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完)12118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754062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完)12118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完)12118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完)12118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1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完)121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完)12118(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海南西环铁路凤凰机场至三亚段站前工程XHZQ-1标段 新凤凰一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新凤凰一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一.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3.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5.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TB10306-2009)7.铁路隧道监控测量技术规程(TB10121-2007)8.新建铁路海南西环铁路凤凰机场至三亚段新凤凰一号隧道设计施工图9.新

2、建铁路海南西环铁路凤凰机场至三亚段XHZQ-1标段施工相关合同文件10.新建铁路海南西环铁路凤凰机场至三亚段XHZQ-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新凤凰一号隧道(中心里程D1K355+627.5),全长585m,位于三亚市凤凰镇,距三亚凤凰机场较近。线路纵坡为5.6的单面坡;隧道除进口端229.052m位于直线上外,其余洞身段位于半径为2000m左偏曲线上,为浅埋偏压隧道。三. 工程地质及水文1地形地貌本隧道所在区域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535m,自然坡度1030%,未见基岩出露,山坡上灌木丛生,植被发育。隧道进口有一定坡度、出口地形较平缓,覆土较厚。隧道进口位于D1K

3、355+335,距机场候机楼约300m,进口附近有大量机场办公房屋;隧道D1K355+370D1K355+510临近机场气象雷达站。2地层岩性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弃填砂土(Q4mL)及坡残积(Q4dL+eL)中粗砂,下伏基岩为早白堊世侵入的花岗岩(k1)。人工填筑土(Q4mL):灰黄色,稍密中密,稍湿潮湿,主要由砂土回填而成,含少量碎石。主要分部于建筑区以及公路填方段,厚04m。属级普通土。人工弃填土(Q4mL):为角砾土,黄褐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潮湿,夹2030%花岗岩碎石块,约含3040%的砂粒、黏粒,厚520m,属级硬土。粉质黏土(Q4dL+eL):棕红色、黄褐色、灰褐色,硬

4、塑半干硬状。土质不纯,含少量砂质,夹少量花岗岩质碎块。主要分部于丘陵上,厚04m不等。属级普通土。中粗砂(Q4dL+eL):浅黄色、灰褐色、黄褐色,表层02m松散,下伏层为稍密中密,潮湿饱和,约含30%黏粒,局部为粉质黏土,山坡上厚13m,坡脚平缓处厚35m,属级松土。花岗岩(k1):肉红色,灰白色,中粒至粗粒结构,可见长石、石英,节理较发育,球状风化较发育,见辉率岩脉侵入,辉率岩脉多以陡倾角产出,岩脉宽0.3m至数米不等。全风化(W4)呈砂土状,可见风化残留的石英、长石颗粒,厚215m不等,属级硬土。强风化(W3)呈碎块状,厚06m,属级软石;弱风化(W2)坚硬,属级次坚石。3地质构造本隧道

5、基岩均为早白垩世侵入的花岗岩,地质构造简单,节理较发育。花岗岩全风化及强风化带厚度大,且全风化带中有球状风化体,软硬相间,临空后“球体”的稳定性差。未发现断裂构造形迹。4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划定及地震安评成果报告结果,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参数区划自1466年有历史地震记载起,在海南岛上及邻近海域生3级以上地震200多次,其中含5级以上有20次,最大震级7.5级。5水文隧址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

6、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由大气降雨补给。根据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取钻孔水分析,段内地下水水质HCO2C1Na+Ca2+型水,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时,水中酸性侵蚀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6气象 隧道所在地为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5.4C,最高气温达38.8C。年平均降水量1257.4mm,以49月降雨量最多,暴雨集中在79月,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23.1mm,1小时可达99.4mm。蒸发量大,旱季较长,全年无霜。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25.3m/s。511月均有台风侵袭,尤其89月最多。台风常伴有雷击、暴雨,全年雷暴多达130天以上。7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

7、岩土测区内无大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为人工弃填土。人工弃填土为机场施工时的弃碴,土质为角砾土(黄褐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潮湿),夹2030%花岗岩碎石块(约含3040%的砂粒、黏粒,厚520m),分部在D1K355+550+850段隧道顶上,其中D1K355+750D1K355+850段隧道拱部进入弃土层或在弃土层界线附近,隧道开挖极易发生大的坍塌,需加强超前支护及衬砌。8.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据调查勘探,本隧道洞身通过平缓丘坡,埋藏很浅,属于完全浅埋型。进、出口花岗岩全风化及强风化层,距离长,且存在差异风化,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差,结构面含水多被软化,易产生岩块掉落活坍塌,特别是D1K355+7

8、50D1K355+850段隧道拱部进入弃土层或在弃土层界线附近,整个隧道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极易发生大的坍塌。D1K355+635位置有一规划等级道路跨过该隧道,相交处该规划公路路面仅高于隧道拱顶约4m。洞身地下水呈潮湿侵润状,部分有线状滴水,总体水量较少,水中酸性侵蚀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级。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差。新凤凰一号隧道主要的初始风险为洞口、明挖段边仰坡滑塌、洞身围岩坍塌、围岩和下穿规划改移道路及下穿机场弃土掉块、第三方损失。四. 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隧道工程实际情况,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 施工阶段开始检查施

9、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留风险的处理措施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建立专门机构定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各种风险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图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提出各

10、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隧道风险等级。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 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见图1。2.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新凤凰一号隧道本次评估采用了专家调查法。依据设计对隧道风险的评估,经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后,降低为残余风险。隧道风险评价矩阵法如下图2和图3:X轴为概率等级(1:很不可能;2:不可能;3:偶然;4:可能;5:很可能),Y轴为后果等级(1:轻微的;2:较大的;3:严重的;4

11、:很严重的;5:灾难性的)。风险后果等级风险后果等级风险后果5 54 43 32 2风险概率风险概率1 10 1 2 3 4 5 0 1 2 3 4 5设计风险区域图(图2) 采取措施后风险区域图(图3)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铁路隧道风险分级包括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标准、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和风险的等级标准。隧道风险等级应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投资、工期和技术难度等因素确定,实际应用中可参考本暂行规定的等级标准。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表1)概率范围A中心值B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50.030.30.1可能40.0030.030.01偶然30.00030.0030

12、.001不可能20.00030.0001很不可能1注:A.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B.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事故发生后果分成五级,各后果的等级标准如下表所示。(1)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的各种费用。经济损失等级标准(表2)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经济损失(万元)100030010001003003010030注:“”含义为包括上限值而不包括下限值,其余表均同。(2)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13、(表3)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F92F9或SI101F2或1SI10SI=1或1MI10MI=1注:F=死亡人数,SI=重伤人数,MI=轻伤人数。(3)工期延误是指工程风险事故引起的工程建设时间延长。不同性质的工程和建设工期,采用不同的绝对延误时间。工期延误等级标准(表4)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延误时间1(控制工期工程)(月单一事故)101100.110.010.10.01延误时间2(费非控制工期工程)(月单一事故)24624260.520.5(4)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

14、坏、环境污染等。环境影响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环境影响等级标准(表5)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环境影响描述永久的,且严重的永久的,但轻微的长期的临时的,但严重的临时的,且轻微的注:“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可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以逆转或不可恢复的。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五级。风险等级标准(表6) 后果等级概率等级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12345很可能5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极高(I级)极高(I级)可能4中度(III级)高度(II级)

15、高度(II级)极高(I级)极高(I级)偶然3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不可能2低度(IV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很不可能1低度(IV级)低度(IV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 铁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风险接受准则(表7)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

16、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五. 风险评估内容1.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评估对象本评估报告评估对象为新凤凰一号隧道。评估目标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依据施工地质、资源配置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通过风险评估与管理,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将各种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2.风险评估内容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本隧道进行评估,主要侧重于施工安全,重点对塌方、边仰坡溜塌、掉块等典型风

17、险进行评估。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表8)项目阶段施工方法项目风险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施工阶段矿山法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第三方塌方掉块明挖法 (隧道洞口)边仰坡溜塌其他施工阶段隧道风险因素核对矿山法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表9)风险事件风险因素塌方大变形其他施工准备情况见表11施工地质勘探见表12施工组织施工顺序开挖情况开挖方式循环进尺爆破器材检查和落实地下水处理爆破方法隧道超挖情况进洞落底工法转化处支护及衬砌情况支护刚度超前支护地层加固与改良支护时机支护方法支护质量闭合成环周期监控测量掌子面稳定情况量测器材与布置量测频率规范要求监测项目监控量测制度信

18、息反馈与处理注:其中打“”表示该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有影响。隧道洞口段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表10)风险事件风险因素坍塌山体开裂变形其他施工准备情况见表11施工地质勘探见表12施工组织施工顺序开挖情况开挖速度地下水处理爆破方法爆破器材检查和落实弃渣堆放施工期防排水排水措施降水措施支护情况支护强度支护形式监控量测量测器材与布置量测频率规范要求监测项目信息反馈与处理隧道特征开挖跨度开挖深度注:其中打“”表示该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有影响。风险识别隧道洞内施工及洞口施工风险因素中的施工准备情况、施工地质勘察、施工管理、隧道特征风险因素表。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表11)施工准备情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

19、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他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表12)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其他施工管理风险因素(表13)施工管理培训情况检测情况应急预案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施工队伍状况机械装备程度施工质量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监理情况隧道特征风险因素(表14)隧道特征埋深断面大小长度坡度其他依据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及本单位风险调查,新凤凰一号隧道存在塌方、边仰坡溜塌、掉块等风险。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清单(表15)序号风险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险源类别后果备注1溜塌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地质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2塌

20、方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3掉块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地质因素人员伤亡5掉块D1K355+420D1K3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6塌方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地质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7塌方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8塌方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9溜塌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3.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分析依据本阶段工程地质概况,新凤凰一号隧道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有:

21、塌方、边仰坡溜塌、掉块风险。对本隧道中各段落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可能发生的典型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塌方新凤凰一号隧道洞内塌方初始风险等级表(表16)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新凤凰一号隧道浅埋类围岩易发生坍塌33高度参照依据: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和风险等级关系边仰坡溜塌新凤凰一号隧道洞口边仰坡溜塌初始风险等级表(表17)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新凤凰一号隧道洞口明挖段易发生溜塌33高度掉块新凤凰一号隧道洞内掉块初始风险等级表(表18)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新凤凰一号隧道、类围岩下穿规划改移道路、下穿机场弃土地段易发生掉块32中度新凤

22、凰一号隧道存在的风险类型有:塌方、边仰坡溜塌、掉块。本隧道埋深小、偏压。塌方、掉块风险主要在浅埋、下穿规划改移道路、下穿机场弃土地段;边仰坡溜塌主要在隧道进出口及明挖段。4.风险评估记录经专家评审,本隧道中的主要典型风险事件类型为塌方、边仰坡溜塌、掉块。具体情况见附表。新凤凰一号隧道安全风险评估附表:附表一:风险清单表附表二:初始风险等级表附表三:风险因素权重表附表四: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附表五:风险期望损失表附表六:风险对策措施表附表七:风险评估综合表附表八:施工安全风险表25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清单(附表1)风险清单表编号日期新凤凰一号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段落风险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险源类别

23、后果备注1D1K355+325D1K355+335溜塌浅埋、偏压(进口)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2D1K355+335D1K355+390塌方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3D1K355+390D1K355+420掉块级围岩、埋深小、偏压G人员伤亡、投资风险5D1K355+420D1K355+520掉块级围岩、埋深小、偏压G人员伤亡、投资风险6D1K355+520D1K355+600塌方级围岩、埋深小、偏压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7D1K355+600D1K355+700塌方级围岩、埋深小、偏压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8D1K355+700D1K

24、355+840塌方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9D1K355+840D1K355+930溜塌浅埋、偏压(出口)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10D1K355+390D1K355+510 D1K355+520D1K355+700 D1K355+700D1K355+840环境风险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下穿规划改移道路下穿机场弃土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风险注:表中“险源类别”G为地质因素。新凤凰一号隧道残留风险等级表(附表2)初始风险等级表编号日期新凤凰一号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安全风险ABC概率 等级后果 等级风险 等级概率 等级后果 等

25、级风险 等级概率 等级后果 等级风险 等级1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溜塌22中度2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22中度3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21低度4D1K355+420D1K355+520级围岩、埋深小、掉块、偏压掉块21低度5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21低度6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22中度7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22中度8D1K355+840

26、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溜塌22中度表中A、B、C为评估目标的风险代号,视具体情况增减。其中A代表安全,B代表工期,C代表投资;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侧重于施工安全,暂不对工期、投资进行评估。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因素权重表(附表3)风险因素权重表编号日期隧道名称新凤凰一号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A(概率)B(后果)C(权重)1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溜塌2242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2243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2124D1K355+420D1K

27、3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2125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2126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2247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2248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溜塌2249D1K355+390D1K355+420段和D1K355+420D1K355+510段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D1K355+520D1K355+600段和D1K355+600D1K355+700段下穿规划改移道路;D1K355+700D1K355+840段下穿机场弃土

28、环境风险224注:表中权重值根据附表2中概率等级和后果等级综合得出。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附表4)风险因素权重表编号日期隧道名称新凤凰一号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因素综合权重重要度1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4中度2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4中度3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2低度4D1K355+420D1K3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2低度5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2低度6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

29、、偏压4中度7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4中度8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4中度9D1K355+390D1K355+420段和D1K355+420D1K355+510段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D1K355+520D1K355+600段和D1K355+600D1K355+700段下穿规划改移道路;D1K355+700D1K355+840段下穿机场弃土4中度注:表中综合权重参考附表3。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期望损失表(附表5)风险因素权重表编号日期隧道名称新凤凰一号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预计损失(万元)期望概率期望损失

30、(万元)1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溜塌10030031002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10030031003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301002304D1K355+420D1K3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301002305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1003002506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10030031007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1003

31、0031008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溜塌10030031009D1K355+390D1K355+420段和D1K355+420D1K355+510段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D1K355+520D1K355+600段和D1K355+600D1K355+700段下穿规划改移道路;D1K355+700D1K355+840段下穿机场弃土环境风险30100330注:预计损失:根据附表2中后果等级,参照报告表2得出;期望损失同预计损失。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对策措施表(附表6)初始风险等级表编号日期新凤凰一号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因素风险事件ABC风险 等级对策 措施风险

32、 等级对策 措施风险 等级对策 措施1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溜塌中度见风险应对措施2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塌方中度见风险应对措施3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低度见风险应对措施4D1K355+420D1K3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掉块低度见风险应对措施5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低度见风险应对措施6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塌方中度见风险应对措施7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

33、石全风化、偏压塌方中度见风险应对措施8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溜塌中度见风险应对措施注:风险等级根据附表2中概率等级和后果等级。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评估综合表(附表7)评估阶段施工阶段时间隧道名称新凤凰一号隧道长度585线别双线地质概况本隧道所在区域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535m,自然坡度1030%,山坡上灌木丛生,植被发育。隧道进口有一定坡度、出口地形较平缓,覆土较厚。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弃填砂土及坡残积中粗砂,下伏基岩为早白堊世侵入的花岗岩。基岩均为早白垩世侵入的花岗岩,地质构造简单,节理较发育。花岗岩全风化及强风化带厚度大,且全风化带

34、中有球状风化体,软硬相间,临空后“球体”的稳定性差。埋藏很浅,属于完全浅埋型。进、出口花岗岩全风化及强风化层,距离长,且存在差异风化,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差,结构面含水多被软化,易产生岩块掉落或坍塌,特别是D1K355+750D1K355+850段隧道拱部进入弃土层或在弃土层界线附近,开挖极易发生大的坍塌。D1K355+635位置有一规划等级道路跨过该隧道,相交处该规划公路路面仅高于隧道拱顶约4m。其中级围岩为295m;级围岩110m;级围岩100m;明挖80m。设计情况新凤凰一号隧道位于三亚市凤凰镇,距三亚凤凰机场较近。为旅客列车专线,列车速度200km/h,本隧道(中心里程D1K355+627

35、.5),全长585m,线路纵坡为5.6的单面坡;隧道除进口端229.052m位于直线上外,其余洞身段位于半径为2000m左偏曲线上。施工情况洞口和明洞采用明挖施工;级围岩采用中隔壁法和短台阶法施工;级围岩和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评估目标 安全 环境 工期 投资 第三方识别方法采用了风险评价矩阵法和核对表法及调查法的办法对本隧道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原因背景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地质因素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地质因素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地质因素D1K355+420D1K3

36、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地质因素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地质因素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地质因素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地质因素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地质因素D1K355+390D1K355+420段和D1K355+420D1K355+510段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D1K355+520D1K355+600段和D1K355+600D1K355+700段下穿规划改移道路;D1K355+700D1K355+840段下穿机场弃土地质因素评估方法采用了

37、风险核对表法和矩阵法对本隧道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事件风险对策溜塌明挖施工、做好排水设施,并临时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永久边仰坡采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防护。塌方中隔壁法施工,全环HW175型钢钢架及拱部159大管棚加强支护。掉块控爆、台阶法施工,拱墙格棚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掉块控爆、台阶法施工。塌方台阶法施工,拱墙格棚或型钢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下穿规划改移道路段采用级C型加强衬砌。塌方短台阶法施工,全环型钢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采用级C型加强衬砌。塌方中隔壁法施工,全环HW175型钢钢架及拱部159大管棚加强支护。溜塌明挖施工、做好排水设施,并临时边仰坡采用锚网喷

38、防护,永久边仰坡采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防护。环境风险台阶法施工控爆,拱墙格棚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中隔壁法施工,全环HW175型钢钢架及拱部159大管棚加强支护;短台阶法施工,全环型钢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采用级C型加强衬砌;明挖施工控爆,做好排水设施,并临时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永久边仰坡采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防护。评估结论:经风险评估,本隧道存在塌方、边仰坡溜塌属于高度安全风险。为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我部将隧道施工安全作为管理的重点。通过对现场地形地质实地勘察,并根据设计资料,总结出本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等级分析,给出残留风

39、险等级,并通过有效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承受范围内。判定为“中度”风险;根据风险准则判定为可以接受。 下阶段注意事项:根据施工过程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好浅埋溜塌、坍塌、掉块段的动态观察、设计变更等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超前预报、检测量测、超前注浆技术等工作,确保安全风险的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以方便下阶段安全施工。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登记表(附表8)序号风险事件成因初始风险初始风险处理措施残余风险残余风险处理措施风险处理负责人填写日期意见备注概率 等级后果 等级风险 等级概率 等级后果 等级风险 等级1溜塌D1K355+325D1K355+335(进口)浅埋、偏压33高度明挖施工、做好排水设施

40、,并临时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永久边仰坡采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防护。22中度加强监测2塌方D1K355+335D1K355+390级围岩、浅埋、岩石全风化、偏压33高度中隔壁法施工,全环HW175型钢钢架及拱部159大管棚加强支护;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22中度加强监控测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3掉块D1K355+390D1K355+4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22中度控爆、台阶法施工,拱墙格棚钢架及拱部 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21低度加强监控测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4掉块D1K355+420D1K355+52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22中度控爆、台阶法施工。加强监控量测;二

41、衬紧跟。21低度加强监控测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5塌方D1K355+520D1K355+6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33高度台阶法施工,拱墙格棚或型钢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下穿规划改移道路段采用级C型加强衬砌。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21低度加强监控测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6塌方D1K355+600D1K355+700级围岩、埋深小、偏压33高度短台阶法施工,全环型钢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采用级C型加强衬砌。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22中度加强监控测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7塌方D1K355+700D1K355+840级围岩、岩石全风化、偏压33高度中隔壁法施工,全环HW175

42、型钢钢架及拱部159大管棚加强支护。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22中度加强监控测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8溜塌D1K355+840D1K355+930(出口)浅埋、偏压33高度明挖施工、做好排水设施,并临时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永久边仰坡采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防护。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22中度加强监测9环境风险D1K355+390D1K355+510段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D1K355+520D1K355+700段下穿规划改移道路;D1K355+700+840段下穿机场弃土。22中度台阶法施工控爆,拱墙格棚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中隔壁法施工,全环HW175型钢钢架及拱部159大管棚加强支

43、护;短台阶法施工,全环型钢钢架及拱部42超前钢管加强支护,采用级C型加强衬砌;明挖施工控爆,做好排水设施,并临时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永久边仰坡采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防护。加强监控量测;二衬紧跟。11低度加强监测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初始风险等级初始风险概率等级残余风险等级残余风险概率等级进出口、明挖段围岩级别为V级。 洞口边仰坡失稳溜塌高度偶然中度不可能隧道浅埋、偏压、岩石全风化段围岩级别为V级。坍塌高度偶然中度不可能埋深小、偏压,级围岩段。D1K355+390D1K355+510段附近地表有构建筑物;D1K355+520D1K355+700段下穿规划改移道路;D1K355+700+840段下穿机场

44、弃土段。掉块中度不可能低度很不可能新凤凰一号隧道风险评估结论表(附表9)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依据表8进行了综合;初始风险等级、残余风险等级依据表8得到;依据表6查得其结果。六. 隧道施工风险预估及应对措施施工前依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并结合应急预案,做好技术、物资、机械的储备,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隧道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应不失时机地调整施工方案。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及时反馈量测结果。1.隧道洞口和明洞边仰坡易产生滑坍失稳,对洞内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风险对策:洞口工程应与洞

45、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宜避开雨季。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及时清除悬石、处理危石,并应进行不间断监测。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隧道开挖应力求早进洞,避免出现深路堑或高边坡,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洞口石方严禁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宜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洞口段开挖到隧底标高后,及时施做中心水沟、排水侧沟及出水口。2.洞口或洞身

46、浅埋、偏压地段,容易产生坍塌、边仰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风险对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当发现监测异常时,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处理措施。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施工级围岩采用中隔壁(CRD)法及短台阶法开挖方法施工,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施工,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隧道开挖后,及时架立钢架,施做锚杆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并

47、遵循“管超前、勤量测、及封闭、强支护”的施工程序。3.塌方处理地段。风险对策:塌方处理按照“小坍方,先支后清”、“大坍方,先棚后穿”,“治坍先治水”的原则。大的塌方体的施工始终坚持“稳坍体、管超前、小进尺、多循环、强支护、少扰动、快封闭、勤量测、速反馈”的原则。塌方营救人员对策:确定塌方地点,明确被困人员具体位置;开挖掌子面塌方需先搭木跺对开裂的初支进行支护,然后进行清砟救人,一定保证抢救场地的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开挖掌子面后,局部地段塌方先对开裂处进行支护,并利用进水管或压风管对塌方体前方的封闭空间进行压风,保证被困人员有氧气供应,在塌方体的侧向开挖出一个小的救援通道,利用既有的边墙及支

48、撑临时支护该通道。4.下穿规划道路和弃土层,容易局部掉块坍塌,对洞内施工可能造成威胁地段。风险对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利用手喷混凝土系统向坍塌处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减少岩石暴露时间,并安装钢拱架,以防止继续坍塌掉块,必要时可采用超前支护加固围岩,以防止隧道坍塌掉块。风险对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或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对前方存在安全风险点的地段实施超前地质预报,为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地质预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超前探测或发现监测异常时,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

49、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施工级围岩采用中隔壁(CRD)法及短台阶法开挖方法施工,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施工,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隧道开挖后,及时架立钢架,施做锚杆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测、及封闭、强支护”的施工程序。七.风险评估结果通过用风险核对表法和矩阵法统计,它在23之间,并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经查表6风险等级标准,风险判定为“高度”风险;经过采取相对应的施工风险处理措施后,它降为12之间,并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经查表6风险等级标准,风险判定为“中度”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