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上传人:h****8 文档编号:18773868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 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

2、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

3、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 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

4、为S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 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 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

5、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涂染的色帛、双经双纬的缣、回纹绮等,殷墟还出有丝绳、丝带等实物。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纬二重组织的山形纹绮残片。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更是丰富多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

6、品。毛织品则以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秦汉到清末, 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花机又发展出多 综多 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宋代以后纺车出现适应集体化作坊生产的多锭式。在部分地区,还出现利用自然动力的“水转大纺车”。纺、织、染、整工艺日趋成熟。织品花色繁多,现在所知的主要 织物组织(平纹、斜纹和

7、缎纹)到宋代已经全部出现。 丝织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档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出现以供观赏为主的工艺美术织品。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民日常衣着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这是手工机器纺织的发展阶段。 明清纺织品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云锦)锦合称为“四大名锦”。1958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织锦165卷,袍服衣著200余件。第一次发现了单面绒和双面绒的实物,其中一块绒的经纬密度为64根厘米和36根厘米,丝绒毛的高度为 0.2毫米。棉织品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明代末年,仅官府需

8、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精湛华贵的丝织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18世纪后半叶,西欧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了 集体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并且推广到了其他行业,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西欧国家把机器生产的“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到中国来,猛烈地冲击了中国手工纺织业。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70年开始引进欧洲纺织技术,开办近代大型纺织工厂,从此形成了少数大城市集中性纺织大生产和广大农村中分散性手工机器纺织生产长期并存的局面。但是工厂化纺织生产发展缓慢,截至1949年,占主导地位的棉纺织生产规模还只有 500万锭左右。这是大工业化纺织

9、的形成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纺织生产迅速发展。棉纺织规模迅速扩大,毛、麻、丝纺织也有相应的发展。纺织技术也有提高,已能制造全套纺织染整机器设备。化学纤维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人均水平,就数量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来说,还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远远低于工业发达的国家。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期间,纺织工业建成200多万棉纺锭新厂,大体上接近原来70余年民族资本建厂的总和。以后,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无论是规模或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花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1年中国 棉纺生产能力已由1949年的

10、500万锭发展到1890万锭; 毛纺生产能力由13万锭发展到74万锭。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生产能力1949年 缫丝萎缩到只有 9万绪,建国后逐步恢复、发展,到1981年桑蚕茧 缫丝已达97万绪。 麻纺生产能力发展到有 黄麻11.6万锭, 苎麻5.7万锭, 亚麻2万锭。印染布年产能力从十多亿米增长到82亿米。针棉织品的生产能力,从每年只能加工十多万件纱发展到可以加工 300多万件纱。化学纤维工业1949年前基本上是空白,到1981年在建规模100万吨,生产能力为60多万吨。1981年 棉织物产量143亿米,比 1949年的19亿米增长6.5倍,在全国人口增长80的情况下,使人均消费量从建国初期的1

11、2尺增加到30尺以上,不但保证了10亿人口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以相当数量的 纺织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1981年纺织品出口换取外汇35亿美元。 自从1950年以后,国家分别从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形成,纺织机器的革新,科学管理的逐步推行,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对纺织业进行了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同时,纺织产业也是中国入世后的强势出口产业。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在6.3%以上。 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将超过3%,这为我国

12、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多机遇。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2023年将会达到44%,2023年将达到71%。到202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23年提高67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发起或酝酿对我国采取新的限制措施,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纺织行业扩大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我们好好应对,中国纺织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国经101潘俊 学号:202352095129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天津纺织业历史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前景 日本纺织业 纺织业发展规划简本 纺织业发展情况调研对策 纺织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纺织业实习日记 绍兴纺织业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