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8756254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等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等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等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等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水准观测与电子记录规定工程中心二部工程中心二部 林爽林爽 20120409 QQ20120409 QQ:662106836621068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引用文件引用文件1水准观测水准观测2水准观测常见误差及应对措施水准观测常见误差及应对措施3电子记录规定电子记录规定41 1 引用文件引用文件计量法规GB类规范行业规定参考文献水准标尺检定规程水准标尺检定规程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相关书籍、论文、文章等相关书籍、论文、文章等顺便阐述这样排列的道理?强制性规范和推荐性规范。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细则国家水准测量规范GB

2、12897-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规范版本一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 m备注58年版50双线路水准观测74年版35单线路水准观测91年版30单线路水准观测68年前勘测处规定40单线路水准观测 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编定的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细则规定:一等水准标准视线长度50米,特殊情况下在5025米之间变通;由中丝决定的视线高不小于08米,特殊情况下在08-05米之间变通。1974年国家测绘局审定的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对I958年的规范做了若干重大改进,其中包括:一等水准视距由50米减至35米;由中丝决定的视线高大于20米时不

3、小于08米,视距小于2O米时,不小于05米。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又对I974年的规范做了重大改进:一等水准视距由35米减至30米;由下丝决定的视线高度不小于05米。200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又对1991年的规范做了重大改进:一等水准由下丝决定的视线高度不小于055米。新规范已大大降低了折光差的影响。在11O0的坡度下,如果梯度为一0.5度,每站折光改正不大于+0.O0039mm,则100公里的折光改正总和不大于+0.7mm,此时无须进行改正。当坡度在2100,3100时,1O0公里的折光改正总和最大可达+11.Omm和+47.5mm

4、,这已明显地增大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坡度不会有持续大于1的情况,因此绝大多数路线均不须加此改正。对个别路线,若线路坡度持续接近或大于2,则应在成果处理时,加折光改正1991年新规范有关视线高度的规定,在大坡度的情况下,折光差就更不能忽视。新规范已考虑到了折光改正的问题,记录程序都已保留了每个测站的信息。采用公式*可以方便地进行计算 重要的是要找出需要进行改正的路线,以进行必要的资料准备。2 2 水准观测水准观测1.观测方式观测方式7.观测中的注意事项观测中的注意事项2.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8.各类高程点的观测各类高程点的观测3.设置测站设置测站9.结点的观测结点的观测4.测

5、站观测的顺序和方法测站观测的顺序和方法10.新旧线路连测或接测时的检测新旧线路连测或接测时的检测5.间歇与检测间歇与检测11.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6.测站观测限差与设置测站观测限差与设置12.成功的重测和取舍成功的重测和取舍3 3 水准观测常见误差及应对措施水准观测常见误差及应对措施1.温度对I角的影响2.大气折光的影响3.仪器和水准标尺(尺垫或尺桩)垂直位移的影响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的误差2.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的影响3.两水准标尺零点差的影响1.水准气泡居中的误差仪器误差外界条件观测误差3.1 3.1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1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的误差2.水准标尺

6、每米长度误差的影响3.两水准标尺零点差的影响1i角误差(视准轴与水平轴不平行)应对措施:限定前后视距差A.限定前后视距累计差4零点不等差应对措施:A.测段测站数为偶数B.相邻测站上使两水准标尺轮流作为前后尺2交叉误差(垂直轴倾斜)应对措施:A.对水准器上的圆水准器进行检验和校正B.对交叉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3条码标尺每米真长我们在野外操作无检查设备.应对措施:野外作业预防标尺变形和不规范存放3.2 3.2 外界条件误差外界条件误差1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仪器周围温度每变化1度,i角平均变化约为0.5秒。应对措施:A.打伞观测B.观测前将仪器从箱中取出,使仪器与周围空气温度一致C.快尺法(奇:后前前

7、后,偶(前后后前)2大气折光应对措施:A.坡度较大时,缩短视距B.日出前半小时和日落前半小时,不宜观测C.太阳强烈照射,空气对流剧烈,不宜观测D.对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分别在上下午进行(观测高差的平均值)3仪器和标尺沉降(系统仪器和标尺沉降(系统误差重要来源)误差重要来源)应对措施:A.消除脚架的沉降,一个测站上采用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顺序观测B.往返测可以削弱标尺沉降的影响C.立尺位置在中等坚实的土地上;立尺后至少半分钟后观测3.3 3.3 观测误差观测误差1电子水准仪观测误差的削弱主要在于团队合作的默契和每个人员的高度责任心。3 3*水准观测主要误差来源与作业措施水准观测主要误差来源与作业措

8、施1视准轴误差2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 3标尺零点不等差 4温度引起的视准误差 5大气折光影响 6仪器脚架升沉 7准点水准尺垂直运动 8水准尺不垂直 9调焦运行误差1234567891011前后视距差小于规定的限差水准尺每米真长改正测段测站数位偶数快尺法奇偶数站观测顺序相反打伞观测视线离地面足够高度利用有利观测时间往返测检校圆水准器用杆子支撑水准尺4 4 电子记录规定电子记录规定地质构造的重建,在地质断裂带处形成地震,这对处于地震区域地质构造的重建,在地质断裂带处形成地震,这对处于地震区域范围内的一等水准观测和成果将造成如何的影响?范围内的一等水准观测和成果将造成如何的影响?板块运动板块运动 改革

9、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公路交通建设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公路,基本上都已进行了拓宽或改线。修建公路以及其他原因使公路沿线埋设的水准标石毁坏或丢失十分严重。根据国家测绘局在15个省、市一等水准路线踏勘补埋工作中统计,平均毁坏、丢失率达40左右,严重地段达到50。也就是说我国高程基准框架有近一半的点位已不存在。经济建设对一等水准的影响经济建设对一等水准的影响 地下矿产、地下水的开采使许多地区、城市的地面出现了大范围的沉降。例如天津市平均每年下沉57 cm,沿海一些地区每年下沉量达到10 cm以上。地下开采地下开采全国地下水质量分布图全国地下水质量分布图1.作用力(尺桩下沉;

10、土壤弹性上升;扶尺者握力及扶尺者握力及标尺重量标尺重量;谈谈各种土质之间的作用力)2.作用过程_随着仪器越来越先进和数据记录工具的更新,观测速度明显提高。这样的情况下会产生,立尺的时间在5秒左右,这个时候标尺可能并未完全垂直;扶“快尺”者由于快速迁站,体力消耗增大,会使标尺受到剧烈震动,导致标尺长度变化。1 尺桩垂直位移尺桩垂直位移 一是往返测闭合差较大,可能是上错点或是把标尺照反产生的;二是观测过程中出现的成果分群现象(同一测段往返测超限数次,数测段往返闭合差较大或闭合差符号相同出现的概率过大的情况)。目前学界统一的观点:转点尺桩的上升目前学界统一的观点:转点尺桩的上升2 测段闭合差不符值同

11、号累积严重测段闭合差不符值同号累积严重 东西走向水准路线误差同号积累的研究。东西走向的水准路线,在晴天观测时由于标尺明暗程度不同,测段往返闭合差误差同号积累的情况明显,区段或路线闭合差往往较大,甚至超限。当阳光照射到物镜时,直接影响作业员的读数(即使用上自制的遮光筒)。有人提出:早上观测时,所得尺上读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下午观测时所得尺上读数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同时存在标尺单面热力作用的影响,但影响大小不得而知,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3 东西走向水准路线误差同号积累东西走向水准路线误差同号积累 施测二等以上的精密水准测量时,若不考虑大气折光改正,观测结果将可能呈现明显的系统误差,从而使测量精度达

12、不到规定的要求,或使所获取的信息产生失真。近百年来,学术界对于水准测量折光改正的问题一直相当重视,研究出很多优秀的改正模型,如库卡梅基、沃伦、AngusLeppan和Holdahl等。我国学者李延兴也导出了严密的公式。但应用时都要求前视与后视方向的地面坡度基本一致,而蒋利龙推倒出的一种不论前、后视坡度是否一致都能适用的、基于水准视线折光角改正模型。虽然立论正确,但其可靠性还需通过规模试验加以论证。4 山区或起伏较大地区山区或起伏较大地区 对同一水准路线最好在相同季节观测。这是因为同一水准路线,不但上下午观测结果不同(包括室内短水准),而且有明显的周日季节性摆动,在一个大的环内,这些影响很显著。水准标石除去周日和季节性摆动外,全部处于垂直运动状态中,包括地壳的垂直运动,表层的下沉和标石的自身的不稳定性。后者包括埋设初期的位移、灌溉和雨水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基岩标石受温度影响、人为因素等影响。5 同一水准路线季节性同一水准路线季节性观测观测6.1 新旧成果精度对比新旧成果精度对比6.2 新旧成果精度对比新旧成果精度对比6.3 新旧成果精度对比新旧成果精度对比 偶然中误差逐年下降偶然中误差逐年下降Thanks!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