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激光模式测量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8772370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6.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2激光模式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M2激光模式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M2激光模式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M2激光模式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2激光模式测量(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激光模式(M2)的测量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如何评价一个激光器所产生的激光光束空域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人们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将聚焦光斑尺寸、远场发散角等列为衡量激光光束空域质量的参数。但由于当激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光束的光腰尺寸和发散角均可改变,减小腰斑直径必然使发散角增加。因此单独用其中之一来评价 激光光束空域质量是不科学的。人们发现:经过理想的无像差的光学系统后“束腰束宽和远场发散 角的乘积不变”,而且可以同时描述光束的近场和远场特性。目前国际上普遍将“光束衍射倍率因 子M2”作为衡量激光光束空域质量的参量。它的一般定义为:M 2实际光束的腰斑半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1)基模高斯光束的腰斑半径与

2、远场发散角的乘积激光光束传输质量因子M2是一种全新的描述激光光束质量的参数。本实验介绍了 M2的物理概念、物理意义、特点及测量方法。并对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了解。了解M2的定义;了解M2实验原理;了解M2的测试过程;二、实验原理(一)M2的物理意义如图 1 所示,对于基模的高斯光束我们可知22)8 =0兀式中 0是基模光束束腰半径,e是基模光束的远场发散角。根据定义式(1)可知对于实际光束有Wo0 = M 2Wo0,即M2W0兀412W 003)式中W 0代表实际光束的束腰半径,代表实际光束的远场发散角3。卜面我们根据束腰的束宽和远场发散角的乘积不变原理对M 2进行推导。图2无像差透镜对束腰和发散

3、角的变换d 0 = d 0 = const004)式(4)可由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来解释:在束腰处光子的位置不确定度是X,AX最小值 是单模高斯光束束腰束宽do ;光子的横向不确定度是APx,在近轴近似条件下AP = h sin = hx 九九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最小值是单模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6)AX AP - h根据测不准关系:兀7)对一般光束束腰处有:AX二DoAP =x代入Eq(7)有8)M 2 二 Do = + D 1 定义光束质量因子M 2为:d064九09)又因为实际光束的截面常常不是圆形的,即光束的光强分布不是对称的或存在像散时,光束质量应用两个参数来描述:M2xvM 2y=二

4、 D 4 九 o x x兀= D 4 九 0 y y(10)M 2 、 x、4九M 2是分别表示X方向和Y方向的光束质量因子。考虑到兀Do是单模高斯光束的衍射极限,M 2 的物理意义也可理解为衍射极限倍数3。(二)M2因子的特点以M 2因子表征光束质量有几个显著的优点:首先:M2因子能够确定和度量多模光束的质量。工业上应用的大功率激光器,如大多数千瓦级 CO 2激光器输出厄米-高斯混合模光束,并且在高阶模产生振荡,这种混合模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M2是各个模相对强度的加权平均。M 2 =工(2m +1) |C |xmnvM 2(2n +1) |C Iymnmn(11)Cmn是相对振幅系数,m、n是

5、模的阶数,厄米一高斯混合模光强空间分布可表示为:/ I (0)X 2 + Y 2I &,Y, Z )= mH 2( X) H 2(Y )exp(-2 -)mnW 2 ( Z ) mnW 2 ( Z )(12)W(Z)是光束半宽,Hm (X )、Hn (Y)是厄米多项式,各阶模的光强分布有相同的高斯因子,传播相同的距离后光束发散程度相同,因而也有相同的瑞利距离ZR和波面曲率半径R。可以设想在多模光束中构造一个“嵌入高斯光束”,它与多模光束有这样的关系在激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位置Z处其腰斑直径d是同一位置多模光束的腰斑直径D的并且具有相同的束腰位置和瑞兀w2兀W 2Z 二二o-利距离R 九 M2九

6、.D = Md如图3所示:D =0,M 2因子同因此在多模光束实际光线4九_ 10 二 M0多模光束的衍射极限畫斯光束”(13)0嵌入高斯光束模光束远场发散角M010 与衍射极限 M 之比即衍射极限倍数。图 3 嵌入高斯光束其次, M 2因子能描述多模光束的传播特性。光束的传播方程、波面曲率半径、复曲率半径,以及通过近轴光学系统传播的ABCD矩阵等都具有高斯光束的类似表达式3(三)M2的测量由M 2的定义可知,只要知道实际光束的腰斑直径最小值2Wo和远场发散角即可算出M 2的大小。但激光光束的“束腰”可能位于激光器好几米之外,也可能位于谐振腔,这样就使确定束 腰位置较难,因此通常不对自由光束直

7、接测量,而是用一个无像差透镜将自由光束聚焦,然后在像 空间测量有关参数,最后折算为物空间对应数值这种方法被称为“透镜变换法”。这种方法至少带来三个好处:1能实现远场测量。远场定义是指到束腰的距离FF 100KD2/九的区域(D为束腰直径), 自由光束经聚焦后,Do Do,实现远场测量要容易得多。2 像方束腰位置漂移较少,因为自由光束准直度较高,聚焦后的束腰必位于像方焦点附近, 这给测量带来极大方便。3 可以降低由于限制孔径而引起的衍射效应对近场束宽测量的影响。(X(Z - Z)0,兀 W 2.o22如图4所示:在像方测量不同位置处的光束腰斑直径2W2,当测量数据足够多时,理论上应W2(Z) W

8、2该包括像方的束腰直径2W02。如果不能确定,可利用公式02111+ 可以算出 Z1 ,进而利用进行数据拟合。算出W02和Z02。利用透镜成像公式Z1Z2 f2W 2W 红Z 2是主面到两个束腰”的0102 Z2得到W01。图中H1、H2是透镜的两个主面,Z1、距离4。卜面是的测量。透镜的转换因子为r :Z2 - f)2 + ZR22(14)2W 二 ri/2(2w) z =rz0102 , R1R 2(15)Z1 - f =r(Z2 - f)(16)这样利用上述等式可以得到:通过测量像方焦平面的光束腰斑直径可得出物方的发散角:(17)证明如下:这样我们测得焦平面处的光束腰斑直径后利用Eq(1

9、7)即可算出M2。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来测量M2。比如可以分别测量物方和像方的焦平面处的腰 斑直径 2W1F、2W2F 。利用公式兀M 2 = W W“ 1F 2F 5(18)算出结果。如图4 所示三、实验装置1 氦氖激光器;2 Ls-2000 激光器光束分析仪;Ls-2000 激光光束分析仪组成: 基本系统:Ls-2000专用图像采集卡及专用软件包; 图像探测器(CCD); 电脑; 光学暗箱(光路图见后)1。四、实验容1 了解测量M 2的光路;2 测量像方不同位置的光束束束宽直径;3 计算物方束腰直径;4 计算M2 ;五、实验步骤1、调节光路,使通过透镜(组)的光线与CCD接收区共

10、轴。若已共轴,单击图标,打开软 件,单击应能看见实时变化的激光光斑花样,移动CCD,在导轨任何位置上应都能看到光斑;2、将CCD远离透镜,固定,观察光斑花样。当确定要保留光斑花样后,在图像的空白区域 双击;再单击,在左侧任意空白区域双击,显示激光的3D光斑花样效果图;单击,任选意空白区 域双击,显示X轴和Y轴的光强曲线;3、单击,以确定光束的“光心”(光强质心);4、单击,在剩下的空白区域双击,显示光束的一些分析参数;5、打开菜单edit,选择copy,将所有图像和数据放入windows的剪贴板中,利用画图或其它图像软件保存;(见图 5)图56、关闭,通过在图像上双击鼠标左键的方法,重新定位X

11、Y轴的交点(双击点即为新的XY轴坐标交叉点),这样可以自己确定光束的“光心” ,然后单击,重复步骤5;(见图6)7、将CCD移动到另一位置,重复2、3、4、5、6。8、记录下各个位置的光束直径,找出直径最小的位置及最小直径,利用透镜成像公式算出物 方的对应数值即物方束腰的大小;9、找出像方焦平面的束腰直径,算出物方发散角;图6此种方法显示的光束直径分为X方向和Y方向。六、实验讨论现选取一组数据:位置XY16104.162324.122.2316154.192304.162.2816204.152.274.182.2516254.3223016304.272354.262.3216354.332

12、3716404.232374.232.3316454.232384.252.3616504.282.424.302.4616554.302.464.302.4616604.232.444.022.3916654.262.474.112.4116704.312.504.042.4316754.282.504.112.4316804.182.494.032.4516854.152.504.202.4316904.072.474.152.4516954.162.524.082.4717004.112.524.062.4717104.072.554.112.4717204.052.564.062.48

13、17304.012.564.012.5517404.082.624.082.5917504.072.644.072.6117604.102.674.082.6517704.152724.152.6917804.182734.232.7117904.172794.152.7218004.152794.132.7418104.282924.192.8818204.282904.252.8618304.342904.342.8518404.342904.342.89(上表中,X、Y列数据是根据由计算机选定的“光心”得出的,X Y列数据是根据由手动选定 的“光心”得出的。)在处理数据时,采用的是上表中

14、“Y”歹啲数据-其中1620、1810两点的数据未采用。利 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拟合出参数巴。-像方束腰半径,X。-像方束腰位置。W20=0.152mm; X0=750.20mm 。(由于不清楚透镜组的参数,所以无法测量像方焦平面处的光斑直径,并且无法计算物方的“束腰 半径”和“发散角”。另由于激光器发光不太稳定,以及由于光路的一些原因,激光的光斑花样有 衍射现象,这使得测量出现误差。)附录软件说明1第一组命令按钮(上图左数第13 个命令按钮)用于启动图像采集。Snap从动态图像中抓取一静态图像;Live显示来自摄像机的动态图像;Redraw当从新设置了XY轴的位置后,点击次命

15、令按钮可以重新计算并显示XY轴的 统计数据;第二组命令按钮(左数第412 个命令按钮)用于图像分析。当点击了这些命令按钮后,光 标将变为所选定的命令按钮的样子,此时将光标以入品目左边三个分析结果显示方框中的一个,并 双击鼠标左键,被选中的方框中将显示相应的分析数据、分析曲线或三维图像(如下图) 三个分析结果显示方框 用鼠标拖动此处可改变显示方框的面图像显示方框各个按钮的功能如下:X Profile显示X轴光强曲线;此时X轴的位置处于图像的中心,也可以在图像上双击鼠标左 键以重新确定X轴和Y轴的交点位置;Y Profile显示Y轴光强曲线;XY Profile一一在一个方框同时显示X轴和Y轴的光

16、强曲线;注:当至少选择了三个以上命令按钮的一个时,在图像上双击鼠标左键才会显示出X轴和Y轴的 坐标;此时,再次在图像上双击鼠标左键,将重新定位XY轴的焦点位置(但前提是CENT命令按 钮没有选中,下文将有介绍);然后点击 REDRAW 命令按钮,或直接在分析结果显示框上双击鼠 标左键,都将显示新坐标下的曲线;3D 点击此命令按钮后将首先谈出一个参数对话框,将参数设置完成以后将绘制一个三维的光束光强分析图像,参数包括以下几项:参数名称RotationTilt inResolutionFill in 3D plo含义方位角俯视角显示分辨率连续填充或加网格显示有效输入区间-360至360 -90至9

17、01至50选中或不选中Stats 显示光束的下列分析参数名称含义Total Intensity光束图像的总强度(各点的光强总和)*Peak Intensity光束峰值强度(以百分比计算)Centroid“光心”:光束强度“质心”的坐标位置Plot PosXY轴交点的坐标位置FWHM光强减为最大强度一半时的光束直径(沿XY轴)1/e2光强减为最大强度的1/e2时的光束直径Knife (10%)光强减为最大强度的10%时的光束直径1/e2 Fit被测光束与高斯曲线的拟合度(沿XY轴)*光束图像按照分辨率(如320 * 240 )分解为图像点,各点的光强数值从0至255,总强度即为 各点的总和。若想

18、显示上表中的后四项参数,首先需要对DIAM命令按钮进行设置,即选中该命令按钮中的相应选项:若想显示高斯直径(1/e2)和高斯拟合度,还需要同时选中GFIT命令按钮。当显示来自摄像机的动态图像时,以上参数也同时更新;GIFT示光束的得高斯直径、高斯拟合曲线和高斯拟合度等参数,其中高斯拟合曲线在 XProfileY ProfileXY Profile 等三个数据显示方框中用蓝线显示,如下图所示Diam在Stats命令按钮中显示一下参数:FTHM 10%knife edge和高斯拟合度;CENT将XY轴的交点定位与光束的“光心(光强的“质心“)上。只有在将该命令按钮关闭后,才可以通过在图像上双击鼠标

19、左键的方法重新定位XY轴的交点位置(双即点击为新的XY轴坐标交叉点);其它命令及使用方法请见其说明书。小 结:本论文初步介绍了光束质量因子M 2的概念,并且以实验讲义的形式介绍了 M 2物理意义,物理特性以及测量的物理思路。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和误差分析。本实验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即在物空间一定存在被测光束的束腰。(见图 5)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物空间不存在“光束束腰”,又将如何测量? 我提出的方法是:(见图 6)加透镜,测量像方焦平面处的光斑大小,算出0;去掉透镜,测量不同位置处的光斑大小,进行数据拟合,算出束腰W0。图6兀M 2 = W WXf1F 2 F只有确定0的测量与输入光

20、的束腰位置无关时,此方法才有实际意义。另公式与输入光束腰位置是否无关也需要考虑。参考文献1 、Ls-2000激光光束分析仪使用手册;2 、激光物理,南开大学光学教研室;3 、激光光束质量因子M 2的物理概念与测量方法曾秉斌,徐德衍,王润文,应用激光Vol 14(3): 1041084 、Beam propagation (M2) measurement made as easy as it gets:the four-cuts method; Thomas F Johnston .Jr Appl optiVol 37(21):484048505 、Propagation factor quantifies laser beam performance ; Carlos Roundy Laser focus world12.1999:1191226 、 M 2concept characterize beam quality ; T.F Johnston. Jr Laser focus world5.1990 : 1731837、各种实际光束的参数M 2特性比较,培锋,邱军林中激光Vol .A22( 22)February1995:143、剪切干涉仪测量激光光束质量因子M2,曾秉斌,徐德衍,王润文,光学学报Vol.15(5),May 1995:623627光学暗箱光路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