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

上传人:s**** 文档编号:187524423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8.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探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需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十二五”时期黄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 黄石从大冶分离发展而来的,经过五十余年相对独立的发展,黄石已经成长为湖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冶市借助矿冶

2、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而今黄石大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城区出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态势。这种趋势既是区域一体化必然,也是两地城市规划不断对接的结果。1、黄石大冶一体化符合全省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得到国家肯定2000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全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襄樊、宜昌为顶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壮大黄石、襄樊、宜昌的城市规模,其中最有效的工作就是实施强强联合,拓展三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三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增强三大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2001年,国务院批准襄阳县、宜昌县并入两大城市,合并后两大城市的面积大大扩展,附表如下:襄 樊宜 昌合

3、并前合并后合并前合并后市区襄阳县市区市区宜昌县市区国土面积(KM2)3383226356444838014249(附:宜昌县,于2001年7月并入宜昌市城区,名夷陵区。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同时对襄阳区、樊城区的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由于城市区域面积扩展,城市规模大大增加,宜昌已具备建成大都市的良好基础。2009年,宜昌GDP达到1245.6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百亿

4、元。在长江沿线19个地市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宜昌由第五进位至第四;在中部77座地级城市中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平方公里,市辖区户籍人口为124.79万人。宜昌已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同样,城市区域扩展后,襄樊市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1.01亿元,同比增长15.0%,财政收入近百亿元。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规模约为120万人,预计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170万人左右。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主两副”、“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其中一主是武汉市,两副是指宜昌、襄樊;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带。宜昌、襄樊正式成为湖北城

5、市群未来的两个副中心,黄石市则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反观黄石市,由于地域所限,黄石城区城市规模长期在70万人左右,全市GDP总量(含大冶市、阳新县)刚刚600亿元。黄石要承担鄂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职能,就必须具备一个与其规模、地位和职能相匹配的城市结构,只有通过城市结构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城市问题。黄石的空间发展模式必将从现在的“外溢”式发展,调整为“跨越”式发展,将城市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山南地区。集中发展山南地区将彻底改变黄石市“外溢”式的发展模式,从空间结构上保证中心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通过山南地区的建设,直接拉动消费需求,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成长

6、,充分发挥黄石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和潜力。国家建设事业纲要关于全国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指出:在城镇密集地区,要结合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探索都市区管理模式。从我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广州、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均突破行政界限的制约,及时调整行政区划,为城市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黄石也应采取同类方法,将大冶市纳入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形成“黄石大冶”城市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管理,分头实施。“黄石大冶”城市地区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的创新模式,对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地区内各组团分工与合作非常密切,形成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创造力和结构转换能力,

7、使整个城市地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黄石大冶”城市地区概念提出后,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赞成,国办函2003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至2020年)2、 黄石大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统一性黄石与大冶同属鄂东南多金属成矿区,矿藏丰富,特别是金属矿藏,有铜、铁、金、银等,非金属矿藏有石灰石、煤等。黄石和大冶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均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由于黄石和大冶在地域上相邻、产业结构上相似,应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上重新定位,壮大优势企业,淘汰弱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避免争抢资源

8、、产业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以真正起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功效。3、 城市布局正逐步融合,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共享黄石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已与鄂州市、大冶市地界相连,各组团用地开发容量正接近饱和,城区用地处于高强度开发状态,可建设用地容量约60平方公里,无法满足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黄石城区受“一面临江、三面环山、中心环湖”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城市用地布局零散,内部联系困难,市政基础设施线路过长,投资大且运行效率不高,城市用地拓展受江湖山地阻碍,城市骨架不易展开。城区对接,规划先行。2001年修编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区向南拓展发展山

9、南地区,大冶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以向北发展为主,积极拓展城北工业园,至此,两市城区地域边界逐步连为一体,功能分布、交通路网完全对接,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完全共享,如大冶城北污水处理厂接纳部分铁山、下陆污水,黄金山污水厂接入部分大冶城北工业园污水;大冶市供水主要依靠黄石供水厂供应。电力、电信、天然气、垃圾处理、消防等早已形成共享机制。4、黄金山托管区、大冶城北工业园发展顺利,下陆区和大冶市城市规划完全对接2006年,为解决黄石城区空间狭小的问题,黄石市借鉴外地如武汉东湖开发区对江夏庙山地区实行托管的模式,利用黄石开发区的资金、技术、产业、人才、项目优势,对大冶市内的部分土地资源和基础设

10、施实行优化配置和托管,设立黄金山工业新区,以加快全市的产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黄金山工业区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先期进入开发的起步区规划人口万、占地23平方公里,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力争5年内形成黄石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力争新区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通过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黄石。目前,工业区内黄石大冶快速路等十几条主次干道、谈山隧道、污水处理厂、给水厂、220KV变电站、学校医院等设施已建成;美岛、劲酒等一批工业项目已经进驻,进驻的首家企业美岛女装基地已开机生产;道路修通后,从团城山中心到大冶城区仅需10分钟车程,位于罗桥的新火车站正式启用。为了更快地融入武汉城市圈,黄石市还拟建设阳新大

11、冶武汉高速公路,打通继武黄高速之后的第二条快速通道。未来,黄石还计划以黄金山工业区为核心,打造范围更大黄荆山新区,新区城区面积扩展到60平方公里左右,与现有城区面积相当,人口规模约40余万人,使之成为黄石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务、信息、科技中心和新型都市生活区。大冶市作为200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面临转型迫切要求,2000年后大冶市提出向北发展、与黄石城区对接的空间战略,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9.51平方公里的城西北工业园。大冶城北工业园定位为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工业示范性园区,重点发展轻工电子、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纺织食品等一类工业和高新产业,是促进大冶产业结构调整,实

12、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城西北工业园于2006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目前起步区4.65平方公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群力机械等企业纷纷进入园区并投产;机械制造工业园、中小企业园、回归园标准化厂房即将开始项目组装;五十万锭高档精梳纱、正明铝业、众鑫铜业、富士康配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建设,年前整个园区开工建设项目将达到个。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此外,由于大冶城北工业园北部边界与黄石市下陆区城区相接,规划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完成了大冶城北工业园与下陆区城区对接的规划,预计未来几年,大冶城北工业园与下陆区城区将会完全连为一体。总体而言,黄石大冶一体化格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虽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但规划应高瞻远瞩、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两市城区全面对接和融合,为黄石市顺利实现“三大战略”、早日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副中心城市而努力。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