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8744082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 摘要:文章以入选国家级四项“非遗保护名录研究为例,在兰州市认真落实中央以及省里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政策扶持,夯实传承根底,注重活化利用,推进非遗保护已取得实效的根底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丰富传承人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数字化建设能力,为未来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一、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概述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生活是一种“共生关系,与人们的生活须臾不可别离。兰州是甘肃省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重镇,具有浓

2、郁的历史文化气氛,创造了绚丽多彩、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和永登高高跷这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兰州太平鼓是兰州地区特有的民间鼓舞形式,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兰州鼓子是流传于兰州及其周边地区,以兰州方言为语音行腔的一种牌子曲类民间曲艺形式,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娱乐方式;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是兰州人民在逐水而居的历史进程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大成果,是表达农耕文明和“天人合一理想生活的具体实践;永登高高跷也叫苦水高高跷,是苦水街村的“

3、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中一门祖辈相传的民间表演艺术。这四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工程划分为三类,目前共有国家级代表传承人6人;即民间舞蹈类:兰州太平鼓,拥有国家级代表传承人缪、魏永宏;苦水高高跷,拥有国家级代表传承人巨海全;曲艺类:兰州鼓子,拥有国家级代表传承人魏世发、陈增三;传统手工技艺类: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拥有国家级代表传承人段怡村。这四项也是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于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行列。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是以兰州羊皮筏子为代表的42项,目前拥有省级代表传承人31人,这些数据无不证明兰州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怀的地方。二、入选国家级的四项“非遗保护名录保护与开展现

4、状一整体保护状况自2022年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永登高高跷、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这四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名录以来,省政府、市政府、各个区文化馆就开始逐步推进各项保护工作。坚持保护先行的政策,先后出台?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传习所认定和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形成以国家、省级代表性工程为重点,以传习所为阵地,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格局。积极开展理论研究,编纂出版“兰州市非遗丛书之?兰州太平鼓?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永登高高跷?兰州鼓子?,出版11册专著,取得非遗保护普查研究重大成果。纵观10余年的保护工作,以2022年为界,第一个阶段的工作主要以工程普查、申报为主,在此根底

5、上,不断完善传承人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以传习所为支撑的保护框架,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各个工程的软硬件建设,精准施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工程传习所已根本形成了在传承保护层面“工程、阵地、传承人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在管理层面“主管部门、工程责任单位和传习所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在各个环节上明确和细化权利义务,已形成了一套“立足现实、点面结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保护机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五进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及其他重要节会活动期间组织专场演出等一系列演出活动,并逐年增加了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建立“陇上非遗公众号

6、以及正在编纂的?甘肃非遗辞典?等积极有效措施,促进了我市非遗保护方式的转型升级。二入选国家级的四项“非遗保护名录各自的保护与开展现状1.兰州太平鼓兰州太平鼓隶属于安宁区文化馆,目前整体性保护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实现生产、销售、培训一条龙效劳;2不仅制作销售太平鼓,还制作销售威风锣鼓、战鼓、攻鼓子、扇鼓、腰鼓、军乐鼓、手鼓、热巴鼓;3将鼓与其他社火用品、庆典用品结合销售;4与其他非遗工程的共同保护;5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展,营造良好的保护气氛1。2.兰州鼓子安宁区以“传承地域文脉、守护精神家园为宗旨,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传习所在各个环节上明确和细化了权利义务,主管部门指

7、导把关,工程责任单位提出年度保护方案、传习所抓落实;2安宁区文化馆屡次组织实施兰州鼓子进校园活动,以及在“安宁桃花会及其他重要节会的专场演出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传习所为支撑、日常传承和多层次交流展演并举的非遗保护格局;3已实施较为简单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包括已故老艺人音像资料保护与开掘存档、记录管理,已取得了?兰州鼓子已故老艺人演唱光盘113首、段代表性曲目?当代兰州鼓子代表性传承人演唱光盘?国家级传承人魏世发演唱专辑?等成果2。3.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隶属于西固区文化馆,目前也已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为再现水车盛景,兰州扣扣扣市通过精心策划,最终在段续

8、所建第一架水车所在地“水车园开发建造了“兰州水车博览园,园内仿制建造了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中外水车数十轮,还为大水车创造者段续立了一座雕塑,作为永久的纪念;并沿着黄河边制作架设了12个大水车,构成了黄河两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2通过政府部门和广阔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目前,西固区新城下川村和榆中县青城镇峡口村的2架老水车还依然保存完好;3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被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为兰州市非遗代表性工程传习所、建立了兰州文化集市生产基地;4兰州水车已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被做成各种“礼品水车“盆景水车“室外欣赏水车等系列产品,使黄河文化成为微缩景观,让人们把黄河文化带

9、回家,近距离感受、触摸水车文化,让黄河水车文化魅力无处不在。已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远销北美、西欧等地,还在各种展会进行了展览、展示3。4.永登高高跷1永登高高跷经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永登县苦水镇的支持下,于2022年在苦水街村建成了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苦水高高跷传承基地4。2在多方保护和活态传承下,苦水高高跷“长腿善舞走四方,在国内大型节会展示、展演300余场次,受到了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5。三、存在的问题一数字化管理工作滞后数字化管理是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命脉所在,但是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有兰州鼓子这

10、一个工程在尝试数字化技术,而且也是较为简单的存档、记录管理,对该工程的深度开发、再诠释较少。尤其是在2022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民众于家中隔离无法出门观看曲艺类、表演类的非遗工程,只能观看或收听由过去录好的音像资料。在这场对数字化技术的大考中,大局部工程存在各种问题,观众、听众的体验感不理想。而且在早期的数字化保护中,仅仅是通过现场录音、摄影、摄像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像、音频、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建立以二维形式或静态或动态展现出来,互动性和交互性都不强。因此在数字化保护与开掘方面,由于是新兴学科的缘故,我市没能充分的开掘利用丰富的资源,没能产生与其相匹配的社会经济效果,因

11、此该领域的开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传播力度有限传统的非遗传播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人际传播,影响范围较小,而纸媒、播送媒体、电视媒体等群众熟知的传统媒体有其传播的优越性,但它属于平面单向的传播方式,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非遗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但从目前我市打造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网站和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来看,一是种类较少、二是平台上的内容不够丰富、三是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四是互动参与性差。因此,未来需要提高对全媒体平台传播力的重视,集中力量打造、维护和拓展一批全媒体平台,在此根底上,再与传统媒体整合和升级,统筹优化配置,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形态,以增强传播的实效性6。三

12、传承人培养模式单一在各种传承形式中,家族式传承的影响逐渐式微,师徒式传承那么更为有效。自2022年兰州市采取措施保护入选国家级的四项“非遗名录以来,建立了多个非遗传习所,积极开展传承人进学校进社区以及培训,并于近几年组织传承人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研修研培方案,旨在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综合文化素养,经过10余年的努力,传承人的数量及爱好者、参与者的数量逐年递增,形成了传承和可持续开展的根底。但现代社会使传承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及师徒传承的提高性的结合,将成为活态传承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因此,加强传承人的理论培训,鼓励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课程及相关专业,完善对现有传承人的管理机制

13、是对目前传承人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四、开展的对策一加强传播力度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群体了解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在已有传播路径的根底上,有效利用新媒体、网络直播等各种信息化平台拓宽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一是依托全媒体时代传播模式,改变传统平面单向的传播方式,通过双向交互,全方位立体向公众展示。具体做法是以新媒体传播为首的全媒体传播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借助网络和移动媒体,使传播内容可听、可看、可评、可学、可保存、可传送。这种传播方式与舞蹈兰州太平鼓、永登高高跷、曲艺兰州鼓子等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的、可参与、可传递的和可观看模仿的等根本特征不

14、谋而合,必将成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最正确选择。二是把非遗工程传承人打造成直播“网红。具体做法是非遗保护机构可以自觉地运用APP、抖音号、微信群、钉钉直播等网络新平台,开辟非遗工程传承的新路径,传统与现代时尚结合,组合出“非遗+直播/短视频的新形式,把工程代表性传承人演出、技艺表演、展览展示为着力点,发动传承人师徒之间纷纷开启网络技艺传承模式,以抖音号加微信群的线上技艺传承,引爆非遗云端的传承新课堂,这样大大提高代表性工程传承的覆盖面,学生可以围绕工程技艺与传承人进行交流、讨论,有不懂的地方就问,传承人可以在群里第一时间解答,有好多经验就可以分享,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非遗文化成果。三是

15、将非遗与效劳结合促进公众参与。将效劳与非遗传播相结合,立足非遗具体的案例,制定对视角、多形式、多途径、多样态的传播方案,丰富传播主题,促进公众和社会各类群体的参与,特别是在传播途径上、内容与形式的把握上、细节与活动内容挖掘等各方面考虑年轻人受众面的特点,做到年轻化、互动化,趣味化、有效连接文化遗产与年轻人,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之间,为传承人注入新鲜活泼的血液。二丰富传承人人才培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要素是人,培养高素质的传承人群体,是实现创新性与创新性的人才关键途径。第一,要长期加强传承人理论培训。采取积极措施,对传承人群体进行相关非遗类型领域的文化内涵培训,增强其对自己所掌握技艺的

16、认识和理论升华,更新其传承理念和思路,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并让其了解非遗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第二,为了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民认可度,可提倡本市在各大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课程,并且鼓励将产业前景好的非遗工程整合设置为相关专业,将四年的学习成果转换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就业能力。第三,完善针对现有传承人的各项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传承人给予奖励,而对于面临困境的工程建议在政策、经济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并开展“非职业传承人,即让非遗工程融入更多感兴趣的年轻人参加。三提升数字化能力建设非遗数字化建设,通过采集数据进而建立各种工程的数据库,使研究工作者们提

17、取出有价值的数据,从而大大加快了保护者与研究者查询相关数据的速度,延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整体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维度的综合工程,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府管理部门,应协调不同层面的非遗保护力量,建立体系完整的非遗数据库,著录、整合、检索、备份协同,在此根底上构建以高、清、真的5G全息投影秀、4K直播、VR漫游、等数字技术构建非遗数字博物馆体系,以传播非遗文化,一方面可以在非遗博物馆和非遗展中心以实物、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现场表演等方式全景式展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储存、链接等方法,将现场鲜活的展出与数据库中

18、僵化的数据联系起来,进而到达更深广的传播6。五、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人与社会长期互动的过程,只有保护工作者根据现实情况对保护理念持续地作出调整,才能使得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相辅相成,互利共生。非遗保护理念如同非遗本身的活态性,也需要“活态调整。入选国家级的四项“非遗工程的保护与传承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缩影能够促进我们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中要持续地调整和更正,并在具体的非遗工作推进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上溯非遗保护的理念,立足我市当前的非遗保护政策,结合当下我市保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我市未来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对策7。参考文献:1赵端品.安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名录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22.2北辰.兰州鼓子人文生态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22.3北辰,赵燕林.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大水车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4周爽.甘肃苦水高高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2.5北辰,赵燕林.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登高高跷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6刘筠梅.全媒体时代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第6期.7马知遥,刘智英,刘垚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