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18736745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二次备课”的教学实践体会摘 要 当前,新课改在统一教学案的框架下,二次备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案的完善和补充,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关键词 教学案 二次备课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转变备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增强反思”的备课流程,落实为校本课程教学案的使用。对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合理使用建议的误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用“导学案”替代教科书,探究、合作、问题驱动等必要环节被辨析题、简单判断题、巩固强化题所取代;撇开教材而随意拼凑,将教材提供的、建构式的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压缩为“速成”式的死记硬背。产生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误读“创造性用

2、教材教”,没有有效利用教科书资源,由“以本为本”发展为“撇开教科书另搞一套”,从而导致教科书资源的严重浪费。事实上,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既包括“创造性使用”的层次,也有“误用”、“机械使用”、“基本合理、有一些新意”等层次之分。当前,我们在“创造性用教材教”的口号下,敢于质疑教材,这是历史的进步。不过“用教材教”也有误用的可能,例如,“正是因为任课教师对教科书的解读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导致课堂教学最终偏离目标”,“教师不但对于教科书编写意图的理解存有显著差异,而且对教科书的课堂使用水平也有层次之分;准确理解并有效利用教科书资源,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但如此,在当前大量的“教学

3、案”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倡导的“问题驱动式”表现方式被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的形式化的定义所取代概念学习又回到了以往的死记硬背,而引导学生探究、合作的问题情境也被大量的辨析题、巩固题等所取代。姑且不评论来自教师原创的、原生态的“教学案”质量如何,而“问题驱动式”表现方式所期待的“协助学生积累学科的基本活动经验,获得理解性掌握,既要保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表达浓厚的学科韵味,培养探索发现的水平”似乎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对于教科书来说,同样是“动手实践”环节,在问题驱动式与接受式的表现方式、归纳式与演绎式的表现方式中,其功能和作用往往具有质的差别“一种是对规定性、事实性内容的一种验证”,而另

4、外一种则是“协助学生建构概念、原理”(而将新知藏在“实践活动之中”),表达概念和原理等新知的抽象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经历一次抽象过程,获得思维方式的一次飞跃。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我认为备课组对二次备课的教学管理必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实行修订,达到教案的最优化;二是要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教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管理:一、 把握好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一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

5、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合,是否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与修改。二备教与学的活动设计1. 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新课的活动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合;问题的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 活动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4. 教案中设计的活动是否做到

6、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三备课堂练习设计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使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构思。二、 做好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用红笔标记出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合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表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增减相关的活动内容;增减相关的练习或作业;增减相

7、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教案.在诸多异化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即任课教师“读不懂”课堂教学内容背后的东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科内涵知之甚少、理解肤浅,课堂上的很多行为仅仅注重了教育性而无视其学科本质.三、注意做好课后二次备课的侧重点教学前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总不可能和设想一模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发生,在与学生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也有可能触发灵感.教后二次备课我认为主要能够侧重以下几方面:1. 备教学中得与失.记录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之举,供以

8、后教学时参考.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能够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升。读懂课堂就是要把握并自觉践行现代课堂教学观。事实上,课堂教学是积极参与、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积极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在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真正有效的课堂参与是在主动的行为参与基础之上的认知参与,进而达到情感参与.课堂教学不但需要“教会”,更需要将其发展为“学会”与“会学”“学会”说明教师的“教”已经发挥作用,

9、而“会学”则是期望学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水平。2. 备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即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3. 备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住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所以记录下并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也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能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读懂学生的根本,首先在于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课堂教学;其次在于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毕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10、获得动力,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第三,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4. 备学生的困惑,能够促动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作为教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去天天上课,而不去反思总结,就很难有所提升.所以,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堂课后,即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记录下来并实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不但要求我们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同时引导我们开放自己,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反思中学习别人,发展自我.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水平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表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更需要教师“淡化差、尊重异”,而不是采取统一化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否则,这些单一化的方式方法和素材等,仅仅对思维敏捷性好的那些学生有利,而对于慎思型的学生来说,则是极其不公平的一旦教师采取“放羊式”方式,慎思型的学生仅凭自学是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节奏的,当堂快速的层次训练和学生自评,最终可能导致为数甚多的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急剧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