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743353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花褪残红青杏小,绿水人家绕花褪残红青杏小,绿水人家绕”让我们看到让我们看到“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外的苏轼;众之外的苏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看到了让我们看到了“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之外的辛弃疾;之外的辛弃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让我们看到了让我们看到了“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外的李清照。今天之外的李清照

2、。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个与让我们认识一个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不一样的陶渊明。一样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其二)(其二)活动一:译一译(疏通诗意)活动一:译一译(疏通诗意)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日月掷

3、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不能静。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活动二:读一读(明了感情)活动二:读一读(明了感情)问题探讨一:问题探讨一: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词?悲凄悲凄问题探讨二:问题探讨二:诗人是如何表现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悲戚”的?的?“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眠知夕永。”夜半凉风

4、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悟”和和“知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启下的作用。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赏析景语赏析景语“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

5、里辉,荡荡空中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

6、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日月掷人去”之悲慨,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明月”二字,便换不得二字,便换不得“素月素月”。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

7、种感情者何种感情?赏析情语赏析情语“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成三人。”大约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大约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风味不同

8、。飘逸而豪放,风味不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有限,有志却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得不到施展。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掷、骋骋二二字,皆极具力度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

9、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

10、无尽。活动三:比一比(比较阅读)活动三:比一比(比较阅读)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角度比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角度比较此诗与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首咏怀八十二首的区别的区别意象意象阮诗:阮诗:陶诗:陶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征内心的孤寂。征内心的孤寂。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渊明宽广坦荡的胸怀。渊明宽广坦荡的胸怀。“风风来来”照应下文照应下文“气变气变”,引,引入入“不眠不眠”。艺术构思艺术构思 阮诗:阮诗:陶诗:陶诗: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开篇直

11、抒胸臆,中间借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点题。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意境意境阮诗:阮诗:陶诗:陶诗:清幽冷寂清幽冷寂 空阔悲慨空阔悲慨 情感情感阮诗:阮诗:陶诗:陶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孤独苦闷忧愤,感情表露隐晦曲折。表露隐晦曲折。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感情表露较为酬的悲哀,感情表露较为直接,点出了悲凄的原因。直接,点出了悲凄的原因。活动四:议一议(开放探究)活动四:议一议(开放探究)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这是为什么

12、?杂诗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年)前后,陶渊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这样诸多名句。相关背景相关背景饮酒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v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v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v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v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v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v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v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v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v读山海经其十v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v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v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v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

14、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培养了“猛志逸四海猛志逸四海”和和“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的两种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不同的志趣。问中之问: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选择?小结:小结: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

15、惯了战乱、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战乱、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现实,忘记现实,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活动五:演一演(课堂实践)活动五:演一演(课堂实践)v 当陶渊明遇到辛弃疾v如果陶渊明遇到辛弃疾,你觉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 的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