+0.01U(0)+0.1U(5m)矛盾,即阿莱悖论。阿莱悖论的另一种表述是:按照期望效用理论,风险厌恶者应该选择A和C;而风险喜好者应该选择B和D。然而实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A和D。阿莱悖论的解释:出现阿莱悖论的原因是确定效应(Certaineffect),即人 在决策时,对结果确定的现象过度重视。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

6、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function )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 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 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 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 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 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一、确定效应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

7、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 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 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落袋为安。实验二就是这个例子。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这时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x80%=32000,期望值要大于 30000。这个实验结果是对“原理1”的印证: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 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 “确定效应(certaintyeffect),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 者。“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

8、赚钱的股票卖出。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 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 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二、反射效应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在确定的坏 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 效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实验三就是这样的一个实验。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跳出来说,两害 相权取其轻,所以选B是错的,因为(-40000) x80%=-32000,风险要大

9、于- 30000 元。现实是,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 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卡尼曼和特韦斯基 称为“反射效应”( reflectioneffect)。“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 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投资者 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三、损失规避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 100 元所带来的快 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

10、 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保罗萨缪尔 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带来的 效用。”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aversion):大多 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 的快乐感。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实验四验证了这一论断。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 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50000 元,这种不舒服的程 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 50000 元的快乐。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

11、使股票账户有涨 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lossaversion),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四、迷恋小概率事件买彩票是赌自己会走运,买保险是赌自己会倒霉。这是两种很少发生的事 件,但人们却十分热衷。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人类具有强调小 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如果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当然也属于小 概率事件。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

12、微,你的钱99.99%的可 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 险。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在小概率事件面前 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 者。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小概率事件的另一个名字叫运气。侥幸,就是企求好运,邀天之幸。孔子 很反感这种事,他说:“小人行险以侥幸。”庄子认为孔子是个“灯下黑”,他借盗 跖之口评价孔子:“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对小概率事件的迷 恋,连圣人也不能免俗。前景理论指出,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人的“心是

13、偏的”。在涉及收益时,我 们是风险的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但涉及小概率事件时,风险偏好又会发生离奇的转变。所以,人们并不是 风险厌恶者,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这种损失厌恶而不是风险厌恶的情形,在股市中常常见到。比如,我们持 有一只股票,在高点没有抛出,然后一路下跌,进入了彻彻底底的下降通道, 这时的明智之举应是抛出该股票,而交易费用与预期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 的。扪心自问,如果现在持有现金,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你很可能不会再买 吧,那为什么不能卖掉它买别的更好的股票呢?也许,卖了它后损失就成了“事 实”吧。五

14、、参照依赖事实上,我们拼命赚钱的动力,多是来自同侪间的嫉妒和攀比。我们对得与失的判断,是来自比较。嫉妒总是来自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培根曾言:皇帝通常不会被人嫉妒,除 非对方也是皇帝。对此,美国作家门肯早有妙论:“只要比你小姨子的丈夫(连 襟)一年多赚 1000 块,你就算是有钱人了。”传统经济学认为金钱的效用是绝对的,行为经济学则告诉我们,金钱的效 用是相对的。这就是财富与幸福之间的悖论。到底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你今年收入 20 万元,该高兴还是失落呢?假如你的奋斗目标是 10 万元, 你也许会感到愉快;假如目标是100 万元,你会不会有点失落呢?所谓的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点而

15、言的。卡尼曼称为“参照依赖” (ReferenceDependence)。老张最幸福的时候是他在20 世纪 80年代做“万元户”的时候,虽然现在自 己的村镇已经改造成了城市,拆迁补贴也让自己成为了“百万元户”,但他感觉 没有当年兴奋,因为邻里都是“百万元户”了。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不难明白,我们就不再进行烦琐的论证了得与失都是比 较出来的结果。传统经济学的偏好理论(Preferencetheory)假设,人的选择与参照点无 关。行为经济学则证实,人们的偏好会受到单独评判、联合评判、交替对比及 语意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参照依赖理论: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一般人对一个 决策结果的评价,是

16、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 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非 理性的得失感受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前景理论和案例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 教授(ChristopherK.Hsee)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 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2003 年,奚教授在复旦大学和中欧工商学院 发表演讲,采用大量的实例阐释了前景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以及心理学 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人们可以换个视角看财富。一、看上去很美在差的物品

17、上花更多的钱如果有两个匹萨,他们的配料和口味等其它方面完全相同,只不过一个比 另外一个更大一点,你是不是愿意为大的匹萨支付更多的钱?答案似乎毫无疑问是肯定的。人应该都是理性的,对于好的东西和坏的东 西,人们总是愿意为好的东西支付更多的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决策 却并不总是如此英明。来看一个奚教授于 1998年发表的冰淇淋实验。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 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 另一杯冰淇淋 B 是 8 盎司,但是装在了10 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 满。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如果人们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 盎司多,如

18、果人们喜欢杯 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 盎司的大。可是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判断的 情况下(评点:也就是不能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较,人们日常生活中的 种种决策所依据的参考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人们反而愿意为分量少的冰淇 淋付更多的钱。实验表明:平均来讲,人们愿意花2.26美元买7 盎司的冰淇 淋,却只愿意用1.66美元买 8盎司的冰淇淋。这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 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 断。比如在冰淇淋实验中,人们其实是根据冰淇淋到底满不满来决定给不同的 冰淇淋支付多少钱的。(评点:呵呵,哈根达斯不常

19、吃,太贵,麦当劳那个平 时卖 2 元、炎夏季节1 元的冰淇淋蛋筒倒是吃的人很多。整个螺旋形的冰淇淋 高高地堆在蛋筒之外,虽然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但看起来就是感觉很多、很超 值。还有肯德基的薯条,常听朋友说买小包的最划算,其实又没谁一根根数 过,不过是小包的包小,看上去装得满扑扑的罢了。人们总是非常相信自己的 眼睛,实际上目测最靠不住了,聪明的商家就善于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制造 “看上去很美”的效果。)再来看一个奚教授做的餐具的实验。比方说现在有一家家具店正在清仓大 甩卖,你看到一套餐具,有 8个菜碟、8 个汤碗和 8 个点心碟,共24 件,每件 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么你愿意支付多少钱买这套餐具呢?

20、如果你看到另外一套 餐具有 40 件,其中24件和刚刚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无损,另外这套餐 具中还有 8个杯子和8 个茶托,其中2 个杯子和7个茶托都已经破损了。你又 愿意为这套餐具付多少钱呢?结果表明,在只知道其中一套餐具的情况下,人 们愿意为第一套餐具支付33 美元,却只愿意为第二套餐具支付24 美元。虽然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 个好的杯子和1个好的茶托,人们愿意 支付的钱反而少了。因为到底24 件和 31 件算是多,还是少,如果不互相比较 是很难引起注意的,但是整套餐具到底完好无缺还是已经破损,却是很容易判 断的。瞧,人们还是依据比较容易判断的线索做出判断的,尽管这并不划算。 (

21、评点:这是“完整性”概念,一套餐具件数再多,破了几个也得归入次品,人 们要求它廉价是理所当然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嘛。不过,商家也可以善加 利用人们认为次品必廉价的心理,比如一套好好的家具,五斗橱上蹭破块漆、 掉了个原装把手,只能作为处理品卖了,有的商家脑筋急转弯,把价格抬高一 倍,再打个大大的叉,下面写上对折处理,实际上还是原来的价,结果反而一 下子卖出去了。且不论是否有欺诈的嫌疑,但完整性概念还是有好的应用。在 为人处事上也用得到,常言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就是说一个 人做好了 20 件事,只要有两、三件做错了、没做好,另外一个人只做了10件 事,但都做好了,别人对第二个人的

22、评价往往比对第一个人高。所以有一种观 点认为,人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地做事,把损失降到最少就是 得益。)其实,大到联合国的公共决策都可能发生这种偏差。来看这样一个实 验。比如说太平洋上有小岛遭受台风袭击,联合国决定到底给这个小岛支援多 少钱。假设这个小岛上有1000 户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台风摧毁了。如果 你是联合国的官员,你以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但假如这个岛上有18000 户居民,其中有 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毁了(你不知道前面一种情况),你又认 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后面一种情况下的损失显然 更大。可实验的结果显示,人们觉得在前面一种情况下,联合国需

23、要支援1500 万美元,但在后面一种情况下,人们觉得联合国只需要支援1000 万美元。据 说,这个实验从一般的市民到政府官员,屡试不爽。二、赌徒永远口袋空空钱和钱是不一样的钱就是钱。同样是 100 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拣 来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一般来说,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 了。这证明了人是有限理性的另一个方面:钱并不具备完全的替代性,虽说同 样是 100元,但在消费者的脑袋里,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 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芝加哥大学萨勒(Thaler)教授

24、所 提出的“心理账户”的概念。比如说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 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 元的电话卡弄丢 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会去听。可 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 200 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票 子。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票子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 会,就必须再花 200 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 说不去了。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掉的是电话卡 还是音乐会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 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 区别,没有

25、道理丢了电话卡后仍旧去听音乐会,而丢失了票子之后就不去听 了。原因就在于,在人们的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 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 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票子都被归入同一个 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 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 算了。(评点:把不同的钱归入不同的账户,这就是为什么赌徒的口袋里永远没 钱的道理,输了当然没什么好说的,赢了,反正是不劳而获来得容易,谁愿意 存银行啊?从积极的方面讲,不同账户这一概念可以帮助制订理财计划。比如 一家单位的员工,主要收入由工资用银行卡发放、奖金

26、现金发放构成, 节假日和每季度还有奖金,偶尔炒个股票、邮币卡赚点外快,那么可以把银行 卡中的工资转入零存整取账户作为固定储蓄,奖金用于日常开销,季度奖购买 保险,剩余部分用于支付人情往来,外快则用来旅游休闲。由于在心理上事先 把这些钱一一归入了不同的账户,一般就不会产生挪用的念头)类似的概念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政策。比方说,一个政府现在想通过减少 税收的方法刺激消费。它可以有两种做法,一个是减税,直接降低税收水平, 另外一种是退税,就是在一段时间后返还纳税人一部分税金。从金钱数额来 看,减收 5的税和返还5的税是一样的,但是在刺激消费上的作用却大不一 样。人们觉得减收的那部分税金是自己本来该得的

27、,是自己挣来的,所以增加 消费的动力并不大;但是退还的税金对人们来说就可能如同一笔意外之财,刺 激人们增加更多的消费。显然,对政府来说,退税政策比减税政策,达到的效 果要好得多。三、痛苦让人记忆犹新人人怕风险,人人都是冒险家面对风险决策,人们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让我们来做这样两个实验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 B是50%可能性赢2000元,50%可能 性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 避的。二是这样两个选择, A 是你肯定损失 1000 元, B 是 50%可能性你损失 2000 元,50%可能性你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选择B,这说

28、明他们是风险 偏好的。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上面两个问题,你会发现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假定你 现在先赢了2000元,那么肯定赢1000元,也就是从赢来的2000元钱中肯定损 失1000元;50%赢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损失钱;50%什么也拿不 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性损失2000元。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 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前景理论”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让我们来看一个萨勒曾提出的问题:假设 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29、性(低于美国年均车祸的死亡率)会突然死 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 来买这种药呢?那么现在请你再想一下,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现在医药 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 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在实验中,很 多人会说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也不愿 参加试药实验。这其实就是损失规避心理在作怪。得病后治好病是一种相对不 敏感的获得,而本身健康的情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 损失,显然,人们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 钱

30、。不过,损失和获得并不是绝对的。人们在面临获得的时候规避风险,而在 面临损失的时候偏爱风险,而损失和获得又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人们 在评价事物时所使用的观点,可以改变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比如有一家公司面临两个投资决策,投资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投资方 案B有50%的可能性盈利300万,50%的可能盈利100万。这时候,如果公司 的盈利目标定得比较低,比方说是100万,那么方案A看起来好像多赚了 100 万,而B则是要么刚好达到目标,要么多盈利200万。A和B看起来都是获 得,这时候员工大多不愿冒风险,倾向于选择方案A;而反之,如果公司的目 标定得比较高,比如说300万,那么方案A就像是少

31、赚了 100万,而B要么刚 好达到目标,要么少赚200万,这时候两个方案都是损失,所以员工反而会抱 着冒冒风险说不定可以达到目标的心理,选择有风险的投资方案B。可见,老板 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盈利目标来改变员工对待风险的态度。再来看一个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著名实验:假定美国正在为预防一种罕见 疾病的爆发做准备,预计这种疾病会使600人死亡。现在有两种方案,采用X 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Y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 可能一个也救不了。显然,救人是一种获得,所以人们不愿冒风险,更愿意选 择 X 方案。现在来看另外一种描述,有两种方案,X方案会使400人死亡,而Y方案有 1/3的可能

32、性无人死亡,有2/3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亡。死亡是一种失去,因 此人们更倾向于冒风险,选择方案B。而事实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救活 200 人等于死亡 400 人; 1/3 可能救活 600 人等于 1/3 可能一个也没有死亡。可见,不同的表述方式改变 的仅仅参照点是拿死亡,还是救活作参照点,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奚教 授介绍,这是新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很重要的一个内容风险决策理论的修 正。传统的经济学是一个规范性的经济学,也就是教育人们应该怎样做。而受 心理学影响,经济学更应该是描述性的,它主要描述人们事实上是怎样做的。 风险理论演变经过了三阶段:从最早的期望值理论(expectedvaluetheory),到 后来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到最新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其中前景理论是一个最有力的描述性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